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客栈

 找回密码
 加入客栈
查看: 9915|回复: 96

[转帖] 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後闋同。第一句無韻,第二、第三句押平聲韻,第四句押原韻的仄聲韻。這種平仄通押的調子,在詞調中是很少見的。但是,《西江月》卻是最流行的曲調。前後闋頭兩句要用對仗。)
      
    西江月
    辛棄疾
      
    明月別枝驚鵲,
    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裏說豐年,
    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箇星天外,
    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
    路轉溪橋忽見。
      
    西江月
    [宋]劉過
      
    堂上謀臣尊俎,
    邊頭將士干戈。
    天時地利與人和,
    燕可伐歟?曰可!
      
    今日樓臺鼎鼐,
    明年帶礪山河。
    大家齊唱大風歌,
    不日四方來賀。
      
    浪淘沙(五十四字)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前後闋同。)
      
    浪淘沙
    [南唐]李煜
      
    簾外雨潺潺,
    春意闌珊。
    羅衾不耐五更寒。
    夢裏不知身是客,
      
    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
    無限江山。
    別時容易見時難。
    流水落花春去也,
    天上人間。
      
    浪淘沙(北戴河)
    毛澤東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島外打魚船。
    一片汪洋都不見,
    知向誰邊?
      
    往事越千年,
    魏武揮鞭。
    東臨碣石有遺篇。
    蕭瑟秋風今又是,
    換了人間!
      
    蝶戀花(六十字,又名鵲踏枝)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前後闋同。)
      
    蝶戀花
    [宋]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
    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裏鞦韆牆外道。
    牆外行人,
    牆裏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杳。
    多情卻被無情惱。
      
    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
    毛澤東
      
    六月天兵征腐惡,
    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
    贛水那邊紅一角,
    偏師借重黃公略。
      
    百萬工農齊踴躍,
    席捲江西直搗湘和鄂。
    國際悲歌歌一曲,
    狂飆為我從天落。
      
    蝶戀花(答李淑一)
    毛澤東
      
    我失驕柳君失柳,
    楊柳輕颺直上重霄九。
    問訊吳剛何所有,
    吳剛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廣袖,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
    忽報人間曾伏虎,
    淚飛頓作傾盆雨。
      
    漁家傲(六十二字)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漁家傲(秋常)
    [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
    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裏,
    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
    燕然未勒歸無計。
    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
    將軍白髮征夫淚。
      
    漁家傲(記夢)
    [宋]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
    仿佛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
    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
    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
    毛澤東
      
    萬木霜天紅爛漫,
    天兵怒氣衝霄漢。
    霧滿龍岡千嶂暗,
    齊聲喚,
    前頭捉了張輝瓚。
      
    二十萬軍重入贛,
    風煙滾滾來天半。
    喚起工農千百萬,
    同心幹,
    不周山下紅旗亂。
      
    滿江紅(九十三字)
      
    仄仄平平,
    平平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此調常用入聲韻,而且往往用一些對仗。)
      
    滿江紅
    [宋]岳飛
      
    怒髮衝冠,
    憑欄處、瀟瀟雨歇。
    擡望眼、仰天長嘯,
    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
    八千里路雲和月。
    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
    臣子恨,何時滅?
    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19]。
    壯志飢餐胡虜肉,
    笑談渴飲匈奴血。
    待從頭、收拾舊山河,
    朝天闕。
      
    滿江紅(金陵懷古)
    [元]薩都剌
      
    六代豪華,
    春去也、更無消息。
    空悵望、山川形勢,
    已非疇昔。
    王謝堂前雙燕子,
    烏衣巷口曾相識。
    聽夜深寂寞打孤城,
    春潮急。
      
    思往事,愁如織;
    懷故國,空陳跡。
    但荒煙衰草,亂鴉斜日。
    玉樹歌殘秋露冷,
    胭脂井壞寒螿泣。
    到如今、衹有蔣山青,
    秦淮碧。
      
    水調歌頭(九十五字)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
    平平仄,
    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又或作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前闋後七句與後闋後七句字數平仄相同。)
      
    水調歌頭(中秋)
    蘇軾
      
    明月幾時有?
    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20]?
    我欲乘風歸去,
    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
    低綺戶,
    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
    千里共嬋娟!
      
    水調歌頭
    [宋]陳亮
      
    不見南師久,
    漫說北羣空。
    當場隻手畢竟還我萬夫雄。
    自笑堂堂漢使,
    得似洋洋河水,依舊衹流東。
    且復穹廬拜,
    會向藳街逢。
      
    堯之都,
    舜之壤,
    禹之封。
    於中應有一箇半箇恥臣戎。
    萬里腥膻如許,
    千古英靈安在,
    磅礴幾時通?
    胡運何須問?
    赫日自當中!
      
    水調歌頭(游泳)
    毛澤東
      
    纔飲長沙水,
    又食武昌魚,
    萬里長江橫渡,
    極目楚天舒。
    不管風吹浪打,
    勝似閑庭信步,
    今日得寬餘。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風檣動,
    龜蛇靜,
    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
    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
    截斷巫山雲雨,
    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
    當驚世界殊。
      
    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
    毛澤東
      
    久有凌雲志,
    重上井岡山,
    千里來尋故地,
    舊貌變新顏。
    到處鶯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雲端。
    過了黃洋界,
    險處不須看。
      
    風雷動,
    旌旗奮,
    是人寰。
    三十八年過去,
    彈指一揮間。
    可上九天攬月,
    可下五洋捉鱉,
    談笑凱歌還。
    世上無難事,
    衹要肯登攀。
      
    念奴嬌(一百字,又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東去)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
      
    平仄平仄平平(或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或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仄[21]。
    (這調一般用入聲韻。前闋後七句與後闋後七句字數平仄相同。)
      
    念奴嬌(赤壁懷古)
    蘇軾
      
    大江東去,
    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
    三國周郎赤壁[22]。
    亂石穿空,
    驚濤拍岸,
    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
    小喬初嫁了,
    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
    檣櫓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
    多情應笑,
    我早生華髮[23]。
    人生如夢,
    一樽還酹江月!
      
    念奴嬌(登多景樓)
    陳亮
      
    危樓還望,
    嘆此意、今古幾人曾會?
    鬼設神施渾認作,
    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橫陳,
    連崗三面,
    做出爭雄勢。
    六朝何事,
    衹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
    登高懷遠,
    也學英雄涕。
    憑卻江山管不到,
    河洛膻腥無際。
    正好長驅,
    不須反顧,
    尋取中流誓。
    小兒破賊,
    勢成寧問強對!
    (依語法結構,“渾認作”應連下讀;這和蘇軾《念奴嬌》“故壘西邊人道是”一樣,“人道是”也本該連下讀的。“管”字未拘平仄。)
      
    念奴嬌(石頭城,用東坡原韻)
    薩都剌
      
    石頭城上,
    望天低吳楚,
    眼空無物。
    指點六朝形勝地,
    惟有青山如壁。
    蔽日旌旗,
    連雲檣櫓,
    白骨紛如雪。
    大江南北,
    消磨多少豪傑!
      
    寂寞避暑離宮,
    東風輦路,
    芳草年年發。
    落日無人松徑冷,
    鬼火高低明滅。
    歌舞樽前,
    繁華鏡裏,
    暗換青青髮。
    傷心千古,
    秦淮一片明月!
      
    沁園春(一百十四字)
      
    仄仄平平[24],
    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25],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26]。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或仄平仄),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
    仄仄平平。
    (前闋後九句與後闋後九句字數平仄相同。此調一般都用較多的對仗。)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沁園春(夢方孚苕)
    [宋]劉克莊
      
    何處相逢?
    登寶釵樓,
    訪銅雀臺。
    喚廚人斵就,
    東溟鯨膾;
    圉人呈罷,
    西極龍媒。
    天下英雄,
    使君與操,
    餘子誰堪共酒杯?
    車千乘,
    載燕南代北,
    劍客奇材。
      
    飲酣鼻息如雷。
    誰信被晨雞催喚迴?
    嘆年光過盡,
    功名未立;
    書生老去,
    機會方來。
    使李將軍,
    遇高皇帝,
    萬戶侯何足道哉?
    披衣起,
    但淒涼回顧,
    慷慨生哀!
    (“銅”字未拘平仄。)
      
    沁園春(雪)
    毛澤東
      
    北國風光,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外,
    惟餘莽莽;
    大河上下,
    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
    看紅裝素裹,
    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
    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
    略輪文采;
    唐宗宋祖,
    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
    成吉思汗[27],
    衹識彎弓射大鵰。
    俱往矣,
    數風流人物,
    還看今朝。
    第三節 詞韻,詞的平仄和對仗
    (一)詞韻
    關於詞韻,並沒有任何正式的規定。戈載的《詞林正韻》,把平上去三聲分為十四部,入聲分為五部,共十九部。據說是取古代著名詞人的詞,參酌而定的。從前遵用的人頗多。其實這十九部不過是把詩韻大致合併,和上章所述古體詩的寬韻差不多。現在把這十九部開列在後面,以供參考[28]。
      
    (甲)平上去聲十四部
      
    (1)平聲東冬,上聲董腫,去聲送宋。
    (2)平聲江陽,上聲講養,去聲絳漾。
    (3)平聲支微齊,又灰半[29];上聲紙尾薺,又賄半;去聲寘未霽,又泰半、隊半。
    (4)平聲魚虞;上聲語麌;去聲御遇。
    (5)平聲佳半,灰半;上聲蟹,又賄半;去聲泰半、卦半、隊半。
    (6)平聲真文,又元半,上聲軫吻,又阮半;去聲震問,又願半。
    (7)平聲寒刪先,又元半;上聲旱潸銑,又阮半;去聲翰諫霰,又願半。
    (8)平聲蕭肴豪,上聲篠巧皓,去聲嘯效號。
    (9)平聲歌,上聲哿,去聲箇。
    (10)平聲麻,又佳半;上聲馬,去聲禡,又卦半。
    (11)平聲庾青蒸,上聲梗迥,去聲敬徑。
    (12)平聲尤,上聲有,去聲宥。
    (13)平聲侵,上聲寢,去聲沁。
    (14)平聲覃鹽咸,上聲感儉豏,去聲勘豔陷。
      
    (乙)入聲五部
      
    (1)屋沃。
    (2)覺藥。
    (3)質物錫職緝。
    (4)物月曷黠屑葉
    (5)合洽。
      
    這十九部大約衹能適合宋詞的多數情況。其實在某些詞人的筆下,第六部早已與第十一部、第十三部相通,第七部早已與第十四部相通。其中有語音發展的原因,也有方言的影響。
    入聲韻的獨立性很強。某些詞在習慣上是用入聲韻的,例如《憶秦娥》、《念奴嬌》等。
    平韻與仄韻的界限也是很清楚的。某調規定用平韻,就不能用仄韻;規定用仄韻,就不能用平韻。除非有另一體。
    衹有上去兩聲是可以通押的。這種通押的情況在唐代古體詩中已經開始了。
    (二)詞的平仄
    詞的特點之一就是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最明顯的律句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有些詞,一讀就知道這是從七絕或七律脫胎出來的。例如《浣溪沙》四十二字,就是六個律句組成的,很像一首不粘的七律,減去第三、第七兩句。這詞的後闋開頭用對仗,就像律詩頸聯用對仗一樣。《菩薩蠻》前後闋末句本來用拗句(仄平平仄平),但是後代詞人許多人都用了律句,以致萬樹《詞律》不能不在第三字注云“可仄”。如果前後闋末句都用了律句,那麽,整首《菩薩蠻》都是七言律句和五言律句組成的了。不過要注意一點:詞句常常是不粘不對的。像《菩薩蠻》開頭兩句雖然都是律句,但它們的平仄不是對立的。
    不但五字句、七字句多數是律句,連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等,也多數是律句。現在分別加以敘述。
      
    三字句。——三字句是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如“須晴日”,平仄仄如“俱往矣”,仄平平如“照無眠”。兩個三字律句用在一起如“青箬笠,綠蓑衣”。
    四字句。——四字句是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如“天高雲淡”,仄仄平平如“怒髮衝冠”。兩個四字律句用在一起如“唐宗宋祖,稍遜風騷”。如果先平腳,後仄腳,則如“亂石穿空,驚濤拍岸”。
    六字句。——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擴展,我們把平起變為仄起,仄起變為平起,就擴展成為六字句。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如“我欲乘風歸去”;平平仄仄平平如“紅旗漫捲西風”。兩個六字律句用在一起如“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八字句。——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如果第三字用仄聲,則第五字往往用平聲;如果第三字用平聲,則第五字往往用仄聲。下五字一般都用律句。第三字用仄聲的如“引無數英雄競折腰”。第三字用平聲的如“莫等閒白了少年頭”。
    九字句。——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六下三,或上四下五。一般都用兩個律句組合而成,至少下六字或下五字是律句。如“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十一字句[30]。——十一字句往往是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下五字往往是律句。如“不應有恨、何事偏向別時圓”。又如“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詞中還有二字句、一字句、一字豆[31]。現在再分別加以敘述。
      
    二字句。——二字句一般是平仄(第一字平聲,第二字仄聲),而且往往是疊句。如“山下,山下”。又如王建《調笑令》,“團扇,團扇。……弦管,弦管”。個別詞牌也用平仄,如辛棄疾《南鄉子》:“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
    一字句。——一字句很少見。衹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
    一字豆。——一字豆是詞的特點之一。懂得一字豆,纔不至於誤解詞句的平仄。有些五字句,實際上是上一下四。例如“望長城內外”,望字是一字豆,“長城內外”是四字律句。這樣,“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和“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就成為整齊的對仗。
    特種律。——特種律句主要指的是比較特別的仄腳四字句和六字句。仄腳四字律句是“平平仄仄”,但是特種律句則是“仄平平仄”(第三字必平);仄腳六字律句是“仄仄平平仄仄”,但是特種律句則是“仄仄仄平平仄”(第五字必平)。《憶秦娥》前後闋末句,依《詞律》就該是特種律句。其實,前後闋倒數第二句也常常用特種律句。如“馬蹄聲碎,喇叭聲咽”,“蒼山如海,殘陽如血”。《如夢令》的六字句也常用特種律句。如“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直指武夷山下”,“風展紅旗如畫”。又如“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卻道海棠依舊”,“應是綠肥紅瘦”。
    拗句。——大多數的詞牌都是沒有拗句的。但是,也有少數詞牌用一些拗句。例如《念奴嬌》前後闋末句(如“一時多少豪傑”,“一樽還酹江月”),《水調歌頭》前闋第三句上六字(如“不知天上宮闕”),後闋第四句上六字(如“一橋飛架南北”),都是“平平平仄平仄”,就都是拗句。
    總之,從律句去瞭解詞的平仄,十分之九的問題都解決了[32]。
    (三)詞的對仗
    詞的對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對仗的,有自由的。
    固定的對仗,例如西江月前後闋頭兩句。此類固定的對仗的很少見的。
    一般用對仗的(但也可以不用),例如《沁園春》前闋第二三兩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兩句;後闋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兩句。又如《念奴嬌》前後闋第五六兩句。又如《浣溪沙》後闋頭兩句。
    《沁園春》前闋第四五六七兩聯,如“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後闋第三四五六兩聯,如“惜秦皇漢武,略輪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是以兩句對兩句,跟一般對仗不同。像這樣以兩句對兩句的對仗,稱為扇面對[33]。
    凡前後兩句字數相同的,都有用對仗的可能。例如《憶秦娥》前後闋末兩句,《水調歌頭》前闋第五六兩句,後闋第六七兩句,等等。但是這些地方用不用對仗完全是自由的。
    詞的對仗,有兩點和律詩不同。第一,詞的對仗不一定要以平對仄,以仄對平。如“千里冰封,萬里雪飄”;又如“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城對河,是平對平;外對下,是仄對仄)。第二,詞的對仗可以允許同字相對。如“千里冰封”對“殘陽如血”。
    除了這兩點之外,詞的對仗跟詩的對仗的一樣的。
    詞韻、詞的平仄和對仗都是從律詩的基礎上加以變化的。因此,要研究詞,最好是先研究律詩。律詩研究好了,詞就容易懂了。 <><>
    [1] 這是根據《類編草堂詩餘》所分小令、中調、長調而得出來的結論。
    [2] 萬樹《詞律》共收一千一百八十多個“體”。徐本立《詞律拾遺》增加四百九十五個“體”。清代的《欽定詞譜》共有二千三百零六個“體”。
    [3] 大中,是唐宣宗年號。
    [4] 這是依照一般的說法。
    [5] 原名《漁父》。
    [6] 曲終叫做闋(que)。一闋,表示曲子到此已告終了。下面再來一闋,那是表示依照原曲再唱一首歌。當然前後闋的意思還是連貫的。
    [7] 字數不同如《菩薩蠻》,平仄不同如《浣溪沙》,詳下節。
    [8] 舊法,前後闋中間空一格。現在分行寫,中間空一行。
    [9] 但是改為橫排。
    [10] 其所以不止舉一首,是要顯示詞人依譜填詞的嚴格。
    [11] 字下加小圓點的都是入聲字。不要按現代普通話的聲調去瞭解。下同。
    [12] 這很像一首不粘的七律減去第三、第七兩句。
    [13] “興”,去聲。
    [14] 這句第一字可平,第三字可仄,但是不能犯孤平。這就是說,如果第三字用仄,則第一字必須用平。後闋末句同。
    [15] “看”,平聲。
    [16] “漫”,平聲。
    [17] “昨”字未拘平仄。
    [18] 雙調用‖號表示前後闋同。下同。
    [19] 依語法結構,應該標點為:“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這裏是按詞譜斷句。
    [20]
    這個詞調的平仄相當靈活。前闋第三句、後闋第四句為一個十一字句,中間稍有停頓,上六下五或上四下七均可。但是近代詞人常常把它分成兩句,並且是上六下五(參看張惠言《詞選》所錄他自己的五首《水調歌頭》)。毛主席的詞也是按上六下五填寫的。這調常用一些拗句,如毛主席詞中的“子在川上曰”,“一橋飛南北”,蘇軾詞中的“不知天上宮闕”,“起舞弄清影”等。
    [21] 跟《水調歌頭》一樣,這個詞調的平仄相當靈活,而且用拗句。
    [22] 依語法結構,應該標點為:“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這裏是按詞譜斷句。
    [23] 依語法結構,應該標點為:“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這裏是按詞譜斷句。
    [24] 第一句可以用韻。
    [25] 調中有四句“仄平平仄仄”,都應該瞭解為上一下四,即仄+平平仄仄。
    [26] 這一句,依《詞律》應分兩句,即平平,仄仄平平。但是,一般都作六字句。
    [27] 成吉思汗是蒙古人名,不拘平仄。
    [28] 戈載《詞林正韻》的韻目依照《集韻》,現在改為“平水韻”(即第二章第二、六兩節所講的詩韻),以歸一律。
    [29] 具體的字見於附錄《詩韻舉要》。下同。
    [30] 十字句罕見,不討論。
    [31] 豆,就是讀(dòu)。句稍有停頓叫豆。一字豆不須點斷,衹須把五字句看成“上一下四”就是了。
    [32]
    關於詞的平仄,還有許多講究。如有些地方該用去聲,有的地方該用上聲,又有人以為入聲、上聲可以代替平聲。這衹是技巧的事或變通的辦法,不必認為格律,所以略而不講。
    [33] 詩也有扇面對,但不如詞的扇面對那樣常見。
     
第四章 詩詞的節奏及其語法特點 
     第四章 詩詞的節奏及其語法特點
    第一節 詩詞的節奏
    詩詞的節奏和語句的結構是有密切關係的。換句話說,也就是和語法有密切關係的。因此,我們把節奏問題放在這裏來講。
    (一)詩詞的一般節奏
    這裏所講的詩詞的一般節奏,也就是律句的節奏。律句的節奏,是以每兩個音節(即兩個字)作為一個節奏單位的。如果是三字句、五字句和七字句,則最後一個字單獨成為一個節奏單位。具體說來,如下表:
      
    三字句:
    平平——仄 仄仄——平
    平仄——仄 仄平——平
      
    四字句: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句: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七字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從這一個角度上看,“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兩句口訣是基本上正確的:第一、第三、第五字不在節奏點上,所以可以不論;第二、第四、第六字在節奏點上,所以需要分明[1]。
    意義單位常常是和聲律單位結合得很好的。所謂意義單位,一般地說就是一個詞(包括復音詞)、一個詞組一個介詞結構(介詞及其賓語)、或一個句子形式、所謂聲律單位,就是節奏。就多數情況來說,二者在詩句中是一致的。因此,我們試把詩句按節奏來分開,每一個雙音節奏常常是和一個雙音詞、一個詞組或一個句子形式相當的。</P>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例如:
    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毛澤東)
    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毛澤東)
    寧化——清流——歸化,路隘——林深——苔滑。(毛澤東)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毛澤東)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
    別來——滄海——事,語罷——暮天——鐘。(李益)
    應當指出,三字句,特別是五言、七言的三字尾,三個音節的結合是比較密切的,同時,節奏點也是可以移動的。移動以後,就成為下面的另一種情況:
      
    三字句:
    平——平仄 仄——仄平
    平——仄仄 仄——平平
      
    五字句: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七字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我們試看,另一種詩句則是和上述這種節奏相適應的:
      
    須——晴日。(毛澤東)
    起——宏圖。(毛澤東)
    雨後——復——斜陽。(毛澤東)
    六億——神州——盡——舜堯。(毛澤東)
    海月——低——雲旆,江霞——入——錦車。(錢起)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纔能——沒——馬蹄。(白居易)
      
