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客栈

 找回密码
 加入客栈
楼主: 碧云天

《楹联丛话》 *清 梁章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8: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剪取吴淞半江水
  飞来南北两峰云


实则其地晕近黄浦,与吴淞江无关。取名半淞,元朝借用罢了。

吴眉孙挽妻联:


  不过贫*夫妻,有子有孙,总算到头收晚福
  际此饥寒年月,无斋无奠,可怜埋骨在它乡

蔡元培挽鲁迅联,甚贴切: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
  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柳)亚子赠高天梅一联:


  白衣骂座三升酒
  红烛谈兵万树花


甚为切当。

同时亡友陈巢南先生也和我往还颇密,他名去病,是要学汉朝骠姚将军霍去病的意思。我看他的样,崇拜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便又改名弃疾了。陈去病和柳弃疾,当时也是文坛上一对搭拉苏的怪物了。辛弃疾字幼安,所以我的安加,在这个时候,也还通用,而且倒是比较颇有意义的。辛氏又号稼轩,我在《民报》上发表《桑海遗徽》和《明清战谭》时,也曾抄袭过他署名稼轩过。自然一方面又在影射明末殉国忠臣临桂伯瞿式耜的别号了。司马长卿羡慕蔺相如,就自名为相如,在古人也是常有的事情呢。


  辛亥革命起来,我二十五岁了,在上海《天铎报》做文章,笔名青兕,青兕者,是用辛稼轩“前身青兕”的古典,算是和弃疾有联带关系吧。


  亡友傅钝安送给我的对联道:


  青兕前身弃弃疾
  红牙再世柳屯田


把柳弃疾三字完全嵌进去了。不过青兕是笔名罢了,我从来没有加上柳字,作为自己真姓名用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8: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堂加注:记南社的一次雅集

上海图书馆馆藏的缩微胶卷中的《生活日报》1914年4月2日和4月3日的《生活艺府》副刊,在“文艺消息”一栏中连载了署名“倦鹤”(即陈世宜,字小树,号匪石,别号倦鹤,江苏江宁人)笔述的《南社第十次雅集纪事》既是对柳亚子“行令飞觞,颇有余兴”的最好注脚,又是此次“雅集”的“全景式”报道,不妨抄录如下,为研究者提供一则资料:

春光妍媚,柳暗花明。兰亭流修禊之觞,华林驰校射之马。湔裙人远,胜纪长安。祓宴汀回,诗题曲水。上巳之辰,古称佳日。时维甲寅,南社开第十次雅集于歇浦。裙屐咸集,车马载途。既茗话于名园,复飞觞于酒阵。赏心乐事,把酒论文。泚笔记之,留为佳话。

是日之晨,风雨并作。有妨车之流潦,无障眼之飞尘。午后一时,先后至愚园者,为胡寄尘、胡朴安、陈佩忍、陈匪石、冯心侠、沈天行、庞芑庵、汪幼庵、程苌碧、蒋万里、林一厂、吕天民、萧韵珊、叶楚伧、俞剑华、周子怡、张默君、朱少屏,不过茶话摄影而已。黄昏时候,复集于春申楼。未至者:胡寄尘、沈天行、汪幼庵、程苌碧、吕天民、张默君。续至者:李一民、邵仲辉、周志诚、黄篑孙、郑仄尘。华灯甫敞,觞政始行。先点将,次摆庄,轰轰然划拳无数。酒半阑,先退者六七,座中仅十人。剑华曰:“划拳不如行令。飞‘四书’相连数句,遇‘口’字饮;字中有‘口’字者,照数饮;次座握枚,依枚数数起。”众曰:“诺。” 剑华饮一令杯,曰:“人知之亦嚣嚣,人不知亦嚣嚣。” 一民、佩忍得“知”字,饮一杯。匪石、朴安、心侠、剑华得“嚣”字,各饮四杯。一民接令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匪石、万里、楚伧、心侠皆饮一杯。次及朴安,令曰:“讴歌者不讴歌启而讴歌益。”楚伧既遇讴字,又遇启字,共饮五杯。其余遇讴字者四杯,歌字者二杯。合座中饮者六人,朴安旋曰:“不如改行一令。”众请其说。朴安曰:“第一句古诗,第二句词曲牌,第三句诗经,要贯串。佳者各贺一杯,不贯串者、错误者罚三杯。”众许诺。朴安饮一令杯,令词曰:“三月三日天气新,好姐姐,携手同行。”众称好,既合时令,又有故实,各贺一杯。次及一民接令,令曰:“嫁得萧郎爱远游,妙人儿,遇人不淑。” 匪石谓一民曰:“你是代尊夫人说么?”剑华曰:“他后日即回去。”众大笑,次楚伧接令曰:“万国衣冠拜冕旒,齐天乐,我武维扬。”朴安曰:“好!你用起《书经》来了,罚三杯酒。”楚伧一面饮,一面说曰:“我改作‘赫赫宗周’,何如?”众称好,贺一杯。次轮芑庵说。芑庵曰:“爱月夜眠迟,红禊儿,白露未晞。”楚伧曰:“这个妙,是有韵的好,我们是应贺的。”众点头。次轮子怡,子怡惨然曰:“龙蟠虎踞石头城,望江南,禾黍离离。”此时合座悄静,黯然不欢。匪石曰:“子怡古之伤心人。十四字足抵一篇《哀江南赋》,我金陵人,不免兴庾子之悲矣,不可不以酒浇之。”引杯大嚼不已。众人提醒,齐说如此大文,不可不贺。次佩忍接令:“不是刘郎是阮郎,阮郎归,笃公刘。”剑华曰:“此笃字做吴音读,绝妙无伦。”大家也贺一杯。次轮匪石曰:“今日之事多烦忧,泣颜回,诞寘之隘巷。”芑庵曰:“匪石说出此等衰飒话,使人不欢。是子怡引起来的,要罚子怡。”子怡不肯,芑庵也罢了。次又及楚伧:“芙蓉帐暖度春宵,脱布衫,颜如渥丹。”剑华曰:“此是你昨宵的供状。”佩忍曰:“颜如渥丹,大半还是打诳语。” 匪石曰:“心思绝妙,应贺。”众从之。次及心侠曰:“芙蓉如面柳如眉,罗敷媚,窈窕淑女。”大众道好,次又及一民曰:“六寸元膚光緻緻,绣鞋儿,硕大无朋。”剑华曰:“好极!‘硕大无朋’四字从何处想来?要贺。”众人说:“剑华话多,但只是轮不着你。”次万里接令:“万绿丛中一点红,罗敷媚,期我乎桑中。”次又及芑庵曰:“娉娉嫋嫋十三余,好女儿,美目盼兮。”次又及佩忍,佩忍曰:“十一点钟矣,学堂要关门。”便戴上帽子,一面走,一面说曰:“惜花春起早,春光好,桃之夭夭。”众大笑。其时谢圉人忽然走来。众人扯住,要先说后入席。圉人想了半晌曰:“有约不来过夜半,误佳期,中心養養。”匪石曰:“妙绝!妙!是后到人口气。”各贺一杯,圉人也饮一杯。次又及匪石曰:“此恨绵绵无绝期,长相思,寤寐求之。” 次又及子怡曰:“春来南国又相思,妙人儿,我仪图之。”次及剑华,剑华曰:“我只当永不要说了。我是:四月清和雨乍晴,黄鹤绕碧树,求其友声。”朴安曰:“此今日实录也。只可惜不是四月。”匪石曰:“四月开临时雅集。”剑华却要来,次又及朴安曰:“家家扶得醉人归,醉公子,胡不归?”楚伧笑曰:“你姓胡,你大约今晚住在此间矣。”朴安四顾,见春申楼上,灯火半息,侍者群供立簾外,似有逐客意,曰:“时候怕不早了。”一民取表一看,已十二点,便说:“我辈真要散矣,归欤归欤,醉不醉却不关事。”于是十人齐出酒楼,分道各散。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8: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学 初学要旨一

