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客栈

 找回密码
 加入客栈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楼主: 碧云天

[分享] 三百年方策犹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8-17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作者:吴直雄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点击数:211 ]
 
  几堆江上画图山,繁华自昔。试看奢如大业,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应有些逸兴雅怀,才领得廿四桥头箫声月色;
  一派竹西歌吹路,传诵于今。必须才似庐陵,方可遨游,方可啸咏。切莫把秾花浊酒,便当作六一翁后余韵流风。
    ——伊秉绶撰 江苏扬州平山堂联


  【注释】(1)江上画图山:扬州位于长江北岸,登临平山堂远眺,江山如画,一派美好景象。 (2)繁华自昔:扬州自古为我国繁华都市之一,从汉吴王刘濞建都始,历代都有增建。 (3)奢如大业:奢即奢侈。大业是隋炀帝的年号,这里以年号代指隋炀帝。据史载,隋炀帝为了到扬州观赏琼花,劳民伤财开凿运河,他是中国历史上奢侈腐化的皇帝之一。 (4)令人讪笑,令人悲凉:由于隋炀帝穷奢极欲,淫佚荒诞,役使民夫百万,大修宫室长城,凿运河,终逼迫农民造反,使隋朝崩溃于一朝。他自己在扬州也为宇文化及等所杀。令人讪笑,令人悲凉即指此。 (5)逸兴雅怀:指不流于庸俗的兴致和情怀,多系指文人们饮酒赋诗之类的雅兴。 (6)廿四桥:位于扬州旧城西门外。据清《一统志》:“扬州二十四桥,在府城,隋置,并开以城门坊市为名。”宋代学者沈括在《梦溪笔谈·补遗》中记载说:“西自浊河桥起,东至山光桥止,惟不足二十四桥之数;或谓二十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古有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7)箫声月色:唐代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此句当从杜诗中化用而出。 (8)竹西歌吹路:唐代杜牧《题杨州禅智寺》诗:“谁知竹西路,歌吹上扬州。”竹西路,指的是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的一段路。附近有竹西亭,后来向子固据杜牧诗易名为歌吹亭。联作者为了对仗的需要,将杜牧诗予以演化而成此联句。 (9)庐陵:本为地名,在今江西省吉安市。因欧阳修是江西吉安人,故以“庐陵”代指。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为翰林学士,博极群学,文章冠绝一时,才华横溢。必须才似庐陵,是指因杜牧描绘扬州的诗在前,后人少有超过,直到欧阳修才可与之相比。 (10)啸咏:啸歌、吟咏,即歌咏。 (11)秾花浊酒:喻花天酒地的腐化放荡生活。 (12)六一翁:即欧阳修。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何谓“六一”,他自言是:“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一翁老于其间。” (13)余韵流风:诗文表现的风格韵味。 (14)伊秉绶(1754-1815):字组似,号墨卿,福建宁化人。清乾隆、嘉庆间做过刑部员外郎、惠州和扬州知府等。擅长诗文,著有《留春草堂诗》《攻其集》等。该联一说梁章钜撰。 (15)平山堂:位于扬州城北的蜀岗上,为宋代欧阳修所建。时欧阳修知扬州,他常在此饮酒、赏景、吟诗作赋。堂址坐北朝南,登堂眺望可见金山、焦山和北固诸山。在直观中,似堂与山平,故名平山堂。平山堂下有“法海寺”,寺墙有大石,上刻“淮东第一观”和“天下第五泉”等大字。堂后有欧阳修祠,内有欧阳修塑像。平山堂是扬州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


  【鉴赏】这是一副登临赏景的对联上品。上联首句描绘俯瞰扬州那如画图般的美景,次句赞叹扬州自古以来的繁华,由远及近,由静至动,展现扬州城这样一幅活生生的画图。接下去便联想到扬州历史上的大事件:隋炀帝这样荒淫奢侈的暴君,在扬州为部下所杀,一统江山败在他手下,令人讥笑;落得如此下场,亦令人悲凉。只有那些具有“逸兴雅怀”的人,才能够真正领略扬州那如画的美好景色。


  下联顺着有“逸兴雅怀”的人这一思路拓展开来,继续写下去。一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一是宋代散文家欧阳修,均紧紧地扣住了与平山堂有关的人和事。杜牧描绘扬州的诗传诵历代,只有欧阳修的才学方可与之相比。但欧阳修《朝中措·平山堂》:“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少年。”可不是那秾花浊酒般的放荡生活啊!


  上下联在历数扬州的风物、历史、人物时,作者寄景于情,时发议论,其深刻的思想内容,颇能发人深思。



--------------------------------------------------------------------------------
 作者:吴直雄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楼主| 发表于 2004-8-17 17: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 作者:吴直雄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点击数:208 ]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窦垿撰 岳阳市岳阳楼联