    實際上,五字句和七字句都可以分為兩個較大的節奏單位:五字句分為二三,七字句為四三,這是符合大多數情況的。但是,節奏單位和語法結構的一致性也不能絕對化,有些特殊情況是不能用這個方式來概括的。例如有所謂折腰句,按語法結構是三一三。陸游《秋晚登城北門》:“一點烽傳散關信,兩行雁帶杜陵秋。”如果分為兩半,那就衹能分成三四,而不能分成四三。又如毛主席的《沁園春·長沙》:“糞土當年萬戶侯”,這個七字句如果要採用兩分法,就衹能分成二五(“糞土——當年萬戶侯”),而不能分成四三;又如毛主席的《七律·贈柳亞子先生》“風物長宜放眼量”,這個七字句也衹能分成二五(“風物——長宜放眼量”),而不能分成四三。還有更特殊的情況。例如王維《送嚴秀才入蜀》“山臨青塞斷,江向白雲平”;杜甫《春宿左省》“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李白《渡荊門送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臨青塞”、“臨萬戶”、“隨平野”、“向白雲”、“傍九霄”、“入大荒”,都是動賓結構作狀語用,它們的作用等於一個介詞結構,按二三分開是不合於語法結構的。又如杜甫《旅夜書懷》“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按節奏單位應該分為二三或二二一,但按語法結構則應分為一四(“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二者之間是有矛盾的。
    杜甫《宿府》“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按語法結構應該分成五二(“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王維《山居》“鶴巢松樹徧,人訪蓽門稀”,按語法結構應該分成四一(“鶴巢松樹——徧,人訪蓽門——稀”)。元稹《遣行》“尋覓詩章在,思量歲月驚”,按語法結構也應該分成四一(“尋覓詩章——在,思量歲月——驚”)。這種結構是違反詩詞節奏三字尾的情況的。
    在節奏單位和語法結構發生矛盾的時候,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語法結構。事實上,詩人們也是這樣解決了矛盾的。
    當詩人們吟哦的時候,仍舊按照三字尾的節奏來吟哦,但並不改變語法結構來遷就三字尾。
    節奏單位和語法結構的一致是常例,不一致是變例。我們把常例和變例區別開來,節奏的問題也就看清楚了。
    (二)詞的特殊節奏
    詞譜中有著大量的律句,這些律句的節奏自然是和詩的節奏一樣的。但是,詞在節奏上有它的特點,那就是那些非律句的節奏。
    在詞譜中,有些五字句無論按語法結構說或按平仄說,都應該認為一字豆加四字句(參看上文第三章第二節)。特別的後面跟著對仗,四字句的性質更為明顯。試看毛主席《沁園春·長沙》:“看萬山紅徧,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又試看毛主席《沁園春·雪》:“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按四字句,應該是一三不論,第一字和第三字可平可仄,所以“萬”字仄而“長”字平,“紅”字平而“內”字仄。這裏不能按律詩的五字句來分析,因為這是詞的節奏特點。所以當我們分析節奏的時候,對這一種句子應該分析成為“仄——平平——仄仄”,而於具體的詞句則分析成為“看——萬山——紅徧”,“望——長城——內外。”這樣,節奏單位和語法結構還是完全一致的。
    毛主席《沁園春·長沙》後闋:“恰同學少年,風化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也有類似的情況。按詞譜,“同學少年”應是平平仄仄,現在用了仄仄平平是變通。從“恰同學少年”這個五字句來說,並不犯孤平,因為這是一字豆,加四字句,不能看成是五字律句。
    不用對仗的地方也可以有這種五字句。仍以《沁園春》為例。毛主席《沁園春·長沙》前闋:“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後闋:“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沁園春·雪》前闋:“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後闋:“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其中的五字句,無論按語法結構或者是按平仄,都是一字豆加四字句。“大”、“擊”、“素”、“人”都落在四字句的第三字上,所以不拘平仄。
    五字句也可以是上三下二,平仄也按三字句加二字句。例如張元幹《石州慢》前闋末句“倚危檣清絕”,後闋末句“泣孤臣吳越”,它的節奏是“仄平平——平仄”。
    四字句也可以是一字豆加三字句,例如張孝祥《六州歌頭》:“念腰間箭,匣中劍,空埃蠹,竟何成!”其中的“念腰間箭”就是這種情況。
    七字句也可以是上三下四,例如辛棄疾《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又如辛棄疾《太常引》:“人道是清光更多[2]。”
    八字句往往是上三下五,九字句往往是上三下六,或上四下五,十一字句往往是上五下六,或上四下七,這些都在上文談過了。值得注意的是語法結構和節奏單位的一致性。
    在這一類的情況下,詞譜是先有句型,後有平仄規則的。例如《沁園春》末兩句,在陸游詞中是“有漁翁共醉,溪友為鄰”,這個句型就是一個一字豆加兩個四字句,然後規定這兩句的節奏是“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又如《沁園春》後闋第二句,在陸游詞中是“又豈料而今餘此身”,這個句型是上三下五,然後規定它的節奏是“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在這裏,語法結構對詞的節奏是起決定作用的。
    第二節 詩詞的語法特點
    由於文體的不同,詩詞的語法和散文的語法不是完全一樣的。律詩為字數及平仄規則所制約,要求在語法上比較自由;詞既以律句為主,它的語法也和律詩差不多。這種語法上的自由,不但不妨礙讀者的瞭解,而且有時候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藝術效果。
    關於詩詞的語法特點,這裏也不必詳細討論,衹揀重要的幾點談一談。
    (一)不完全句
    本來,散文中也有一些不完全的句子,但那是個別情況。在詩詞中,不完全句則是經常出現的。詩詞是最精煉的語言,要在短短的幾十個字中,表現出尺幅千里的畫面,所以有許多句子的結構就非壓縮不可。所謂不完全句,一般指沒有謂語,或謂語不全的句子。最明顯的不完全句是所謂名詞句。一個名詞性的詞組,就算一句話。例如杜甫的《春日憶李白》中兩聯: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
      
    若依散文的語法看,這四句話是不完整的,但是詩人的意思已經完全表達出來了。李白的詩,清新得像庾信的詩一樣,俊逸得像鮑照的詩一樣。當時杜甫在渭北(長安),李白在江東,杜甫看見了暮雲春樹,觸景生情,就引起了甜蜜的友誼的回憶來,這個意思不是很清楚嗎?假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餘的了。
    崔顥《黃鶴樓》:“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這裏有四層意思:“晴川歷歷”是一個句子,“芳草萋萋”是一個句子,“漢陽樹”與“鸚鵡洲”則不成為句子。但是,漢陽樹和晴川的關係,芳草和鸚鵡洲的關係,卻是表達出來了。因為晴川歷歷,所以漢陽樹更看得清楚了;因為芳草萋萋,所以鸚鵡洲更加美麗了。
    杜甫《月夜》:“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這裏也有四層意思:“雲鬟濕”是一個句子形式,“玉臂寒”是一個句子形式,“香霧”和“清輝”則不成為句子形式。但是,香霧和雲鬟的關係,清輝和玉臂的關係,卻是很清楚了。杜甫懷念妻子,想象她在鄜州獨自一個人觀看中秋的明月,在亂離中懷念丈夫,深夜還不睡覺,雲鬟為露水所侵,已經濕了,有似香霧;玉臂為明月的清輝所照,越來越感到寒冷了。
    有時候,表面上好像有主語,有動詞,有賓語,其實仍是不完全句。如蘇軾《新城道中》:“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這不是兩個意思,而是四個意思。“雲”並不是“披”的主語,“日”也不是“掛”的主語。嶺上積聚了晴雲,好像披上了絮帽;樹頭初昇起了太陽,好像掛上了銅鉦。毛主席所寫的《憶秦娥·婁山關》:“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月”並不是“叫”的賓語。西風、雁、霜晨月,這是三層意思,這三件事形成了濃重的氣氛。長空雁叫,是在霜晨月的景況下叫的。
    有時候,副詞不一定要像在散文中那樣修飾動詞。例如毛主席《沁園春·長沙》裏說:“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恰”字是副詞,後面沒有緊跟著動詞。又如《菩薩蠻》(大柏地)裏說:“雨後復斜陽,關山陣陣蒼。”“復”字是副詞,也沒有修飾動詞。
    應當指出,所謂不完全句,衹是從語法上去分析的。我們不能認為詩人們有意識地造成不完全句。詩的語言本來就像一幅幅的畫面,很難機械地從語法結構上去理解它。這裏衹想強調一點,就是詩的語言要比散文的語言精煉得多。
    (二)語序的變換
    在詩詞中,為了適應聲律的要求,在不損害原意的原則下,詩人們可以對語序作適當的變換。現在舉出毛主席詩詞中的幾個例子來討論。
    七律《送瘟神》第二首:“春風楊柳萬千條,六億神州盡舜堯。”第二句的意思是中國(神州)六億人民都是堯舜。依平仄規則是“仄仄平平仄仄平”,所以“六億”放在第一二兩字,“神州”放在第三四兩字,“堯舜”說成“舜堯”。“堯”字放在句末,還有押韻的原因。
    《浣溪沙·1950年國慶觀劇》後闋第一句“一唱雄雞天下白”,是“雄雞一唱天下白”的意思。依平仄規則是“仄仄平平平仄仄”,所以“一唱”放在第一二兩字,“雄雞”放在第三四兩字。
    《西江月·井岡山》後闋第一二兩句:“早已森嚴壁壘,更加衆志成城。”“壁壘森嚴”和“衆志成城”都是成語,但是,由於第一句應該是“仄仄平平仄仄”,所以“森嚴”放在第三四兩字,“壁壘”放在第五六兩字。
    《浪淘沙·北戴河》最後兩句:“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曹操《觀滄海》原詩的句子是:“秋風蕭瑟,洪波涌起。”依《浪淘沙》的規則,這兩句的平仄應該是“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所以“蕭瑟”放在第一二兩字,“秋風”放在第三四兩字。
    語序的變換,有時也不能單純瞭解為適應聲律的要求。它還有積極的意義,那就是增加詩味,使句子成為詩的語言。杜甫《秋興》(第八首)“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皇枝”,有人認為就是“鸚鵡啄餘香稻粒,鳳皇棲老碧梧枝”。那是不對的。“香稻”、“碧梧”放在前面,表示詩人所詠的是香稻和碧梧,如果把“鸚鵡”“鳳皇”挪到前面去,詩人所詠的對象就變為鸚鵡與鳳皇,不合秋興的題目了。又如杜甫《曲江》(第一首)“且看欲盡花經眼,莫厭傷多酒入脣”,上句“經眼”二字好像是多餘的,下句“傷多”(感傷很多)似應放在“莫厭”的前面,如果真按這樣去修改,即使平仄不失調,也是詩味索然的。這些地方,如果按照散文的語法來要求,那就是不懂詩詞的藝術了。
    (三)對仗上的語法問題
    詩詞的對仗,出句和對句常常的同一句型的。例如:
    王維《使至塞上》:“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主語是名詞前面加上動詞定語,動詞是單音詞,賓語是名詞前面加上專名定語。
    毛主席《送瘟神》:“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主語是顏色修飾的名詞,“隨心”、“著意”這兩個動賓結構用作狀語,用它們來修飾動詞“翻”和“化”,動詞後面有補語“作浪”和“為橋”。
    語法結構相同的句子(即同句型的句子)相為對仗,這是正格。但是我們同時應該注意到:詩詞的對仗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衹要求字面相對,而不要求句型相同。例如:
    杜甫《八陣圖》:“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三分國”是“蓋”的直接賓語,“八陣圖”卻不是“成”的直接賓語。
    韓愈《精衛填海》:“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細”字是修飾語後置,“山石細”等於“細山石”;對句則是一個遞繫句:“心裏希望海波變為平靜。”我們可以倒過來說“口銜細的山石”,但不能說“心望平的海波”。
    毛主席的七律《贈柳亞子先生》:“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太盛”是連上讀的,它是“牢騷”的謂語;“長宜”是連下讀的,它是“放眼量”的狀語。“腸斷”連念,是“防”的賓語;“放眼”連念,是“量”的狀語,二者的語法結構也不相同。
    由上面一些例子看來,可見對仗是不能太拘泥於句型相同的。一切形式要服從於思想內容,對仗的句型也不能例外。
    (四)煉句
    煉句是修辭問題,同時也常常是語法問題。詩人們最講究煉句;把一個句子煉好了,全詩為之生色不少。
    煉句,常常也就是煉字。就一般說,詩句中最重要的一個字就是謂語的中心詞(稱為“謂詞”)。把這個中心詞煉好了,這是所謂一字千金,詩句就變為生動的、形象的了。著名的“推敲”的故事正是說明這個道理的。相傳賈島在驢背上得句:“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他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猶豫不決,用手作推敲的樣子,不知不覺地衝撞了京兆尹韓愈的前導,韓愈問明白了,就替他決定了用“敲”字。這個“敲”字,也正是謂語的中心詞。
    謂語中心詞,一般是用動詞充當的。因此,煉字往往也就是煉動詞。現在試舉一些例子來證明。
    李白《塞下曲》第一首:“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隨”和“抱”這兩個字都煉得很好。鼓是進軍的信號,所以衹有“隨”字最合適。“宵眠抱玉鞍”要比“伴玉鞍”、“傍玉鞍”等等說法好得多,因為衹有“抱”字纔能顯示出枕戈待旦的緊張情況。
    杜甫《春望》第三四兩句:“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濺”和“驚”都是煉字。它們都是使動詞:花使淚濺,鳥使心驚。春來了,鳥語花香,本來應該歡笑愉快;現在由於國家遭逢喪亂,一家流離分散,花香鳥語衹能使詩人濺淚驚心罷了。
    毛主席《菩薩蠻·黃鶴樓》第三四兩句:“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鎖”字是煉字。一個“鎖”字,把龜蛇二山在形勢上的重要地位充分地顯示出來了,而且非常形象。假使換成“夾大江”之類,那就味同嚼蠟了。
    毛主席《清平樂·六盤山》後闋第一二兩句:“六盤山上高峯,紅旗漫捲西風。”“捲”字是煉字。用“捲”字來形容紅旗迎風飄揚,就顯示了紅旗是革命戰鬥力量的象徵。
    毛主席《沁園春·雪》第八九兩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舞”和“馳”是煉字。本來是以銀蛇形容雪後的山,蠟象形容雪後的高原,現在說成“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靜態變為動態,就變成了詩的語言。“舞”和“馳”放到蛇和象的前面去,就使生動的形象更加突出。
    毛主席的七律《長征》第三四兩句:“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騰”和“走”是煉字。從語法上說,這兩句也是倒裝句,本來說的是細浪翻騰、泥丸滾動,說成“騰細浪”、“走泥丸”就更加蒼勁有力。紅軍不怕遠征難的革命氣概被毛主席用恰當的比喻描畫得十分傳神。
    形容詞和名詞,當它們被用作動詞的時候,也往往是煉字。杜甫《恨別》第三四兩句:“草木變衰行劍外,干戈阻絕老江邊。”“老”字是形容詞當動詞用。詩人從愛國主義的情感出發,慨嘆國亂未平,家人分散,自己垂老滯留錦江邊上。這裏衹用一個“老”字就充分表達了這種濃厚的情感。
    毛主席《沁園春·長沙》後闋第七、八、九句:“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糞土”二字是名詞當動詞用。毛主席把當年的萬戶侯看成糞土不如,這是蔑視階級敵人的革命氣概。“糞土”二字不但用得恰當,而且用得簡煉。
    形容詞即使不用作動詞,有時也有煉字的作用。王維《觀臘》第三四兩句:“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這兩句話共有四個句子形式,“枯”、“疾”、“盡”、“輕”,都是謂語。但是,“枯”與“盡”是平常的謂語,而“疾”與“輕”是煉字。草枯以後,鷹的眼睛看得更清楚了,詩人不說看得清楚,而說“快”(疾),“快”比“清楚”更形象。雪盡以後,馬蹄走得更快了,詩人不說快,而說“輕”,“輕”比“快”又更形象。
    以上所述,凡涉及省略(不完全句),涉及語序(包括倒裝句),涉及詞性的變化,涉及句型的比較等等,也都關係到語法問題。古代雖沒有明確地規定語法這個學科,但是詩人們在創作實踐中經常接觸到許多語法問題,而且實際上處理得很好。我們今天也應該從語法角度去瞭解舊體詩詞,然後我們的瞭解纔是全面的。 <><>
    [1] 這兩句口訣之所以不完全正確,是由於其他聲律的原因,已見上文。
    [2] 這是一個拗句,這裏不詳細討論。</P>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律   
(少见,实为七律损第五字,二、四、六分明,   
一、三、五马虎可不论,不得犯孤平和三平调。)   
如:   
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对仗)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对仗)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   <>六绝   
(常见,主要使用以下三个句式进行组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一联惯用对仗,可不对,有时两联全用对仗。)   <>常见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韵)。   <>例诗:   
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刘长卿   
清川永路何极,落日孤舟解携。   
鸟向平芜远近,人随流水东西。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惆怅长沙谪去,江潭芳草萋萋。   <>
拟田园乐·彭汝砺   
买田何须近郭,作屋却要依山。   
青松共我纵始,白鸟随人去还。   <>宁浦旧事·秦观   
身与杖藜为二,影将明月成三。   
骨肉未知消息,人生到此何堪。   <P>甲辰人日病中吟以自嘲·范成大   
壮岁喜新节物,老来惜旧年华。   
病后都卢不问,家人时换新花。   <P>晓枕·范成大   
煮汤听成万籁,添被知是五更。   
陆续满城钟动,须臾后巷鸡鸣。   <P>舍北闲望·陆游   
潘岳一篇秋兴,李成八幅寒林。   
舍北偶然倚杖,尽见古人用心。   <P>杂兴·陆游   
广平作梅花赋,少陵无海棠诗。   
正自一时偶尔,俗人平地生疑。   <P>无题·杨简   
净几横琴晓寒,梅花落在弦间。   
我欲清吟无句,转烦门外青山。   <P>溪村·朱继芳   
雨洗山光绿净,波涵天影请空。   
草际自浮鹅鸭,柳阴分坐儿童。 </P>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
          平韻詩十六式,仄韻詩十二式表:
          【五絕】五言絕句的省稱。指五言律絕。四句二韻或三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2)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首句平起入仄韻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3)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首句仄起不入仄韻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4)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首句仄起入仄韻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注:仄起式,指首句第二字為仄聲;
          平起式,指首句第二字為平聲。
          【五律】五言律詩的省稱。八句四韻或五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首句平起不入仄韻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2)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首句平起入仄韻式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3)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首句仄起不入仄韻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4)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首句仄起入仄韻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七絕】七言絕句的省稱。指七言律絕。四句二韻或三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韻七絕二式表]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七律】七言律詩的省稱。八句四韻或五韻。
          平仄定格凡四式;
          (1)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仄韻二式表:]
          平起式: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起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玻璃字庫
      「玻璃字」或稱「對稱字」,是指每字左右兩邊對稱,如”東南西北”或”日本人”等。據梁章鉅的《楹聯續話》卷四說,清代一個名叫吳山尊的人首創用對稱字寫作對聯並刻意用篆體字書寫在質地透明的平板玻璃上面,造成一種字字筆畫表裡如一、正反相同的效果,讓人無論從哪面看都可以毫不費事地識讀出來,此種對聯後被稱作“玻璃聯”。
      「玻璃字」亦有人細分為”晶”體及”水”體對稱字,
“晶”體是指字體左右絕對對稱,如 ‘日’,‘出’,‘天’,‘山’….等等
“水”體是指字體左右差不多對稱,如 ‘水’,‘窗’,‘至’..等
       對聯可用不同書體書寫出來,如篆,隸,楷體。漢字亦因不同書體而有不同程度之對稱效果;例如‘留’,‘行’,‘絲’及‘世’字在隸書中可算是對稱字,但在楷書當中對稱效果則不太理想。以下嘗試在詩詞韻彙字庫中抽取些「玻璃字」出來,主要以楷體為主,部份加入其他書體及個人主觀而定。