??初学要旨
??
?? 以上为作诗立意之要旨,于初学者或谓陈义过高,而不甚了了,笔者以多年学诗之心得,提供数点与初学者作为参考:
?? 一:贵有新意,苕溪渔隐云:「学诗若循习陈言,规摹旧作而不能自出新意,亦何以名家」。黄鲁直亦云:「文章忌随人后,随人作计终依人」诚至论也。宋子京亦云:「文章必自成一家,然后可以传之不朽,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臣仆,古人讥为屋下架屋也」。率皆在阐明立意之重要,读者务须熟记。
??
?? 二:律绝之诗切忌意杂,盖意杂则诗不纯矣,尤以绝诗为最,因绝诗祇四句,于此短短之二十八字中(五绝为二十字),欲阐明一意,已有字少情多之叹,如数意夹杂其中,则易令人有不知所云之感。如有数意,可分成数首连章描写,较为妥切。如李白之【清平调】等即是。王夫之亦云:「一诗止于一时一事,自十九首至陶谢皆然。既以命意成章,则求尽一物、一景、一情、一事之旨,得尽而毕」。又云:「一篇载一意,一意则自一气,首尾顺成,谓之成章。诗赋、杂文、经义有合辙者,此也」。
??
?? 三:辞意最忌相碍与犯复,沉德潜云:「写景写情,不宜相碍。前说晴,后说雨,则相碍矣。亦不可犯复,前说沅澧,后说衡湘,则犯复矣。即字面亦须避忌,字同义异者,或偶见之;若字义俱同,必从更易。如『暮云空碛时驱马……玉靶角弓珠勒马』,终是右丞之累」。盖因初学者,诗思不够宽阔,常有此病。尤以律诗之颔颈二联,每有合掌之疵,最宜注意。
??
?? 各体诗之立意方向
?? 此外,缘于题目意旨之不同,而体式亦相异者。元杨载之【诗法家数】于各种体式之诗,其立意方向,阐述甚明,兹引述于下。并参以各家之论,于该体之后:
?? 荣遇之诗,要富贵尊严,典雅温厚,写意宜闲雅、美丽、清细,如王维、贾至早朝大明宫之作,气格浑深,句意严整,如宫商迭奏、音韵铿锵、真麟游灵沼,凤鸣朝阳也。学者熟之,可以一洗寒陋。后来诸公应诏之作,多用此体,然皆志骄气盈,处富贵而不失其正者几希矣!此又不可不知。
??
?? 讽谏之诗,要感事陈辞,忠厚恳恻。讽谕甚切,而不失性情之正,触物伤感,而无怨怼之辞。虽美实刺,此方为有益之言,如杜子美之【赠花卿】等是也。古人凡欲讽谏,多借此以喻彼,臣不得于君,多借妻思其夫。或托物陈喻以通其意。但观汉魏古诗及前辈所作,未尝有无为而妄作者。
??
?? 登临之诗,不出感今怀古,写景叹时,思国怀乡,潇洒游适,或者讥刺归美。有其一定之法度,中间宜写四面所见山川之景,庶几移不动。第一联指所题之处宜叙说起;次联合用景物实事,三联合说人事,或感叹古今或议论,或前联先说事兴感,而此联写景亦可,然不可两联相同。末联则就题生意,回环收束可也。而【随园诗话】云:「怀古诗乃一时兴会所触,不比山经地志,以详核为佳。近见某太史洛阳怀古四首,将洛下之故事,搜括无遗,竟有一首之中,使事至七八者。编凑拖沓,茫然不知作者意在何处。因告之曰:『古人怀古,只指一人一事言。如少陵之咏怀古迹,一首武侯,一首昭君,两不相羼。刘梦得金陵怀古,只咏王浚楼船一事,而后四句全是空描,当时白太傅谓其已探骊珠,所余鳞甲无用,真知言哉!不然,金陵典故,岂只王浚楼船一事,而刘公胸中,岂止晓此一典耶?』」
??
?? 征行体式,要发出凄怆之什,哀而不伤,怨而不乱,悲时感事,触目寓情方可。若伤亡悼屈,则又不取焉。
?? 赠别诗之体式,直写不忍之情,方见襟怀之厚。然亦有数等,如别征戍,则写死别而勉之效忠,送人远游则写不忍而勉之早回,送人仕宦则写喜别,而勉其忧国恤民,方为合式。
??
?? 咏物之诗要托物申意,首联不妨叙出物之出处,次联宜写其象;三联宜说其用,或寓意或议论或体证;四联或就题外发意,或结束本意,总以留有余韵者为佳。袁枚【随园诗话】曰:「咏物诗无寄托,便是儿童猜谜;读史诗无新意,便成廿一史弹词;虽着议论,无隽永之味,又似史赞一派,似非诗也」。阮葵生【茶余客话】则云:「咏物诗有二派,其一离貌取神,如画家之南宗;其一刻画着题,如画家之北宗。二者未可偏废也,太粘太脱皆非。咏物徒比拟形似,如剪彩为花,毫发毕肖,而生气无有,此种时贤颇知所戒。而因此语尽离宗,不知何指,亦非着题初意也。王若虚【滹蛮诗话】言之极当,咏物诗须诗中有人,尤须诗中有我。或将我跳出题之旁,或将我并入题之内,咏物之妙处,只此二种」。
??
?? 赞美诗之体式,多以庆、喜、颂、祷、期望为意,贵乎典雅浑厚。用事宜的当亲切,起联要平直,或随事用意叙起,次联意要相承,或用事必须实就本题之事,三联要变化;或前联未曾用事,此联宜用引证,盖有事料,则诗不空疏,结句则多期望之意。大抵颂德贵乎实,若褒之太过,则近乎谀,赞美不及则不合人情,而有浅陋之失矣。
??
?? 哭挽诗之体式,宜要情真事实。于其人情深谊厚则哭之,无甚情分则挽之而已矣。当随人行实合意切题,使人开口读之,便见哭挽其人方好,中间要隐然有感伤意。
?? 赓和之诗,当观原诗之意,以其意和之,要造一两句雄健壮丽之语,方能压倒元白。若又随原诗脚下走,则无光彩,结句当归着其人,方为得体。有就中联归著者亦可,而时下所谓赓和诗,皆为和韵之诗。略分三等;一曰依韵;如作者用「八庚」韵,和者亦用「八庚」韵即可;作者用「一先」韵,和者亦用「一先」韵即可。二曰用韵,如作者用八庚韵中之「清成情荣」等字,则和者亦须用「清成情荣」等字,唯先后不必次也;三曰次韵,即和其原韵而先后次序亦皆因之也。
??
?? 酬赠之诗,须辨别侪类,至亲不得用文饰语,尊者不得用评论语,亦不得轻用夸奖语,反此者失之。(贞一斋诗话)
?? 咏史诗有三体,其一借古人往事,抒自己怀抱,左太冲之咏史是也;其一为檃括其事,而以咏叹出之,张景阳之咏二疏,卢子谅之咏蔺生是也;一取对仗之巧,义山之牵牛对驻马,韦庄之无忌对莫愁是也。
??
?? 以上乃就各种诗题立意之法约略言之,初学由此入门,有所遵循,庶不至茫然无绪。待运用纯熟后,要能出乎其法,方不至千篇一律,而了无新意。盖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读者详加体会,自能得其奥旨矣。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学 初学旨要 二