  【注释】(1)杜少陵五言绝唱:杜少陵即杜甫。汉宣帝许后之陵,在陕西长安县南,其地称少陵原。杜甫曾在此居住,自号“少陵野老”。五言绝唱是指杜甫的《登岳阳楼》五言律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2)范希文两字关情:范希文即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江苏吴县人。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其中《岳阳楼记》最为著名,尤以其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为世人所传诵。两字关情即指其中的“忧”“乐”两字。 (3)滕子京百废俱兴:滕子京即滕宗谅,字子京。北宋河南人,与范仲淹同举进士,历任殿中丞、知州、天章阁待制,因故被贬到岳阳,次年他主持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道:“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4)吕纯阳三过必醉:吕纯阳即吕洞宾,名岩。唐代进士。传说他后来入终南山修道成仙,为“八仙”之一。自号纯阳子。据《岳阳风土记》载,吕洞宾好酒,曾三醉岳阳楼。楼上有他留的字。他的《绝句》诗云:“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5)诗耶,儒耶,吏耶,仙耶:诗人吗?儒家吗?官吏吗?神仙吗? (6)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这是改用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佳句,该诗中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佳句。 (7)南极潇湘:这里当指南边直到潇水和湘水。 (8)扬子江北通巫峡:扬子江即长江。巫峡为长江三峡之一,在湖北省巴东县西,与四川巫山县接界。 (9)巴陵山西来爽气:指巴陵山在岳阳西方。巴陵,岳阳古为巴陵郡。古代传说夏后羿曾斩巴蛇于洞庭湖,积骨成丘陵而得名。爽气即指明朗开豁的自然景象。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10)岳州城东道崖疆:岳州,隋代置岳州。治所在巴陵(今岳阳市),元改为路,明改为府,南朝宋置巴陵郡。岳州城即今之岳阳市。东道岩疆指东西接连高山。岩疆,指山岩之边界。亦有解作“崖州边疆”者,言“崖州指今广东南部一带”,意恐联想过远。 (11)潴者:潴一作渚,水停聚之地。唐代韩愈《岳阳楼别窦可直》诗有“潴为七百里,吞纳各殊状”句。 (12)峙者:直立、耸立着的。 (13)镇者:一方的主山称镇,描绘山势雄镇一方的样子。 (14)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改用陶渊明《饮酒》诗中佳句。《饮酒》诗云:“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15)窦游:字坫,一字子州,号兰泉。云南罗平淑基村人,清道光间官于湖南。该联一说窦垿撰,何绍基书;一说何绍基撰。据雁寒《岳阳楼长联及作者窦垿》一文,该联作者当可肯定是窦垿。 (16)岳阳楼:是江南三大著名楼阁之一。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它原为三国东吴鲁肃练水军的阅兵台。唐开元四年(716),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在此建楼。宋庆历五年(1045),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次年,重修岳阳楼,主楼两侧还建有三醉亭、仙梅亭、怀甫亭。请范仲淹写了《岳阳楼记》一文,盛传海内,岳阳楼因此声誉倍增。


  【鉴赏】这副对联的显著特点之一是:用问答手法指点江山,写出了洞庭湖的山川形势、地理环境;其显著特点之二是:用典多,作者借助名人典故、名人诗文名句、传说逸事,描情绘景,抚今迫昔,抒发作者的情怀淋漓尽致,内涵十分丰富;其显著特点之三是:排比法的运用颇富表现力,上下联用了两组排比句,从各个角度有层次地反映岳阳楼的传说佳话和四周形势景象,揭示了岳阳楼著名和雄伟奇特的原由。


  上联一开始就赞叹岳阳楼的奇伟,接着便历数典型史迹予以论述:首先点出的是杜甫的五言绝唱——为世人称道的《登岳阳楼》诗,让人们从中去领略洞庭湖的浩瀚宏阔;其次点出使岳阳楼声誉倍添的范仲淹的佳辞妙句;再次提及岳阳楼的修建及范仲淹文中对滕子京政绩的评价;最后以吕洞宾的神话和陈子昂的诗句作结,从而把岳阳楼的奇伟美妙提到最高度。因为在岳阳,流传着许多关于吕洞宾的神话传说及诗句。其中有一首诗云:“朝游北越暮苍悟,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作者把诗、儒、吏、仙几个方面的史迹、典故,巧妙地溶入自己的联作之中,把岳阳楼的奇伟写到了绝处。然而作者到此笔锋顿转,移用陈子昂的佳诗妙句,借以发出不见前代贤才而悲伤感慨之情,寄寓着自己深沉的思想情感。


  下联继续写岳阳楼之奇之美,不过不是借诗文典故,而主要是依据方位实写。登楼远眺,南可望潇湘,北可及巫峡,西可至巴陵山,东可穷山岩的边界。那宏阔的湖水,那滚滚奔腾的河流,那耸立的群峰,那雄镇一方的主峰均映入眼帘。作者写至此,切景着墨:发出了此中胜景真意,谁领会得来的设问。真是言虽尽而意无穷。



--------------------------------------------------------------------------------
 作者:吴直雄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楼主| 发表于 2004-8-17 17: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 作者:杨春燕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点击数:216 ]
 
  卅六洞别有一天:渊明记,辋川行,太白序,昌黎歌,渔耶、樵耶、隐耶、仙耶,都是名山知己;
  五百年问今何世?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颂者、讴者、悲者、泣者,未免桃花笑人。
    ——罗润章撰 桃源桃花源联


  【注释】(1)卅六洞:道家所称的“卅六洞天”。 (2)渊明记: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3)辋川行:王维的诗歌。唐代诗人王维,有别墅在兰田辋川。行:诗的一种体裁,这里指王维所作的《桃源行》一诗。 (4)太白序:指李白《奉饯十七翁州四翁寻桃源洞记》。 (5)昌黎歌:指文学家韩愈。韩愈祖籍河南,因河北昌黎韩姓为一郡望族,尝以昌黎自谓,世称韩昌黎。歌,指韩愈所作《桃园图》一诗。 (6)五百年问今何世:从秦至东晋太元中,已五百余年。 (7)鹿亡秦:语出《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喻帝位。 (8)蛇兴汉:《史记·高祖本纪》载:汉高祖刘邦曾在丰田泽中斩白蛇。 (9)鼎争魏: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最后魏国统一中国。 (10)瓜分晋:东晋末年,各族统治者互相混战,先后建立许多国家,总称十六国。瓜分晋朝土地。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11)呕者:呕心沥血地感到伤心的人。 (12)桃花源:在湖南省桃源县西南。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作《桃花源记》,说有一渔人从桃花源入一山洞,看见晋时避乱者的后代生活安乐并不闻世间的变化。渔人从洞中出来后,再也找不到该山洞了。后人将陶渊明的想象之地附会于此。此处便成为我国的名胜之一。