上平聲部 下平聲部 上聲部 去聲部 入聲部 <>
-------------------------------------------------------------------------------- <>上平聲部 <>
上平聲一東   <>東同童中忠蟲崇嵩宮風豐充空公工罿螽芃瞢盅蘴 <><>-------------------------------------------------------------------------------- <>上平聲二冬   <>冬宗舂容蓉重?恭凶蛬共賨憃兇禺丰 <><>-------------------------------------------------------------------------------- <P>上平聲三江   <P>窗?憃 <P>
-------------------------------------------------------------------------------- <P>上平聲四支   <P>支垂直兒悲基絲葵思慈茲卑罳萎綦而羸萁其蠡齍熹台蚩荽丕薺离寅委蘲藟乖齎只罳宜嬴 <P>
-------------------------------------------------------------------------------- <P>上平聲五微   <P>霏菲非斐 <P>
-------------------------------------------------------------------------------- <P>上平聲六魚   <P>魚車余輿閭與畬苴且藇罝 <P>
-------------------------------------------------------------------------------- <P>上平聲七虞   <P>愚巫于盂夫乎壺辜荼圖吳禺需殳萸臾蔞婁摹菟母罛毋芙惡芋嵞 <P>
-------------------------------------------------------------------------------- <P>上平聲八齊   <P>齊奚霓西齏齎圭窐奎兒閨 <P>
-------------------------------------------------------------------------------- <P>上平聲九佳   <P>乖齋崽 <P>
-------------------------------------------------------------------------------- <P>上平聲十灰   <P>回雷壘嵬開臺苔來萊台莓炱茴薹罍菑 <P>
-------------------------------------------------------------------------------- <P>上平聲十一真   <P>真因茵辛人申賓春秦巾囷闉寅旻莘閩豳誾忞蓁侖菌 <P>
-------------------------------------------------------------------------------- <P>上平聲十二文   <P>文雲焚軍薰熏葷云芸員蕡菫誾雯賁 <P>
-------------------------------------------------------------------------------- <P>上平聲十三元   <P>元蕃樊萱冤言門奔恩吞番賁崙芫蠜亹 <P>
-------------------------------------------------------------------------------- <P>上平聲十四寒   <P>寒丹單安干闌鑾欒巒寬弁完莞曼羉耑 <P>
-------------------------------------------------------------------------------- <P>上平聲十五刪   <P>關班斑蠻姦攀山間蕑閑閒患 <P>
-------------------------------------------------------------------------------- <P>  <P>  <P>下平聲部 <P>下平聲一先   <P>千天燕田年泉全宣川圓員拳芊零平荃攣幵單仚搴 <P>
-------------------------------------------------------------------------------- <P>下平聲二蕭   <P>寮宵堯霄囂蕘苗要喬夭膋虈葽窯蕎垚猋 <P>
-------------------------------------------------------------------------------- <P>下平聲三肴   <P>交爻茭窌莦窅凹 <P>
-------------------------------------------------------------------------------- <P>下平聲四豪   <P>豪蒿皋曹羔高膏囂 <P>
-------------------------------------------------------------------------------- <P>下平聲五歌   <P>禾窠莪窩番鸁 <P>
-------------------------------------------------------------------------------- <P>下平聲六麻   <P>茶華車瓜叉罝窊苴佘查丫 <P>
-------------------------------------------------------------------------------- <P>下平聲七陽   <P>香光昌堂章王常央黃皇岡行棠羌姜薑桑量羊商凰亢當昴菖閶薔苀 <P>
-------------------------------------------------------------------------------- <P>下平聲八庚   <P>更羹英平京榮瑩兄行莖菁晶嬴贏營嬰呈令并縈霙苹丁塋滎 <P>
-------------------------------------------------------------------------------- <P>下平聲九青   <P>青亭寧靈苓零囹冥蓂熒螢滎葶瑩 <P>
-------------------------------------------------------------------------------- <P>下平聲十蒸   <P>蒸烝承丞菱乘昇興登崩曾朋瞢蕄罾 <P>
-------------------------------------------------------------------------------- <P>下平聲十一尤   <P>尤憂留由周舟不囚求婁幽酋叟罘寠兜蔞芣冓 <P>
-------------------------------------------------------------------------------- <P>下平聲十二侵   <P>林霖心琴禽今金音岑壬禁森參蔘嵾芩窨崟 <P>
-------------------------------------------------------------------------------- <P>下平聲十三覃   <P>覃曇參南含函嵐蠶貪弇甘三婪闇 <P>
-------------------------------------------------------------------------------- <P>下平聲十四鹽   <P>炎尖閻帘僉 <P>
-------------------------------------------------------------------------------- <P>下平聲十五咸   <P>函嵒凡芟 <P>
-------------------------------------------------------------------------------- <P>  <P>上聲部 <P>上聲一董   <P>董汞空菶 <P>
-------------------------------------------------------------------------------- <P>上聲二腫 <P>重奉甬蛬拲冗 <P>
-------------------------------------------------------------------------------- <P>上聲三講 <P>
-------------------------------------------------------------------------------- <P>上聲四紙 <P>只委絫爾美否兕几水藟市喜壘癸史里枲士璽芊橤蕊惢萎黹累耒 <P>
-------------------------------------------------------------------------------- <P>上聲五尾 <P>卉斐菲棐豈蜚 <P>
-------------------------------------------------------------------------------- <P>上聲六語 <P>圉呂苧宁與黍女舉莒藇苴去 <P>
-------------------------------------------------------------------------------- <P>上聲七麌 <P>雨禹宇父古賈蠱土圃罟魯普苦主甫莆窶蔞釜否母某 <P>
-------------------------------------------------------------------------------- <P>上聲八薺 <P>薺米蠡 <P>
-------------------------------------------------------------------------------- <P>上聲九蟹   <P>買 <P>
-------------------------------------------------------------------------------- <P>上聲十賄 <P>采罪宰怠嵬蕾寀闓 <P>
-------------------------------------------------------------------------------- <P>上聲十一軫 <P>允閔菌蠢惷霣囷 <P>
-------------------------------------------------------------------------------- <P>上聲十二吻 <P>菫堇 <P>
-------------------------------------------------------------------------------- <P>上聲十三阮 <P>本閫壼畚 <P>
-------------------------------------------------------------------------------- <P>上聲十四旱 <P>旱盥卵亶罕傘莞 <P>
-------------------------------------------------------------------------------- <P>上聲十五潸 <P>丳柬莞 <P>
-------------------------------------------------------------------------------- <P>上聲十六銑 <P>善典犬冕輦免辯辨臠闡兗孌辮單搴耎 <P>
-------------------------------------------------------------------------------- <P>上聲十七篠 <P>小杳窅皛窕淼夭兆晁舀 <P>
-------------------------------------------------------------------------------- <P>上聲十八巧 <P>卯昴爪茆 <P>
-------------------------------------------------------------------------------- <P>上聲十九皓 <P>早棗草昊皁夭杲暠 <P>
-------------------------------------------------------------------------------- <P>上聲二十哿 <P>火我果朵妥坐蠃蓏卵 <P>
-------------------------------------------------------------------------------- <P>上聲二十一馬   <P>賈且舍耍 <P>
-------------------------------------------------------------------------------- <P>上聲二十二養   <P>象兩掌黨爽丈晃莽盎鯗賞 <P>
-------------------------------------------------------------------------------- <P>上聲二十三梗   <P>景井幸杏丙皿冏昺 <P>
-------------------------------------------------------------------------------- <P>上聲二十四迥   <P>鼎冥 <P>
-------------------------------------------------------------------------------- <P>上聲二十五有   <P>首手口母負叟否受臼酉某茆萯莽 <P>
-------------------------------------------------------------------------------- <P>上聲二十六寢   <P>品審稟罧蕈 <P>
-------------------------------------------------------------------------------- <P>上聲二十七感   <P>闇窞萏菼菡 <P>
-------------------------------------------------------------------------------- <P>上聲二十八琰   <P>冉苒忝芡閃弇 <P>
-------------------------------------------------------------------------------- <P>上聲二十九豏   <P>
-------------------------------------------------------------------------------- <P>  <P>去聲部   <P>去聲一送   <P>眾弄貢中空鬨瞢 <P>
-------------------------------------------------------------------------------- <P>去聲二宋 <P>宋重用共惷 <P>
-------------------------------------------------------------------------------- <P>去聲三絳 <P>惷鬨 <P>
-------------------------------------------------------------------------------- <P>去聲四寘 <P>寘置意志思吏義器至累異棄鼻轡萃二四芰冀惎蕢恚畀閟祟示自詈贔啻賁出萎纍其臮瑟委率薏 <P>
-------------------------------------------------------------------------------- <P>去聲五未 <P>未貴胃彙卉芾蜚 <P>
-------------------------------------------------------------------------------- <P>去聲六御 <P>去譽與悆藇女宁 <P>
-------------------------------------------------------------------------------- <P>去聲七遇 <P>固素具兔墓暮慕芋惡寓菟雨苦禺負富 <P>
-------------------------------------------------------------------------------- <P>去聲八霽 <P>霽惠帝祭替蕙系蔕芮齊薺蒂霓罣 <P>
-------------------------------------------------------------------------------- <P>去聲九泰 <P>泰會帶蓋大蔡害貝艾兌柰奈薈太 <P>
-------------------------------------------------------------------------------- <P>去聲十卦 <P>賣界介芥拜蕢寨罣 <P>
-------------------------------------------------------------------------------- <P>去聲十一隊 <P>內塞輩背菜耒乂闠再采回北 <P>
-------------------------------------------------------------------------------- <P>去聲十二震 <P>晉閏吝允 <P>
-------------------------------------------------------------------------------- <P>去聲十三問 <P>問暈糞紊員璺熏 <P>
-------------------------------------------------------------------------------- <P>去聲十四願 <P>萬困憲蔓悶曼奔 <P>
-------------------------------------------------------------------------------- <P>去聲十五翰   <P>旦貫半案爨奐閈蒜衎晏盥 <P>
-------------------------------------------------------------------------------- <P>去聲十六諫 <P>患間晏豢串莧丱篡 <P>
-------------------------------------------------------------------------------- <P>去聲十七霰 <P>面見燕宴眷戀弁罥茜柬善孌闐單串 <P>
-------------------------------------------------------------------------------- <P>去聲十八嘯   <P>要嘂肖窔葽票 <P>
-------------------------------------------------------------------------------- <P>去聲十九效 <P>樂覺窌 <P>
-------------------------------------------------------------------------------- <P>去聲二十號 <P>暴冒奡膏 <P>
-------------------------------------------------------------------------------- <P>去聲二十一箇 <P>大莝坐奈 <P>
-------------------------------------------------------------------------------- <P>去聲二十二禡 <P>舍亞崋華窊 <P>
-------------------------------------------------------------------------------- <P>去聲二十三漾 <P>向量尚當亢王亮兩恙行羕閌盎 <P>
-------------------------------------------------------------------------------- <P>去聲二十四敬 <P>令行竟孟更并 <P>
-------------------------------------------------------------------------------- <P>去聲二十五徑 <P>乘瑩興甯凳奠 <P>
-------------------------------------------------------------------------------- <P>去聲二十六宥 <P>奏富冑胄宙臭豆竇留冓畜首窌又鱟咒肉荳鬥 <P>
-------------------------------------------------------------------------------- <P>去聲二十七沁 <P>禁罧窨蕈森 <P>
-------------------------------------------------------------------------------- <P>去聲二十八勘 <P>三參闇 <P>
-------------------------------------------------------------------------------- <P>去聲二十九豔 <P>念忝焱閃 <P>
-------------------------------------------------------------------------------- <P>去聲三十陷 <P>梵欠 <P>
-------------------------------------------------------------------------------- <P>  <P>入聲部 <P>入聲一屋 <P>木竹目谷肉育六哭畜蓄禿恧暴矗盝昱莤薁葍苜 <P>
-------------------------------------------------------------------------------- <P>入聲二沃 <P>玉曲粟毒束輂北澩亍谷 <P>
-------------------------------------------------------------------------------- <P>入聲三覺 <P>覺角樂嶨兒謈學暴澩 <P>
-------------------------------------------------------------------------------- <P>入聲四質 <P>日出室實一壹吉密率栗畢蜜瑟卒蝨悉朮窒必苾崒茁罼蔤蓽宓壘窋 <P>
-------------------------------------------------------------------------------- <P>入聲五物 <P>不菀 <P>
-------------------------------------------------------------------------------- <P>入聲六月 <P>月骨卒突兀窣凸崒孛曰葖 <P>
-------------------------------------------------------------------------------- <P>入聲七易 <P>末羍莌蓋 <P>
-------------------------------------------------------------------------------- <P>入聲八黠 <P>八察北茁 <P>
-------------------------------------------------------------------------------- <P>入聲九屑 <P>穴血舌閱臬闑茁凸闋苶頁杰罬 <P>
-------------------------------------------------------------------------------- <P>入聲十藥 <P>藥惡樂閣幕索莫龠堊噩各昔寞 <P>
-------------------------------------------------------------------------------- <P>入聲十一陌 <P>客白策帛冊百赤革脊益責索奕弈帟昔赫奭亦鬲莫睪 <P>
-------------------------------------------------------------------------------- <P>入聲十二錫 <P>覓鬲鬩焱霓臭羃 <P>
-------------------------------------------------------------------------------- <P>入聲十三職 <P>墨息直北黑塞棘克冒僰嗇恧意蕀 <P>
-------------------------------------------------------------------------------- <P>入聲十四緝 <P>立入十苙岦卌 <P>
-------------------------------------------------------------------------------- <P>入聲十五合 <P>合閤闔沓盍荅卅盒蓋閘業 <P>
-------------------------------------------------------------------------------- <P>入聲十六葉 <P>妾疊莢霅苶菨霎 <P>
-------------------------------------------------------------------------------- <P>入聲十七洽 <P>甲業夾霅霎圔臿</P>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玻璃字集 <>A
乂 艾 庵(葊) 安 雸 鞌 盫 萻 罯 暗(闇) 案 荌 盎 凹 嚣 芺 奥 嶴 岙
奧 奡 <>B
八 峇 癹 罢 白 百 斑 板(闆) 半 褒(闁) 暴 曓 杯(盃) 背 悲 北 菩 苝
贝(貝) 辈(輩) 辈(輩) 奔 贲(賁) 本(夲 楍) 苯 畚 笨 軬 崩 奟 甭 菶 鼻
逼(畐) 啚 比(夶) 毕(畢) 荜(蓽) 筚(篳) 畀(畁) 罼 箅 币 皕 奰 赑(贔) 辡
辨(辬) 辩(辯) 辫(辮) 弁(覍) 昪 釆 变 閞 蔈 爂 嫑 篻 禀(稟) 仌 丙 昺
并(並 竝 幷) 窉 苪 靐 癶 蕃 苩 帛 謈 僰 坣(壆) 不 箁 <>C
采(寀) 菜 参(絫 叄) 蚕 曹(曺) 草(艸) 屮 肏 蓸 茦 策(筞 筴 萗) 册(冊)
岑 笒 曾 芆 叉 臿 查 茶 苴 丳 阐(闡) 旵 昌 菖 阊(閶) 闛 常 尝(甞)
巢(巣) 晁 车(車) 莗 棽 尘 爯 呈 乘(乗) 媸(妛) 赤(灻 烾) 蚩 笞 荎 尺
啻 雴 充 茺 舂 憃 虫 崈 崇 重 罿 臭 出 畜 亍 閦 矗 川 篅 圌 串
窗(窓) 垂(埀) 菙 棰(箠) 春 箺 蠢(惷) 萶 兹 茲 慈 朿 茦 从 苁 忩 丛
賨 汆 窜 篡 爨 萃 崒 莝  <>D
荅 答(畗) 笚 畣 耷 笪 羍 大(亣) 眔 呆 怠 带(帶) 簤 单(単 單) 箪(簞)
丹 亶 旦 当(當) 筜(簹) 党(黨) 凼 闣 宲 德(恴 惪) 登 簦 凳 蔐 籴 苖
笛 帝 蒂(蔕) 地(坔) 慸 埊 啇 典 奠 蕇 簟 奝 吊 丁 町(甼) 艼 鼎 薡
丢 丟 东(東) 菄 岽(崬) 董 蕫 峒(峝) 箽 兜(兠) 蔸 豆(荳) 斗(鬥) 窦(竇)
篼 阇(闍) 竺 芏 螙 耑 兑(兊 兌) 朵 <>E
恶(悪 惡) 垩(堊) 鬲 噩 蘁 蝁 恩 蒽 奀 而 儿(兒) 荋 尔(爾 尒) 薾 二 <>F
発 番 翻(畨) 蕃 凡(凣) 笲 樊(棥) 梵 蠜 軬 非 暃 婓 斐 蜚 菲 霏 棐
奜 蕜 芾 贲(賁) 蕡 焚(燓) 粪(糞) 奋 风(風 凨 凬 凮) 丰(豐) 葑(蘴) 靊
寷 凤 奉 否 雬 夫 葍 芙 幅(畐 畗) 芣 巿 芾 罘 甶 父 釜 冨 富 竎
箁 <>G
尜 盖(葢 蓋) 篕 干 竿 筸 甘 苷 芉 冈(岡) 岗(崗) 高(髙) 膏 篙 杲 睪
睾 皋(皐 臯) 羔(羙) 槁(槀) 藁 藳 菒 夰 暠 稾(稁) 阁(閤) 鬲 革 搿 鞷
个(箇) 亘 羹 工 共 愩(慐) 公 宫 篢 拲 蛬 汞 贡(貢) 拱(廾) 冓 篝 辜
蓇 骨 古 罟 蛊(蠱) 谷 固 崮 怘 筈 罣 乖 莞(萖) 关(関 闗 關) 贯(貫)
筦 丱 卝 毌 盥(泴) 光(灮 炗 烡) 茪 臦 臩 圭 茥 筀 窐 闺(閨) 癸 昋
贵(貴) 炅 丨 呙(咼) 国(囯 囗 囶) 果 <>H
奤 害 函(圅) 寒 罕 闬(閈) 旱 菡 行 筕 笐 蒿 皓(暠) 昦 昊 合(閤) 盒
禾 盉 篕 盍(盇) 阖(闔) 黑(黒) 轰(軣 轟) 謍 黉(黌) 哄(閧 鬨) 乎 壶(壺)
苸 芔 雽 华(華 崋 蕐) 画 荁 苋(莧) 患 皇 葟 篁 凰 黄(黃) 荒(宺) 簧
晃 回(囬) 茴 会(會) 荟(薈) 惠(恵) 蕙 阓(闠) 卉(芔) 恚 圚 寭 荤(葷) 火 <>J
几 萁 苙 基 箕 簊 齑(齏) 笄(筓) 击 丌 赍(賫) 脊 吉 棘 蕀 亼 荠 霁
芰 冀(兾) 惎 系 諅 赍(賫 賷) 忌(坖) 暨(臮) 夹(夾) 筴 荚(莢) 甲 贾(賈)
幵 兼 蒹 奸(姦) 间(間) 蕳 蕑 葌 尖 简(簡) 謇 笕(筧) 柬 茧 见(見) 畺
葁 姜(薑) 疆(畕) 交 茭 筊 笅 皛 觉(覚 覺) 藠 嘦 窌 罝 杰 菨 介 芥
界 岕 今 菳 金 禁 巾 堇 菫 蓳 尽 荩 晋(晉) 臸 菁 箐 茎 京(亰) 晶
兢 景 井(丼) 阱(穽 汬 宑) 竞(競 竸) 竟 誩 冂(冋) 冏(囧) 炅 煛 煚(燛)
臩 韭(韮) 臼 萛 苴 罝 輂 弆 閰 莒 筥 举(挙) 具 窭(窶) 寠 惧(愳) 桊
眷 帣 絭 罥 玨 觉 斍 菌 军(軍) 箘 <P>K
开(開) 闿(闓) 刊(栞) 冚 坎(凵) 闶(閌) 亢 囥 窠 壳 克 峇 肯(肎) 空 箜
口 窋 哭 苦 凷 宽(寛) 夼 矿(丱) 卝 葵 奎 蒉(蕢) 篑(簣) 阃(閫) 困 卵
壸(壼 閸) 筈 <P>L
来(來) 莱(萊) 赉(賚) 箂(筙) 兰(蘭) 阑(闌) 籣 婪 岚 罱 坔 簝 乐(樂 楽)
累(纍) 蔂(虆 蘲) 畾 靁 厽 垒(壘 壨 亝 塁) 雷 藟(蕌 蘽 虆) 櫐 蘽 絫
耒 蕾 类 离 蓠 篱 荲 里 礼(豊) 丽(婯) 栗 吏(叓) 蒚 立 苙 笠 篥 詈
叕 岦 帘 莶(薟) 萰 娈(孌) 恋(戀) 亮 量 两(両 兩) 尞 寮(竂) 嶛(嶚) 簝
膋 林 箖 霖 邻(厸) 禀(稟) 菻 吝 焛 苓 笭 零 囹 霝 蘦 灵(靈 霊) 孁
蕶 令 留(畄 畱) 六 罶(羀) 篢 娄(婁) 蒌(蔞) 窭(窶) 篓(簍) 寠 鲁(魯) 坴
圥 甪 闾(閭) 吕(呂) 率(卛) 峦(巒) 娈(孌) 栾(欒) 脔(臠) 挛 銮(鑾) 羉 圝
圞 卵 仑(侖 崙) 芲(菕) 囵(圇) <P>M
蟆(蟇) 亇 閁 买(買) 荬(蕒) 卖(賣 売) 曼 蔓 蛮 矕 蔄 奀 莽 茻 卯(戼)
茆 峁 萺 昴 冒(冐) 帽(冃) 貌(皃) 梅(槑) 美(羙) 闷(悶) 门(門 閅) 亹 菛
瞢 莔 蕄 冞 米 芈 蓂 幂(冪) 觅(覓 覔) 鼏 羃 峚 糸 芇 面(靣) 苗 淼
灭 忞 闵(閔) 簢 皿 闽(閩) 冥 蓂 命 谟(謩) 摹 麽(尛) 末 茉 莫 寞 墨
瞐 厶 某 亩 墓 幕 暮 慕 目 苜 木 <P>N
拿 笝 奈 萘 柰 囡 南 罱 闹(閙) 内 兒 霓 逆(屰) 溺(氼) 年(秊) 卄 廿
苶 聂(聶) 臬 闑 宁(寧) 甯 寍 苧 寕 弄 女 恧 奻 搻 <P>P
番 攀 盘 奤 奅 辔(轡) 閛 朋 芃 菶 丕 罴 囨 貵 篻 票 苤 品 汖 荓
平 苹 荓 咅 莆 菩 甫 圃 普(暜) 菐 <P>Q
妻 萋 桼 其 棋(棊) 萁 綦 齐 亝 亓 丌 岂(豈) 器(噐) 弃 荠 千 芊 茾
搴 佥(僉) 签(簽) 欠 芡 茜 凵 羌 蔷(薔) 乔(喬) 荞(蕎) 簥 壳 悫 且 妾
笡 亲 堇 芩 秦 蓁 琴(琹 珡) 禽 覃 吣(吢) 青(靑 寈) 圊 苘 檾 蛬 焭
酋 囚 去(厺) 曲 筁 阒 全 荃 筌 桊 拳 泉 灥 峑 闎 阕(闋) 囷 <P>R
冉(冄) 苒 荛(蕘) 壬 人 仁(忈 忎) 日 容 蓉 荣(栄 榮) 冗(宂) 茸 嵘(嵤)
禸 肉(宍) 薷 入 耎 繠 蕊(蘂 橤) 芮 惢 笍 闰(閏) 若(叒) <P>S
卅 塞 簺 赛(賽) 三 叁 彡 伞(傘) 桑(桒) 喿 啬(嗇) 蔷 森 杀 霎 霅 菨
山 膻(羴) 芟 闪(閃) 善 商 蔏 赏(賞) 上(丄) 尚(尙) 筲 莦 畲 畬 奢 輋
舌 佘 阇(闍) 舍 申 穼 深(罙) 参(絫 叄) 罧 棽 燊 莘 峷 审(審) 慎(昚)
眘 生 圣 时(峕) 十 叓 屎(宩) 实(實 宲 実) 市 士 奭 示 筮 室 噬(簭)
世(卋 丗) 手 首 受 掱 兽(嘼) 殳 黍 束 耍 率 闩(閂) 双 爽 水(氺) 思
罳 丝(絲) 糸 四(亖) 厶 兕 松(枀 梥) 枩 嵩 怂 耸 宋 讼(吅) 叟 蓃 叜
窣 素 粟 坴 莤 祘 蒜 筭 算 虽 荽 祟 岁(亗) 莤 索  <P>T
沓 荅 譶 譶 胎(囼) 台(臺) 苔 炱 薹 籉 旲 奤 猋 太(夳) 态 泰(冭) 贪
蕈 昙(曇) 榃 菼 闛 坣 棠 堂 夲 誊 霯 替 天(兲) 田 寘 窴 阗(闐) 畠
窕 宨 粜 亭 葶 囲 同 仝 茼 筒 童 罿 峒(峝) 突 葖 凸 秃 荼 筡 啚
图(圖 圗 図) 土 峹 嵞 圌 吞 氽 妥 莌 <P>W
窐 凹 洼(屲) 歪 完 万(萬) 卍 卐 网 王 委 萎 崣 亹 胃 未 軎 昷 文
蚊(螡 蚉) 芠 雯 闻(聞) 阌(閿) 紊 璺 问(問) 忞 稳(桽) 芠 莴 窝 巫 无
芜 兀 吴 茣 莁 蘁 <P>  <P>X
奚 熹 西 茜 息 蒠 昔 悉 蒵 葸 喜 熹 阋(鬩) 卌 玺(璽) 壐 枲 葈 窸
下(丅) 筪(笚) 莶 仙(仚) 闲(閑 閒) 显 苋 县 宪(憲) 香 享(亯) 向 萫 肖
宵 霄 嚣(囂) 小 皛 笑 莦 血 燮(爕) 辛 莘 心 芯 馨(馫) 鑫 舋 兴(興)
荥(滎) 幸 杏 莕 臖 凶(兇) 兄 岫(峀) 焸 苬 飍 需 畜 蓄 宣 萱(藼) 箮
玄 悬 峃 泶(澩) 穴 茓 燢 血 学(壆) 熏 薰 窨 顨 <P>Y
亚(亜 亞) 丫 弇 燕 岩(嵓 喦) 言 芫 炎(炏) 闫(閆) 阎(閻) 妍(蔅) 兖(兗)
宴 焱 晏 妟 嬿(嬊) 央 羊 养 恙 要 葽 夭 宎 幺 尧(堯 尭) 荛(蕘) 嶤
垚 爻 窅 杳 舀 窔 筄 爷 野(埜) 业(業) 嶪 页(頁) 曅 叶(葉 枽) 一 壹
萓 霬 宜 意(悥) 义 薏 睪 益 亦 弈 奕 帟 乂 圛 昱 叕 帠 异(異) 因
茵 垔 闉 音 訔 訚(誾) 圁 寅 崟 窨 婴(嬰) 蘡 英 霙 荌(嫈) 蓥 茔(塋)
荧(熒) 荥(滎) 莹(瑩) 萗(禜) 萤(蛍 螢) 营(營) 萦(縈) 謍 甬 恿(惥) 蒏 用
幽 由 莤 酉 丣 又 于 禺 愚 盂 竽 舆(輿) 萸 余 畬 舁 芋 宇 雨 圉
薁 育 寓 玉 誉 悆 囦 元 园 员(員) 圆(圓 円) 曰 龠 菕 籥 月 阅(閱)
乐(樂) 藥 蒀 晕(暈) 云(雲) 芸(蕓) 贠(貟) 筼(篔) 霣 允 <P>Z
灾 甾 宰 崽 再 赞(賛) 凿 早 蚤 枣(棗) 责(責) 箦(簀) 曾 闸(閘) 斋 寨
章 掌 兆 瞾 嚞 蓁 真 支 只 直 黹 至 窒 志 置(寘) 中 忠 盅 众 重
周 舟 胄 宙 咒 昼 竹 竺 主 宔 罜 苎 专(耑) 茁 兹(茲) 玆 亝 自 宗
总 奏 卒 崒 箤 罪(辠) 坐 凿 </P>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b>对联构思途径</b>

文学创作应是“有感而发”,对联创作也是如此。由于对联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交际作用,往往出现“无感也须发”的事。比如单位里要开大会,让你写一副会场联;又比如,代人写庆贺、哀挽的对联,但却对当事人没有什么了解。

  无论是有感还是无感,也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要写,反正你要写一副对联。在主题、身份都很明确,你的对联知识也足以应付的情况下,怎样下笔呢?