??第五章∥主索引∥第七章
?? 炼虚字
?? 炼诗眼
?? 炼叠字
?? 重出字法
?? 历代诗家之炼字故实
?? 第七章:炼 字
?? 诗者,本为最精炼之文学组织。在一首近体诗中,最少者二十字,最多亦不过五十六字而已。(排律不计)故下字之稳当与否?关系作品好坏至钜。刘勰之【文心雕龙】炼字篇云:「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苏东坡亦尝云:「诗赋以一字见工拙」。皇甫汸亦云:「语欲妥贴,故字必推敲。盖一字之瑕,足以为玷;词组之累,并弃其余。此刘勰所谓『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也」。在在阐言炼字之重要。大抵诗文于草创之后,仍须不断之修饰润色,反复求工,方能成为佳作。清袁子才之【遣兴诗】云:
??
?? 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
?? 阿婆犹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
?? 于此可证明纵是文坛老手,亦不能废弃锻炼之过程。务待精心改定,方肯公开发表。元刘秉忠作【读遗山诗】云:
?? 青云高兴入冥搜,一字非工未肯休;
?? 直待雪销冰泮后,百川春水自东流。
?? 即是描述元遗山吟诗炼字之情景,道出其锲而不舍之精神,及有所得后之会心况味。其中甘苦,乃一切创作者必经之历程。吟诗作文,于此一关,殊无快捷方式可寻,必须勤加修习,方克竟其功。
??
?? 古人云:「诗有极平板,而炼一字顿殊金铁者,如『柳色黄金,梨花白雪』原皆为死句,而着一『嫩』字、『香』字遂有生气﹂。又晚唐人记游诗云:「樵客出来山带雨,渔舟过去水生风」之句,渔舟、樵客、山、水、雨、风及来、去等,原皆为村塾蒙童之板对语,而炼一「带」字、「生」字顿成名句,于此益信炼字之为先务。宋洪迈之【容斋随笔】云:「一首五律,如四十位贤人,着一屠沽儿不得」。唐刘餗之【隋唐嘉话】曾云:「贾岛初赴京师,一日于马上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之句,初欲作『推』字,复欲作『敲』字,吟之未定,不觉冲尹。时韩吏部权京尹,左右拥至前,岛具告所以。韩立马良久曰:『作敲字佳矣』,遂定交」。后之谓斟酌字句曰推敲,盖衍于此。而欧阳文忠公之【六一诗话】亦云:「陈舍人从易,偶得杜集旧本,文多脱误,至【送蔡都尉】诗云:『身轻一鸟○』,其下脱一字,陈公因与诸客各以一字补之,或云『疾』、或云『落』、或云『起』、或云『下』而莫能定。其后得一善本,乃『身轻一鸟过』。陈公叹服,以为虽一字,诸君亦不能到也」。【容斋随笔】亦举王荆公绝句云:
??
?? 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祇隔数重山;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 据吴中士人,家藏其草,初云:「春风又到江南岸」,于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易为「入」,旋又改为「满」字,如是者十余字,最后始定为「绿」字。由以上诸例,可证诸古人炼字之审也,故吾人不可不用心以求。又宋罗大经之【鹤林玉露】引赵天乐【冷泉夜坐】云:「楼钟晴更响,池水夜如深」。后改「更」为「听」,改「如」为「观」。病起云「朝客偶知承送药,野僧相保为持经」。后改「承」作「亲」,改「为」作「密」。二联改此四字,精神顿异,真如光弼入郭子仪军矣。
??
?? 诗之用字,究应如何炼法?归纳前人之论着,主要可分为四种:一为炼虚字,二为炼诗眼,三为炼叠字,四炼重出字法。兹分别分绍于下,以供读者作为参考。
?? 一:炼虚字
?? 中国文字,可分为实字与虚字两大类,凡有义可解者为实字,如「名词、代名词」等,其无义可解者,称之为虚字,如「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等等。诗中所用之字以名词、动词、状词居多,而名词之运用较易,动词与状词之运用较难。谢榛【四溟诗话】引李西涯语曰:「诗用实字易,用虚字难。盛唐人善用虚字,开合呼应,悠扬委曲,皆尽于此。用之不善,则柔弱缓散,不可复振。夏正夫谓涯翁善用虚字,若『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是也」。以上可见虚字之重要,故历代诗词名家,均于动词与状词等虚字上用功夫,如果虚字运用得妙,足使全篇生色。且看王维之【过香积寺】诗:
??
??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 此诗第三联之「咽」为动词,「冷」字为状词。(按:此处亦可作动词解,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由此二字之运用,而使两句极为灵动。又据【唐诗纪事】载:齐己【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云:「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拜服。人以郑为一字师。盖一字之用,而早梅之境界全出矣。
??
?? 至于所炼之字,于诗中之位置。前人有谓五言宜炼第二、三等字,七言宜炼二、四、五、七等字。笔者则以为凡诗中之虚字皆可炼,不必泥定于上述之位置方可,唯于该处较多耳!现举例如下:
??
?? 炼第一字者如:
??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颈联)
??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颔联)
?? 炼第二字者如:
??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颈联)
??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颔联)
??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
??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颈联)
??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颈联)
?? 炼第三字者如:
??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杜牧:旅宿颔联)
??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李商隐:风雨颔联)
?? 藏舟移夜壑,华屋落泉台;(黄庭坚:王文恭公挽词颔联)
??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杜甫:上兜率寺颔联)
??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杜甫:滕王亭子颔联)
?? 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形迹捕。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滕王亭子『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与「自」字,则余八字,凡亭子皆可用,不必滕王也。此皆工妙至极,人力所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用之,偃蹇狭陋,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言中有节,凡字皆可用也」。范晞文【对床夜话】亦云:「予近读老杜【瞿塘两崖】诗『入天犹竹色,穿石忽云根』,「犹、忽」二字,如浮云着风,闪烁无定,谁能迹其妙处。他如『江山且相见,戎马未安居』;『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等,皆用力于一字」。
??
?? 炼第四字者如: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颔联)
?? 鱼龙夜偃三巴路,蛇鸟秋悬八阵图;(王渔洋:晚登夔府东城楼望八阵图颈联)
?? 炼第五字者如: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颔联)
??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颈联)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颔联)
?? 绝顶高秋盘鹳鹤,大江白日踏鼋鼍;(王渔洋:登金山之二颔联)
?? 炼第六字者如:
??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黄山谷:次元明韵寄子由颔联)
??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颈联)
??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薛邑:宫词颈联)
?? 炼第七字者如:
??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颈联)
??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杜甫:野望颔联)
?? 三楚风涛杯底合,九江云物坐中收;(王渔洋:登金山之一颔联)
?? 炼第一、第五字者如:
??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元微之:遣悲怀颔联)
?? 炼第二、第五字者如:
??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者颔联)
??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春宫怨颈联)
??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高适:使清夷军入居庸颈联)
?? 炼第二、第七字者如:
?? 雷惊天地龙蛇动,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山谷:清明颔联)
??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刘克庄:冬景颈联)
?? 炼第三、第六字者如:
?? 木叶落时山露骨,晚烟平处水加衣;
?? 炼第四、第六字者如:
??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陆放翁诗:题长不录)
?? 炼第三、第七字者如:
??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昼眠;(杜甫:恨别颈联)
?? 一句诗中之字,有实有虚,实字多则语句凝炼,笔力遒健,然其病在于板滞沈闷,易使人费解;虚字多则气脉流畅,风神飘逸,让人一目了然,而其病则易流于轻浮与浅薄。如何在实字中加入虚字,以为斡旋之枢纽,即是炼字之要务。读者详加体会,自能得心应手。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8: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学 初学旨要 三

??二:炼诗眼
?? 古人于炼字之法另有点眼一说,盖取画龙点睛之意,谓用之得当可使全句生色。其说出自江西诗派之论点,虚谷承山谷、居仁之论,主张句中必得有眼云:「未有名为好诗,而句中无眼者。如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颔联)之『坼』字与『浮』字,及李白之『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眺北楼颈联)之『寒』字与『老』字等」。『诗眼』原为江西派诗人之共同主张,然虚谷所论不限一字,更不限于第几字,此论与前述炼虚字之说吻合,唯前述仅限于虚字类,而『诗眼』则不限虚实。另一派则主张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潘邠老云:「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江村』(杜甫:返照颔联)之『翻』与『失』字,乃响字也。五言诗第三字要响,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颔联)之『浮』字与『落』字乃响字也。所谓响者,致力处也」。又如:
??
?? 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岑参:客舍)
??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李白:题苑溪馆)
?? 夜灯移宿鸟,秋雨禁行人;(张蠙:经荒驿颔联)
?? 风枝惊散鹊,露草覆寒蛩;(戴叔伦:客舍)
?? 静窗寻客话,古寺觅僧棋;(姚合:寄王度居士八韵排律第六联)
?? 窗风枯砚水,山雨慢琴弦;
?? 浅潭淘落月,远树纳残星;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颔联)
?? 万里山川分晓梦,四邻歌管送春愁;(许浑:赠河东虞押衙颔联)
?? 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章孝标:古行宫颈联)
?? 等等,皆同此类。又有云「眼用实字方健者」如:
?? 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颔联)
?? 夜潮人到郭,春雾鸟啼山;(张凡:赠薛鼎臣)
?? 古寺碑横草,阴廊画杂苔;(顾况:废寺。一说为司空曙:经宝庆废寺)
??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秋夜即事)
?? 野渡波摇月,寒城雨翳钟;(方干:送从兄韦郜颈联)
??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颔联)
??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岑参:奉和相公发苔昌)
?? 风传鼓角霜侵戟,云卷笙歌月上楼;(许浑:将南行陪崔尚书宴颔联)
?? 【诗家全体】引裴晋公【夏日对雨】诗「对面雷嗔树,当阶雨趁人」句云:「嗔」字、「趁」字见夏雨之快,乃句眼也。岑参诗「寒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飘」字、「挂」字眼突;吴融诗「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移」字「定」字眼好;陈简斋【送行】诗「寒月满川分众色,暮林无叶寄秋声」句,「分」字、「寄」字眼工。是亦主张诗眼不拘于第几字,且亦不限为实字之论也。葛立方【韵语阳秋】云:诗要练字,字者,眼也。若老杜「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练中间一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练第二字,若非用「入」、「归」二字,则是儿童语。杨载【诗法家数】云:诗句中有字眼,两眼者妙,三眼者非。且二联用联绵字,不可一般,中要虚活,亦须回避。五言诗,眼多在第二或第三字,或第四字、第五字。字眼在第三字者如:「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等。字眼在第二字如:「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等。字眼在第五字者如:「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等。字眼在第二、五字者如:「地坼江帆稳,天清木叶闻」;「野润烟光薄,沙喧日色迟」;「楚设关河险,吴吞水府宽」等。又云:「七言律难于五言律,七言下字较粗实,五言下字较细致。七言若可截作五言,便不成诗,须字字去不得方是。所谓句要藏字,字要藏意,如联珠不断方妙」。
??
?? 三:炼叠字
?? 叠字又称重言,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云:「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付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顾炎武【日知录】云:「诗用叠字最难,『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连用六叠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户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诗中叠字大都以状词居多,有状形者、有状声者。当单字不足以尽其态,则重言以发之,盖写物抒情,两字相叠,能使兴会与神情一起涌现。如:
??
??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前人皆极欣赏此四叠字,郭彦深云:「『漠漠阴阴』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入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妙处悉在此四字之中」。翁方纲【石洲诗话】亦云:「右丞此句,精神全在『漠漠阴阴』四字」。又如:
??
??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张仲素:秋夜曲)
?? 丁丁为状声词,漫漫为状形词,两相衬映,将秋夜里之秋声秋色表露无遗。又如:
?? 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苏东坡:台头寺步月得人字)
?? 赵克宜云:「诗中运用叠字,使其余五字精神毕现,最佳」。由以上诸例,可证明叠字如运用得当,足使全篇生色。然叠字之运用贵在新颖、变化。如说杨柳必以「依依」形容,说雨雪必以「霏霏」描绘,即落前人坑堑而殊少神味。要能创新出奇,方为杰构。如徐师川词「柳外重重叠叠山」之句,以「重重叠叠」状山之多。又如:
??
?? 云山一一看皆异,竹树丛丛画不成;(苏颋:扈从鄠杜间)
?? 以「一一」状山之多,「丛丛」状竹之密,亦各得其当。又如:
??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黄山谷:咏雪诗)
?? 八字相叠,亦可谓匠心独运矣。
?? 诗中叠字,有用于句首者,有用于句未者。明杨升庵曾就【杜诗】析其例云:「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今按七律中,有用之于句首者,如:
??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小寒食舟中作颈联)
??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新亭颔联)
??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颔联)
?? 有用之于上腰者如:
?? 宫草霏霏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滟滪颔联)
?? 云石荧荧高叶晓,风江飒飒乱帆秋;(简吴郎司法颈联)
?? 有用之于下腰者如:
?? 穿花蛱蝶深深现,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颈联)
?? 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狂夫颔联)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颔联)
?? 碧窗宿雾蒙蒙湿,朱栱浮云细细轻;(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颔联)
?? 有用之于句尾者如:
??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之三颔联)
??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涪城县香积寺官阁颈联)
??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暮归颔联)
?? 而五言诗之叠字如:
?? 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野望首联)
??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江亭颈联)
?? 汀烟轻冉冉,竹日净晖晖;(寒食颔联)
??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梅雨颔联)
?? 野径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二首之一首联)
?? 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白帝城楼颈联)
??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遣意二首之二首联)
?? 相逢虽衮衮,告别莫匆匆;(酬孟云卿次联)
?? 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题张氏隐居次联)
?? 范晞文【对床夜话】云:「双字用于五言,视七言为难。盖一联十字耳!茍轻易放过,则何所取也。老杜虽不以此为工,然亦每加之意焉。观其『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不用『纳纳』,不足以见乾坤之大;不用『行行』,则不足以见道路之远。又『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则一气转旋之妙,万物生成之喜,尽于斯矣!他如『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野径荒荒白,春流泯泯清』,以及『地晴丝冉冉,江碧草离离』,『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相逢虽衮衮,告别莫匆匆』等句,俱不泛。至若『霁潭鳣发发,春草鹿呦呦』,则全用诗语矣」!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学 初学旨要四