  【鉴赏】这副对联以“卅六洞别有一天”总领上联,创造了一个变幻莫测,虚无缥缈的神奇境界。三十六洞本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此处用来形容桃花源,使桃花源内美妙、和平宁静、自由的生活画面跃然纸上。接着作者借陶渊明、王维、李白、韩愈四位著名的文坛诗人,以诗文赞美桃源的事实,表达了作者对桃源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历史上在桃源参观游览,吟诗作文者数不胜数。作者之所以选择这四位诗人的重要原因是四人经历相仿,都是怀才不遇,屡遭挫折。他们既想“入仕”为朝廷所用,又因理想不能实现而寄情山水;既愿为国尽忠,又不满黑暗的社会现实。矛盾的心理使他们尤其向往那个与世无争、人人劳动、自食其力的幸福社会。共同的经历和理想使他们象渔人、樵客、隐士、神仙一样依恋着山水,共为“名山知己”。在表达方式上,作者借用前代诗人轶闻逸事,融入作者的自我感叹,较之直书桃源社会更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如果说上联作者极赞桃源仙境,突出其美好的话,那么下联作者则控诉战乱的现实,突出其黑暗。


  “五百年问今何世”,切《桃花源记》中桃源人对武陵渔人的问语,增加了桃源的真实感。“鹿亡秦、蛇兴汉、鼎争魏、瓜分晋”十二个字,展现了一幅幅历史画卷。在五六百年的时间里,经过了秦、汉、魏、晋四个朝代。战事连绵不断,给人民带来了无穷的灾难,有的笑,有的哭,真是可悲可叹啊。进一步衬托了桃源的美好,揭露了权贵争相倾轧、尔虞我诈的社会现状,反映了人民追求光明,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最后作者以拟人的手法,借“桃花”之口说出了自己对现实社会失望和嘲笑的思想感情。


  此联虽较长,但层次分明,对比强烈,上下联各用首句引领下文,按照时间顺序一气哈成,感情起伏有致,对仗工整。全联用典贴切,每个分句有典故,但不显僻涩,不见堆砌,不仅满足了对联字少意深的要求,而且表达了更深的意境。



--------------------------------------------------------------------------------
 作者:杨春燕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楼主| 发表于 2004-8-17 17: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作者:吴直雄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点击数:432 ]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
  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    ——章炳麟撰 慈禧太后生日联


  【注释】(1)南苑:即南海子,周160余里,其中养殖禽兽,是专供皇帝游猎享乐的皇家花园,在北京永定门外。 (2)北海:是一座历史悠久、规模宏伟的宫苑,座落在故宫和景山的西北。 (3)古长安:即陕西西安。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逃往西安避难。1901年《辛丑条约》后返回。 (4)一人:《书·吕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这里的一人指慈禧太后。 (5)琉球:琉球位于日本九州与我国台湾之间,原为中国藩属,1874年的《中日北京专约》被清政府割让给日本。 (6)割台湾: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割让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及辽东半岛给日本。 (7)东三省:1896年《中俄密约》规定,允许俄国在黑龙江、吉林两省修筑铁路直达海参崴。俄军可以出兵我国东三省等。从此,俄国侵略势力深入我国东北。 (8)赤县:《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战国时齐人驺衍称中国为赤县神州。后人便用赤县或神州代指中国。 (9)邦圻益蹙:邦即国的意思。圻指地的边界。蹙乃缩小的意思。邦圻益蹙指的是国界日益缩小。 (10)疆无:引申为领土丧失。 (11)章炳麟(1869-1936):即章太炎,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近代民主革命家、思想家和学者。章炳麟少从俞樾学经史,后加入强学会,参加维新运动。1902年与蔡元培共组中国教育会,设立爱国学社,倡言革命。1904年与蔡元培等发起成立光复会。章氏一生学术论著甚丰,对中国近代哲学、文学、历史学、语言学造诣较高,有《章氏丛书》、《章氏丛书续编》和《章氏丛书三编》等。(12)慈禧太后(1834-1908):清咸丰帝妃。同治、光绪两朝的实际统治者。叶赫那拉氏,满族。


  【鉴赏】1904年夏历10月10日,是慈禧太后70岁生日。她荒淫无耻地强令全国为她祝寿。章炳麟作对联予以有力的讽刺。


  上联连用三个“到”字,点明慈禧太后不顾人民死活,贪图享乐的几件典型事例。她在京城内大兴土木,建造颐和园、南苑、南北海等,闹得民怨沸腾。她在八国联军侵占北京仓皇出逃西安时,仍不忘享乐,次年“回銮”,她竟下令为她修道路,筑行宫,供吃喝,使沿途百姓遭到浩劫。紧接着作者评论道:“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这正是对慈禧太后穷奢极欲生活的有力揭露和血泪的控诉。


  下联扣住慈禧太后每一次生日时所发生的每一个令人痛心的史实,揭露和控诉她给国家、给民族造成的灾难和危害。她50岁时,法国侵华、日本占朝鲜吞琉球;她60岁时,日寇侵略东北,掠夺台湾;她70岁时,日俄为争夺东北而大打出手。面对侵略,她不敢抵抗,只是割地、赔款,任列强瓜分中国的疆域,使我国“邦圻益蹙”,主权丧尽。作者用“每逢万寿祝疆无”一语予以总括,对慈禧太后祸国殃民的罪行予以有力的鞭笞。