  这就是常令初学者困惑不已的构思问题了。即使是联家里手,也并非落笔成联,一挥而就,古今对联故事中所讲的“应声而对”、“不假思索”纯系夸张。其实,构思对哪个层次的对联作者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难以解决的。

  现根据前人长期积累的经验,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介绍一些常用的构思方法。

  点题法
  点题,就是在联中明确指出作联宗旨。

  它有单点、双点之分。所谓单点,即只在上(或下)联中点题,如春联:

  一年欣有首
  四海幸无波

  上句单点。又如九月婚联:

  喜望金菊放
  乐迎新人来

  这是下句单点。对联中单点不多,各类联中最多的是双点,即上下联分别从不同角度点题,尤其行业联几乎全用双点,如:

  影动半轮月
  香生一握风 (扇店)

  纵谈中外事
  洞彻古今情 (报社)

  长联和长句也用双点,只是上下联描写、议论的角度有较大变化。

  它有明点、暗点之分。前面所举各例,均属明点。暗点是将主题隐于其间,如寿联:

  观书千载近
  炼药九仙成

  目的是言其“寿长”,虽不明说,读者从上下联中自能体会出来。

  虚字法
  虚字,即有意运用虚字。

  可以虚字起首,如:

  何须蛋白寻营养
  只此盘中有文章 (豆腐店)

  至大至刚,三天两地
  乃神乃圣,震古铄今 (关帝庙)

  可以虚字入文,多用于古人祠堂、集句集字联,如:

  允矣圣人之徒,闻善则行,闻过则喜
  大哉夫子之勇,见危必拯,见义必为 (山东济宁子路祠)

  可以虚字收尾,如嘲讽酒徒的趣联:

  入座三杯醉者也
  出门一拱歪之乎

  数字法
  数字,是在对联中使用和巧用数字。数字虽只是词中一类,但在对联中意义颇大,使用起来也非常灵活。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情况:

  数字起首
  如江春霖题北京松筠庵(明臣杨继盛故居)联:

  三疏流传,枷锁当年称义士
  一官归去,锦衣此日愧先生

  描写风景,也常用数字概括,如杭州西湖三潭印月联:

  三面湖光,四围山色
  一帘松翠,十里荷香

  数列嵌入
  湖北楹联学会成立时,我代中国楹联学会撰写了贺联:

  一楼云鹤,双流帆影
  三楚精神,四海联情

  顺序嵌入“一二(双)三四”。又如1984年底,我与马萧萧、顾平旦、曾保泉为北京保温瓶厂合作的一副咏保温瓶联:

  一口能吞二泉三江四海五湖水
  孤胆敢入十方百姓千家万户门

  上联的“一二三四五”,是等差数列,下联的“个(孤)十百千万”是等比数列。

  以上可称之为“顺嵌”。还有“混嵌”,即打乱数列顺序。1988年我应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之约,所做的一副春联:

  四海五湖,擎三杯美酒,回首八七年六谷飘香,九州增彩
  千帆百轲,乘万丈春潮,同心十亿人双舞龙凤,一览江天

  联中将一至十以及百千万亿诸数词不按顺序分别放到适当位置上。

  数不对数
  一般地讲,联中数字要与数字对仗,但也有不与数字对的,多与颜色词、方位词、时令词和一些固定词来对。如:

  柯如青铜根如石
  花为四壁船为家 (成都杜甫草堂)

  这里的“四”,无论把它看作上下对,还是自对,都没有数字与其构成对仗。再如: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上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演金木土课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是写诸葛亮的。上联混嵌一至十数字,下联对之以五方(东、西、南、北、中)和五行(金、木、水、火、土)。

  数字还有其他用法,如加减运算(“尺蛇入谷,量量九寸零十分;七鸭浮江,数数三双多一只。”)乘除运算(“五百罗汉渡江,岸边波心千佛子;一个美女对月,人间天上两婵娟。”)分数(“有亭翼然,占绿水十分之一;何时闲了,与明月对饮而三。”)等。这些方法并不多见,不再详细介绍了。

  示时法
  示时,是一种标示时间的构思方法。

  有的可以写出具体时间,如:

  三更半夜三更半
  八月中秋八月中 (趣联)

  定一十二时标准
  作三百六旬循环 (钟表店)

  有的可以只表示出时间的先后次序,如:

  先武穆而神,大汉千古,大宋千古
  后文宣而圣,山东一人,山西一人 (关岳庙)

  三顿饭,数杯茗,一炉香,万卷书,何必向尘寰外求真仙佛
  晓露花,午风竹,晚山霞,夜江月,都于无字句处寓大文章 (台北太古巢)

  前一联,明确标出“先、后”,后一联,以“晓、午、晚、夜”构成了时间流向图。

  示位法
  示位,即指示事物所在位置。

  有时可以指示得非常明白、清楚,如同导游图一样,如:

  万里桥西宅
  百花潭北庄 (成都杜甫草堂)

  此联为杜甫《怀锦水居止诗》的摘句,指明草堂的具体位置。

  有时可以把位置标示得很具体,仿佛现今公路上的里程路标,如一副岔路口门对:

  已过半程临古渡
  再行三里到新村

  较常用的是以一些方位词(有抽象意义的方位词,如上、下、中、内、外、边、间等)来表示大致位置,如:

  堤畔莺花桥畔月
  竹边歌曲柳边舟 (园林联)

  鸡鸣山下,玄武湖边,振起景阳楼故址
  帝子台城,胭脂古井,依然同泰寺旧观 (南京鸡鸣寺景阳楼)

  历举法
  历举,即不满足于概括描写而列举具体事物。有点类似于“总分”中“分”的内容。

  安庐凤颍徽宁池太,滁和广六泗,八府五州,良士于于来日下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宫商角徵羽,五音八律,新声袅袅入云中 (北京安徽会馆戏台)

  如果只说八府,不细举安(安庆府,今安庆)、庐(庐州府,今合肥)、凤(凤阳府,今凤阳)、颖(颖州府,今阜阳)、徽(徽州府,今屯溪)、宁(宁国府,今宁国)、池(池州府,今贵池)、太(太平府,今马鞍山),只说五州,不细举滁(滁州,今滁县)、和(和州,今和县)、广(广德州,今广德县)、六(六安州,今六安县)、泗(泗州,今泗县),也未尝不可;但这是会馆中联,历数之后,便会给安徽同乡以亲近感。同样,下联历数五音八律的具体名称,更有戏台的环境气氛。

  清代书法家邓石如的名联,用的也是历举法:

  沧海日、赤城霞、峨眉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上联历举长江流域的著名风景,下联历举中国文学艺术的代表人物及作品。倘若不这样历举,只写“合宇宙奇观,绘吾斋壁;收古今绝艺,置我山窗”,无论如何也难像现在这样脍炙人口。

  短联也可用历举法,主要是历数景物,如园林联中的:

  山溪—曲泉千曲
  竹径三分屋二分

  两树梅花一潭水
  四时烟雨半山云

  这类对联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动词。

  比较法
  比较,就是将若干事物按其排列顺序进行难易、大小、轻重等方面的比较。

  可以比较难易,如:

  县考难,府考难,院考尤难,四十八年才入泮
  乡试易,会试易,殿试更易,二十五月已登瀛

  兰州五泉山公园半山木牌坊上有横联,也是比较难易(及好坏)的:

  高处何如低处好
  下来更比上来难

  可见,两个事物就可以比较。1986年,我游武当山,曾赠某青年道姑一联,也是用比较法:

  进门易入门不易
  论道难悟道更难

  可以比较大小,如旧时戏名联:

  舞台小天地
  天地大舞台

  是把“舞台”、“天地”大小反复进行比较。再如:

  三五步行遍天下
  六七人百万雄兵

  其立意也同上一联一样,除了在范围上,也在数量上比较。

  释名法
  释名,即解释事物名称。

  这种解释,不是严格的定义式的,而是一般介绍或由名而发出联想。如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门联:

  此女校书旧日枇杷门巷
  为古天府第一郊外公园

  女校书即唐代女诗人薛涛,望江楼公园是其故居旧址,那时,门巷里栽有枇杷树。此联是释地名。

  议事称总董,办事亦称总董,总董何价值哉。况以伪总董浑合真总董,董有几总,总无一董,莫可名焉,命之曰懵懂懵懂
  教书号先生,唱书又号先生,先生失尊贵矣!若因女先生交结男先生,生未得先,先舍其生,是奚说也,说者谓牺牲牺牲

  这是民国时期的一副对联,是从解释“总董”、“先生”之名处落笔,有感而发。

  释用法
  释用,即解释事物用途。

  有些趣联可用释用法制成,如:

  虎皮褥盖学士椅
  兔毫笔写状元坊

  行业联多用这种办法来宣传产品,如:

  不教暴日盈头射
  自有仁风拂面来。

  这是扇店联,说的是扇子的功用。又如:

  不愁夕阳去
  还有夜珠来

  这是灯具店联,说的是灯具在夜间的功用。

  释义法
  释义,即解释事物的意义。

  请看一副衙署联:

  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
  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

  上联对“贪”的意义进行阐述:贪财图利,当然是贪;贪图名声,作沽名钓誉之事,也是贪。下联提出对“俭”的看法:只是对己节俭,严格要求,才算俭;对别人、对百姓这样做,便不是俭了。

  有时作讽刺联,一加解释,意义则十分明确了。如某官自创“爱民若子,执法如山”,实际上却鱼肉百姓,贪财枉法。有人作联:

  爱民若子,金子、银子,皆吾子也
  执法如山,钱山、靠山,其为山乎

  上联释“子”,此官爱的是金子、银子;下联解“山”,他执法办案,是看谁行贿多,谁势力大。

 

  以上10种途径,并不包括所有的构思方法,结合对仗规律,还有:

  一气法:即流水对(串对)作法。
  无情法:即无情对作法。
  领字法:即运用领字的作法。

  结合对联的修辞辞格,几乎每一辞格都为一“法”,诸如:

  比喻法:用比喻辞格。
  疑问法:用设问、反问辞格。
  嵌字法:用各种嵌字辞格。
  …………

  总之,对联构思途径多种多样,只要从实际出发,只要达到“工、稳、贴、切、新、奇”,怎样构思都能成为佳作,这也是“文无定法”吧!


摘自:《对联知识手册》  常江著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自己做联和对别人的联构思方式还有所区别,其中格律和炼字是共同的基本功。
自己作联主要是构境。
对别人的联,首先要找联眼,然后要合境。我的理解,做整联相当于写文章,是语文;对别人的联相当于套公式做题,是算术,两码事。 <>联理不可不知,又不可拘泥。规则总是越简单越好,记一堆不如记一点。联中可有律,心中无律。抄一段笑傲江湖,与诸位联友共勉: <>风清扬又道:“单以武学而论,这些魔教长老们也不能说真正已窥上乘武学之门。
他们不懂得,招数是死的,发招之人却是活的。死招数破得再妙,遇上了活招数,
免不了缚手缚脚,只有任人屠戮。这个‘活’字,你要牢牢记住了。学招时要活学,
使招时要活使。倘若拘泥不化,便练熟了几千万手绝招,遇上了真正高手,终究还
是给人家破得干干净净。”令狐冲大喜,他生性飞扬跳脱,风清扬这几句话当真说
到了他心坎里去,连称:“是,是!须得活学活使。”风清扬道:“五岳剑派中各
有无数蠢才,以为将师父传下来的剑招学得精熟,自然而然便成高手,哼哼,熟读
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熟读了人家诗句,做几首打油诗是可以的,但若不
能自出机抒,能成大诗人么?”他这番话,自然是连岳不群也骂在其中了,但令狐
冲一来觉得这话十分有理,二来他并未直提岳不群的名字,也就没有抗辩。风清扬
道:“活学活使,只是第一步。要做到出手无招,那才真是踏入了高手的境界。你
说‘各招浑成,敌人便无法可破’,这句话还只说对了一小半。不是‘浑成’,而
是根本无招。你的剑招使得再浑成,只要有迹可寻,敌人便有隙可乘。但如你根本
并无招式,敌人如何来破你的招式?”令狐冲一颗心怦怦乱跳,手心发热,喃喃的
道:“根本无招,如何可破?根本无招,如何可破?”斗然之间,眼前出现了一个
生平从所未见、连做梦也想不到的新天地。风清扬道:“要切肉,总得有肉可切;
要斩柴,总得有柴可斩;敌人要破你剑招,你须得有剑招给人家来破才成。一个从
未学过武功的常人,拿了剑乱挥乱舞,你见闻再博,也猜不到他下一剑要刺向哪里,
砍向何处。就算是剑术至精之人,也破不了他的招式,只因并无招式,‘破招’二
字,便谈不上了。只是不曾学过武功之人,虽无招式,却会给人轻而易举的打倒。
真正上乘的剑术,则是能制人而决不能为人所制。”他拾起地下的一根死人腿骨,
随手以一端对着令狐冲,道:“你如何破我这一招?” <>   令狐冲不知他这一下是甚么招式,一怔之下,便道:“这不是招式,因此破解
不得。” <>   风清扬微微一笑,道:“这就是了。学武之人使兵刃,动拳脚,总是有招式的,
你只须知道破法,一出手便能破招制敌。”令狐冲道:“要是敌人也没招式呢?”
风清扬道:“那么他也是一等一的高手了,二人打到如何便如何,说不定是你高些,
也说不定是他高些。”叹了口气,说道:“当今之世,这等高手是难找得很了,只
要能侥幸遇上一两位,那是你毕生的运气,我一生之中,也只遇上过三位。”令狐
冲问道:“是哪三位?”风清扬向他凝视片刻,微微一笑,道:“岳不群的弟子之
中,居然有如此多管闲事、不肯专心学剑的小子,好极,妙极!”令狐冲脸上一红,
忙躬身道:“弟子知错了。”风清扬微笑道:“没有错,没有错。你这小子心思活
泼,很对我的脾胃。只是现下时候不多了,你将这华山派的三四十招融合贯通,设
想如何一气呵成,然后全部将它忘了,忘得干干净净,一招也不可留在心中。待会
便以甚么招数也没有的华山剑法,去跟田伯光打。”令狐冲又惊又喜,应道:“是!”
凝神观看石壁上的图形。过去数月之中,他早已将石壁上的本门剑法记得甚熟,这
时也不必再花时间学招,只须将许多毫不连贯的剑招设法串成一起就是。风清扬道:
“一切须当顺其自然。行乎其不得不行,止乎其不得不止,倘若串不成一起,也就
罢了,总之不可有半点勉强。”令狐冲应了,只须顺乎自然,那便容易得紧,串得
巧妙也罢,笨拙也罢,那三四十招华山派的绝招,片刻间便联成了一片,不过要融
成一体,其间并无起迄转折的刻画痕迹可寻,那可十分为难了。他提起长剑左削右
劈,心中半点也不去想石壁图形中的剑招,像也好,不像也好,只是随意挥洒,有
时使到顺溜处,亦不禁暗暗得意。他从师练剑十余年,每一次练习,总是全心全意
的打起了精神,不敢有丝毫怠忽。岳不群课徒极严,众弟子练拳使剑,举手提足间
只要稍离了尺寸法度,他便立加纠正,每一个招式总要练得十全十美,没半点错误,
方能得到他点头认可。令狐冲是开山门的大弟子,又生来要强好胜,为了博得师父、
师娘的赞许,练习招式时加倍的严于律己。不料风清扬教剑全然相反,要他越随便
越好,这正投其所好,使剑时心中畅美难言,只觉比之痛饮数十年的美酒还要滋味
无穷。正使得如痴如醉之时,忽听得田伯光在外叫道:“令狐兄,请你出来,咱们
再比。”令狐冲一惊,收剑而立,向风清扬道:“太师叔,我这乱挥乱削的剑法,
能挡得住他的快刀么?”风清扬摇头道:“挡不住,还差得远呢!”令狐冲惊道:
“挡不住?”风清扬道:“要挡,自然挡不住,可是你何必要挡?”</P>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b>对联艺术</b>

【遣词的技巧】
  遣词的技巧,指的是使对联的用词在形和声上或者说在一定的环境中,表现出某些特色,以获得某种艺术效果的方法。古汉语中,一般地说,一个字就是一个词,故遣词的技巧就包含着用字的技巧,属于遣词技巧的,有析字、同旁、同韵、绕口、转类、混异、叠词、飞白、拟声、双关、用数、衬托、夸张、比喻、借代、比拟、假称、用典、隐切、对反等等。

【析字】因为中国汉字之结构独特性,将汉字化整为零(拆)、化零为整(拼)的一种手法。

  1.化零为整:二人土上坐/一月日边明

  这副对联相传上联为金章宗所出,下联由李妃所对。从联中看,“二人”同“土”合起来,便是“坐”字;一个“月”同一个“日”合起来,便是“明”字。

  2.化整为零:踏破磊桥三块石/剪开出字两重山

  上联就是把“磊”字分成三个“石”的角度而言,下联就是把“出”字分成两个“山”的角度而言。

  3.两者混合:因火为烟,若不撇开终是苦/舛木成桀,全无人道也称王

  在这副清朝禁烟衙门对联中,上联“因”与“火”合成烟是拼,“若”缩短那一撇变为“苦”是拆;下联“舛”与“木”合成“桀”又是拼;全分为“人”和“王”又是拆,全联前拼后拆。

【同旁】将偏旁按一定的规则组合成联。

  1.竖同:烟柳池塘柳/炮镇海城楼。

  广东虎门这副对联所用手法就是竖同。上下两联“烟、炮”同“火”旁,“锁、镇”同金旁,“河、海”同“水”旁,“堤、城”同“土”旁,“柳、楼”同“木”旁。

  2.横同:琴瑟琵琶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后与清方议和时,传说一帝国主义分子借机出此联侮辱中华民族,清代表对出下联给予有力回击,两人都是利用同旁做文章,“琴瑟琵琶”上部同“王王”,“魑魅魍魉”,左边同“鬼”,偏旁相同的字,都在同一联内。

  3.叠架:木林森/火炎焱

  叠架即把各部分都相同的字,按其相同部分的多少,依次排列叠加成列,此上下联即是如此。

【同韵】上联的字都属甲韵,下联的字都属乙韵,或两联的字基本都属某韵。

  例:屋北鹿独宿/溪西鸡齐啼

  相传上联为一郡守所出,五个字皆入声(平水韵:入声一屋韵),下联为徐希所对,五个字皆平声(平水韵:平声八齐韵)。

【转类】严格说仅指一个词语由一类活用作另一类的情形。

  例:解衣衣我,推食食我/春风风人,夏雨雨人

  上联出自《说苑.贵德》,下联出自《史记.淮阴候列传》。联中第二个“衣、食、风、雨”,由名词活用作动词(都读去声),就是严格的转类。   

【绕口】把两个音近的字放在同一联内交错反复。

  例:父戊子,子戊子,父子戊子/师司徒,徒司徒,师徒司徒

  父读FU(去声);戊读WU(去声),声不同而韵同,读快一些“父”与“戊”就有些混扰而绕口。

【混异】故意把音同的字放在同一联中,使听起来难分,看起来明白,谓之混异。

  例:鸡饥盗稻童筒打/鼠暑凉梁客咳惊

  相传为宋代贾仁赴京赶考路过一家农舍时被一老翁所难而后终于所对之联,每联用了三组,每组两个同音字。(上联:鸡饥、盗稻、童筒,下联:鼠暑、凉梁、客咳)

【飞白】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说:“明知其错故意效仿的,名叫飞白”。

  例:《曲礼》一篇无母狗/《春秋》三传有公羊

  清初苏州秀才韩慕庐未取进士前,曾在一馆任教,该馆主人虽识字不多,却也常亲自上课,教学生读《礼记》中的《曲礼》篇,把其中的“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的“毋”字读作“母”字 ,适逢一名士路过,暗自发笑,以为是韩先生所教,于是高声念出上联,韩恰巧回馆,略一沉思对出下联。《春秋》是一部编年史,传为孔子所作。解释《春秋》的有《左传》、《毂梁传》和《公羊传》,合称三传。名士将错就错,将“母狗”直接取代“毋苟”,是为飞白。

【叠词】就是将某个词语加以重叠

  例: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

  题于杭州西湖湖山春社这幅联,上联“翠、红、处、莺、燕”,下联“风、雨、年、暮、朝”每一个词语都重叠了,这些词若不加以重叠,读起来话也不通;重叠之后,便自然顺畅,由此也可见叠词的一些功用。

【拟声】通过摹拟声音以取得某种艺术效果

  例: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小锣声如“当”音,小钹声如“庆”音,大钹声似“且”音,大锣声似“狂”音,由此可见拟声联之趣。

【双关】用一个词语同时关顾两个不同的事物,言在此而意在彼。

  例:莲子心中苦/梨儿腹内酸     两舟并行,橹速不如帆快/八音齐奏,笛清难比箫和

  著名文学家金圣叹因哭庙案被杀,临刑前同其子女告别而作。需要注意的是双关在关顾两个不同事物时,因要表示两个不同的意思,同一个词语常常表现为不同的词性或者不同的结构。如此联的莲(怜)梨(离)等,是名词活用到动词,而双关又多用谐音,如橹速(鲁肃),帆快(樊哙),笛清(狄青),箫和(萧何)等。

【用数】主要是指在联中巧妙地嵌入数字

  1.省并:收百八景于目前/登卅六峰于顶上

  省并即省略和并写之意,四川灌县青城山山门此联,上联“百八”表示“一百零八”,就省略了“一”和“零”。下联“卅六”表示“三十六”,“三十”就用了“卅”这样一种并写形式。   

  2.取整:瑰宝增辉三百字/石碑永寿二千年

  取整即只取整数之意,此联说的是云南曲靖《爨宝子碑》。该碑共388字,立于东晋四年(405),距年不到1600年。为便于对仗,且合平仄,这里用“三百”、“二千”,就只取整数。

  3.化零:七鸭游湖,数数三双一只/尺蛇出洞,量量九寸十分

  化零即将一个整数变成零散的数,此上联的“七”和下联的“尺”都是整数,而“三双一只”和“九寸十分”,就是零散了的数了。

  4.积算:二七慈悲喜舍身/四八庄严微妙相

  积算即两数相乘,意用其积。此联题于长沙岳麓山寺观音阁。上联“二七”,即“一十四”,指观音出家的年龄。下联“四八”,即“三十二”,指观音的化身。二者都是用其两数相乘之积。

  5.代名: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代名即以数字代名称,此下联的“九”和“五”,本为《易经》中的两个卦位名。九,阳爻;五,第五爻。《易.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术数家解释为人君之象,后即以“九五”指帝位。因此联若直接用“帝位”二字与“三千”对不上。便以“九五”代之。

【衬托】为了突出某事物的特点,把有关事物拿来同它作参照。

  1.正衬:功在睢阳,昔尚咬牙思啖贼/荫垂蠡水,今犹挽手欲回澜

  正衬即把具有相同特点的事物作参照,此联为江西吉安文天祥祠。功在睢阳,谓功可同张睢阳相比。张睢阳即张巡,唐开元进士,安史之乱中,由河南雍丘移守睢阳,内无粮草外无援兵仍坚持数月不屈。城破被俘,咬碎牙齿骂贼而死,这里将文天祥与张睢阳并提,就起到突出文天祥的作用。

  2.反衬:今尚祀虞,东汉已无高后庙/斯真霸越,西施尚羞范家船

  反衬即用具有相反特点的事物来作参照,此联题于浙江上虞虞姬庙。高后:即汉高祖刘邦之妻吕后。虞姬:项羽姬妾。上联谓吕后地位远在虞姬之上,但虞姬至今尚有庙祀而吕后却无,吕后何及虞姬!这就是将吕后与虞姬相提并论,达到反衬作用。

【夸张】通过张皇铺饰扩大事物的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

  1.直接夸张:玉帝行兵,雷鼓云旗,雨箭风刀天作阵/龙王夜宴,星灯月烛,山肴海酒地为盘

  直接夸张即扩大事物的本身特征,即直接从本身的程度上去说。此联上为清乾隆皇所题,下联为冯成修所对。讲龙王夜宴,以星作灯,以月为烛,菜肴像山一样堆着,酒像海水一样多,装东西用大地作盘子,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但又不给人以不可能的感觉,这就是夸张,夸张而不失真,反而使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鲜明。

  2.间接夸张:修祖庙以大门闾,恢复南楚名家,西江名族/登宗亭而小天下,遥企洞庭非阔,衡岳非高。

  间接夸张也可称衬托夸张,即用他事物进行衬托,通过将其他事物相对缩小来加大其程度,此联题于湖南某地一祠堂上。说站在它的宗亭上,天下就变小了,八百里洞庭不显得宽,南岳衡山也不显高,反过来说这个祠堂之高,也就可想而知。

【比喻】就是打比方,也就是利用乙事物与甲事物间的类似点,从而用乙事物来比喻甲事物。

  1.明喻:江城如画宜初霁/风月无边似旧时

  明喻常用“乙像甲”这一形式来表示,对联中多以“如、似”代替“像”,此联题于武昌黄鹤楼,上联中的“如画”,就是明喻。

  2.暗喻:水作青罗带/山为碧玉簪

  暗喻是将“像”这类词语直接用成“是”之类的词语,此联题于广西阳朔山,上下联中的“作”和“为”意思相当于“是”,也是两个暗喻。

  3.借喻: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

  借喻是直接用乙事物取代甲事物,表达两事物之间的关系,此联题于河北赵县赵州桥,上联完整的说法当为“水从碧玉环似的桥洞中去”,下联完整的说法当为“人从苍龙背般的桥面上行”。但这样很罗嗦,直接用“碧玉环”取代“碧玉环似的桥洞”,用“苍龙背”取代“苍龙背般的桥面”,比喻犹在,语言却大为简炼。

【借代】不直接说某事物,而借相关的事物去代替它。

  1.代物:无丝竹之乱耳/乐琴书以消忧

  丝竹,本指琴弦和箫管,此代乐器,是部分代替全体。

  2.代人:八千子弟随流水/百二山河委大风

  此联题于某地项王庙,公元前195年,刘邦讨伐英布叛乱后回师长安,途经故乡时置酒沛宫,与父老子弟同饮,击筑而歌,后此歌入乐府,史称《大风歌》,此代刘邦,是以歌代人。

【比拟】以一物拟另一物,或者以物拟人,以人拟物。

  1.以人拟物:鱼所肉所麻将所/猪公狗公乌龟公

  此联相传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郭亮所作,联中将欺压百姓的一些地主豪绅作畜牲看待,就是以人拟物。
  