??四:重出句法
?? 重出者,谓一句或一首诗中,一字或数字再现之谓。刘勰于【文心雕龙】炼字篇云:「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者俱要,则宁在相犯。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行文遣词,诗文家皆避重出,然有时却以重出为能。如苏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诗起句云:「东望望春春可怜」。金圣叹评云:「七字中凡下二『望』字,二『春』字,想来唐人每欲以此为能也」。
??
?? 重出与叠字不同,盖叠字大都为状词。或状其形、或状其声、或状其动作等。而重出则不限于此,如前句之「望春」为宫名,非有「望望」与「春春」之意。其法有于一句中,或一联中各句,皆重出一字者如:
??
??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诗)
?? 行尽深山又是山,(许浑:度关岭次天姥岑诗)
??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 但经春色还秋色,不觉杨家是李家;(李山甫:杨柳诗)
??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东坡:中秋月)
??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黄山谷:次元明韵寄子由)
??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 有一句之中重出二字者如: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末联)
?? 有一句之中重出三字者如:
?? 日暮长堤更回首,一声蝉续一声蝉;(许浑:重游练湖怀旧)
?? 有二句之中重出某些字者如:
??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唐:陈玉兰:寄夫)
??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秋暮重游曲江)
?? 有四句之中重出某些字者如:
??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王安石:游钟山)
??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王渔洋:题秋江独钓图)
??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弯碧水一条琴;
??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宋:杨万里: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 作诗炼字之法,约如前述。以下再摘录数则前人所述,作诗炼字之故实,以供参考,初学者细心玩究,自可窥其堂奥。
?? 历代诗家作诗炼字之故实
?? 古人有一字之师。张橘轩诗「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曰:「佳则佳矣,然有未安。既曰『一树』,乌得为『何处』?不如改『一树』为『几点』,更觉飞动」。又萨天锡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虞道园见之曰:「诗信佳矣,但有一字未稳,『闻』与『听』义同。盍改『闻』为「看』。唐人『林下老僧来看雨』,又有所出矣」。古人论诗,一字不茍如此。(顾嗣立:寒厅诗话)
??
?? 张橘轩与元遗山为斯文骨肉,寄遗山诗「万里相逢真是梦,百年垂老更何乡」?元改「里」为「死」,「垂」为「归」。如光弼临军,旗帜不易,一号令之,而精神百倍。(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
??
?? 僧处默【胜果寺】诗「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陈后山炼成一句「吴越到江分」,或谓简妙胜默作。然此「到」字未稳,若更为「吴越一江分」,天然之句也。(谢榛:四溟诗话)
??
?? 陈辅之诗话云:「萧楚才知溧阳县时,张乖崖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上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作『幸』,公出视稿曰:『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萧曰:『与公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公曰:『萧弟,真一字之师也』」。又汪彦章自吴兴移守临川,曾吉甫以诗迓之曰:「白玉堂中曾草诏,水精宫里近题诗」,先以示子苍,子苍为改两字。作「白玉堂深曾草诏,水精宫冷近题诗」,迥然与前不眸,盖句中有眼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
?? 僧岛云过盱江麻姑山,题句云:「万叠峰峦入太清,麻姑曾此会方平;一从燕罢归来后,宝殿瑶台空月明」。「一从」原作「自从」,后于同辈举似,同辈云:「诗固清矣,然「自」字未稳,当做「一」字,云服其言。及入山,已为人改作「一从」矣。亦可谓一字之师。(赵与虤:娱书堂诗话)
??
?? 李频与方干为吟友,频有【题四皓庙】诗,自言奇绝。诗云:「东西南北人,高迹自相亲;天下已归汉,山中犹避秦;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独有千年后,青青庙木春」。示于干,干曰:「善则善矣,然有二字未稳。『作』字太粗而难换,『为』字甚不当。干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请改作『称』字」,频降伏,且自惭悔前言之失,遂拜为一字之师。(陈京:葆光录)
??
?? 尹文端公论诗最精,有差半字之说,如唐人「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之句,「新秋」二字,现成语也,「欲雨」二字,以「欲」起「雨」字,非现成语也,差半个字矣。以此类推,名流多犯此病。必云「晚簟恰宜秋」,「宜」字方对「欲」字。又诗得一字之师,如红炉点雪,乐不可言。余祝尹文端公寿云:「休夸与佛同生日,转恐恩荣佛尚差」。公嫌「恩」字与佛不切,应改为「光」字。咏落花云:「无言独自下空山」,丘浩亭云:「空山是落叶,非落花也!应改为春字」。送黄宫保巡边云:「秋色玉门凉」,蒋心余云:「门字不响,应改为关字」。赠乐清张令云:「我惭灵运称山贼」,刘霞裳则云:「称字不响,应改为呼字」。凡此之类,余从谏如流,不待其辞之毕也。(袁枚:随园诗话)
??
?? 李太白有「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之句,黄鲁直更之曰:「人家围橘柚,秋色老梧桐」。晁无咎极称之,何也?余谓诗中只改两字,而丑态毕具,真点金成铁耳!又少陵有句云:「昨夜月同行」,陈无己则曰:「殷勤有月与同归」;少陵曰:「暗飞萤自照」,陈则曰:「飞萤原失照」;少陵曰:「文章千古事」,陈则云:「文章平日事」;少陵曰:「乾坤一腐儒」,陈则云「乾坤着腐儒」;少陵曰:「寒花只自香」,陈则云:「寒花只作去年香」。其点金成铁,一览可见。(王世贞:艺苑卮言)
??
?? 以上诸论,皆足以证明作诗炼字之要。然诗之佳处,固不仅于字句也。是以沉德潜【说诗晬话】云:「古人不废炼字之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近人挟以斗胜者,唯难字而已」。读者宜细体之。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学 初学旨要 七