  该联的特点是语言辛辣,笔触犀利,对比巧妙,特别是将无耻文人阿谀慈禧“一人有庆,万寿无疆”的媚语,颠倒用之,其修辞效果真是妙不可言。联中那一“叹”一“痛”的运用,突出地表达了人们对慈禧太后40余年的血腥统治史的愤慨,以及作者对国家、对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担忧。



--------------------------------------------------------------------------------
 作者:吴直雄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楼主| 发表于 2004-8-17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作者:吴直雄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点击数:360 ]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趁蟹屿螺州,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蘋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孤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孙髯撰 昆明大观楼联


  【注释】(1)五百里:《云南通志·地理志》云:“滇池为南中巨浸,周广五百余里。” (2)滇池:现为我国第六大淡水湖。 (3)岸帻:岸在这里做动词,推高的意思。帻即头巾。岸帻这是推高头巾。 (4)骧:指马昂首奔驰。 (5)神骏:骏即马,神骏即为神马,这里指昆明的金马山,该山在昆明之东面,故曰:“东骧神骏。” (6)翥:即飞翔。 (7)灵仪:凤凰为灵禽,凤凰来仪,称为灵仪。这里以灵仪代指昆明西面的鸡碧山。相传曾有凤凰鸣其上,当地人不知是何鸟名系称其为碧鸡。此山也由此而得名。 (8)蜿蜒:即指昆明北面的蛇山,该山有如长蛇曲折前伸,山势蜿蜒而去。 (9)缟素:缟即白缯,素乃生帛,均为洁白。这里以缟素代指昆明西面的白鹤山。 (10)高人:即旧时说的“高士”,他们是一些蔑视权贵、退隐山林江海的封建知识分子。 (11)韵士:即诗人。 (12)蟹屿螺洲:即指散落在滇池中的小岛。它们有的形似螃蟹,有的状如泫螺。 (13)风鬟:即高髻,有如风吹,显得蓬松秀丽。 (14)雾鬓:指双鬓梳裹的似薄雾。 (15)蘋天苇地:蘋指水草;苇指芦苇。蘋天苇地,泛指水草之多、芦苇之茂。 (16)翠羽:泛指各种翠绿色的禽鸟。 (17)丹霞:即红霞。 (18)孤负:孙髯原作为辜负,1888年赵藩重书时写作孤负。孤负与辜负相通。 (19)九夏:即夏季中的90天。 (20)芙蓉:即莲花。 (21)三春:即春季中的三个月。 (22)把酒凌虚:高举着酒杯对着天空。 (23)汉习楼船:据《史记·武帝纪》及《史记·平淮书》载云,公元前120年,汉武帝下令“减陇西北地上郡戍卒,半发谪吏穿昆明池”,周围40里“治楼船高十余丈”以操习水军。 (24)唐标铁柱:典出《新唐书》及《大唐新语》。云公元707年,因“吐蕃及姚州蛮寇边”,唐中宗遗御史唐九征率兵回击,大败之,在今云南祥云县建铁柱以示纪念战功。 (25)宋挥玉斧:玉斧为文房古玩,作写字时镇纸用。相传北宋初年在论定边界时,宋太祖赵匡胤竟手持玉斧沿着地图上的大渡河一划,说“此外非吾有也!”置大渡河以外而不顾了。 (26)元跨革囊:革囊即皮筏子。据《元史·世宗本纪》云,公元1252年,成吉思汗孙蒙哥命令其弟忽必烈统兵取云南,至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收回大理,统一云南全境。 (27)伟烈丰功:即丰功伟烈,指功业多而且伟大。 (28)尽珠帘画栋:珠帘画栋,形容宫廷的豪华,以珍珠串成帘幕,以雕梁彩画构建宫室。尽:尽管之意。 (29)卷不及暮雨朝云:卷即卷起。“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系王勃《滕王阁序》中“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诗句的化用。 (30)断碣残碑:碣为圆形的碑。历代帝王所立的“功德”碣碑,经过风化雨蚀而断裂残破。 (31)苍烟:暮色苍茫中的烟雾。 (32)落照:落日时那昏暗的光线。 (33)几杵疏钟:寺庙中那疏落的钟声。 (34)一枕清霜:一觉醒来,遍地寒霜。 (35)孙髯,字髯翁,号颐庵,自号“咒蛟老人”、“万树梅花一布衣”。生于清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0余岁。孙髯一生勤奋,著述甚丰,有《金沙诗草》、《永言堂诗文集》;纂辑过《国朝诗文》、《滇诗》等,惜佚失。仅有《孙髯翁诗残抄本》、《滇南诗略》传流于世。他最著名的作品,却是这副长联。 (36)大观楼:在昆明西郊滇池之滨,在今昆明大观楼公园内。园林初辟于明代。大观楼初建于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楼前悬挂的孙髯长联为昆明名士陆树堂用行书书写刊刻,至清咸丰七年(1857)毁于兵燹。现存三层楼宇系清同治五年(1866)所建。长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由云南剑川人赵藩重书。


  【鉴赏】大观楼长联气势磅礴。上联写滇池风物,似一篇滇池游记;下联记云南历史,似一篇读史随笔。上下联各90字,全联计180字。是一篇有声、有色、有情的骈文,妙语如珠,诵之琅琅上口。该联想像丰富,感情充沛,一气呵成,被誉为海内外第一长联,也是全国重点保护的文物之一。