  2.以物拟物:金殿凤凰鸣晓日/玉阶鹦鹉醉春风

  联题于云南昆明市东的金殿,金殿在鸣凤山上,鸣凤山亦称鹦鹉山。“凤凰”和“鹦鹉”本为山名,这里说它“鸣、醉”,就把它们由无生命之物拟作有生命之物。

  3.以物拟人:江声犹带蜀/山色欲吞吴

  此联题于镇江焦山关帝庙。带蜀,显出对蜀国的情感。“犹带蜀”与“欲吞吴”,也使“江声”和“山色”具有人一样的感情。

【假称】故意把要讲的意思让有关对象用自己的口吻叙述出来。

  例:入吾门千差万错/要我诊九死一生

  对联为嘲一庸医所作。作者以庸医愧悔的口吻,叫病人不要再登门找他冶病,讽刺辛辣异常。

【用典】《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事对就是用典。

  例:鹿野沉舟王业兆/鸿门斗碎霸图空

  某地项王庙之联。“鹿野沉舟”讲的是项羽于巨鹿(今河北平乡县)破釜沉舟大破秦军事,鸿门斗碎指鸿门宴事。巨鹿之战,显出项羽成王业的兆头;而在鸿门宴上放走了刘邦,最后终为刘所灭,这里就用了两个这样的历史故事(典)。

【隐切】不将要讲的事言明,而只用相关的话去暗指。

  例:有客如擒虎/无钱请退之

  宋时京口名妓韩香所题,擒虎,乃隋朝大将韩擒虎。退之,乃唐代文学家韩愈。两人都姓韩,作者想切的也是“韩”,但“韩”字都没有在联中出现,这就是隐切。   

【对反】把意义相对或相反的词放在一起使产生一种矛盾统一的手法

  例:大小姐提圆扁篓掰青白菜/高矮子拿长短棍赶黑黄牛

  古时一县官微服出访时见一姑娘在园里取菜情景而题。因姑娘个子高而年纪轻,故称“大小姐”,篓子口圆体扁,故云“圆扁篓”;所取的品种为白菜,但颜色是绿色的,故云“青白菜”。下联为一牧童所对,所说就是自身。他在矮子里头要算高的,故云“高矮子”,亦说其姓为高;手里拿的赶牛棍时长时短,没有一定,故云“长短棍”;所赶的黄牛毛色是黑的,故云“黑黄牛”。联中的“大小姐、圆扁篓、青白菜、高矮子、长短棍、黑黄牛”都是对反。它们乍看起来都是矛盾的,实际上却非常和谐统一。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组句的技巧〗

  组句的技巧,指的是使对联在文句组合上表现出的某些特色,以获得某种艺术效果的方法。属于组句技巧的,有换位、嵌名、串组、分总、缺如、重言、两兼、同出、连珠、越递、虚字、拆词、回文、列品、互文、绘态、歧义、巧辞等等。

〖换位〗把句中词语的位置加以对换以适应某种需要。

  1.一联单换:五风十雨梅黄节/二水三山李白诗

  一联单换即两联中只有一联有换位,上联中的“梅黄”,即可作梅子黄时解,亦可作“黄梅”解。此换位作“黄梅”解则是为使“梅”同“李”相对,“黄”同“白”相对。

  2.各联自换:八十君王,处处十八公道旁介寿/九重天子,年年重九节塞上称觞

  各联自换即上下联均有换位,但都只在本联内进行。上联“十八”恰好是“八十”换位而成,“十八公”即是“松”的代称。下联“重九”,也换位作“九重”,与之前后相对,重字隐含数,代指数词。

  3.两联互换:子将父作马/父望子成龙

  两联互联即换位在上下两联之间进行,即上下两联的词都在相同位置互换,下联的“父”与“子”就是上联的“子”与“父”的换位。

〖嵌名〗把某些人名、地名、事物名称等嵌入相关的地方。

  A.整嵌:将要镶嵌的名称在每一联中占个位置,不能拆开,使其具有整体性。

  例:[多闻]正法,以[广目]光/[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四大金刚)   

  B.横嵌:将要镶嵌的名称,予以分拆后镶嵌于一联之内的方式

  C.竖嵌:将要镶嵌的名称,分别嵌于上、下联中的格式。举十例如下:

  1.鹤顶格:将所嵌之字,按照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开头位置

  例:[桂]子飘香清肺腑/[林]荫夹道悦宾朋

  2.燕颔格:将所嵌之字,按其前后顺序分别镶嵌在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二个字的位置

  例:丹[桂]虬枝欺鬼斧/琼[林]洞府仗神工

  3.鸢肩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三个字的位置

  例:喜斟[桂]洒延嘉客/笑饮[林]泉涤俗襟

  4.蜂腰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四个字的位置

  例:森然八[桂]甲天下/宛尔千[林]隐洞中

  5.鹤膝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五个字的位置

  例:吟诗共醉[桂]花洒/览胜同披[林]壑风

  6.凫胫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六个字的位置

  例:此地常招折[桂]手/今朝独有植[林]心

  7.雁足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下两句的第七个字的位置

  例:拿云有志攀丹[桂]/射月无弓挂绿[林]

  8.魁斗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联语上联之首下联之尾的位置

  例:[小]楼一夜听春雨/姐妹花开月月[红] [镶人名小红]

  9.蝉联格:将所嵌之字,按前后顺序分别镶嵌于上联之尾与下联之首语的位置

  例:香如兰蕙温如[玉]/[云]想衣裳花想容 [镶人名玉云]

10.碎锦格:将所嵌之字,不拘任何位置分别镶嵌于上下联中

  例:[四]壁图书[三]尺剑/半月行[李]一[张]琴 [镶人名张三,李四]

  D.递嵌:将一个名称顺序在上下联中横嵌一部分,使上下联横嵌名合称起来才成系统的方式

  例:[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E.叠嵌: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称交叉重叠地镶嵌于联语中的一种方式。

  例:[冬]夜灯下,[夏]候氏读《[春秋]传》/[东]门楼上,[南]京人唱《[北西]厢》
  
  春秋一作四季之春秋,一作书名中的春秋。北西亦然

  F.暗嵌:指将要镶嵌之名改变形式镶嵌于联中的一种方式

  例:[少目]焉能评文字/[欠金]岂可望功名 [镶省,钦二字]

  清朝乾隆年间,直隶学政吴省钦主持乡试,贪脏受贿,录取不才,故有人作此联讽之。

  G.对嵌:指在上下联中均重复镶嵌名称的一种镶嵌方式

  例:[易君左]闲话扬州,惹起扬州闲话,[易君左]矣/[林子超]主席国府,联任国府主席,[林子超]然

  H.单嵌:顾名思义,就是只嵌名称于上联或者下联中的一种方式

  例:人自玉堂来,使亦称仙原不俗/神从金马至,[民]能使[富]莫忧贫 (镶富民)

  I.顺嵌:指将名称从左到右、从上到下镶嵌于联中的一种方式

  例:[苏东坡]西[游赤壁]/[湖南客]小[住黄州]  [镶苏东坡游赤壁,湖南客住黄州]

  J.反嵌:指将名称不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镶嵌

  例:[北]雁[南]飞,双翅[东西]分[上下]/[前]车后[辙],两轮[左右]走[高低]

  K.综合嵌:将上述几种镶嵌方法的综合运用

  例:[韩愈]送穷,[刘伶]醉[酒]/[江淹]作赋,[王粲]登[楼]
                     
  题于韩江酒楼联,唐.韩愈:有《送穷文》名篇。晋.刘伶:嗜酒闻名天下。五代南朝梁.江淹:长于作赋。汉末.王粲:建安七子一,《登楼赋》为其名作。 联中运用整嵌和坚嵌两种方法,除用四文豪名字、作品典故外,另不露痕迹兼收了[鹤顶]和[雁尾]格组成韩江酒楼这四个字。

〖串组〗将本来没有逻辑联系的事物名称,按对联的规则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意思。

  1.直接串组: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上联由三个国家直接连接而成,“捷克”作战胜解。下联由三个城市名直接连接而成,“重庆”作重新庆祝解,“成都”作为成为首都解。全联表达了作者的喜悦。这类串组有两个特点:一、它只是零散名称而不完整句子的结合,这就可以同“集句”区分开来。二、它单独成联而不是只作联中的一部分,这又可以同“列品”区分开来。

  2.间接串组:白头翁不愧将军国老/红娘子宛若云母天仙

  上联“白头翁、将军、国老”都是中药材名,在“白头翁”和“将军国老”之间,加入了“不愧”词语,下联“红娘子、云母、天仙”也是中药材名,在“红娘子”和“云母天仙”之间,加入了“宛若”词语,这类串组的特点是:连接的名称,必须多于乃至大大多于加进的其他词语,否定就不是串组而只是“嵌名”了。

〖分总〗对某些事物既有分述,又有总述。

  1.先分后总:雪月梅花三白夜/酒灯人面一红时

  上联“雪、月、梅花”是分述,“三白”是总述;下联“酒、灯、人面”是分述,“一红”是总述。

  2.先总后分: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上联“三绝”是总述,“诗、书、画”是分述。

〖缺如〗《论语.子路》子曰:“君子于其所不知,盖缺如也”

  例: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

  对联是嘲庸医“吉生”的。“逢凶化吉”是一个成语,上联末仅“逢凶化”三字,一看便知所缺为“吉”。“起死回生”也是一个成语,下联末仅有“起死回”三字,一看便知所缺为“生”。缺如原意为“保留”,这里借指人们在作对联时故意空出某个字让别人去填补,联意的“重心”则正在“空出的字”上。

〖重言〗一联中多次使用某个或某些词语。

  例: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

  上联的“点”和下联的“头”都重言了三次。

〖两兼〗一个字既属前词,又可同后面的字组词连讲。

  例:李东阳气暖/柳下惠风和

  相传为李东阳与人应答而作,上联为他人所出,故意用李东阳名字中的“阳”同后面的“气”组成“阳气”(即春光),使联意变为:李树东边春光暖。下联为李东阳所对,也借春秋时鲁国大夫柳下惠中的“惠”同后面的“风”组成“惠风”(即和风,又解微风),使联意变为:柳树下面微风和。这里的“阳、惠”二字,都是两兼。

〖层进〗就是对联用语层层推进。分逐层递增与逐层递减。

  1.逐层递增:坐,上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

  逐层递增即意思随字数的增加而增加,此联相传为郑板桥游镇江寺时与势利眼主持的对答,总共分三个层次,一是“茶”对“坐”,二是“敬茶”对“上座”,三是“敬香茶”对“请上坐”。层层推进。

  2.逐层递减:大伯手中摇羽扇/家君头上戴鹅毛。读书作文临帖/传呈放告排衙。 读书宜朗诵/喝道要高声。 七篇古文/三十大板。

  逐层递减与逐层递增相反,本来意思是应随字数的减少而递减,但现在多为字数减少而意思并不连贯的联。此联出自《嘻谈续录.不改父业》,指一个发了财的衙门差役让自己儿子读书,可惜儿子已学会差役那一套,怎么也改不过来。
  
〖同出〗将反映不同形态却出自同一根源的事物的词语连接在一起,表达一定的意思。

  例:炭黑火红灰似雪/谷黄米白饭如霜

  相传为杨升庵对弘治皇帝之联。上联“炭”出于木,“火”又出于炭,而炭经火烧之后,即变成“灰”。下联“谷”出于稻,“米”又出于“谷”,而米煮熟之后,即变成“饭”,都符合同出的特点。

〖连珠〗用上一个语言单位来作下一个语言单位的开头,使相邻的两个语言单位上递下接,前后蝉联,亦称联珠。

  1.句句连珠:油醮蜡烛,烛内一心,心中有火/纸糊灯笼,笼边多眼,眼里无珠。

  清代思想家魏源与一抄袭他人文章之举人针锋相对之联。

  2.词词连珠: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

  词与词连珠比较特殊,是在一句话内进行的,《文镜秘府论.论对》谓之“连绵”。此联题于长沙白沙井附近的龙王庙,上联只能读作“常德--德山--山有德”。下联只能读作“长沙--沙水--水无沙”。

  3.复合连珠:水上冻冰冰积雪,雪上加霜/空中腾雾雾成云,云中见日。

  两联中的“冰冰”与“雾雾”是词词连珠,“雪,雪”与“云,云”又是句句连珠。

〖越递〗分别跨过数量相同的字,并一环一环的传递下去。

  例:铜山县,山阳县,阳湖县,湖南从九/铁宝臣,宝瑞臣,瑞鼎臣,鼎足而三

  上联“山”是“铜山”一词的末一字,跨过“县”去作“山阳”一词的开头,以下类推。

〖虚字〗一联中巧妙使用虚字(非衬字)成联的情形。

  例:君恩似海矣/臣节如山乎?

  洪承畴在作明朝重臣时,曾题一联“君恩似海;臣节如山。”洪氏后来投靠了清朝,引起世人侧目,有人在他题的对联末尾,各加一个虚字。矣,表已然语气,用于此谓事实如此。乎,表疑问语气。这么一用,洪氏所谓“臣节如山”便成笑柄,从而遭到蔑视性的否定。

〖拆词〗同一联中,将一个词作词用之后又作词组用。

  例:无锡锡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

  上联中的“无锡”,前一个表地名,是个名词;后一个意为“没有锡”,是个动宾词组。下联“平湖”也是如此,前一个表地名,是个名词;后一个意为“与湖平”,也是动宾词组,这就是拆词。

〖回文〗利用词序的往复,以表达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一种艺术手法。

  例: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

  此上下联就是全句逐字反读而成的,而且是从不同角度讲同一事物。

〖列品〗连续列举三个以上的事物,中间不用别的词语隔开。

  1.具体列品: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上列十二地支,下列十二属相,此较为具体的列品。

  2.抽象列品: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超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外

  上联列举的“格致(格物致知)、诚正(诚意正心)、修齐(修身齐家)、治平(治国平天下)”乃曾子在《大学》一书中提出的思想。下联列举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皆孔子所授科目,这些事物给人的感觉就比较抽象。

  3.逻辑列品: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貌/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此联题于曲阜孔庙大成殿。下联“尧舜禹汤文武”,就是按历史先后排列的,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提前或者推后。

〖互文〗两句话只有互相参合才能正确理解。

  例: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功同山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此联是挽周恩来同志的,上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不是说生就为国家,死才为人民,而是说生死都为国家为人民。下联“功同山岳,德同湖海”,也不是说只有功才同山岳一样高,只有德才同湖海一样大,而是说功德都同山岳一样高,同湖海一样大。这就是互文。这同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只能理解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的情形一样。

〖绘态〗用某些词语将某种情态活画出来。

  例:高叫一声,惊动两班文武/横行几步,笑回万乘君王

  冯梦龙《古今谭概.戏吴主事》云:明孝宗年间,吴江任刑部主事,差还复命,主掌朝庭礼仪的鸿胪寺官员告诉他说“现在是挑选一省行政长官之晨,朝见皇帝声音要洪大,起身不能背对着皇上走。”次日上朝,吴江果然尽力提高噪门,且无抑扬顿挫,又横着从御街西边走下去,皇帝看了忍不住发笑。同僚杨茂云于是戏作此联,以侃其景。

〖歧义〗利用文句不打标点而全凭人们自行意会这一特点,故意使一句话产生截然不同的意思。

  例: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对联传为明人祝枝山所题,由于停顿的地方不同,就有两种理解:

  1.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这是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意思是不好的。

  2.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    这又是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意思完全是好的。

〖巧辞〗运用不寻常的思维方式,使联意达到一种妙不可言境界的方法。

  例:月圆/风扁    凤鸣/牛舞

  福建莆田戴大宾,幼年即以才年著名。13岁有位客人找他父亲,想试他才气如何,于是出了上联。客问戴大宾下联,何以风是扁的?答云:风以缝就钻,不扁怎行?客认为有理。于是又出曰:凤鸣,戴对曰:牛舞。客问牛何能舞,答云:《尚书》言“百兽率舞”,牛亦兽,自在其中,客人大加赞赏。运用巧辞的联说是亦是,说非亦非,于似是而非之间令其似非而是,若滥用则易陷入对仗不工时的自我诡辩。