??至转品之种类,约有下例数种:
?? 一:名词转为动词:如【诗经】:「出入腹我」之「腹」字,「春风风人,夏雨雨人」之「风、雨」等字。
?? 二:名词转为状词:如刘禹锡【石头城】诗「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女墙谓城上之短墙,「女」字由名词转为状词。他如「金屋玉颜」等亦同。
?? 三:名词转为副词:名词置于动词之前,以形容动作,即转成副词如:「狼吞、虎咽、凤舞、鸾翔、风起、云涌、席卷、囊括、鸢飞、鱼跃等。名词置于状词之前,亦成副词。如:雪白、火红、金黄、漆黑等。
??
?? 四:动词转为名词:如【孟子】离娄篇:「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其中「誉、毁」本为动词,此处转为名词。
?? 五:动词转为副词:如【左传】:「哀公十六年,生拘石乞而问白公之死焉」。「生拘」即活捉之意,「生」字形容动词「拘」,由动词转为副词。
?? 六:状词转为名词:欧阳修【蝶恋花】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红」字本为状词,此处代表「花」,转为名词。
?? 七:状词转为动词:如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句。本诗之「红」字,又转为动词。
?? 以上为日常习用之转品之例,另有经由作者刻意经营之者如:朱杜【白发】:
?? 白发新添数百茎,几番拔尽白还生;
?? 不如不拔由它白,那得功夫与白争。
?? 诗中四「白」字,有三种词性,第一句之「白」为状词,第二四句之「白」为名词,第三句之「白」则转为动词矣。此即精心雕琢而成者,然雕琢须近乎自然,成败得失系于毫厘之间,如何辨别与运用,则存乎一心也。
??
?? 双关:双关者,一字、一词或一句而兼摄二意,使读者领会其弦外之音,而感心裁巧妙之法。其法有三:
?? 一:字音之双关:就本字借为另一同音字,作成双关之意。如刘禹锡【漏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借「鸿」为「红」,以对下句「白」字。又如孟浩然之【裴司士见寻】诗:「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借「杨」为「羊」以对上句之「鸡」字。
??
?? 二:字形之双关:以字形之分合,作为语意之双关。如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诗:「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题凡鸟」之典出自【世说新语】简傲篇:「嵇康与吕安善,每一相思,千里命驾,安后来,值康不在,喜(康弟)出户延之,不入,题『凤』字于门上而去。喜不觉,犹以为欣。康返,解之曰:『此凡鸟也』」按:吕安所书『凤』字,字面虽称赞,而实乃讥之也,此为字形之双关。
??
?? 三:词义之双关:就一字或一词之本意,而引出所欲表达之另一意。如贾岛之【客喜】诗:「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由「鬓边丝」引作「蚕丝」解。又李义山之【天涯】诗:「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将「啼」字引为「啼哭」之义,而衍出泪湿之情状。又如张九龄之【咏竹】诗:「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高节」与「虚心」,表面上虽是咏竹,其真意却为歌咏「高人、雅士」之节操与襟怀。又如杜甫【古柏行】:「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才大」二字,表面上关顾题目「古柏」,实际乃用以喻人也。
??
?? 代字:代字于诗之修辞法,亦极为常用之一种。一首诗之能否化腐朽为神奇,端看代字功夫。董季棠先生之【修辞析论】中分「借代」为七类,而黄永武先生于【字句锻炼法】一书中则分「代字法」为二十三种,两氏持论角度稍有不同,然皆可供读者作为修辞之参考。现略述于下:【修辞析论】中之借代法:
??
?? 一:以事物之特征或标帜借代事物。如:
??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 以「衣冠」代表官吏,「冕旒」代表天子,即是以标帜借代事物。
??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陈陶:陇西行)
?? 以「貂锦」借代为戴貂皮帽穿锦袍之战士。
??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朱门」为富贵人家之标帜,此处借代为富贵之家。
?? 二:以事物之所属或所在借代事物。如:
?? 甲第纷纷厌梁肉,广文先生饭不足;(杜甫:醉时歌)
?? 「甲第」乃指居住于甲第内之公卿富户,以所在借代事物。
?? 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李颀:琴歌)
?? 以「四座」借代为四座上之人。
?? 三:以事物之作者或产地借代事物,如:
??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短歌行)
?? 杜康」原为古之酿酒者,此处借代为酒。
?? 四:以事物之质料或工具借代事物,如:
??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曲车口流涎;(杜甫:饮中八仙歌)
?? 「曲」原为酿酒之原料,此处借代为酒。
??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白居易:望月有感)
?? 「干戈」为作战之工具,此处借代为战争。
?? 五:部分借代为全体,如:
??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白居易:长恨歌)
?? 「娥眉」借代为女人,指杨妃。
??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词)
?? 以「帆」代船,部分代全体。
?? 六:特定和普通相代。如:
?? 夜月荷锄村犬吠,晨星叱犊山沉雾;(郑燮:田家四时苦乐歌)
?? 「犊」为小牛,此处借代为牛,以特定代普通。
??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晋书:顾恺之传)
?? 千万泛指众多,非必定为「千」、「万」也。以定数代不定数,亦是以特定代普通,定数代不定数,自古习用以久,然至清人汪中始为点明,在其【述学释三九】上篇云:「凡一、二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三』以见其多,三之所不能尽者,则约之『九』以见其极多,此言语之虚数也。史记『管仲三仕三见逐于君;田忌三战三胜;范蠡三致其千金』,此不必果为三,故知『三』者虚数也。楚辞『虽九死其未悔』,死不能九也,汉书云:『若九牛之一毛;肠一日而九回』,此不必限以九也,故云『九』者虚数也。推之十百千万等,亦复如是,学古者通其言语,则不谬其文字矣」。
??
?? 七:以具体代抽象。如:
??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王维:辋川闲居赠裴迪)
?? 以「落日」代夕阳之余光。又如:
??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
?? 以「钟」代钟声,皆是以具体代抽象。另如: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 「婵娟」为美好之形容,此处借代为明月,即是以抽象代具体。
?? 以上为【修辞析论】中所阐述之借代方法。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8: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学 初学旨要 八

??第五章:章法(结构)
?? 章法亦称结构。文学创作,无论诗、词、曲、赋、骈、散等,皆需注意结构,方不至杂论无章。然古人云:「文无定法,文成法立。定体则无,大体则有」。若一味死守结构,必至平淡无奇,而难成佳作。清沉德潜【说诗晬话】云:「诗贵性情,亦须论法,杂乱无章非诗也。然所谓法者,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矣。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以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试看天地间水流云住,月到风来,何处看得死法」。然则诗之章法,初学不可不知,亦不可拘泥不化,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也。清人徐增亦云:「诗盖有法,离他不得,却又即他不得,离则伤体,即则伤气」。是知初学者宜入其法以求规矩,待得会心,则必出乎其法,方不至陷于沉滞呆板之境也。
??
?? 有关于诗之章法,历代论诗诸家,迭有专论,今举其要者述之。元杨载【诗法家数】云:
?? 夫诗之为法也,有其说焉,赋比兴者,皆诗制作之法也。然有赋起,有比起,有兴起。有主意在上一句,下则贴承一句,而后方发出其意者;有分作两股,以发其意者;有一意作出;有前六句俱散缓,而收拾在后两句者……大抵诗之作法有八:曰起句要高远,曰结句要不着迹,曰承句要稳健,曰下字要有金石声,曰上下相生,曰首尾相应,曰转折要不着力,曰占地步。盖首两句先须阔占地步,然后六句若有本之泉,源源而来矣。地步一狭,犹无根之潦,可立而竭也……律诗要法,曰起、承、转、合。破题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总之要突兀高远,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颔联或写意,或写景,或书事用事引证。此联要接破题,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颈联或写意写景,书事用事引证,与前联之意,相应相避,要变化,如急雷破山,观者惊愕。结句或就题结,或开一步,或缴前联之意,或用事,必放一句作散场。使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言有尽而意无穷。
??
?? 起承转合
?? 前述所谓起、承、转、合之说,以律诗言,一二句是起联,亦曰首联;三四句是承联,亦曰次联或颔联;五六句为转联,亦称颈联或三联;七八句为结联或称末联。以绝诗论,则首句为起句,次句为承句,三句为转,四句为结。其法各有不同,现分述如后:
??
?? 起者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总之要突兀峥嵘,如狂风卷浪势欲滔天,或如闲云出岫轻逸自在。明谢榛【四溟诗话】云:「凡起者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其中分明起、暗起、陪起、反起、引起、兴起等等,试举例说明如下:
??
?? 一:明起—所谓明起者,为开口即将题面说出,毫无些许做作。如杜甫之【虢国夫人】:
?? 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
?? 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娥眉朝至尊。
?? 题为【虢国夫人】,而下笔即直接将题面写出,此法最便于初学。(按:此诗亦见于张祜集中,题为【集灵台】不知孰是)。
?? 二:暗起—暗起者不见题字,而题之本意固在焉。如于谦之【咏石灰】:
??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 碎骨粉身终不顾,只留清白在人间。
?? 题为【咏石灰】,然却不直接道出,只暗中点出题意。留与读者悬想之空间,而造成无穷之意味。
?? 三:陪起—先借他种事物,以引出本题来,如韩翃之【寒食】诗:
??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 日暮汉宫传腊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 首句不言【寒食】,而言「春城飞花」由眼前之景况,而引出题目来,此谓之为陪起也。
?? 四:反起—反起之法,在于不从题目正面说起,而从反面引出本题。如司空曙之【喜外弟卢纶见宿】:
??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
?? 平生自有分,况是霍家亲。(霍一作蔡)
?? 题旨为「喜」,而作者却从静夜无邻,荒居寂寞之景况叙起,而点出外弟之肯来为「可喜」之事。又如钱起之【送僧归日本】:
??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 题为「送归」,而作者却从来处着笔,以引出本题,此种起法,即称之为「反起」。
?? 五:引起—论及引起之法,即是不先说题目,而由眼中所见景物,以引出正意。如杜甫之【客至】:
??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 题为【客至】,却先以四周所见景物为衬托,以引出题面也,此法与陪起相类似。
?? 六:兴起—兴起乃是由心中所怀之感想,引出题目之本意。与引起不同之处,在于一由眼前所见之景物引出,一自心中所感怀之事物以引出。如李频之【渡汉江】:
??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入春;
??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 题目为【渡汉江】,却就心中所感于旅居岭南之外,年复一年而音讯断绝,以引出题旨,此之谓兴起。另如明高启之【梅花】诗:
??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 自古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 此谓之尊题法,亦谓之「颂扬起」。又如袁凯之【咏白燕】:
?? 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谢一作榭)
?? 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汉一作湘)
?? 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香一作春)
?? 赵家姊妹多相妒,莫向昭阳殿里飞。
?? 起句以感叹语出之,即谓之「感叹起」也。
?? 清沉德潜于【说诗晬话】云:「起手贵突兀,如王右丞「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杜工部「莽莽万重山」,「带甲满天地」,岑嘉州之「送客飞鸟外」等篇,直疑高山坠石,不知其来,令人惊绝」。又云:「陈思极工起调,如『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如『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如『高台多悲风,初日照北林』,皆高唱也。后谢玄晖『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极苍苍莽莽之致」。王士禛等【师友诗传续录】载刘大勤问曰:「律中起句,易涉于平,宜用合法」?渔洋答云:「古人谓玄晖工于发端,如【宣城集】中『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是何等气魄?唐人尤多警策」。清施补华【岘庸说诗】云:「老杜之【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之句,起得沉厚突兀,若倒装一转作『万方多难此登临,花近高楼伤客心』,便是平调,此秘诀也」。以上所述,为近体诗起调之要法。学者宜参酌之,方不至遇一题目,即生无从着笔之叹。
??
?? 而诗之承接之法,应注意与题目之关合,并紧接起句之立意,或写景,或抒情,或引事列证,不可松泛,亦不可肆放,力求一气贯注之妙。古人曾云:「要如骊龙之珠,抱而不脱。又如草蛇灰线,不即不离方称佳妙」。此即承接之要领也。次联大体承起联缓急而来,法贵和平匀称,急者宜纡缓之,缓者宜坚挺赴之。其中或景生情,或情生景。或抒情,或写景,或叙事,均须以虚实经纬之。景为实,情为虚,前实者后虚,前虚者后实。俱实者板滞,俱虚者浮滑。若专写情或专写景,则难收生动空灵之致,与渊永超迈之妙。如王昌龄之【闺怨】:
??
??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 题为【闺怨】,其主旨在一「怨」字。起字却不写怨,而从「不知愁」叙起,乃用反起之法,故承句紧接起句,用凝妆上楼以衬映出「不知愁」之意态,语意方能连贯。又如李商隐之【落花】:
??
??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归;
??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 次联之「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之句,乃承接首联花乱飞之题意,而更为补足,且亦关合题旨,如一气之贯注也。
?? 律诗之转折在第三联,又称颈联。为何以「颈联」名之?盖欲俯仰上下,照顾前后也。在绝诗则为第三句,转句在一首诗中占极重要之地位,也须转得有精神,有变化,又须与起承相揖让,更须如疾雷破山,使观者惊愕。且要灵活,而又不可离题太远,能互相照应方为杰作。兹就转法之技巧略述于后: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学 初学旨要 九

