一个人客栈

 找回密码
 加入客栈
查看: 546|回复: 8

[原创]发现银丝心未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11-25 13: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联从今音是合律的,只是“老”字犯重,但不想换呵。
发表于 2004-11-25 13: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指出”改“指挥”,“老”改“硬”如何?
发表于 2004-11-25 15: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改硬行,
指出有两解:指头出现、别人指出
和上联发现的两解相对,改了后似无此效果
发表于 2004-11-25 1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二泉兄:感谢二泉兄认真考虑我的意见,说明二泉兄虚怀若谷,本人十分惶恐。
    下面我对这个对子前两个字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抛砖引玉。
    表面看上去,“发现”有双重含义,但严格地讲,“髮現”和“發現”并非同字异词,这和“前後”(前面和后面)、“前后”(上一个皇后),“面粉”(擦脸粉)、“麵粉”(小麦粉)情况类似,都是因简化字造成的异字通假,“髮現”并不是一个词。何况“发现”、“指出”、“指挥”均为动词,“指挥”也可以有两解:可以是“指头挥动”,也可以是“领导”,不算不工。之所以建议改“出”为“挥”是因为“出”是入声字,又在第二个字上,在楹联中,如果不讲究平仄的话,就会失去韵味,同时难度大大降低,趣味性和艺术性都将受到影响。
    至于说是不是一定要严格按照格律去对对子,我认为,既然有格律,就应该遵守,不然上面置顶帖子的许多关于对联方面的知识不是多余了么?过于随意的作品不利于水平的提高。
    也许是我岁数比较大了,从小受旧文化的熏陶,思想守旧多些,抱缺守残,其实多少人根本不会对对子,不一样活得好好的?我只是希望游戏更有意思,更有难度才这样说的。
    能和二泉兄有这样的机会探讨很高兴,希望二泉兄和各位联友对我的观点加以无情批判,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1-25 17:17:54编辑过]
发表于 2004-11-25 21: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啊哦。。。。。真是钉子啊!!!!!!!!太厉害了!!!!!!!!喜欢你们这样的切磋和探讨,让我们这些联盲也受益多多。。。回眸先在这里支持谢过了!!!!

钉子犀利
砖帖有声
发表于 2004-11-25 22: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同意回眸的!!!
钉子对汉语言这么了解,有时间常来多给俺们讲讲[em23]
热烈热烈的欢迎先[em24][em24][em24]
发表于 2004-11-25 2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欢迎钉子兄的探讨,提出“发”的本字,确实加深了我对这个联的理解。我觉得我们的分歧在于:你是以平水韵作为划分平仄的标准,而我在玩联中则是两套标准都会用,哪个方便哪个来,我这样显得更不严肃呵。

联律要尽量遵守,这个观点我同意,不过联律本身不唯一,而且在创作实践中诗词联拗律的都非常易见,象龚自珍的许多诗,毛泽东的不少词。崔颢的“黄鹤一去不复返”是六连仄,“白云千载空悠悠”是三平调,但不妨人家认为这是唐诗中的极品。至于名联中的失律甚至失对,更是举不胜举。律毕竟只是律,重要但不是绝对。

平仄和韵味的关系,如果把韵分为声韵,意韵的话,平仄是声韵部分了。声韵靠读出来的感觉。所以如果依古音读的话,从平水韵更能体现声韵;依普通话读的话,或许从今音更能体现声韵。这是我的小小看法。从诗联实践来看,两套声韵标准都被运用着。

“发”这个字,如果联中本来是繁体字的话,我想我断不会这样去作双关的理解,但是作为简化字,这种理解我以为也就不算错了呵。

谢谢钉子兄促使我思考。
发表于 2004-11-26 0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回眸兄和寒烟兄的回贴,如果我的一点音韵学知识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我会很乐意发帖子抛砖引玉的。

回二泉兄:
感谢二泉兄花时间讨论关于格律的问题,我也从中学到了许多。

先请教一件事情:我不知道楹联格律平仄还有两套标准,孤陋寡闻了,愿闻其详。或许二泉兄认为如今北方话读平声的入声字在作诗对联时已经归入平声了?可至少中国现在很大部分地区依然保留入声,这又如何迁就呢?

二泉兄提到古人(或名人)也有拗体的情况,我在回上面帖子的时候本想多说几句,甚至也想引用崔颢这两句极端的例子,恰巧二泉兄也引用了。试想,如果出韵、出律、失对、失粘、犯孤平等现象在律诗中十分普遍的话,崔颢这两句也不会显得那么突出了吧?所谓有规律才有例外,这是辨证的关系。拿崔颢这首黄鹤楼来说,下半阙就非常工整,和上半阙形成鲜明对照。古人的拗体诗,一定是有具体背景和目的的,比如有意识引起别人注意,有意识调节气氛等,但绝非主流。不能说古人有拗体我们就不需要去学习格律了。如果不想遵守格律,可以去写新体诗,但毕竟我们今天的楹联还是在模仿古人的体裁,并不是模仿古人的拗体呀。

说到不以词害意,我非常赞成,就拿二泉兄的这副对子来说,不是也用“曲还弹”对“心未老”了么?“弹”是动词,“老”是形容词,虽然是失对,但我认为用在这里是可以接受的。

到目前为止,我们在论坛做的对联基本上是游戏性质的,是借游戏学习更多的文学知识和音韵学知识,许多对子也都是随手而做,未必经过仔细推敲。既然是学习,我觉得还是尽可能按照格律的约束去写,这对更好地欣赏古人的作品有很大好处。

在上面的帖子说过,我是个比较守旧的人,岁数也大了。对子对得不好,但也是从小就玩的,朋友介绍我来这里看看,本想凑个热闹就算了,但看到这里的朋友有很高的文学水平和很高的热情,就想把自己的一些小小心得拿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已经知道了呢,就不用看了,如果还不知道呢就,不妨看一眼,至少没有坏处吧。

如果二泉兄认为我太迂腐了,尽可以按照自己方式去对对联,也希望二泉兄对我的对子多提意见,我很乐意接受的,还是那句话,至少没有坏处。

再次感谢朋友们看我写的帖子,继续在这里讨论似乎与帖子的主题距离过远,还是到此为止,有想法还是开新帖子讨论吧。
 楼主| 发表于 2004-11-26 10: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钉子”精神在于“挤和钻”,敢于“挤”、善于“钻”。

钉子 先生的这种认真钻研的精神,值得联版所有的朋友学习和发扬,也希望各位朋友积极参与讨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客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一个人客栈

GMT+8, 2024-6-24 19: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