【出处〗引用余德泉著《对联通》,湖南大学出版社。

【说明〗以上示范联,包括联后说明,有一部分只引用原联较为精要的作为说明,还有一小部分加入本人续貂性的补充说明以及修改。另〖组句的技巧〗之〖嵌名〗一节所述与其他楹联工具书相差无几,故不引用余先生之书,照搬原采集过的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4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浅说诗律中拗律等在对联中的应用 <>作者:杨柳困 <>一般所谓诗律,是指格律诗的一此格律,如孤平、拗救等。 <>格律诗的一般正格如下: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中,在允许的情况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P>(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P>(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P>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中,“平平仄仄平”这一句,第一个字是不可以不论的,一定要是平声,不然就成了孤平(这里指王力的孤平观点); <P>而“仄仄仄平平”这一句,第三个字也是不可以不论的,“仄仄平平平”则是三平尾。而在”平平平仄仄“中,一般来说,第三个字也要避免出现仄声字,则三仄尾,而实际上在格律诗中并不是硬性规定,在联中有时也允许出现,如下面几联: <P>我有仙方煮白石
●●○○●●●
天留佳客与齐潢  -----齐白石
○○○●●○○ <P>日永亭台爽且静
●●○○●●●
雨余花木秀而鲜  ------乾隆题北海
●○○●●○○ <P>直上青云揽日月
●●○○●●●
欲倾东海洗乾坤  ----徐悲鸿  
●○○●●○○
(注此联有版本作: <P>直上中天摘星斗
●●○○●○●
欲倾东海洗乾坤
●○○●●○○  上联则是属于 三四字互救,仄仄平平平仄仄  ----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见下面的拗救) <P>此三联都是用“(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一格律式,可见在格律诗的诗律范围内,用三仄尾并非大忌。 <P>在五言中,同样是允许,,则用“(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这一式,如下: <P>月来满地水
●○●●●
云起一天山
○●●○○ ----扬州瘦西湖小金山月观 郑燮 <P>
  格律诗的“拗救”,在联中实际应用也是颇多,只是在网络上由于熟读格律诗格律者少,而且由于不属定格格律宜认,导致出现在历来最常用的拗律也被视为出律的情况不少。 <P>“救孤平”就常采用本句自救的办法,则 <P>“平平仄仄平”(七言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个字)的第一个字,若用了仄声字,而诗意又不可改动此字,则在第三字改仄声为平声,则成为如下: <P>“仄平平仄平”(七言句变成“仄仄仄平平仄平”) <P>如在“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一式中,七言为“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出句(即第一句)的第三、第四个字按正格本该用平声字,而如果用了仄声字,可以在对句(即第二句)中加以挽救,办法是把对句的第三个字改为平声字,而对句的第一个字,按“孤平拗救”的规则,照样可平可仄。(这个是广互救的对句自救),则上面的格律可以如下: <P>(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P>((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王力的诗律) 或作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诗词格律简捷入门》) <P>如下面二联: <P>掬水月在手
●●●●●
弄花香满衣   ------清 刘墉 山东潍坊市四照亭
●○○●○ <P>野烟千叠石在水
●○○●●●●
渔唱一声人过桥  -----上海豫园湖心亭
○●●○○●○ <P>此两联便是如此,不仅自救本句,也救了上一句,由此也可见三仄尾并非严重得如三平尾般。 <P>三四字互救的情况也普遍,则“平平平仄仄”在第三字如用了仄声,则第四字必须为平声,这个可以说是互调下位置。则格式如下: <P>平平平仄仄  ----变为----平平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变为----仄仄平平仄平仄 <P>如下面几联: <P>来时觉幽奥
○○●○●
到此豁心胸   ----镇江挹江亭
●●●○○ <P>两树梅花一潭水
●●○○●○●
四时烟雨半山云   ------昆明黑龙潭
●○○●●○○ <P>大隐壶中有天地
●●○○●○●
幽栖物外领湖山   -------康有为题西湖丁家山康庄
○○●●●○○ <P>未必玄关别名教
●●○○●○●
须知书户孕江山   -----[明]徐渭题青藤书室
○○○●●○○ <P>欲共水仙荐秋菊
●●●○●○●
长留学士住西湖  -----杭州苏公祠
☆○●●●○○ <P>一般来说,通用的拗句可以归如下公式 <P>一变格                    
(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 <P>(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P>     基本格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P>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P>     二变格 <P>仄平平仄平  平平仄平仄   <P>平平仄平平仄平    仄仄平平仄平仄 <P>再如: <P>天际识归舟
○●●○○
云中辨江树  ---清 郑燮
○○●○● <P>注:此联为上平下仄式,本身为对联的变格,按格律诗的仄韵律的正格是“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P>青山笑我头已白
○○●●○●●
泉水照人心自清  ------山西寿阳珍珠泉 孙稼生
○●●○○●○ <P>所用的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这一式,是对句相救。 <P>
对于一些特殊拗救,困困才学有限,提供与各位共议,如下: <P>澄江静如练
○○●○●
长啸气若兰    ------[清]李世卓
☆●●●○ <P>此联上联是“平平平仄仄”的拗式“平平仄平仄”,但下联在相同位置,则第四字也相应拗救。 <P>
水青石出鱼可数
●○●●○●●
人去山空鹤不归  -----杭州放鹤亭     
○●○○●☆○ <P>这一联上联原是“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一格式,但在下联却在原来的“平平(仄)仄平“的相应位置作出拗救。 <P>花开花落可天意
○○○●●○●
避地避世忘人间  ------ 康有为题浙江一天山桃源亭
●●●●☆○○ <P>秋菊有佳色
○●●○●
社会惜斯人  --秋瑾墓
●●●○○ <P>此两联都属同一种拗式,而正常的”平平平仄仄“拗为”平平仄平仄“不同,这一类是古风式律句,如杜甫的《崔氏东山草堂》:”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粟,饭煮青泥坊底芹。”,虽然是拗救,但在唐后只是诗人偶而为之,后来除宋朝的苏轼、黄庭坚等精通格律的诗人也偶有为之,明清后以是极为少见。 <P>如苏轼的《寿星院寒碧轩》中两联“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格律上是“○○○●●●●,●●●●○○○;●○○○●●●,○●●●○○○。”是以在不少古人的联中还有着三仄三平的情况,也不足为奇,如曾国藩的: <P>大名高笔海内外
我去君来天东南  便是如此。 <P>还有一种拗,则半拗,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没有用仄声,只是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则是第五字用了仄声,可救可不救。 <P>必须说明一点是,由于诸多原因,拗律在现代的只是少有人用到,一般只是用上比较易记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其实如果对于拗律有清楚的认识,在作联时便可较好的解决一些如因律必须改动心宜字眼、因律必须凑合其他字等毛病。 <P>而且这样的联多是成联,则自对,如果是出对的,一般来说三平或拗的已是少有,而对者通常最多只是用一般通用的拗律占多</P>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笠翁对韵(上)》 <>
一 东 <>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 冬 <>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前,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金菡萏,玉芙蓉。绿绮对青锋。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  繁对简,叠对重。意懒对心慵。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花灼灼,草葺葺。浪蝶对狂蜂。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三 江 <>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汉兴推马武,夏谏著尨逄。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P>  颜对貌,像对庞。步辇对徒杠。停针对搁竺,意懒对心降。灯闪闪,月幢幢。揽辔对飞艎。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酒量微熏琼杳颊,香尘没印玉莲双。诗写丹枫,韩夫幽怀流节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 <P>四 支 <P>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P>  俎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瑶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沽酒价,买山资。国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 <P>  箴对赞,缶对卮。萤炤对蚕丝。轻裾对长袖,瑞草对灵芝。流涕策,断肠诗。喉舌对腰肢。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禹庙千年垂桔柚,尧阶三尺覆茅茨。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 <P>  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专诸剑,博浪椎。经纬对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师。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金屋闭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 <P>五 微 <P>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尺;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P>  戈对甲,幄对帏。荡荡对巍巍。严滩对邵圃,靖菊对夷薇。占鸿渐,采凤飞。虎榜对龙旗。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宽宏豁达高皇量,叱咤暗哑霸主威。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 <P>  衰对盛,密对稀。祭服对朝衣。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乌衣巷,燕子矶。久别对初归。天姿真窈窕,圣德实光辉。蟠桃紫阙来金母,岭荔红尘进玉妃。霸主军营,亚父丹心撞玉斗;长安酒市,谪仙狂兴换银龟。 <P>六 鱼 <P>  羹对饭,柳对榆。短袖对长裾。鸡冠对凤尾,芍药对芙蕖。周有若,汉相如。玉屋对匡庐。月明山寺远,风细水亭虚。壮士腰间三尺剑,男儿腹内五车书。疏影暗香,和靖孤山梅蕊放;轻阴清昼,渊明旧宅柳条舒。 <P>  吾对汝,尔对余。选授对升除。书籍对药柜,耒耜对耰锄。参虽鲁,回不愚。阀阅对阎闾。诸侯知乘国,命妇七香车。穿云采药闻仙犬,踏雪寻梅策蹇驴。玉兔金乌,二气精灵为日月;洛龟河马,五行生克在图书。 <P>  欹对正,密对疏。囊橐对苞苴。罗浮对壶峤,水曲对山纡。骖鹤驾,待鸾舆。杰溺对长沮。搏虎卞庄子,当熊冯婕妤。南阳高土吟梁妇,西蜀才人赋子虚。三径风光,白石黄花供杖履;五湖烟景,青山绿水在樵渔。 <P>七 虞 <P>  红对白,有对无。布谷对提壶。毛椎对羽扇,天阙对皇都。谢蝴蝶,郑鹧鸪。蹈海对归湖。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麦饭豆麋终创汉,尊羹胪脍竟归吴。琴调轻弹,杨柳月中潜去听;酒旗斜挂,杏花村里共来沽。 <P>  罗对绮,茗对蔬。柏秀对松枯。中元对上巳,返璧对还珠。云梦泽,洞庭湖。玉烛对冰壶。苍头犀角带,绿鬓象牙梳。松阴白鹤声相应,镜里青鸾影不孤。竹户半开,对牖不知人在否?柴门深闭,停车还有客来无。 <P>  宾对主,婢对奴。宝鸭对金凫。升堂对入室,鼓瑟对投壶。砚合璧,颂联珠。提饔对当垆。仰高红日尽,望远白云孤。歆向秘书窥二酉,机云芳誉动三吴。祖饯三杯,老去常斟花下酒;荒田五亩,归来独荷月中锄。 <P>  君对父,魏对吴。北岳对西湖。菜蔬对茶饭,苣笋对菖蒲。梅花数,竹叶符。廷议对山呼。两都班固赋,八阵孔明图。田庆紫荆堂下茂,王裒青柏墓前枯。出塞中郎,羝有乳时归汉室;质秦太子,马生角日返燕都。 <P>八 齐 <P>  鸾对凤,犬对鸡。塞北对关西。长生对益智,老幼对旅倪。颂竹策,剪桐圭。剥枣对蒸梨。绵腰如弱柳,嫩手似柔荑。狡龟能穿三穴隐,鹪鹩权借一枝栖。角里先生,策杖垂绅扶少主;于陵仲子,辟纑织履赖贤妻。 <P>  鸣对吠,泛对栖。燕语对莺啼。珊瑚对玛瑙,琥珀对玻璃。绛县老,伯州梨。测蠡对然犀。榆槐堪作荫,桃李自成蹊。投巫救女西门豹,赁浣逢到百里奚。阙里门墙,陋巷规模原不陋;隋堤基址,迷楼踪迹亦全迷。 <P>  越对赵,楚对齐。柳岸对桃溪。纱窗对绣户,画阁对香闺。修月斧,上天梯。螮蝀对虹霓。行乐游春圃,工谀病夏畦。李广不封空射虎,魏明得立为存麂。按辔徐行,细柳功成劳王敬;闻声稍卧,临泾名震止儿啼。 <P>九 佳 <P>  门对户,陌对街。枝叶对根荄。斗鸡对挥麈,凤髻对鸾钗。登楚岫,渡秦淮。子规对夫差。石鼎龙头缩,银筝雁翅排。百年诗礼延余庆,万里风云入壮怀。能辨明伦,死矣野哉悲季路;不由径袜,生乎愚也有高柴。 <P>  冠对履,袜对鞋。海角对天涯。鸡人对虎旅,六市对三街。陈俎豆,戏堆埋。皎皎对皑皑。贤相聚东阁,良明集小斋。梦里山川书越绝,枕边风月记齐谐。三径萧疏,彭泽高凤怡五柳;六朝华贵,琅琊佳气种三槐。 <P>  勤对俭,巧对乖。水榭对山斋。冰桃对雪藕,漏箭对更牌。寒翠袖,贵金钗。慷慨对诙谐。竹径风声籁,花溪月影筛。携囊佳句随时贮,荷鍤沉酣到处埋。江海孤踪,云浪风涛惊旅梦;乡关万里,烟峦云树切归怀。 <P>  杞对梓,桧对楷。水泊对山崖。舞裙对歌袖,玉陛对瑶阶。风入袂,月盈怀。虎兕对狼豺。马融堂上帐,羊侃水中斋。北面黉宫宜拾芥,东巡岱畤定燔柴。锦缆春江,横笛洞箫通碧落;华灯夜月,遗簪堕翠遍香街。 <P>十 灰 <P>  春对夏,喜对哀。大手对长才。风清对月朗,地阔对天开。游阆苑,醉蓬莱。七政对三台。青龙壶老杖,白燕玉人钗。香风十里望仙阁,明月一天思子台。玉洁冰桃,王母几因求道降;连舟藜杖,真人原为读书来。 <P>  朝对暮,去对来。庶矣对康哉。马肝对鸡肋,杏眼对桃腮。佳兴适,好怀开。朔雪对春雷。云移鳷鹊观,日晒凤凰台。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柳媚花明,燕语莺声浑是笑;松号柏舞,猿啼鹤唳总成哀。 <P>  忠对信,博对赅。忖度对疑猜。香消对烛暗,鹊喜对蛩哀。金花报,玉镜台。倒斝对衔怀。岩巅横老树,石磴覆苍苔。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绿柳沿堤,皆因苏子来时种;碧桃满观,尽是刘郎去后栽。 <P>十一 真 <P>  莲对菊,凤对麟。浊富对清贫。渔庄对佛舍,松盖对花茵。萝月叟,葛天民。国宝对家珍。草迎金埒马,花醉玉楼人。巢燕三春尝唤友,塞鸿八月始来宾。古往今来,谁见泰山曾作砺;天长地久,人传沧海几扬尘。 <P>  兄对弟,吏对民。父子对君臣。勾丁对甫甲,赴卯对同寅。折桂客,簪花人。四皓对三仁。王乔云外鸟,郭泰雨中巾。人交好友求三益,士有贤妻备五伦。文教南宣,武帝平蛮开百越;义旗西指,韩侯扶汉卷三秦。 <P>  申对午,侃对訚。阿魏对茵陈。楚兰对湘芷,碧柳对青筠。花馥馥,叶蓁蓁。粉颈对朱唇。曹公奸似鬼,尧帝智如神。南阮才郎差北富,东邻丑女效西颦。色艳北堂,草号忘忧忧甚事?香浓南国,花名含笑笑何人? <P>十二 文 <P>  忧对喜,戚对欣。五典对三坟。佛经对仙语,夏耨对春耘。烹早韭,剪春芹。暮雨对朝云。竹间斜白接,花下醉红裙。掌握灵符五岳篆,腰悬宝剑七星纹。金锁未开,上相趋听宫漏水;珠帘半卷,翻僚仰对御炉薰。 <P>  词对赋,懒对勤。类聚对群分。鸾箫对凤笛,带草对香芸。燕许笔,韩柳文。旧话对新闻。赫赫周南仲,翮翮晋右军。六国说成苏子贵,两京收复郭公勋。汉阙陈书,侃侃忠言推贾谊;唐廷对策,岩岩直谏有刘贲。 <P>  言对笑,绩对勋。鹿豕对羊羵。星冠对月扇,把袂对书裾。汤事葛,说兴殷。萝月对松云。西池青乌使,北塞黑鸦军。文武成康为一代,魏吴蜀汉定三分。桂苑秋宵,明月三杯邀曲客;松亭夏日,薰风一曲奏桐君。 <P>十三 元 <P>  卑对长,季对昆。永巷对长门。山亭对水阁,旅舍对军屯。杨子渡,谢公墩。德重对年尊。承乾对出震,叠坎对重坤。志士报君思犬马,仁王养老察鸡豚。远水平沙,有客泛舟桃叶渡;斜风细雨,何人携榼杏花村。 <P>  君对相,祖对孙。夕照对朝曛。兰台对桂殿,海岛对山村。碑堕泪,赋招魂。报怨对怀恩。陵埋金吐气,田种玉生根。相府珠帘垂白昼,边城画角对黄昏。枫叶半山,秋去烟霞堪倚杖;梨花满地,夜来风雨不开门。 <P>十四 寒 <P>  家对国,治对安。地主对天官。坎男对离女,周诰对殷盘。三三暖,九九寒。杜撰对包弹。古壁蛩声匝,闲亭鹤影单。燕出帘边春寂寂,莺闻枕上漏珊珊。池柳烟飘,日夕郎归青锁闼;阶花雨过,月明人倚玉栏杆。 <P>  肥对瘦,窄对宽。黄犬对青鸾。指环对腰带,洗钵对投竿。诛倭剑,进贤冠。画栋对雕栏。双垂白玉箸,九转紫金丹。陕右棠高怀召伯,河南花满忆潘安。陌上芳春,弱柳当风披彩线;池中清晓,碧荷承露捧珠盘。 <P>  行对卧,听对看。鹿洞对鱼滩。蛟腾对豹变,虎踞对龙蟠。风凛凛,雪漫漫。手辣对心酸。莺莺对燕燕,小小对端端。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至圣不凡,嬉戏六龄陈俎豆;老莱大孝,承欢七衮舞斑襕。 <P>十五 删 <P>  林对坞,岭对峦。昼永对春闲。谋深对望重,任大对投艰。裾袅袅,佩珊珊。守塞对当关。密云千里合,新月一钩弯。叔宝君臣皆纵逸,重华父母是嚣顽。名动帝畿,西蜀三苏来日下;壮游京洛,东吴二陆起云间。 <P>  临对仿,吝对悭。讨逆对平蛮。忠肝对义胆,雾鬓对云鬟。埋笔冢,烂柯山。月貌对天颜。龙潜终得跃,鸟倦亦知还。陇树飞来鹦鹉绿,池筠密处鹧鸪斑。秋露横江,苏子月明游赤壁;冻云迷岭,韩公雪拥过蓝关。 <P>《笠翁对韵(下)》 <P>一 先 <P>  寒对暑,日对年。蹴踘对秋千。丹山对碧水,淡雨对覃烟。歌宛转,貌婵娟。雪鼓对云笺。荒芦栖南雁,疏柳噪秋蝉。洗耳尚逢高士笑,折腰肯受小儿怜。郭泰泛舟,折角半垂梅子雨;山涛骑马,接蘺倒着杏花天。 <P>  轻对重,肥对坚。碧玉对青钱。郊寒对岛瘦,酒圣对诗仙。依玉树,步金莲。凿井对耕田。杜甫春宵立,边韶白昼眠。豪饮客吞波底月,酣游人醉水中天。斗草青郊,几行宝马嘶金勒;看花紫陌,千里香车拥翠钿。 <P>  吟对咏,授对传。乐矣对凄然。风鹏对雪雁,董杏对周莲。春九十,岁三千。钟鼓对管弦。入山逢宰相,无事即神仙。霞映武陵桃淡淡,烟荒隋堤柳绵绵。七碗月团,啜罢清风生腋下;三杯云液,饮余红雨晕腮边。 <P>  中对外,后对先。树下对花前。玉桂对金屋,叠嶂对平川。孙子策,祖生鞭。盛席对华筵。解醉知茶力,消愁识酒权。丝剪芰荷开东沼,锦妆凫雁泛温泉。帝女衔石,海中遗魄为精卫;蜀王叫月,枝上游魂化杜鹃。 <P>二 箫 <P>  翠对管,斧对瓢。水怪对花妖。秋声对春色,白缣对红绡。臣五代,事三朝。头柄对弓腰。醉客歌金缕,佳人品玉箫。风定落花闲不扫,霜余残叶湿难烧。千载兴周,尚父一竿投渭水;百年霸越,钱王万弩射江潮。 <P>  荣对悴,夕对朝。露地对云霄。商彝对周鼎,殷簫对虞韶。樊素口,小蛮腰。六诏对三苗。朝天车奕奕,出塞马萧萧。公子幽兰重泛舸,王孙芳草正联镳。潘岳高怀,曾向秋天吟蟋蟀;王维清兴,尝于雪夜面芭蕉。 <P>  耕对读,牧对樵。琥珀对琼瑶。兔毫对鸿爪,桂楫对兰桡。鱼潜藻,鹿藏樵。水远对山遥。湘灵能鼓瑟,赢女解吹箫。雪点寒梅横小院,风吹弱柳覆平桥。月牖通宵,绛蜡罢时光不减;风帘当昼,雕盘停后篆难消。 <P>三 肴 <P>  诗对礼,卦对爻。燕引对莺调。辰钟对暮鼓,野馔对山肴。雉方貌,鹊始巢。猛虎对神獒。疏星浮荇叶,皓月上松梢。为邦自古推瑚琏,从政于今愧斗筲。管鲍相知,能交忘形胶漆友;蔺廉有隙,终对刎颈死生交。 <P>  歌对舞,笑对嘲。耳语对神交。焉鸟对亥豕,獭髓对鸾胶。宜久敬,莫轻抛。一气对同胞。祭遵甘布被,张禄念绨袍。花径风来逢客访,柴扉月到有僧敲。夜雨园中,一颗不雕王子柰;秋风江上,三重曾卷杜公茅。 <P>  衙对舍,廪对庖。玉磬对金铙。竹林对梅岭,起凤对腾蛟。鲛绡帐,兽锦袍。露果对风梢。扬州输桔柚,荆土贡菁茅。断蛇埋地称孙叔,渡蚁作桥识宋郊。好梦难成,蛩响阶前偏唧唧;良明远到,鸡声窗外正嘐嘐。 <P>四 豪 <P>  茭对茨,荻对蒿。山鹿对江螯。莺簧对蝶板,浪麦对桃涛。骐骥足,凤凰毛。美誉对嘉褒。文人窥蠹简,学士书兔毫。马援南征栽薏苡,张骞西使进葡萄。辩口悬河,万语千言常亹亹;词源倒峡,连篇累牍自滔滔。 <P>  梅对杏,李对桃。檴朴对旌旄。酒仙对诗史,德泽对思膏。悬一榻,梦三刀。拙逸对贵劳。玉堂花烛绕,金殿月轮高。孤山看鹤盘云下,蜀道闻猿向月号。万事从人,有花有酒应自乐;百年皆客,一丘一壑尽吾豪。 <P>  台对省,署对曹。分袂对同胞。鸣琴对击剑,返辙对回艚。良借箸,操提刀。香茗对醇醪。滴泉归海大,篑土积山高。石室客来煎雀吞,画堂宾至饮羊羔。被谪贾生,湘水凄凉吟服鸟;遭谗屈子,江潭憔悴著离骚。 <P>五 歌 <P>  微对巨,少对多。直干对平柯。蜂媒对蝶使,雨笠对烟蓑。眉淡扫,面微酡。妙舞对清歌。轻衫裁夏蔼,薄袂剪春罗。将相兼行唐李靖,霸王杂用汉萧何。月本阴精,岂有羿妻曾窃药;星为夜宿,浪传织女漫投梭。 <P>  慈对善,虐对苛。缥缈对婆娑。长杨对细柳,嫩蕊对寒莎。追风马,挽日戈。玉液对金波。紫诏衔丹凤,黄庭换白鹅。画阁江城梅作调,兰舟野渡竹为歌。门外雪飞,错认空中飘柳絮;岩边瀑响,误疑天半落银河。 <P>  松对竹,荇对荷。薜荔对藤萝。梯云对步月,樵唱对渔歌。升鼎雉,听经鹅。北海对东坡。吴郎哀废宅,邵子乐行窝。丽水良金皆待冶,昆山美玉总须磨。雨过皇州,琉璃色灿华清瓦;风来帝苑,荷芰香飘太液波。 <P>  笼对槛,巢对窝。及第对登科。冰清对玉润,地利对人和。韩擒虎,荣驾鹅。青女对素娥。破头朱泚笏,折齿谢昆梭。留客酒杯应恨少,动人诗句不须多。绿野凝烟,但听村前双牧笛;沧江积雪,惟看滩上一渔蓑。 <P>六 麻 <P>  清对浊,美对嘉。鄙吝对矜夸。花须对柳眼,屋角对檐牙。志和宅,博望槎。秋实对春华。乾炉烹白雪,坤鼎炼丹砂。深宵望冷沙场月,边塞听残野戍笳。满院松风,钟声隐隐为僧舍;半窗花月,锡影依依是道家。 <P>  雷对电,雾对霞。蚁阵对蜂衙。寄梅对怀桔,酿酒对烹茶。宜男草,益母花。杨柳对蒹葭。班姬辞帝辇,蔡琰泣胡笳。舞榭歌楼千万尺,竹芳茅舍三两家。珊枕半床,月明时梦飞塞外;银筝一奏,花落处人在天涯。 <P>  圆对缺,正对斜。笑语对咨嗟。沈腰对潘鬓,孟笋对卢茶。百舌鸟,两头蛇。帝里对仙家。尧仁敷率土,舜德被流沙。桥上授书曾纳履,壁间题句已笼纱。远塞迢迢,露碛风沙何可极;长沙渺渺,雪涛烟浪信无涯。 <P>  疏对密,朴对华。义鹘对慈鸦。鹤群对雁阵,白苎对黄麻。读三到,吟八叉。肃静对喧哗。围棋兼把钓,沉李并浮瓜。羽客片时能煮石,狐禅千劫似蒸沙。党尉粗豪,金帐笼香斟美酒;陶生清逸,银铛融雪啜团茶。 <P>七 阳 <P>  台对阁,沼对塘。朝雨对夕阳。游人对隐士,谢女对秋娘。三寸舌,九回肠。玉液对琼浆。秦皇照胆镜,徐肇返魂香。青萍夜啸芙蓉匣,黄卷时摊薜荔床。元亨利贞,天地一机成化育;仁义礼智,圣贤千古立纲常。 <P>  红对白,绿对黄。昼永对更长。龙飞对凤舞,锦缆对牙樯。云弁使,雪衣娘。故国对他乡。雄文能徙鳄,艳曲为求凰。九日高峰惊落帽,暮春曲水喜流觞。僧占名山,云绕茂林藏古殿;客栖胜地,风飘落叶响空廊。 <P>  衰对壮,弱对强。艳饰对新妆。御龙对司马,破竹对穿杨。读班马,识求羊。水色对山光。仙棋藏绿桔,客枕梦黄梁。池草入诗因有诗,海棠带恨为无香。风起画堂,帘箔影翻青荇沼;月斜金井,辘轳声度碧梧墙。 <P>  臣对子,帝对王。日月对风霜。乌台对紫府,雪牖对云房。香山社,昼锦堂。节屋对岩廊。芬椒涂内壁,文杏饰高梁。贫女幸分东壁影,幽人高卧北窗凉。绣阁探春,丽日半笼青镜色;水亭醉夏,熏风常透碧筒香。 <P>八 庚 <P>  形对貌,色对声。夏邑对周京。江云对涧树,玉罄对银筝。人老老,我卿卿。晓燕对春莺。玄霜春玉杵,白露贮金茎。贾客君山秋弄笛,仙人缑岭夜吹笙。帝业独兴,尽道汉高能用将;父书空读,谁言赵括善知兵。 <P>  功对业,性对情。月上对云行。乘龙对附骥,阆苑对蓬瀛。春秋笔,月旦评。东作对西成。隋珠光照乘,和璧价连城。三箭三人唐将勇,一琴一鹤赵公清。汉帝求贤,诏访严滩逢故旧;宋廷优老,年尊洛社重耆英。 <P>  昏对旦,晦对明。久雨对新晴。蓼湾对花港,竹友对梅兄。黄石叟,丹丘生。犬吠对鸡鸣。暮山云外断,新水月中平。半榻清风宜午梦,一犁好雨趁春耕。王旦登庸,误我十年迟作相;刘贲不第,愧他多士早成名。 <P>九 青 <P>  庚对甲,乙对丁。魏阙对彤庭。梅妻对鹤子,珠箔对银屏。鸳浴沼,鹭飞汀。鸿雁对鹡鴒。人间寿者相,天上老人星。八月好修攀桂斧,三春须系护花铃。江阁凭临,一水净连天际碧;石栏闲倚,群山秀向雨余青。 <P>  危对乱,泰对宁。纳陛对趋庭。金盘对玉箸,泛梗对浮萍。群玉圃,众芳亭。旧典对新型。骑牛闲读史,牧豕自横经。秋首田中禾颖重,春余园内菜花馨。旅次凄凉,塞月江风皆惨淡;筵前欢笑,燕歌赵舞独娉婷。 <P>十 蒸 <P>  苹对蓼,莆对菱。雁弋对鱼罾。齐纨对鲁绮,蜀绵对吴绫。星渐没,日初升。九聘对三徵。萤何曾作吏,贾岛昔为僧。贤人视履循规矩,大斧挥斤校准绳。野渡春风,人喜乘潮移酒舫;江天暮雨,客愁隔岸对渔灯。 <P>  谈对吐,谓对称。冉闵对颜曾。侯羸对伯嚭,祖逖对孙登。抛白纻,宴红绫。朋友对良朋。争名如逐鹿,谋利似趋蝇。仁杰姨渐周不仕,王陵母识汉方兴。句写穷愁,浣花寄迹传一部;诗吟变乱,凝碧伤心叹右丞。 <P>十一 尤 <P>  荣对辱,喜对忧。缱绻对绸缪。吴娃对越女,野马对沙鸥。茶解渴,酒消愁。白眼对苍头。马迁修史记,孔子作春秋。莘野耕夫闲举耜,渭滨渔父晚垂钩。龙马游河,羲帝因图而画卦;神黾出洛,禹王取法以明畴。 <P>  冠对履,舄对裘。院小对庭幽。画墙对漆地,错智对良筹。孤嶂耸,大江流。芳泽对园丘。花潭来越唱,柳屿起吴讴。莺懒燕忙三月雨,蛩摧蝉退一天秋。钟子听琴,荒径入林山寂寂;谪仙捉月,洪涛接岸水悠悠。 <P>  鱼对鸟,鹊对鸠。翠馆对红楼。七贤对三友,爱月对悲秋。虎类狗,蚁如牛。列辟对诸侯。陈唱临春乐,隋歌清夜游。空中事业麒麟阁,地下文章鹦鹉洲。旷野平原,猎士马蹄轻似箭;斜风细雨,牧童牛背稳如舟。 <P>十二 侵 <P>  歌对曲,啸对吟。往古对来今。山头对水面,远浦对遥岑。勤三上,惜寸阴。茂树对平林。卞和三献玉,杨震四知金。青皇风暖催芳草,白帝城高急暮砧。绣虎雕龙,才子窗前挥彩笔;描鸾刺凤,佳人帘下度金针。 <P>  登对眺,涉对临。瑞雪对甘霖。主欢对民乐,交浅对言深。耻三战,乐七擒。顾曲对知音。大车行槛槛,驷马聚骎骎。紫电青虹腾剑气,高山流水识琴心。屈子怀君,极浦吟风悲泽畔;王郎忆友,扁舟卧雪访山阴。 <P>十三 覃 <P>  宫对阙,座对龛。水北对天南。蜃楼对蚁郡,伟论对高谈。遴杞梓,树梗楠。得一对函三。八宝珊瑚枕,双珠玳瑁簪。萧王待士心惟赤,卢相欺君面独蓝。贡岛诗狂,手拟敲门行处想;张颠草圣,头能濡墨写时酣。 <P>  闻对见,解对谙。三桔对双柑。黄童对白叟,静女对奇男。秋七七,径三三。海色对山岚。鸾声何哕哕,虎视正眈眈。仪封疆吏知尼父,函谷关人识老聃。江相归池,止水自盟真是止;吴公作宰,贪泉虽饮亦何贪? <P>十四 盐 <P>  宽对猛,冷对淡。清直对尊严。云头对雨脚,鹤发对龙髯。风台谏,肃台廉。保泰对鸣谦。五湖归范蠡,三径隐陶潜。一剑成功堪佩印,百钱满卦便垂帘。浊酒停杯,容我半酣愁际饮;好花傍座,看他微笑悟时拈。 <P>  连对断,减对添。淡泊对安恬。回头对极目,水底对山尖。腰袅袅,手纤纤。凤卜对鸾占。开田多种粟,煮海尽成盐。居同九世张公艺,恩给千人范仲淹。箫弄凤来,秦女有缘能跨羽;鼎成龙去,轩臣无计得攀髯。 <P>  人对己,爱对嫌。举止对观瞻。四知对三语,义正对辞严。勤雪案,课风檐。漏箭对书笺。文繁归獭祭,体艳别香奁。昨夜题诗更一字,早春来燕卷重帘。诗以史名,愁里悲歌怀杜甫;笔经人索,梦中显晦老江淹。 <P>十五 咸 <P>  栽对植,薙对芟。二伯对三监。朝臣对国老,职事对官衔。鹿麌麌,兔毚毚。启牍对开缄。绿杨莺睍睆,红杏燕呢喃。半篱白酒娱陶令,一枕黄梁启吕岩。九夏炎飙,长日风亭留客骑;三冬寒冽,漫天雪浪驻征帆。 <P>  梧对杞,柏对杉。夏□对韶咸。涧瀍对溱洧,巩洛对崤函。藏书洞,避诏岩。脱俗对超凡。贤人羞献媚,正士嫉工谗。霸越谋臣推少伯,佐唐藩将重浑瑊。邺下狂生,羯鼓三挝羞锦袄;江州司马,琵琶一曲湿青衫。 <P>  袍对笏,履对衫。匹马对孤帆。琢磨对雕镂,刻划对镌镵。星北拱,日酉衔。厄漏对鼎馋。江边生桂苦,海外树都咸。但得恢恢存利刃,何须咄咄达空函。彩凤知音,乐典后夔须九奏;金人守口,圣如尼父亦三缄。