  上联突出一个“喜”字,喜溢四方,绘出了一幅颇富滇池风物特色的风景画。作者登临楼上,首先写眼前那茫茫空阔无边的滇海,写作者敞开衣襟、推开头巾观海的高兴劲。接着写大观楼四面的景观:把东边的金马山比喻为奔驰的神骏;把西边的碧鸡山比喻为凤凰在展翅挎翔;把北边的蛇山喻为长蛇有蠕动;把南边的鹤山喻为仙鹤在扇动着洁白的双翼。凭楼四望之后,又回到眼前那浩瀚的滇池里,那一处处螃蟹和海螺状的岛屿边缘,有如少女的鬟髻和鬓发,在微风和薄雾中散发着幽香;那一簇簇的水草和瑟瑟的芦苇,似禽鸟那五彩缤纷的羽毛点缀着水中的云天和红霞。前面,作者在观看滇池和四周的群山后,曾发出:文人学者们,何不选择这名胜地的高楼登临欣赏一番的感慨!这里,作者在描绘了眼前池中的胜景后,再次由己及彼,概叹:不要辜负了美好的胜景吧——那四周飘香的稻谷,那波光万顷的浪涛,那六月盛夏的荷花,那三月春风中的杨柳。作者通过写景抒情,那心旷神怡的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下联勾勒云南的历史,重在一个“叹”字上下功夫。作者追根溯源,道出了历史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展示出了一幅颇耐人玩味的历史画卷。作者乘兴看够了眼前的美景之后,立即联想起云南风云变幻的历史,发出了无限的感叹——千古的英雄豪杰们,都随滚滚的历史长河悄然地流去了:那雄视一代的汉武帝,为了打开西南通途,曾在长安凿昆明池,训练水军;大唐皇帝曾册封南诏,立铁柱刻颂功德;宋太祖竟挥镇纸的玉斧,划疆立界,让大理自治;元世祖忽必烈于1252年奉命从甘肃经四川,乘坐牛皮舟,先占云南灭大理,招降吐蕃,继伐中原,扫平内乱,迁都大都(今北京),故灭南宋,定国号为元。这一系列壮观伟大的场面,费尽了英雄们的移山心力,然而这一切,犹如彩楼帘外萦绕的朝云,不等珠帘卷起,便在潇潇的暮雨中消失了。那些纪颂功德的词句,都随着那断碣残碑,埋没在夕阳和农家的炊烟里。留给我们的只是寺庙里传来的钟声,江岸边点点的渔家灯火,天上南飞的两行秋雁,还有那睡在山林间文人雅士醒后的一身清霜!这怎能不令人为之感叹!


  长联抒情叙事,层次分明,情景交融;长联对仗工整,字句洗炼;长联内涵美质,外溢华采,意境高妙,气势非凡。是对联史上不朽的杰作,影响甚巨。


  大观楼长联是诗、是画、是历史的镜子,它揭示了封建王朝必然衰亡的历史命运,这种远见卓识,隐寓于联中的字里行间。故道光初,任云贵总督的阮元读完长联后惊呼:长联有“汉、唐、宋、元之丰业伟功,总归一空”之意,是影射大清朝,遂仗势摘下原联,擅加篡改。其改联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凭栏向远,喜茫茫波浪无边!看东骧金马,西翥碧鸡,北倚盘龙,南驯宝象。高人韵士,惜抛流水光阴。趁蟹屿螺州,衬将起苍崖翠壁;更蘋天苇地,早收回薄雾残霞。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鸥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爨长蒙酋,费尽移山气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藓碣苔碑,都付与荒烟落照。只赢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鸿雁,一片沧桑。


  阮元改联减弱了长联的气势,缩小了长联语言的内涵,使长联文气呆滞不协调;阉割了长联的内容和精神,尤其是将“伟烈丰功”尽为“爨长蒙酋”,牵强附会,为达到篡改目的,到了不择手段胡乱用典的地步。


  阮元这种违反民心民意的举动,使昆明人哗然,纷加斥责。据《滇中琐记》载,时人作诗讥讽之。诗云:“软烟袋不通,萝卜韭菜葱,擅改古人对,笑煞孙髯翁。”诗借谐隐之法,以“软烟袋”谐“阮芸台”(芸台是阮元的字),用以讥讽嘲讽他。阮元一离任,孙髯的长联又挂出来了。


  阮元在清代颇负文名,著作甚丰。《清史稿》称他“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可谓名重一时。然高名显位,自负改联,难免留下笑柄。


  除阮元之外,清代另一位官僚程月川,亦随意将孙髯之佳联在21处胡编乱改,其篡改联云: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巾岸帻,喜茫茫宽阔无边!看东骧金马,西峙碧鸡,北耸青虹,南翔白鹤。高人韵士,定当击节讴歌。况栏外树色江声,随地皆诗情画意;更云开雨霁,何时不鱼跃鸢飞。登斯楼也,莫辜负四周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风,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争欲同符天地。至今日离宫别馆,悉化为芳草长林;并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夕照。游于浦者,只剩得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一行秋雁,两岸芦花。


  孙髯佳制遭劫,被清代官僚两次砍杀,然而,众人慧眼识骥,终于恢复孙髯联之旧观,使长联与山河同辉,与日月同在,对后代楹联创作影响甚巨。陈毅同志看完了这副长联之后,赋《题大观楼诗一首》,赞云:“滇池眼中五百里,联想人类数千年。腐朽制度终崩溃,新兴阶级势如磐。诗人穷死非不幸,迄今长联是预言。”郭沫若亦赋诗赞云:“果然一大观,山水唤凭栏。睡佛云中逸,滇池海样宽。长联犹在壁,巨信笔如椽。我亦披襟久,雄心溢两间。”毛泽东同志对大观楼题联尤其推崇。据杨尚昆同志《对毛主席的几点回忆》中说,毛主席“国内有些有名的对联他一口气能背下来,比如昆明大观楼那副一百八十个字的长对联,他就能背下来”。



--------------------------------------------------------------------------------
 作者:吴直雄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楼主| 发表于 2004-8-17 1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作者:余德泉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录校:哈哈儿    点击数:226 ]
 