??一:进一层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如刘方平之【月夜】: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作者于起、承二句正写题面,故第三句即从「月夜」进一层着笔,转到春天之气候,以触动春愁,此谓之进一层转法。
?? 二:退一步转法—所谓退一步转法,即就题目本意退一步叙说。如司空曙之【江村即事】:
??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 「纵然」二字有或许如此亦不过如此之意。既能呼应上文之「不系船、正堪眠」,又能照顾下文「只在芦花浅水边」之句,此退一步转法之例也。
?? 三:反转法—反转之法,即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如韦应物之【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 题目本意为喜会故人,而于「欢笑情如旧」中,却感叹年华老去,鬓发斑白,由喜转悲矣。又如贾至之【春思】:
??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 东风不为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
?? 起承之「草青柳黄,有色有香」,何等乐趣。而转句忽言有愁,是全反上文之意,谓之反转法。
?? 四:扩转法—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范围之转法。如杜甫之【月夜忆舍弟】:
??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本诗之题旨,原在一「忆」字。由「白露明月」转而忆及分散于四方之兄弟,此谓之扩转法。
?? 结句又称断句或落句。在绝诗为第四句,于律诗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也。古人云:「合处要风回气聚,渊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须言有尽而意无穷」。即指结句而言。白石道人云:「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辞意俱尽。如临水送将归,辞尽意不尽。若夫辞尽意不尽,剡溪归棹是已。辞意俱不尽,温伯雪子是已。所谓辞意俱尽者,急流中截后语,非谓辞穷理尽也。所谓意尽辞不尽者,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辞可以不尽矣。非以长语益之者也。至若辞尽意不尽者,非遗意也,辞中以仿佛可见矣。辞意俱不尽者,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杨载之【诗法家数】亦云:「作诗结句尤难,无好结句,可见其人终无成也」。【说诗晬话】又云:「收束或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或就本位收住。张燕公:『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就夜饮收住也;王右丞『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从解带弹琴,宕出远神也;杜工部『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就画鹰说到真鹰,放开一步,就上文体势行之也」。又就题作结者如:韩偓之【己凉】:
??
??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 题为「已凉」,而结句言「己凉天气未寒时」,呼应题意,是谓之就题作结。
?? 由题外作结:如刘禹锡之【蜀先主庙】: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 题为【蜀先主庙】,然却以「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作结,初看似与题目无关,却不脱其范围,乃就题之反面,发挥议论与感慨,故仍与题意相合。谢榛【四溟诗话】云:「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大凡诗词结语,须风流蕴藉,蕴藉则俱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曲礼】云:「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文章亦不可写至极处,极处即逾应有限度,往往使读者一览而尽,了无余味,实非诗文之最善者。于此结句之重要可知矣。
??
?? 诗之起承转合章法,古今体本无殊异。古体不拘对偶,依其自然之音节,可以直抒胸臆。虽有字法、句法,然烹炼求工者无多。今体则有一定之格式,谋篇用字,遣词造句,非烹炼无以得工。故今体诗不若古诗之高远浑厚。而【诗法家数】又云:「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之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以下再摘数则历来各家之论章法,藉供参考。
??
?? 历代诗家之论章法
?? 李东阳【麓堂诗话】云:「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则撑柱对峙,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然必待法度既定,从容闲习之余,或溢而为波,或变而为奇,乃有自然之妙,是不可以强致也。人但知律诗起结之难,而不知转语之难,第五、第七句尤宜着力。如许浑诗,前联是景,后联又说,殊乏意致耳」!
??
?? 又沉德潜之【说诗晬话】云:「唐玄宗『剑阁横云峻』一篇,王右丞『风劲角弓鸣』一篇,神完气足,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此律诗正体。而太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气直下,不就羁缚。王右丞『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分顶上二语,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跳虎卧之笔,此皆天然入妙,未易追摩也」。读者可分别参之。
??
??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亦云:「七律之妙,在讲章法与句法。句法不成,则随手砌凑,软弱平缓,神不旺,气不壮,无雄奇杰特;章法不成,则率漫复乱,无先后、起结、衔承、次第、深浅、开合、细大、远近、虚实之分。令人对之惛昧,不得爽豁」。又云:「章法需一气呵成,开合动荡,首尾一线贯注方妙」。
??
?? 杨万里【诚斋诗话】云:「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如老杜九日诗:『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不徒入句便字字属对,又第一句顷刻变化,纔说悲秋,忽又自宽,以自对君甚切。君者君也,自者我也。『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将一事翻做一联。又孟嘉以落帽为风流,少陵以不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诗人至此,笔力多衰。于今方且雄杰挺拔,唤起一篇精神,自非笔力拔山,不至于此。『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则意味深长,悠然无穷矣」。
??
?? 王世贞【艺苑卮言】亦云:「七言律不难中二联,难在发端及结句耳……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然结亦微弱;「玉露雕伤」、「老去悲秋」,首尾匀称,而斤两不足;「昆明池水」,秾丽沉切,惜多平调,金石之声微乖耳!然竟当于四章求之」。
??
?? 以下再自变量首为例:
?? 春思 皇甫冉
??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 家住层城连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 机中织锦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 起联擒题,开门见山。第一句写春,第二句写思。三、四句一写少妇所在,一写征夫所在,乃承上二句之春思而补益之。五、六句别转一层,藉窦滔之妻苏蕙织锦成文之事,以抒远别之幽怨。末二句望征夫早日凯旋,收合题旨,章法严明。
??
?? 观猎 王维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 起联点题,先闻其声,后叙其事,笔势轩昂,力举千钧。次联承写猎字,草枯则猎物难藏,愈使鹰眼迅疾,雪尽则纵辔无碍,愈显马蹄之轻快。一疾见鹰之勇,一轻见马之骏,炼字极见功力。新丰市,细柳营,在长安附近,相距数十里,用忽过、还归以形容出将军猎后轻骑矫健,回顾射雕之处,千里寂寥,暮云横亘。有余味,有气概。然起联如顺叙,则成平凡矣。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8: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学 初学旨要 十