</P>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3>词牌名</FONT></P><>两  字 <>丁儿 八归 八塞 入塞 九日 三台 大有 大椿 大酺 个侬 子夜 <>无闷 无怨  天香 不见 木笡 五拍 六丑 比梅 白萱 白雪 月慢 <>犯花 古记 东仙 乐正  乐令 乐世 长春 西子 西河 西湖 西施 <>多丽 导引 寻梅 竹枝 合欢 防露  红情 出塞 花犯 芳草 步月 <>别怨 杜宇 阳春 河传 佳色 尾犯 招潮 鸣梭  侧犯 录调 孤鸾 <>征招 南浦 秋水 秋霁 胜常 宣情 眉妩 垂阳 相月 品令  拜星 <>胡州 夏州 春游 春晴 春弄 绿腰 绿意 哨遍 倾杯 索酒 消息 <>离鸾  留家 调笑 薄幸 黄金 排歌 探春 望梅 减兰 情词 渔父 <P>戚氏 梁令 寒姑  湘月 琼台 凯歌 韵令 催雪 塞姑 琴调 禁烟 <P>解红 疏影 歌令 赚煞 瑶花  酹月 暗香 镇西 踏月 横云 簇水 <P>鞮红 露华 <P>三  字 <P>一  画 <P>一七令 一寸金 一叶叶 一叶乐 一叶落 一半子 一江风 一丝风 <P>一过金 一梦金  一丛花 一枝花 一样花 一点春 一枝春 一落春 <P>一年春 一痕沙 一落索 一络索  一捻红 一萼红 一斛珠 一斛球 <P>一剪梅 一翦梅 <P>二  画 <P>二郎神 二色莲 卜算子 卜玉郎 人月圆 人南渡 七娘子 七娘仔 <P>八六子 八宝妆  八拍蛮 八音谐 九能归 九回肠 九张帆 十拍子 <P>十样花 十爱词 十二时 十二红  十二郎 十八香 二十时 丁香结 <P>三  画 <P>三字令 三台令 三学士 三部乐 三登乐 三奠子 三株媚 上行杯 <P>上升花 上江虹  上马娇 上西平 上南平 上平西 上平南 上小楼 <P>上束马 上西楼 上林春 上阳春  下水船 下手迟 大江西 大江乘 <P>大圣乐 小圣乐 小冲山 小重山 小阑干 小桃红  小桃花 小庭花 <P>小梅花 小镇西 小秦王 小梁州 千秋岁 千秋节 千年调 千春词 <P>万年秋 万年枝 万年春 万里春 万年斯 山外云 山花子 山桃红 <P>山坡羊 山渐青  山鬼谣 山亭柳 山亭燕 于飞乐 于中好 广寒枝 <P>广寒秋 子夜歌 川拨棹 干荷叶 女冠子 <P>四  画 <P>天仙子 天下乐 天门谣 天香引 天净沙 月儿高 月下笛 月中行 <P>月中桂 月当听  月当窗 月边娇 月宫春 月城春 月华清 风入松 <P>风中柳 风光好 风归云 风马儿  风流子 风蝶令 风敲竹 云雾敛 <P>云松令 云鬓乱 水仙子 水龙吟 水云游 水漫声  水调歌 水晶帘 <P>凤仙引 凤池吟 凤来朝 凤求凰 凤棲梧 凤孤飞 凤时春 凤楼春 <P>凤楼吟 凤萧吟 凤御杯 凤凰间 双双燕 双飞燕 双燕儿 双头莲 <P>双瑞莲 双声子  双带子 双韵子 双红豆 双劝酒 双荷叶 双蕖怨 <P>双鸿鹑 斗百花 斗百草 斗鸡回  斗婵娟 斗鹌鹑 无梦令 无俗念 <P>无漏子 无锡景 太平时 太平令 太常引 不水船  不是路 不怕醉 <P>六六峰 六么序 六么令 少年心 少年游 五更转 五供养 丰乐楼 <P>丰年瑞 中央乐 开元乐 升平乐 王孙信 木兰花 见龙门 内家娇 <P>厅前柳 丹凤吟  丑奴儿 飞来峰 比目鱼 文风盛 乌夜啼 劝金船 <P>引驾行 巴渝辞 元和令 元会曲 <P>五  画 <P>玉人歌 玉山枕 玉山颓 玉京秋 玉京谣 玉京箫 玉竹斩 玉烛新 <P>玉团儿 玉交枝  玉连环 玉莲花 玉堂春 玉楼春 玉龙瑶 玉壶冰 <P>玉阑干 玉梅令 玉美蓉 玉抱肚  玉漏迟 玉蝴蝶 玉簟秋 玉簟凉 <P>忆江南 忆江月 忆汉月 忆岁月 忆萝月 忆人人  忆故人 忆王孙 <P>忆君王 忆帝京 忆少年 忆仙姿 忆旧游 忆多娇 忆余杭 忆吹箫 <P>忆闷令 忆章台 忆柳曲 忆秦娥 忆真妃 忆瑶姬 归去来 归去难 <P>归去曲 归巴乐  归平遥 归国遥 归国谣 归字谣 归自谣 归朝欢 <P>归塞北 四字令 四时好 四边静  四园竹 四代好 四和香 四和春 <P>四块玉 四犯令 四季花 四换头 甘草子 甘州子  甘州令 甘州遍 <P>甘州曲 甘州歌 长生乐 长安女 长命女 长相思 长寿乐 长桥月 <P>长亭怨 石州行 石州引 石州慢 石湖仙 石榴花 白雪词 白萱歌 <P>白苹香 白鸽子  白鹤子 东平引 东坡引 东阳歌 东原乐 东风寒 <P>东湖月 古阳关 古梅曲 古倾杯  古调笑 古竹马 永遇乐 永原乐 <P>台城路 台城游 占春芳 占春魁 占梅芳 龙山会  龙吟曲 圣乐王 <P>圣无忧 乐中悲 乐逊曲 扑粉蝶 扑蝴蝶 汉宫春 加侍香 叨叨令 <P>且坐令 生查子 市桥柳 兰陵王 瓜茉莉 北杨柳 击裙腰 丝罗袄 <P>犯胡兵 付金钗  冉冉云 对玉环 鸟鸣涧 <P>六  画 <P>江城子 江神子 江南忆 江南好 江南春 江南柳 江儿水 江月令 <P>江如练 江亭怨  江梅引 西平曲 西平乐 西江月 西湖月 西湖边 <P>西湖路 西湖春 西子妆 西施锦  西地锦 西意曲 西意令 西梦令 <P>西楼子 西河慢 西笑吟 西溪子 庆千秋 庆长春  庆青春 庆宫春 <P>庆春时 庆春岁 庆春泽 庆春深 庆同天 庆东原 庆清朝 庆宣和 <P>庆春宫 曲入门 曲入冥 曲千秋 曲玉管 曲游春 红娘子 红娘仔 <P>红梅引 红楼引  红窗听 红窗迥 红窗睡 红窗影 好女儿 好时光 <P>好花时 好事近 好姐姐 好离乡  好观音 竹枝子 竹香子 竹马车 <P>竹马儿 竹枝词 竹牌儿 百字令 百字谣 百字字  百尺楼 百媚娘 <P>百宜娇 扫地花 扫地舞 扫地游 扫花游 扫市舞 阳关曲 阳关引 <P>阳春曲 阳台曲 阳台路 阳台梦 过江龙 过龙门 过秦楼 过涧歇 <P>行香子 行杳子  行不得 行路难 早梅香 早梅芳 早春怨 伤春曲 <P>伤春怨 伤情怨 安公子 安阳好  安庆摸 回波乐 回波词 回婆乐 <P>回心院 华清引 华胥引 华荷媚 如梦令 如意令  如鱼水 伊川令 <P>伊州令 后庭花 后庭宴 乔木查 乔牌儿 字字双 字字锦 羽仙歌 <P>师师令 阮郎归 吊严陵 夺锦标 买陂塘 迈陂塘 有有令 扬州慢 <P>向天盏 向湖边  似娘儿 纥那曲 齐天乐 关河令 庄椿岁 阵破乐 <P>雪芳草 寻瑶草 <P>七  画 <P>花心动 花非花 花自落 花相容 花间意 花深深 花前饮 花溪碧 <P>折红梅 折红英  折花令 折桂令 折丹桂 折柳枝 折杨柳 寿山曲 <P>寿南山 寿星明 寿桃春 寿楼春  步花间 步虚声 步虚词 步步娇 <P>步蟾宫 应天长 应天良 应长天 应景乐 杏花天  杏花风 杏梁燕 <P>沙头雨 沙塞子 沙碛子 苏台新 苏武慢 苏幕遮 芙蓉月 芙蓉曲 <P>胡山青 胡音子 陇头月 陇头泉 快活三 快活年 闲中好 闲闲令 <P>纱窗恨 纱窗怨  泠青沼 泛兰舟 伴云来 伴登临 赤枣子 赤壁词 <P>声块令 声声慢 迎新春 迎春来  还京乐 还冠子 君不悟 君来路 <P>抛绣球 抛球乐 村意远 杜韦娘 极相思 杨柳枝  秀厢儿 秀碧宵 <P>佛霓裳 何满子 苍梧谣 芭蕉雨 芳心苦 孝白歌 饮马歌 诉衷情 <P>陂搪柳 灼灼花 豆叶黄 秃厮儿 更漏子 忍泪吟 沐皇恩 阿那曲 <P>告春来 怀旧游  别仙子 弄花雨 吹柳紊 两同心 连枝理 这横山 <P>鸡叫子 沁园春 远朝归 陂堂柳 芰荷香 <P>八  画 <P>金字经 金明池 金明春 金欢带 金浮图 金盏子 金错刀 金蕉叶 <P>金菊香 金凤钩  金凤调 金缕曲 金缕词 金缕歌 夜飞乐 夜飞鹊 <P>夜半乐 夜合花 夜来花 夜行船  夜如年 夜游宫 夜游朝 夜捣衣 <P>青门引 青杏儿 青哥儿 青歌儿 青云怨 青玉案  青衫湿 采桑子 <P>采莲子 采莲令 采綵令 采绿令 采明珠 画堂春 画屏春 画楼空 <P>画招郎 画锦堂 画娥眉 念奴娇 念良游 念香衾 念离群 定风波 <P>定风流 定西番  雨中花 雨淋铃 雨霖铃 国香慢 国门东 试罗香 <P>试周郎 河满子 河渎神 明月引  明月斜 罗唝曲 罗敷媚 武林春 <P>武陵春 转应曲 转应词 陌上花 陌上郎 卷春空  卷珠帘 拨不断 <P>拨棹子 驻马听 驻云飞 佳人醉 使牛子 征部乐 拍球场 拙鲁连 <P>松梢月 杵声齐 怕春归 怜薄命 恒春令 乳燕飞 宝钗分 钗头凤 <P>钓船笛 孤雁儿  咏捣练 卖花声 卓牌子 鱼儿赚 苗儿秀 话桐乡 <P>昆明池 沽美酒 贫也乐 於中好  油葫芦 轮台子 学士吟 拂霓裳 <P>宝鼎现 <P>九  画 <P>春光好 春去也 春心荡 春云怨 春归怨 春色满 春声满 春声啐 <P>春初临 春草碧  春衫泪 春团圆 春宵曲 春晓曲 春丽景 春莺转 <P>秋千索 秋月夜 秋夜雨 秋波媚  秋思耗 秋思夜 秋宵吟 秋景丽 <P>秋蕊香 柳叶儿 柳长春 柳色黄 柳色新 柳初新  柳含烟 柳枝秋 <P>柳梢青 柳梢春 柳腰轻 怨三三 怨回纥 怨王孙 怨春风 怨春归 <P>怨春闺 怨春郎 怨啼鹃 南乡子 南柯子 南歌子 南平引 南楼令 <P>南浦月 贺新郎  贺新凉 贺圣朝 贺熙朝 洞中仙 洞仙词 洞仙歌 <P>洞渎神 点绛唇 点牌儿 点樱桃  思远人 思越人 思佳客 思帝乡 <P>相思子 相思令 相见欢 恨春时 恨春宵 恨来迟  垂丝钓 垂杨柳 <P>垂碧柳 迷仙引 迷神引 拜新月 拜星月 选冠子 选官子 误佳期 <P>误桃源 拾菜娘 拾翠羽 独脚令 独倚楼 剑气近 剑器近 绕地游 <P>绕佛乐 送征衣  送将归 绛都春 绛桃春 绛黄龙 洛阳春 洛妃怨 <P>挂金索 挂庭秋 祝英台 昭君怨  美人春 茭荷香 珍珠令 玲珑王 <P>柘枝引 麻郎儿 映山红 带马行 胡捣练 络丝娘  临江仙 重叠金 <P>哪吒令 荆州亭 帝春台 挥春墁 昼锦堂 耍孩儿 茶瓶儿 将进酒 <P>香山会 炼丹砂 看花回 眉峰碧 亭前柳 胜胜慢 城头月 相见欢 <P>钟离春 <P>十  画 <P>离亭怨 离亭宴 离亭燕 离庭宴 离别难 离香令 离苦海 离翠袖 <P>宴清都 宴桃源  宴西园 宴山亭 宴琼林 宴瑶池 桂枝香 桂枝秋 <P>桂花明 桂华明 桂殿秋 破阵子  破阵乐 破字令 破齐阵 荷叶杯 <P>荷干杯 荷花媚 壶山好 壶中天 壶天晓 浣溪行  浣溪沙 浣沙溪 <P>绣带子 绣带儿 绣停针 夏初临 夏孤临 夏云峰 桃花水 桃花落 <P>海棠花 海棠春 凄凉犯 凄凉调 恋情深 恋香衾 留春令 留客住 <P>偶相逢 特地新  鬼三台 倒垂柳 逍遥乐 莫思归 悟黄梁 淅江静 <P>倘秀才 凌波曲 凉州令 唐多令  调笑令 粉蝶儿 鸭头绿 酒泉子 <P>阅金经 家山好 高阳台 涧底松 真珠帘 珠帘卷  捣练子 浪淘沙 <P>唤春愁 啄木儿 剔银灯 透碧宵 倦寻芳 鸳鸯梦 薄命女 爱孤云 <P>十一画 <P>惜分飞 惜红衣 惜分钗 惜双双 惜余欢 惜余春 惜余香 惜春容 <P>惜春令 惜春郎  惜春纤 惜春姿 惜花春 惜黄花 惜琼花 惜奴娇 <P>惜芳菲 惜寒梅 望江东 望江怨  望江南 望江梅 望仙人 望湖人 <P>望湘人 望仙门 望仙楼 望远行 望梅花 望梅潮  望夫歌 望春回 <P>望书归 望海潮 望秦川 望蓬莱 梦江口 梦江南 梦仙游 梦行云 <P>梦芙蓉 梦扬州 梦还凉 梦魂香 梦横塘 探道子 探花慢 探芳讯 <P>探芳新 探芳信  探春令 探春慢 清平乐 清平调 清江行 情江曲 <P>清和风 清商怨 清波引 梅花句  梅花引 梅月圆 梅和柳 梅弄影 <P>梅已谢 剪牡丹 剪征袍 剪湘云 剪朝霞 黄金缕  黄钟乐 黄莺儿 <P>黄鹤引 渔家傲 渔家乐 渔父乐 渔歌子 梧桐儿 梧桐影 梧桐树 <P>梧叶儿 雪花飞 雪狮儿 雪绿蓑 混江龙 混罗衣 彩云归 彩凤飞 <P>情天久 情久长  脱布巾 脱布衫 掷半浣 掷金钱 琐窗寒 琐寒窗 <P>绮罗香 绮秦怨 菊花天 菊花新  深院月 深院静 绿头鸭 萍宫春 <P>谒金门 萧萧雨 章台柳 梁州令 婆罗门 淮甸春  欸乃曲 得胜令 <P>甜水令 掉角儿 麻郎儿 祭天神 尉迟杯 眼儿媚 寄生草 第一花 <P>维扬好 接贤宾 淡黄柳 控春令 添添春 <P>十二画 <P>喜春来 喜迁莺 喜朝天 喜连声 喜常新 谢池春 谢秋娱 谢秋娘 <P>谢新恩 朝天子  朝中措 朝天乐 朝天懒 锁窗寒 锁寒窗 锁阳台 <P>寒食词 寒松叹 寒连新 腊梅花  腊梅香 腊前梅 落梅风 落花时 <P>散天花 散余霞 越江吟 越溪寒 御街行 御带花  普天乐 普贤歌 <P>赏先春 赏花时 最高楼 最高春 悲中乐 悲哉行 番抢子 番卜算 <P>森春慢 期夜月 聒龙谣 溅罗裙 景龙灯 渭城曲 渡江云 雁后归 <P>遐方怨 黑漆弩  缕金金 集贤宾 喝大令 葛浦曲 敬天花 道成归 <P>湘妃怨 替人愁 晚云高 隔帘听  款残红 琵琶仙 崐绣毯 搅琵琶 <P>滞人娇 泪红云 蕊珠间 紫玉箫 晴偏好 紫骝马 <P>十三画 <P>满江红 满官花 满园花 满路花 满庭花 满庭芳 满庭霜 满朝欢 <P>满院春 锦花香  锦上花 锦帐春 锦园春 锦堂春 锦缠道 解火令 <P>解佩令 解佩环 解连环 解语花  解春风 解冤结 瑞云浓 瑞飞好 <P>瑞龙吟 瑞鹤仙 瑞鹧鸪 愁风月 愁春来 愁倚阑  感皇恩 感恩多 <P>感庭秋 新水令 新水命 新安路 新念别 塞垣春 塞里春 塞翁吟 <P>摸鱼儿 摸鱼子 照红梅 照碧桃 鹊桥仙 鹊踏枝 楚天谣 楚云深 <P>鼓笛令 鼓笛慢  意不尽 意难忘 献衷心 献仙音 殿前欢 殿前催 <P>楼上曲 蓦山溪 蓬莱阁 虞美人  蜀溪春 盐角儿 锯解令 谪仙怨 <P>频载酒 催花乐 遥天奉 揽挣琶 鲍老催 <P>十四画 <P>碧云深 碧美蓉 碧玉箫 碧牡丹 碧桃春  瑶池宴 瑶池燕 瑶花慢 瑶阶草 <P>翠羽吟 翠华引 翠园枝 翠楼吟 舞春风 舞杨花 舞迎春 舞马词 暮云碧 <P>暮山溪  暮花天 摘得新 摘红英 赛红娘 赛天香 潇湘曲 潇湘神 潇潇雨 <P>滴滴金 酷相思  醉江月 箜篌曲 熙州慢 睿思新 慢卷紬 福马郎 滚绣球 <P>愿成双 叠萝花 <P>十五画 <P>醉中天 醉太平 醉公子 醉乡春 醉红妆 醉花间 醉花番 醉花荫 醉花春 <P>醉思凡  醉思仙 醉妆词 醉木犀 醉春台 醉春风 醉东风 醉吟商 醉桃源 <P>醉桃园 醉扶归  醉落拓 醉落魄 醉梅花 醉翁操 醉蓬莱 醉垂鞭 醉瑶瑟 <P>燕归来 燕归梁 燕山亭  燕春台 燕台春 燕同宴 燕莺语 踏枝间 踏歌词 <P>踏青游 踏春游 踏莎行 踏阳春 踏云行  踏马阵 横塘路 蝴蝶儿 蝶恋花 <P>蕃女怨 撷芳词 鹤冲天 鞋儿曲 懒画眉 醋葫芦 怜薄命 <P>十六画以上 <P>撼庭秋 鹦鹉曲 穆护砂 澡兰香 镜中人 赞成功 赞浦子 鹧鸪天 鹧鸪词 <P>霜天晓  霜花膄 霜叶飞 霜菊花 翻香令 翻翠袖 檐前缺 濯香令 鬓云松 <P>鬓边华 攀鞍态  露华慢 <P>四  字 <P>一江春水 一枝花犯 二十四会 八声甘州 八节同欢 九重春色 <P>人在楼上 卜算子慢  十六字令 大江东去 大刀将军 小重山令 <P>小楼莲花 小镇西犯 千秋万岁 千秋岁引  万年欢慢 万斯年曲 <P>上林春令 上林春慢 三台春曲 三调笑令 山镇西犯 马家春慢 <P>女冠子慢 天下乐令 云淡秋空 少年游慢 云鬓松令 木兰花令 <P>木兰花慢 无愁可解  风中柳令 风大松慢 凤棲梧桐 氏州第一 <P>月上瓜州 月上海棠 月照梨花 六州歌头  丑奴儿令 丑奴儿慢 <P>丑奴儿近 双头莲令 不如归去 水调歌头 长命女令 长亭怨慢 <P>长相思令 扑蝴蝶近 公无渡河 玉水明沙 玉楼春令 玉腊梅枝 <P>汉宫春慢 玉连环影  如此江山 江城子慢 江南春慢 西江月慢 <P>西平乐慢 西子妆慢 西施愁春 传言玉女  朱奴儿犯 灯月交辉 <P>红林擒近 红情绿意 尹州三台 麦秀两岐 并蒂芙蓉 明月逐来 <P>沉醉东风 迎春乐令 花犯念奴 泛情波偏 花上月令 庆春泽慢 <P>应天长令 应时明近  应天长慢 庆清朝慢 鱼游春水 鱼水春来 <P>鱼水同欢 村里逐鼓 送大守词 法驾道引  诉衷情近 采桑子慢 <P>卖花声煞 画堂春慢 雨中花令 雨中花慢 空亭日暮 侍香金童 <P>夜鸟飞慢 卓牌子慢 恋芳春慢 青山湿遍 罗敷夜歌 念家山破 <P>祝英台近 皂罗特髻  洞庭春色 洞仙歌慢 玲珑四犯 浪淘沙令 <P>浪里来煞 宫中三台 宫中调笑 春风袅娜  春早湖山 绕地游慢 <P>思焦客令 粉蝶儿慢 金碧芙蓉 闺怨无梦 相思令儿 贺圣朝影 <P>颂圣朝影 烛影摇红 壶中天慢 烘春桃李 秋色横空 秋光满目 <P>惜黄花慢 惜双双令  惜余春慢 梦玉人引 唱调笑令 高山流水 <P>捣练子令 雪月先交 雪月交光 黄河清慢  渔父家风 得春令慢 <P>盐角儿令 海天阔处 海棠花令 海棠春令 晚香时候 晚云烘月 <P>拜星月慢 楚宫春慢 绿鸾归令 锦堂春慢 喜迁莺令 郭郎儿慢 <P>瑞鹤仙影 银河浮槎  庭院深深 望云滩引 望花花令 福寿千春 <P>刷子序犯 婆罗门引 换巢鸾凤 越女镜心  踏莎美人 暗香疏影 <P>隔浦莲近 隔溪栖令 隔溪梅令 疏帘淡月 紫萸香慢 紫花儿序 <P>湘春夜月 鹊桥仙令 愁春未醒 愁倚阑令 貂裘换酒 宴春台慢 <P>虞美人令 虞美人影  感皇恩慢 感恩多令 霜天晓角 谢春池慢 <P>霓裳羽衣 辘轳金井 辘轳仙影 露华春慢  鬓云松令 潇湘夜雨 <P>骊歌一叠 惠兰芬引 荔枝香近 <P>五 字 <P>三犯渡江云 三犯锦园春 大江西上曲 五福降中天 五绿结同心 <P>月底修箫谱  玉人捧露盘  玉女迎春慢 玉女逢春慢 玉树后庭花 <P>玉女摇仙珮 玉珥坠金环  东风齐看力 东风吹酒面  东风第一枝 <P>四犯剪梅花 四笑江梅引 江月见重山  江城梅花引 西湖明月引 <P>后庭花破子  红杏泄春光 飞雪满群山 快活年近拍  扶醉去春寒 <P>花发沁园春 花雪满堆山 送入我门来  明月逐人来 明月生南浦 <P>明月棹孤舟 金人捧露盘 金菊对芙蓉 金盏倒垂帘 巫山一片云 <P>巫山一段云  采茶煮春碧 泛情波摘遍 转调二郎神 转调踏莎行 <P>捉拍丑奴儿 细雨鸣春沼  荷叶铺水面 春从天上来 春夏两相期 <P>春雪问早梅 桃源忆故人 桃园忆故人  铀带长中空  高平探芳新 <P>缺月挂疏桐 郭郎儿近拍 偷声木兰花 减字木兰花  减字浣溪沙 <P>添字浣溪沙  添字采桑子 清风八咏楼 梁州令叠韵 绿孟舞风轻 <P>弦曲献仙音 番马舞西风 晴色入青山  喝马一枝花 铜人捧露盘 <P>阑干万里心  扁舟寻旧约 隔浦莲近拍 愁倚阑干令 梅子黄时雨 <P>新雁过妆楼 桂花镇南枝  摊破江城子 摊破丑奴儿 摊破采桑子 <P>摊破浣溪沙 莺声绕红楼  满路花捉拍  琴瑟相思引 琴调相思引 <P>瑶台第一层 瑶台聚八仙 黄鹤绕碧树 征招调中腔  醉吟仙小品 <P>骤雨打新荷 <P>六字以上 <P>九重春色万年 望月楼罗门引 惜花春起早慢 <P>霓裳中序第一 潇湘逢故人慢 凤凰台上忆吹箫</P>
 楼主| 发表于 2004-6-9 18: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知识 — 《对联简介》  
。。对联的起源 <>   对联形式短小,文辞精炼,既是一种生动的艺术表现形式,又是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 对联是在古代的“桃符”和“对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国最早的对联出现在一千多年前。具史料记载,后蜀广正二十七年(公元九六四年)的春节前夕,后蜀主孟昶因平日善习联语,故趁新年来到之际,忽然下了一道命令,要求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对句,以试才华。群臣们各自写好一幅,耐心等待审查。孟昶一一看过,均不满意。于是他就亲自提笔,在“桃符板”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就是我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一幅最早的春联。 对联的格式 精巧玲珑的对联,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习惯,而且在群众广泛运用的基础上还有一种统一点要求,固定的格式。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我国民间文化遗产中讲究较多、要求较严的一种特殊文体。从格式上看,它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中间有两个门框和一个门楣道特点相应地由三部分组成: 上联:第一句,也叫出句; 下联:第二句,也称对句; 横额:也叫横批或横披。 上、下联是对联的主体,有和壁之妙,缺一不可。 另外,对联主实际运用中,上、下联文字不管多长,一般都没有标点,这也是格式上的一种特殊讲究。但也有例外。 <>。。对联的类型 <>   从反映的内容和使用的场合来看,对联可以分为: 春联: 以除旧迎新,言明志向,充满豪情,展望未来为主要内容,专门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因时效性较强,人们就称为春联。如:春满长征路,花繁民主枝。 楹联: 为了表达某种愿望或满足装饰需要,过去常在官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或用木板刻制,或在壁石上雕琢的联语,统称为楹联。例如,一九七九年,杭州“岳庙”修复一新,当代著名词人兼书法家赵扑初,化用岳飞《满江红》词意,为重新塑好的岳飞巨像两边的大柱上,精心撰写了一幅古为今用、气魄宏伟大新楹联: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收拾山河酬状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婚联: 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能够表达热烈气氛的对联称春联。如:并蒂新开幸福花,同心永结富裕果。 挽联: 为了评价先人的生平业绩,抒发后人诚挚的怀念之情,在追悼会或纪念会上所用的对联,谓之挽联。如悼念敬爱的周总理的一幅挽联: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环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 寿联: 当老人喜过生日,子女为了表达对长辈的祝福之情,常以延年益寿、福满家门为主要内容,精心书写一些吉祥的词语,或贴在门上,或挂在厅堂,这样的对联就叫寿联。一九四一年时马老马寅初六十寿辰大会,周恩来、懂必武和邓颖超联名赠送了一幅寿联: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 <>。。对联的要求 <>   对联,如果是五字或七字式,那就与五言、七言律诗中的颔联(三、四句)或腹联(五、六句)完全相同。对联作为一种独立成文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要求是既要有“对”,又要有“联”。所谓“对”,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彼此相“对”;所谓“联”,就是上下文的内容要互相照应,紧密联系。一幅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机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才能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表现一件事物,或阐清一个道理。具体说来,对联 的要求是: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 上下联词组要相同;即组成上联的各个词组分别是几个字,下联的对应词组也必须分别是几个字。 上下联词性要相同;所谓词性,是指词的类别性质,如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等。上联的词性和下联的词性,按照词的先后位置,既要相同,又要相对。这种要求,主要是为了用对称的艺术语言,更好地表现思想内容。 上下联句法要一致;句法,就是语句构成的方法。一幅对联中,上联是由几个字组成的一共有几个音节的顿读法,下联也必须相同。 上下联平仄要相调;对联上下联的表现方法,要注意声律相对,也就是平仄相调。这主要是为了音韵和谐,错落起伏,悦耳动听,铿锵有力。例如: -云带钟声穿树去- (平仄平平平仄仄) -月移塔影过江来- (仄平仄仄仄平平)。 另外,古诗的音节主要有两种,一是两字一顿,叫“双音步”,一是一字一顿,叫“单音步”。双音步的平仄以第二字为主,第一字可不严格要求,对联也可如此。例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 (-平-仄-平仄) -门泊东吴万里船- (-仄-平-仄平) 上联中的“窗”和下联中的“门”是平对平,“西”与“东”是仄对仄。 上下联内容要相关;如明代东林党首领顾宪成,在东林书院大门上写过这样一幅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上联写景,下联言志,上下联内容紧密相关,使人透过字面,很容易理解作者的自勉自励之心。 <>。。对联的作法 <>   对联,一方面吸取诗词的素质,形成自己的特点,另一方面,它以张贴见长,能显示书法之美。民间艺人和知识分子的积极创作,使对联不断产生,不断发展,推陈出新,争艳比美。现将一些常用的作法简介如下:正对法:根据要充分表达到内容,让上联合下联各从一个正面直接叙述某事某物,或讲清某种道理。如:工业为主导自力更生建祖国,农业是基础奋发图强夺丰收。 反对法:把上下联的内容对立起来,一联讲正面,一联讲反面,或一联讲过去,一联讲现在;先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再使人受到启发,获得教益。如:忆苦思甜莫忘旧社会苦难,溯源追本牢记共产党恩情。 描绘法:以白描手法绘景蓄情,给人一种俊秀明快、意味深长之感。如:溪旁电机唱万盏明灯亮山村,山颠银锄舞千亩新苗绿荒坡。 比拟法:借助恰当的比喻或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具体形象,既便于人们领会,又易懂易记。如:共产党象太阳普照革命千秋业,总任务似灯塔辉映江山万代红。 烘托法:先表示某事某物,再用景致描绘深化对联说要表达到中心思想。如:马列主义旗帜红光四射普照大地,民族解放运动波涛汹涌威震四方。 辨音法:我国文字丰富多彩,一字多音的情况很常见,也很特殊,运用这一特点巧妙地编写对联,引人辨音,十分有趣。如温州的江心亭上曾有过这样一幅对联: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上联中一、三、四、六、八之“朝”,读音为“朝夕”之“朝”,其余读为“朝拜”之“朝”,下联中一、三、四、六、八之“长”,读音为“长短”之“长”,其余读着“生长”之“长”。传统的楹联与格律诗一样,都有一定的程式和规律: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以及“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 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传统楹联写法 <P>       关于楹联的写法,就一般情况而言,一是要注意楹联的思想性,即要求观点正确,内容健康;二是要有针对性,即撰写、张贴楹联时,要切合时令、环境、人物、事件、气氛、行业特点等等,要做到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三是要有文学性,即要注意炼字度句,“言之无文,则行之不远”,楹联无文采,则索然无味,影响艺术效果;四是要和“横批”有机地结合起来,横批是楹联的有机组成部分,它能画龙点睛地突出楹联的中心思想,对楹联的内容起着补充和烘托作用。 格律诗对楹联的影响颇大,某些楹联,实际上就是从格律诗中派生出来的,因此,传统的或说是正统的楹联写作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了与格律诗极为类似的格局和程式。这种传统的格局和程式,有比较严格的格律要求,主要表现在声韵、平仄和对仗三个方面。 <P>   对此,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在《怎样作对联》一文中,作了系统的归纳。现摘录如下: 作对联,要合于下列规律: <P>   (一)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二)上联的末一句必须是仄声,下一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三)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四)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五)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P>   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下面举例以见一斑: 祖国山河壮;人民岁月新。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上联的“祖国”、“山河”和下联的“人民”、“岁月”都是名词,上联的末字“壮”和下联的末字“新”,都是形容词,上下相对,平仄协调,内容与形式都与上述的五条规律符合。 总之,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对上面的介绍的内容,我们可以归结为“四讲”,即“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同时,上下联内容要有一定的联系,但不能雷同或重复,雷同的对句俗称为“合掌对”,如“新年迎五福,春节接三多”,其中的“新年”和“春节”、““迎”和“接”都同意,传统上认为这样的楹联犯制作楹联的大忌。 对文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是指五、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三、五字,不拘平仄,当用平声字的用了仄声字,或当用仄声字的用了平声字,皆无不可;而每句的第二、四、六字,则须平仄分明,不容更换。皆因一、三、五字平仄移易,读音影响不大,二、四、六字平仄失调,则读之拗口,乃律诗之大忌,用于楹联创作,也是传统楹联作法之大忌。 以上介绍的是传统楹联的作法及程式,随着对联艺术的逐步成熟和发展,各种新奇的作法跟句式也不断出现,还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联格,这在后面《不拘平仄联写法》和《奇联妙格》中将陆续谈到。 <P>   非正宗联写法 所谓不拘平仄的楹联,是指不过公强调平仄、工仗、用韵的楹联。这种联语作品,长期以来被斥为“非正宗”的楹联作品。其实,从对偶修辞手法孕育了楹联的客观实际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的句式、句法、结构是同时具备的;从贴桃符到贴楹联这一民俗习惯看,不拘平仄的楹联与平仄协调的楹联,也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不拘平仄楹联的写作灵活自由,可以根据实际内容量体裁衣,完全适应推广普通话的新形势,具备强烈的时代感,愈来愈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正以其直切、朴实、稳重的艺术风格,在联海中闪耀着奇光。 不拘平仄楹联的格局和程式是:出乎自然,不事雕琢,不拘平仄,不强求工仗乃至以同字相对。因为这种格局、程式和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程式相悖,故历来不为人们所重视,更是被历代文人墨客所否定,但是,它并没有因此而绝迹,相反,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P>   在元代,中原红巾军初起之时,写在战旗上的“旗联”是: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这副“旗联”充分反映了红巾军浩大的声势和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在写作格局和程式上,并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但其影响极大。在尔后明代中叶刘六、刘七起义时,西路军战旗的旗联仅改“大宋”二字为“混沌”而已: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混沌之天。 在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占领南京之后,在龙凤殿两旁柱子上又见到了这副楹联的身影,只不过仍是更易二字: 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在明朝,据郎瑛《七修类稿》(下)“对联条”载:“吏部许尚书讚,乃尊亦吏部尚书也。己先为户部尚书,兄诏,亦尚为南户部尚书也。吾友俞子木为作一对云: 父冢宰,子冢宰,秉一代之铨衡; 兄司徒,弟司徒,总两京之会计。” 该联上下联均有同字“之”相对。在清朝,据梁章钜《楹联丛话·格言》载,胡可泉知苏州,揭一联于门外,联语是: 相面者,算命者,打抽丰者,各请免见; 撑厅者,铺堂者,撞太岁者,俱听访拿。 这说明那种不强求工仗,且有同字相对的楹联,当时在官厅衙门亦有所张贴。又据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纪文达所见马神庙联》载云:“纪文达在京师,尝偕友过马神庙。庙门左掩一扇,上有联云:‘左手牵来千里马。’友谓文达曰:‘且勿观下联,试各思之。’文达曰:‘下联当为前身终是九方皋。’及审视,乃右手牵来千里驹也。”这段记载再次说明,以不拘平仄、不事雕琢、不强求不仗的格局和程式去创作楹联是很常见的。这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民间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人,此手居多,像上举的“左手”、“右手”联即是;二是文人雅士,为准确表示自己的联作主旨,不愿受传统的楹联写作格局和程式的束缚,明知违律而有意为之。 <P>   但总起来讲,这种不拘平仄的楹联在过去是难登大雅之堂的,“五四”运动之后,新文化运动冲击了整个学术文化界,这种楹联逐渐多了起来,并为人们所接受,一些名人也开始创作这种联语。比如我们现在在许多学校常见到这样一副联语: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 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1944年12月郭沫若为南京晓庄师范校园内陶行知先生墓门所题写的楹联。再如,1930年12月,红军总前委在宁都县召开军民誓师大会时,毛泽东在主席台两旁亲撰一联: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大步进退,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运动战中歼敌人。 <P>   以上内容可以归结为“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这些是传统楹联的要求,随着对联艺术的发展,这些格律要求已被逐渐打破,出现了一些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全新的佳联。 <P>
联知识 — 《笠翁对韵》  
。。一 东 <P>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鱼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日曈朦。腊屐对渔蓬。过天星似箭,吐魂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荷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日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P>。。二 冬 <P>   晨对午,夏对冬。下晌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前,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擅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金菡萏,玉芙蓉。绿绮对青锋。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繁对简,叠对重。意懒对心慵。仙翁对释伴,道范对儒宗。花灼灼,草葺葺。浪蝶对狂蜂。数竿君子竹,五树大夫松。高皇灭项凭三杰,虞帝承尧殛四凶。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 <P>。。三 江 <P>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朱漆槛,碧纱窗。舞调对歌腔。汉兴推马武,夏谏著尨逄。四收列国群王服,三筑高城众敌降。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 颜对貌,像对庞。步辇对徒杠。停针对搁竺,意懒对心降。灯闪闪,月幢幢。揽辔对飞艎。柳堤驰骏马,花院吠村尨。酒量微熏琼杳颊,香尘没印玉莲双。诗写丹枫,韩夫幽怀流节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 <P>。。四 支 <P>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五色笔,十香词。泼墨对传卮。神奇韩干画,雄浑李陵诗。几处花街新夺锦,有人香径淡凝脂。万里烽烟,战士边头争宝塞;一犁膏雨,农夫村外尽乘时。 俎对醢,赋对诗。点漆对描脂。瑶簪对珠履,剑客对琴师。沽酒价,买山资。国色对仙姿。晚霞明似锦,春雨细如丝。柳绊长堤千万树,花横野寺两三枝。紫盖黄旗,天象预占江左地;青袍白马,童谣终应寿阳儿。 箴对赞,缶对卮。萤炤对蚕丝。轻裾对长袖,瑞草对灵芝。流涕策,断肠诗。喉舌对腰肢。云中熊虎将,天上凤凰儿。禹庙千年垂桔柚,尧阶三尺覆茅茨。湘竹含烟,腰下轻纱笼玳瑁;海棠经雨,脸边清泪湿胭脂。 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专诸剑,博浪椎。经纬对干支。位尊民物主,德重帝王师。望切不妨人去远,心忙无奈马行迟。金屋闭来,赋乞茂林题柱笔;玉楼成后,记须昌谷负囊词。 <P>。。五 微 <P>   贤对圣,是对非。觉奥对参微。鱼书对雁字,草舍对柴扉。鸡晓唱,雉朝飞。红瘦对绿肥。举杯邀月饮,骑马踏花归。黄盖能成赤壁捷,陈平善解白登危。太白书堂,瀑泉垂地三千尺;孔明祀庙,老柏参天四十围。 戈对甲,幄对帏。荡荡对巍巍。严滩对邵圃,靖菊对夷薇。占鸿渐,采凤飞。虎榜对龙旗。心中罗锦绣,口内吐珠玑。宽宏豁达高皇量,叱咤暗哑霸主威。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 衰对盛,密对稀。祭服对朝衣。鸡窗对雁塔,秋榜对春闱。乌衣巷,燕子矶。久别对初归。天姿真窈窕,圣德实光辉。蟠桃紫阙来金母,岭荔红尘进玉妃。霸主军营,亚父丹心撞玉斗;长安酒市,谪仙狂兴换银龟。 <P>