  一九九九年八月初,我到云南丽江考察东巴文对联,途径昆明,参观了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参观的过程中,我抄下了世博园--不管是设在中国馆内的内馆还是设在景园区的外馆中所有的对联。除了刻制在门柱上的以外,装裱挂在室内的也抄了,全部共五十四副。即使有遗漏,也只是极个别的。在抄录这些对联(有些姑且这么说)的过程中,我常常产生一种莫名其妙,有时甚至是吃惊的感觉,并强烈地感到有写一篇联评的必要。现在就依世博园中各省馆的排列顺序逐联加以述评。虽然不一定称得上好作品但没发现什么问题的,只将对联列出,不作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有问题的,则是什么问题就说什么问题,即使为名人所作,也不避讳。因内容方面出现的问题不多,本文的评述重点放在是否符合对联规则上。


  云南省在中国馆主展厅内,大理贺博览会石屏两边有如下一副对联:


  苍山韵风月;
  奇石吐云烟。


  湖南外馆的门面是长沙岳麓书院二门。其上有联一副:


  唯楚有才;
  於斯为盛。


  此联为清代嘉庆年间岳麓书院山长袁岘罔和该院学生张中阶集句而成。上联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唯楚有才,晋实用之”一语。下联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於斯为盛”一语。上下联脚之字为上平下仄,有违对联之基本平仄规律。但若将上下联加以颠倒,意思不顺,故只好如此,可作待例视之。


  江西外馆以“瓷园”命名,对联多围绕景德镇之瓷文化来立意。有对联六副,其中有五副可取。正门一副是:


  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隆于明,千载修名远播;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四绝造化同功。


  此联每边作两句断,句脚合“平仄,仄平”的马蹄韵规则。若将前一句断作“始于汉,兴于唐,盛于宋,隆于明”与“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每边成为五句,句脚就不合马蹄韵规则了。若严格要求,则“汉”“唐”“宋”“明”四字还应作“仄仄平平”排列,但因时代顺序不好颠倒,只好听之。“玉”“镜”“纸”“磬”也应作“平平仄仄”排列。能否变换一种说法来达到这种要求,也可以探讨。“白”、“明”、“薄”都是形容词,唯“声”字是名词,配搭失协。“绝”字当平而用仄,可能“四绝”有特殊的含义,不好改,也只好如此。


  其余几副题于馆内:


  融艺会工,形神兼备;
  始坯终器,体用双全。


  窑火烛天皆锦色;
  陶歌动地尽诗声。


  另一副是:


  园以瓷名,爱瓷之国;
  道由器重,琢器斯人。


  此联用了重言技巧。上联重言“瓷”字,下联重言“器”字。“之国”与“斯人”字面可对,但“琢器斯人”不知何意。一副是:


  静院闲庭,境中有真趣;
  琪花瑶草,眼前即自然。


  此联上下联前四字分别自对。下一副题于太平窑风火先师庙处。


  唯风唯火,富家大吉;
  亦仙亦佛,陶民永昌。


  江苏外馆展示苏州园林,有联六副。一副题于“得山水趣”处:


  江山如有待;
  花鸟更无私。


  三副题于水边亭柱: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北宋苏舜钦以四万钱买下苏州沧浪亭后,和欧阳修等并有题咏诗作。苏诗云:“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欧诗云:“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清代梁章钜集苏、欧两句而为此联,已成名作。然“本”字当平而用仄,“皆”字当仄而用平,仍略嫌欠顺。


  舟外青山横黛色;
  舫前流水带花香。


  此联为苏州吴溱所书。


  湖边艇子冲烟去;
  天畔青山隔雨看。


  一副题于两宜亭:


  有景有情偏有物;
  宜情宜景最宜人。


  从下联看,此亭似当名曰“三宜”,何以只以“两宜”名之,未得其解。一副题于“具区一隅”处:


  南诏古都,纵横无际,文章百代融千景;
  东吴小筑,俯仰有情,画本多张共一园。


  此联对仗工稳。上下联句脚为“平仄仄,仄平平”,虽只合马蹄韵变格,并未违规。唯上联联意费解。如指而今之昆明,则不合历史。因南诏古都在今之大理,虽然南诏曾将其疆域扩大到云南全省,但从未将现在的昆明作过都城。如果指的是大理,则与世博会又很难挂钩。一个古都,即使指现在的昆明,范围也很有限,用“纵横无际”来形容,亦欠妥。以“文章百代”来说明首都北京、山东曲阜、四川成都和古城西安这些地方都好理解,用以说明长期文化不发达的“南诏古都”,则不知有何典故。综上所说,此联两比之间缺少本质联系,上联有单纯与下联凑对之嫌。


  江苏内馆“天朴不雕”下还有一副,由黄悙所题。联曰:


  匠心能独运;
  著手便成春。


  此联书法不错,但上下联没有对上。“匠心”与“著手”,“独运”与“成春”皆为偏正结构对动宾结构。“匠”作定语,“独”作状语,也不能视为自对。


  广东外馆之粤海园,主建筑形似一船,有联两副。题于“粤海风华”处的一副是:


  粤海风清,一船驻景;
  滇池春暖,万卉迎晖。


  此联为刘逸生、关振东、徐续、余藻华撰句,连登书。另一副题于“枕碧”处,联曰:


  湖舫影筛秋半月;
  园花锦簇岭南春。


  此联为王永华所作,只“半”与“南”小有失对。


  贵州外馆有联三副。一副题于“隐庐”:


  依山伴石居若泰;
  临水傍泉隐如仙。


  此联句中平仄不协。若改为“伴石依山居若泰,傍泉临水隐如仙”就顺了。一副题于“建园”:


  休言黔中少富贵;
  仍是温柔多情乡。


  此联首先是意境不高。其次是上下联意思没有本质联系。第三是“黔中少富贵”与“温柔多情乡”失对。第四是“中”与“柔”平仄不对立,“温柔多情乡”连续五个平声,平仄不交替。一副题于“石门开处”:


  风刀水剑,刻就万顷盆景;
  根笔藤墨,绘制千古绝画。


  联“万顷盆景”之说就不通。盆景为人工制作,因以“盆”计,再大也不大,而“顷”则指连续的一大片,盆景再多,亦不能以“万顷”称之。句脚全是仄声,亦不合规则。除句脚以外,“就”与“制”、“顷”与“古”上下同仄,平仄不对立。“刻就万顷盆景”与“绘制千古绝画”,只有“盆”与“千”两个平声,“笔”与“墨”亦同仄,平仄不交替。


  重庆外馆有三副。一副题于“巴渝园坊”:


  贺四海园艺荟萃;
  庆三峡石刻聚展。


  此联收两仄脚,不合规则。上下联除“园”与“三”以外,全是仄声字,平仄既不对立也不交替。“贺”与“庆”意思雷同,又犯合掌。一副题于“巴山蜀水”坊:


  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
  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此联对仗尚可。唯“逾”与“工”同平、“待”与“匠”同仄,平仄失替。一副题于“滟滪亭”:


  松排山面千重翠;
  月点波心一颗珠。


  此联出自白居易“春题湖上”诗。因滟滪堆原在长江中,题此亭甚切。


  安徽外馆有联三副。两副题于“山中天”处。一副是:


  瑞应三槐,华堂日丽;
  芳连五桂,棣室和风。


  另一副是:


  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
  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


  此联除了“效”与“知”词性失对以外,总的还不错。但这种内容的对联何以题在此馆之内,颇费思考。


  还有一副题于履福堂:


  徽派建筑扬四海;
  水口园林传千载。


  此联是装裱悬挂的。上下联都收仄脚,不合规则。“派”与“口”、“扬”与“传”,平仄不对立。“派”与“筑”,平仄不交替。


  山东外馆有联三副。一副题于趵突泉观澜亭:


  云雾润蒸华不注;
  波涛声震大明湖。


  此为古联。一副题于牡丹亭:


  竞夸天下无双艳;
  独立人间第一春。


  一副题于望岳亭: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此出自杜甫《望岳》一诗的末两句。因为完全不对仗,根本不能算是一副对联。


  四川外馆是将成都杜甫草堂缩移而来,七副对联大都是清代以来的一些高手所题。题少陵草堂一副:


  万里桥西侧;
  百花潭北庄。


  此是杜甫《怀锦水居止》一诗的摘句。作对联用,并无特色。但马公愚当年既录以为联,便袭而用之。“潭”字当仄而用平,是因属地名用字,无从选择,不当以破律论。题诗史堂者三副:


  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
  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


  此联为清代顾复初所题,郭沫若跋,于立群书。


  世上疮痍,书中圣哲;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


  此联由郭沫若所题。


  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


  此联由朱德所题。


  花学红绸舞;
  径开锦里春。


  此联题于花径,为郭沫若所作。下两副题于水槛:


  此地经过春未老;
  伊人宛在水之涯。


  此联为清代谭光祜所撰。“未老”与“之涯”略有失对。


  高等艺术;
  美化自然。


  此为陈毅所题。上下失对。可能是将陈毅对艺术方面的题词作对联制挂于此。


  河北外馆有联一副,题于承德避暑山庄登湖亭之“水流云在”处。联云:


  素影写波,澄境原无暑;
  清风拂林,爽气最宜秋。


  此联对仗可以,但平仄不协。“林”字若改用仄声字,不仅句脚平仄可合规则,而且与“风”字也可以平仄交替。“境”与“气”、“无”与“宜”,上下平仄不对立。


  天津外馆连翼亭亦有一联:


  蓟门津沽,二分烟月,梦到南诏,留下此亭翼然;
  苍山洱海,四时茶花,香漫北溟,引来斯人问津。


  此联为张仲所撰,对仗尚可,但内容就有些费思考。世博会在昆明,可上联“梦到”的却是“南诏”即今之大理,下联“香漫北溟”的,也是大理“苍山洱海”的“茶花”。何以偏偏对大理情有独钟?再说,大理的茶花也不是“四时”都开的,七八月份在大理就见不到茶花。“斯人”即此人,属特指。“引来斯人问津”,是想用陶潜《桃花源记》之典,但引来的又是谁人?按马蹄韵规则的要求,每边四句者,句脚平仄应为“仄平平仄,平仄仄平”。此联联脚已为两个平声,上联句脚为“仄仄仄平”,下联句脚为“仄平平平”,都是乱套的。“门”与“山”、“分”与“时”、“到”与“漫”、“亭”与“人”,平仄不对立。“到”与“诏”、“亭”与“然”、“时”与“花”、“来”与“人”与“律”,平仄不交替。


  青海外馆有一副:


  昆仑雪麓,江河源头,新绘古羌风情画;
  日月山下,河湟谷地,重现高原山川景。


  此联对仗尚可。但“麓”与“下”同义合掌,“河”字不规则犯重。按马蹄韵规则,每边三句者,句脚平仄应为“平平仄,仄仄平”,此联联脚已为两个仄声,上联句脚为“仄平仄”,下联句脚为“仄仄仄”,完全不合。“河”与“湟”、“绘”与“现”、“羌”与“原”、“情”与“川”平仄不对立。“河”与“头”、“羌”与“情”、“月”与“下”,平仄不交替。下联末句当合“平平仄仄仄平平”。


  山西外馆晋国牌坊上有一联:


  黄土探奇秀岩壑;
  文明稽古兴唐虞。


  此联“秀”字改用平声,“岩”字与“兴”字改用仄声,就顺了。


  辽宁外馆有两副。门口的一副是:


  辽水霞光铺彩锦;
  园风朗月映辉春。


  此联首嵌“辽园”二字。另一副装裱挂在室内。联为:


  关东黑土富辽海;
  塞外豪情壮满乡。


  此联为贺世博会而作,写得颇有气势。


  澳门外馆妈祖阁一联:


  德同化宇;
  泽润生民。


  树木园主要介绍云南的植被,其中也有几副。一副题于正门:


  叶茂枝繁,仰根深固本虚怀,栋材成长有望;
  树密林深,仗绿洲屏天覆地,江河澄清可期。


  此联为张茂清所撰。在对仗方面,除“栋材”与“江河”为偏正结构对之联合结构以外,尚属工稳。问题有三:一、平仄严重失调。句脚平仄为“平平仄,平仄平”不合规矩。句中平仄更乱。上下联首句都是“仄仄平平”,完全雷同。上联之“深”与下联之“洲”平仄也没有对立。“材”字当仄而用平,“长”字当平而用仄。“河”、“清”、“期”三字当为“平仄平”也全部是平声。二、“深”字不规则犯重。三、“有望”和“可期”意思有合掌之嫌。两副题于展厅。一为张茂清所撰:


  展室能容云岭高原,六大山脉,五大水系,十大湖海,峻峭峡谷,浩渺烟波;
  放眼得见古滇巍峨,热带森林,温带植被,寒带景观,盖世稀珍,物种万千。


  此联首先就不好断句。上面这种断法基本可通,但是否合作者原意,不得而知。对仗不工有几处。“展室”对“放眼”,“高原”对“巍峨”,“峻峭峡谷”对“盖世稀珍”,“浩渺烟波”对“物种万千”,都对不上。中间三句虽可勉强视为自对,但“山脉”、“水系”为偏正结构,“湖海”为联合结构,也不一致。联脚应为“上仄下平”,此皆为平声,犯了常规。“室”与“眼”、“大”与“带”、“系”与“被”、“峭”与“世”、“渺”与“种”,平仄当对立却未对立;“大”与“脉”、“大”与“系”、“大”与“海”、“峭”与“谷”、“眼”与“见”、“滇”与“峨”、“带”与“被”,平仄当交替也未交替。另一副未记姓名。联曰:


  树木传春意,愿山川秀丽一片绿;
  园艺表心声,颂天人和谐万年春。


  此联“树木”与“园艺”失对。平仄问题也多。“秀丽一片绿”连用五个仄声字,“天人和谐”连用四个平声字,都没有交替。“木”与“艺”都为仄声,“川”与“人”皆为平声,也没有对立。


  厅内一副题于“云南八大名花”处:


  辛夷报春绿绒蒿,掩映高山龙胆;
  幽兰百合红杜鹃,点染云岭茶花。


  此联是将“云南八大名花”串组而成。因花名不好改动,句中平仄可以适当放宽,但至少句脚规则不应违反。“鹃”字当仄而用平,打破了规则,读起来显得别扭,其实只要将花名适当交换一下位置,再在说法上作一些调整,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


  生态园有三副。一副为:


  问生态天姿,风华谁好?
  观自然本质,美善共衡。


  此联“谁好”为主谓结构,“共衡”为偏正结构,小有失对。一副题于“天趣”处:


  天熏正气云腾日;
  趣悦亲氛月朗霄。


  此联首嵌“天趣”一字。一副题于“遵生”处:


  毓翠同仁,芬芳世界;
  遵生共美,艳丽人寰。


  人与自然馆西北展台有一副:


  月明松下房栊静;
  日出云中鸡犬喧。


  此联出自王维《桃源行》诗。若“鸡”为仄声字,就更顺了。


  此外,国际赏石艺术馆还有三副。一副为麦培满撰:


  世博结友谊;
  天涯共赏石。


  此两句连起码的对仗也没有,根本不能算对联。一副题于“清心”处: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此联出自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乃名句。


  山边之茗香亭还有一副:


  有客过草宇;
  煮茶生松风。


  此联属流水对,对仗可以。但上联全是仄字,下联除第一个字以外,全是平声字,平仄严重失调。


  这些对联,有写得好的和比较好的,有基本过得去但存在一些毛病的,也有若干根本不合对联规则的。总体印象是整个对联质量不高,精品太少,与世博园很不相称。特别是那些不合对联规则的“对联”到底是怎么进到世博园里面来的,不能不令人产生疑窦。因为就这部分对联来看,其作者不仅对平仄很陌生,有的甚至连对联起码要对仗这一点也不明白。也许有些不合规则的对联的作者可能是某个地区的名人,但是对联是一种文学艺术,并不是任何名人都懂得的。世博园不仅是展示各地自然特色的窗口,也应当是展示各地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达到的水平的窗口。别看几副小小的对联,其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关系到作者本人的形象,也关系到该作者所代表的那个地区的形象。对外国人来说,世博园对联总体水平也关系到我们整个中国的形象。既然如此,怎么可以草率从事呢?进入园内各馆对联的好坏,也反映了各馆方案审定者水平的高低。试想,如果审定者稍有一点对联基本知识,会给那些不合规则的对联发通行证吗?审定者不懂对联也无妨,找对联的行家来鉴定,毛病也可以避免,哪个省市都可以找到懂对联的人,可他们不知为什么就是没有这样去做,这就只能给我们留下永久的遗憾了。



--------------------------------------------------------------------------------
作者:余德泉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客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一个人客栈

GMT+8, 2024-6-26 18: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