??一:进一层转法—就题目本意,推进一层而转,唯仍须与起承关合,以免有突如其来之病。如刘方平之【月夜】:
??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 作者于起、承二句正写题面,故第三句即从「月夜」进一层着笔,转到春天之气候,以触动春愁,此谓之进一层转法。
?? 二:退一步转法—所谓退一步转法,即就题目本意退一步叙说。如司空曙之【江村即事】:
?? 罢钓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 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 「纵然」二字有或许如此亦不过如此之意。既能呼应上文之「不系船、正堪眠」,又能照顾下文「只在芦花浅水边」之句,此退一步转法之例也。
?? 三:反转法—反转之法,即从题目之正面意义,转为反面之意。如韦应物之【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 何因不归去,淮上对秋山。
?? 题目本意为喜会故人,而于「欢笑情如旧」中,却感叹年华老去,鬓发斑白,由喜转悲矣。又如贾至之【春思】:
??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 东风不为吹愁却,春日偏能惹恨长。
?? 起承之「草青柳黄,有色有香」,何等乐趣。而转句忽言有愁,是全反上文之意,谓之反转法。
?? 四:扩转法—即从题目之本意,扩大范围之转法。如杜甫之【月夜忆舍弟】:
??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 本诗之题旨,原在一「忆」字。由「白露明月」转而忆及分散于四方之兄弟,此谓之扩转法。
?? 结句又称断句或落句。在绝诗为第四句,于律诗则为第四联。结句之意,即是将前面三句或三联,作一总结以为收束也。古人云:「合处要风回气聚,渊永含蓄,如剡溪之棹,自去自回,且须言有尽而意无穷」。即指结句而言。白石道人云:「一篇全在尾句,如截奔马,辞意俱尽。如临水送将归,辞尽意不尽。若夫辞尽意不尽,剡溪归棹是已。辞意俱不尽,温伯雪子是已。所谓辞意俱尽者,急流中截后语,非谓辞穷理尽也。所谓意尽辞不尽者,意尽于未当尽处,则辞可以不尽矣。非以长语益之者也。至若辞尽意不尽者,非遗意也,辞中以仿佛可见矣。辞意俱不尽者,不尽之中固已深尽之矣」。杨载之【诗法家数】亦云:「作诗结句尤难,无好结句,可见其人终无成也」。【说诗晬话】又云:「收束或放开一步,或宕出远神,或就本位收住。张燕公:『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就夜饮收住也;王右丞『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从解带弹琴,宕出远神也;杜工部『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就画鹰说到真鹰,放开一步,就上文体势行之也」。又就题作结者如:韩偓之【己凉】:
??
??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 题为「已凉」,而结句言「己凉天气未寒时」,呼应题意,是谓之就题作结。
?? 由题外作结:如刘禹锡之【蜀先主庙】: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 题为【蜀先主庙】,然却以「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作结,初看似与题目无关,却不脱其范围,乃就题之反面,发挥议论与感慨,故仍与题意相合。谢榛【四溟诗话】云:「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大凡诗词结语,须风流蕴藉,蕴藉则俱弦外之音,味外之味。【曲礼】云:「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文章亦不可写至极处,极处即逾应有限度,往往使读者一览而尽,了无余味,实非诗文之最善者。于此结句之重要可知矣。
??
?? 诗之起承转合章法,古今体本无殊异。古体不拘对偶,依其自然之音节,可以直抒胸臆。虽有字法、句法,然烹炼求工者无多。今体则有一定之格式,谋篇用字,遣词造句,非烹炼无以得工。故今体诗不若古诗之高远浑厚。而【诗法家数】又云:「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从容承之为是。至于宛转变化之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以下再摘数则历来各家之论章法,藉供参考。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学 初学旨要 十一

??
?? 历代诗家之论章法
?? 李东阳【麓堂诗话】云:「律诗起承转合,不为无法,但不可泥,泥于法而为之,则撑柱对峙,四方八角,无圆活生动之意,然必待法度既定,从容闲习之余,或溢而为波,或变而为奇,乃有自然之妙,是不可以强致也。人但知律诗起结之难,而不知转语之难,第五、第七句尤宜着力。如许浑诗,前联是景,后联又说,殊乏意致耳」!
??
?? 又沉德潜之【说诗晬话】云:「唐玄宗『剑阁横云峻』一篇,王右丞『风劲角弓鸣』一篇,神完气足,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此律诗正体。而太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一气直下,不就羁缚。王右丞『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分顶上二语,而一气赴之,尤为龙跳虎卧之笔,此皆天然入妙,未易追摩也」。读者可分别参之。
??
??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亦云:「七律之妙,在讲章法与句法。句法不成,则随手砌凑,软弱平缓,神不旺,气不壮,无雄奇杰特;章法不成,则率漫复乱,无先后、起结、衔承、次第、深浅、开合、细大、远近、虚实之分。令人对之惛昧,不得爽豁」。又云:「章法需一气呵成,开合动荡,首尾一线贯注方妙」。
??
?? 杨万里【诚斋诗话】云:「唐律七言八句,一篇之中,句句皆奇,字字皆奇,古今作者皆难之。如老杜九日诗:『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不徒入句便字字属对,又第一句顷刻变化,纔说悲秋,忽又自宽,以自对君甚切。君者君也,自者我也。『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将一事翻做一联。又孟嘉以落帽为风流,少陵以不落为风流,翻尽古人公案,最为妙法。『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诗人至此,笔力多衰。于今方且雄杰挺拔,唤起一篇精神,自非笔力拔山,不至于此。『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则意味深长,悠然无穷矣」。
??
?? 王世贞【艺苑卮言】亦云:「七言律不难中二联,难在发端及结句耳……老杜集中,吾甚爱「风急天高」一章,然结亦微弱;「玉露雕伤」、「老去悲秋」,首尾匀称,而斤两不足;「昆明池水」,秾丽沉切,惜多平调,金石之声微乖耳!然竟当于四章求之」。
??
?? 以下再自变量首为例:
?? 春思 皇甫冉
??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 家住层城连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 机中织锦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
?? 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 起联擒题,开门见山。第一句写春,第二句写思。三、四句一写少妇所在,一写征夫所在,乃承上二句之春思而补益之。五、六句别转一层,藉窦滔之妻苏蕙织锦成文之事,以抒远别之幽怨。末二句望征夫早日凯旋,收合题旨,章法严明。
??
?? 观猎 王维
??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 起联点题,先闻其声,后叙其事,笔势轩昂,力举千钧。次联承写猎字,草枯则猎物难藏,愈使鹰眼迅疾,雪尽则纵辔无碍,愈显马蹄之轻快。一疾见鹰之勇,一轻见马之骏,炼字极见功力。新丰市,细柳营,在长安附近,相距数十里,用忽过、还归以形容出将军猎后轻骑矫健,回顾射雕之处,千里寂寥,暮云横亘。有余味,有气概。然起联如顺叙,则成平凡矣。
??
?? 前贤谓七律之章法井然,字法、句法、对法,俱臻佳妙,声律又谐和者,佥以李澄【奉和圣制从蓬莱宫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及李颀【送魏万之京】为最严密。于今介绍如下:
??
?? 别馆春还淑气催,三宫路转凤凰台;
?? 云飞北阁轻阴散,雨歇南山积翠来;
?? 御柳遥随天仗发,林花不待晓风吹;
?? 已知圣制深无限,更喜年芳入睿才。
?? 此诗首联一写蓬莱,二写兴庆,两意分立。三四写雨中春望,正名对,上远下近,上四下三。五六美圣制,正名对,上实下虚,上二下五。本联为烘托,言圣制一出,御柳尽发,林花齐放。第七句则作一折笔,末句结以睿才,补缴圣制题意,全篇严整。
??
?? 送魏万之京 李颀
?? 朝闻游子唱骊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 此诗起联一写送别,二写时序,一意相承。三、四流水对,上二下五,三句极言秋之不堪,承第二句,四顶第一句,仍按正题。五、六同类对,上四下三,五句言一年又将近矣,六句言日又将暮,感岁月之不我与。结处勉以勿留连行乐,意深词远,安祥和雅,又不徒章法之胜也。
??
?? 又绝诗之章法,大都以第三句为转,而第四句结之。然如李白之【苏台怀古】:
?? 越王勾践破吴归,壮士还家尽锦衣;
?? 宫女如花满春殿,祇今唯有鹧鸪飞。
?? 此所谓三一格之写法,乃是于第四句转而带结,并引出怀古之题意,亦属一例也。
?? 以上所述为一首诗中之起承转合,然如一题而作十首,其次序亦有大局之起承转合,使十首贯串如一首。清沉德潜【说诗晬话】云:「一首有一首之章法,一题数首又合数首为章法,有起、有结、有伦序、有照应,若阙一不得,增一不得乃见体裁。后人一题至十数章,甚或二三十章,然彼此互犯,虽构多篇,索其旨归,一章可尽,不如割爱之为愈已」。读者宜细味之。
??
?? 此外,清顾龙振于【学诗指南】有云:「起句之叙法共有十五:实叙、状景、问答、颂扬、吊古、伤今、怀愁、感叹、时序、直入、引端、虚发、联句、反题故事、顺题故事等。而结句之用法有十七:劝戒、祝颂、自感、自爱、含情不尽、相思、寓意、欣欢、景慕、余意无穷、故事、激烈、期约、怀感联对、回顾、缴收」等。读者多读前人作品而详参之,自能得其奥旨,所谓读千赋而能赋,非毫端所能尽述也。
??
??
?? 时下通行之击钵诗章法
?? 目前本省民间诗坛所盛行之击钵诗,亦自有其一定之章法,其要点略叙于下:
?? 一:相题命意—相题即所谓认题旨。如题为「秋柳」,则「秋」字即为题旨,亦称题珠。命意即先于心中酝酿出所欲表达之诗意,如作画必始于构图,心中先有丘壑,始能形诸笔墨也。
??
?? 二:选韵—选定适合题目和诗意之韵脚。击钵诗本为限韵诗,盖出题后即行拈韵,如拈中「公」字即为「一东」韵,拈中「基」字即为「四支」韵,不得移易。然「一东」韵之韵目下,字数繁多,选韵之目的,即在选定适合题意之字以为韵脚。而便于遣词造句也。正三按:近来诗坛,正逢求新求变之契机。故大会诗之题韵,亦倾向「不囿于古」之作风,如出题即多以有关国计民生,及现代之事物为主要内涵。取韵亦仅限以平韵或上、下平韵,而不以单韵为限。庶不至沦于雷同之弊,此毋宁是勇于突破之可喜现象。
??
?? 三:谋篇布局—亦即布置起承转合之章法。击钵诗有所谓「起句要入手擒题,一针见血」之说。然如此一来,所作之诗,易流于单调而缺少变化,大失文学创作之内涵,此亦击钵诗之所以为人诟病之一端也。而次句之承法,在补首句之不足。至于转处则应掷笔空中,如神龙之隐现。或议论,或感慨,要有新意方见精神。而完结处则应如悬崖勒马,回环照顾,庶不至泛滥无归。此即击钵诗章法之大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学 初学旨要 十二