对联知识 — 《声蒙启律·上》  
。。一 东 <P>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署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沿对革,异对同,白叟对黄童,江风对海雾,牧子对渔翁,颜巷陋阮途穷,翼北对辽东,池中濯足水,门外打头风,梁帝讲经同泰寺,汉皇置酒未央宫,尘虑萦心懒抚七弦绿绮,霜华满鬓羞看百炼青铜。 贫对富,塞对通,野叟对溪童,鬓皤对眉绿,齿皓对唇红,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半溪流水绿,千树落花红,野度燕穿杨柳雨,芳池鱼戏芰荷风,女子眉纤额下现一弯新月,男儿气壮胸中吐万丈长虹。 <P>。。二 冬 <P>   春对夏,秋对冬,暮鼓对晨钟,观山对玩水,绿竹对苍松,冯驸马,叶公龙,舞蝶对鸣蛩,衔泥双子燕,课蜜几黄蜂,春日园中莺恰恰,秋天塞外雁雍雍,秦岭云横迢递八千路远,巫山雨洗嵯峨十二危峰。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笥,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臂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仁对义,让对恭,禹舜对羲农,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陈后主,汉中宗,绣虎对雕龙,柳唐风淡淡,花圃月浓浓,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虽凭诗酒养踈慵。 <P>。。三 江 <P>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蓉裳对蕙帐,玉斝对银釭,青布幔,碧油幢,宝剑对金缸,忠心安社稷,利口覆家邦,世祖中兴延马武,桀王失道杀龙逄,秋雨潇潇熳烂黄花都满径,春春风袅袅扶疏绿竹正盈窗。 旌对旆,盖对幢,故国对他邦,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鼓震对钟撞,清风生酒舍,白月照书窗,阵上倒戈幸纣战,道旁系剑之婴降,夏日池塘出没浴波鸥对对,春风帘幙往来营垒燕双双。 铢对(釒两),只对双,华岳对湘江,朝车对禁鼓,宿火对寒缸,青琐闼,碧纱窗,汉社对周邦,笙箫鸣细细,钟鼓响枞枞,主薄栖鸾名有览,治中展骥姓惟庞,苏武牧羊雪屡餐于北海,庄周活鲋水必决于西江。 <P>。。四 支 <P>   茶对酒,赋对诗,燕子对莺儿,栽花对种竹,落絮对游丝,四目颉,一足夔,鸲鹆对鹭鸶,半池红菡萏,一架白荼蘼,几阵秋风能应候,一犁春雨甚知时,智伯恩深国士吞变形之炭,羊公德大邑人竖堕泪之碑。 行对止,速对迟,舞剑对围棋,花笺对草字,竹简对毛锥,汾水鼎,砚山碑,虎豹对熊罴,花开红锦绣,水漾碧琉璃,去妇因探邻舍枣,出妻为种后园葵,笛韵和谐仙管恰从云里降,橹声咿轧渔舟正向雪中移。 戈对甲,鼓对旗,紫燕对黄鹂,梅酸对李苦,青眼对白眉,三弄笛,一围棋,雨打对风吹,海棠春睡早,杨柳昼眠迟,张俊曾为槐树赋,杜陵不作海棠诗,晋士特奇可比一斑之豹,唐儒博识堪为五总之龟。 <P>。。五 微 <P>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霞缀珠玑,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宽对猛,是对非,服美对乘肥,珊瑚对玳瑁,锦绣对珠玑,桃灼灼,柳依依,绿暗对红稀,窗前莺并语,帘外燕双飞,汉致太平三尺剑,周臻大定一戎衣,吟成赏月之诗只愁月堕,斟满送春之酒惟憾春归。 声对色,饱对饥,虎节对龙旗,杨花对桂叶,白简对朱衣,尨也吠,燕于飞,荡荡对巍巍,春暄资日气,秋冷借霜威,出使震威冯奉世,治民异等尹翁归,燕我弟兄载咏棣棠韡韡,命伊将帅为歌杨柳依依。 <P>。。六 鱼 <P>   无对有,实对虚,作赋对观书,绿窗对朱户,宝马对香车,伯乐马,浩然驴,弋雁对求鱼,分金齐鲍叔,奉璧蔺相如,掷地金声孙绰赋,回文锦字窦滔书,未遇殷宗靡困傅延(山严)之筑,既逢周后太公舍渭水资鱼。 终对始,疾对徐,短褐对华裾,六朝对三国,天禄对石渠,千字策,八行书,有若对相如,花残无戏蝶,藻密有潜鱼,落叶舞风高复下,小荷浮水卷还舒,爱见人长共服宣尼休假盖,恐彰己吝谁知阮裕竟焚车。 麟对凤,鳖对鱼,内史对中书,犁锄对耒耜,畎浍对郊墟,犀角带,象牙梳,驷马对安车,青衣能报赦,黄耳解传书,庭畔有人持短剑,门前无客曳长裾,波浪拍船骇舟人之水宿,峰峦绕舍乐隐者之山居。 <P>。。七 虞 <P>   金对玉,宝对珠,玉兔对金乌,孤舟对短棹,一雁对双凫,横醉眼,捻吟须,李白对杨朱,秋霜多过雁,夜月有啼乌,日暖园林花易赏,雪寒春舍酒难沽,人处岭南善探巨象口中齿,客居江左偶夺骊龙颌下珠。 贤对圣,智对愚,傅粉对施朱,名缰对利锁,挈榼对提壶,鸠哺子,燕调雏,石帐对郇厨,烟轻笼岸柳,风急撼庭梧,鸲眼一方端石砚,龙涎三炷博山垆,曲沼鱼多可使渔人结网,平田兔少漫劳耕者守株。 秦对赵,越对吴,钓客对耕夫,箕裘对杖履,杞峙对桑榆,天欲晓,日将晡,狡兔对妖狐,读书甘刺股,煮粥惜焚须,韩信武能平四海,左思文足赋三都,嘉遁幽人适志竹篱茅舍,胜游公子玩情柳陌花衢。</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客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一个人客栈

GMT+8, 2024-5-21 18: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