??第四章∥主索引∥第六章
?? 命意之要
?? 初学要旨
?? 各体诗之立意方向
?? 第六章:命 意
?? 凡为诗文,必先命意,如构宫室,要须法度形势,己备于胸,始施斧斤。然于相题命意之法,前人罕有发微,唯于诗话中偶一论及,今特择其要者胪述于后:魏文帝曰:「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为卫」。宋刘贡甫之【中山诗话】亦云:「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东坡亦曰:「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意之为重,由此可知。意之于诗,如帅之将兵也,诗之高下率皆由意而观。清阮葵生于【茶余客话】云:「诗以意为主,无帅之兵,谓之乌合。云烟泉石,金玉锦绣,花木禽鱼,皆散卒也。以意遣之,则无不灵。如李临淮之壁垒一新,帅为之也。刘彦和云:『以意行采』,亦是此意。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之条理,而笔之锋刃也。含意取势而运笔,三者缺一不得」。近人刘铁冷于【作诗百法】(广文书局五十九年版)中亦云:昔解缙谓诗在相题,不可一律而论。有宜于含蓄者,则意当浑厚。有宜于豪放者,则意当发露。有宜于庄重者,则意当痛快。有宜于轻松者,则语当流丽,此大凡也。而商辂又谓「诗之写题处,妙在有美刺之隐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之深意」。由是以观,初学乃须无负题之诗,而各题之气象判然矣。
??
?? 命意之要
?? 大凡作诗立意,其要在高古、含蓄、敦厚、雄浑、蕴藉、淡雅等。分别介绍于下:
?? 一:高古—【李希声诗话】云:「古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疏,皆为奇作。左太冲『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之句,读之飘飘有世表意,所谓『若要意境高,且于胸怀远』是也」。「六朝流水急,终古白鸥闲」句,王渔洋喻其「高不可及」。姜夔于其【白石道人诗说】云:「意格欲高,句法欲响,只求工于字句,亦末矣!故始于意格,成于字句。句意欲深,句调欲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石林诗话】引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呜禽」句云:「世多不解此语为工,正在其无所用意,猝然与景相遇,备以成章,不假绳削。诗家当以此为根本」。又如渊明【饮酒诗】:
??
?? 贫居乏人工,灌木荒余宅:
?? 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
?? 宇宙一何悠,人生少至百;
?? 岁月更相催,鬓边早已白;
?? 若不委穷达,素抱深可惜。
?? 既具高格,而情邃不露,虽未较声律、雕句文,然信手拈来,便是宇宙第一好诗,缘其本色高也。
?? 二:含蓄—含蓄者言不尽意也。即是以委婉之文辞,道出诗中之主旨,避开一语道破之坦率,让读者去体会言外之意。司马光之【温公诗话】云:「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故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近世诗人唯杜子美最得其旨。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迹矣,花鸟平时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则时可知矣」。姜白石引苏东坡语云:「『言有尽而意无穷者,天下之至言也』。山谷尤谨于此。清庙之瑟,一唱三叹,远矣哉!后之学诗者者,可不务乎!若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非善之善者也;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善之善者也」。又如刘禹锡【乌衣巷】诗:
??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 仅摘取王谢堂前之燕,飞入百姓家一事,平平数语,道尽桑田沧海,人事无常之感,亦含蓄之至也。又如李白【玉阶怨】诗:
??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 借思妇之动作,而于暗中点出一「怨」字。唐释皎然【诗式】云:「两重意以上,皆文外之旨,览而察之,但见性情,不睹文字。向使此道,尊之于儒,则冠六经之首。贵之于道,别居众妙之门。精之于释,则彻空王之旨」。
??
?? 含蓄之诗,能与人留下欣赏之余地,使人沉浸于艺术之美感中。姜白石所谓「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是也。杜牧之宫词(一名宫怨)云:「监宫引出暂开门,随例虽朝不是恩;银钥却收金锁合,月明花落自黄昏」。苕溪渔隐评其断句极佳,意在言外,而幽怨之情自见,不待明言。盖诗贵乎如此,若使一览而意尽,亦何足道哉。宋洪迈之【容斋随笔】亦云:「诗文要含蓄不露,便是好处,古人说『雄深雅健』,此便是含蓄不露也。用意十分,下语三分,可几风雅;下语六分,可追李杜;下语十分,晚唐之作也。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易,此诗人所难」。明王世懋【艺圃撷余】亦云;「子美赠【花卿】诗:『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花卿名敬定,丹阳人,蜀之勇将也。恃功骄恣。杜公此诗,讥其僭用天子礼乐也。而含蓄不露,有『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之旨。公之绝句百余首,此为之冠」。而明胡震亨于【唐音癸签】云:「诗家虽刺讥,要带一分含蓄,庶不失忠厚之旨。杜甫【秋兴】:『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裘马自轻肥』,着一自字,以为怨可也,以为羡之亦可也,何等不露」。清叶星期之【原诗】亦云:「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泯端倪而离形象,绝议论而穷思维,引人于冥漠恍忽之境,所以为至也」。以上诸例,皆可证诸含蓄之重要,学诗者不可不知。故笔者于此稍费唇舌,愿有志之士,识余苦心也。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8:4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学 初学旨要 十三

?? 三:敦厚──敦厚者,极雅人之深致也。如王维之【息夫人怨】:
?? 莫以今时宠,而忘旧日恩;
??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 取息妫归楚王,生二子未言事。诗中有颂赞意,未有微辞。又如清邓孝威【题息夫人庙】云:
?? 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 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 意尤委婉。盖专制时代,名节为高。然值国亡家破之时,果能君辱臣死,夫杀妻殉者终属无几。何忍苦苦诛求于纤弱女子?诗中沈稳涵容,宅心也恕。可师者不独诗篇而已。作者处于其时,身在庐山。转能出此诗意,自非大仁大智者莫能至也。另如杜牧之【题桃花夫人庙】云:
??
??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
??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 则以绿珠之殉石崇,衬出息妫之不能死。实则息之亡缘于息弱,非可怪罪于息妫,立论尚称平稳。至若清袁子材之【咏绿珠】云:
?? 人生一死谈何易,看得分明胜丈夫;
?? 犹记息姬归楚日,下楼还要侍儿扶。
?? 则尖刻漓薄之至,直乡曲之儇子也。【白雨斋词话】云:「无论作诗作词,不可有腐儒气,不可有俗人气,亦不可有才子气。人但知腐儒气不可有,俗人气不可有,而不知才子气之不可有也。尖巧新颖,病在轻薄;发扬暴露,病在浅尽」。盖有失温柔敦厚之诗旨也。清刘献廷咏【昭君词】云:
??
?? 汉主曾闻杀画师,画师何足定妍媸;
?? 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
?? 明江阴士子题【昭君词】云:
?? 骊山举火因褒姒,蜀道蒙尘为太真;(姒:祥里切)
?? 能使明妃嫁胡虏,画工应是汉忠臣。
?? 二诗俱为画工开脱,殊见敦厚。又明陈荐夫【宫词】云:
?? 虽云逐队向长门,十载何曾识至尊;
?? 命薄不教人见妒,始知无宠是君恩。
?? 意虽沉痛,然而反笔侧写,怨而不怒,亦敦厚之极也。
?? 四:雄浑──雄浑者,雄伟浑融也。唐司空图【诗品】云:「具备万物,横绝太空;反虚入浑,积健为雄」是也。杜子美【登岳阳楼】之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范成大【鄂州南楼】之句:「烛天灯火三更市,摇月旌旗万里秋……」及明高青丘(名启又字季迪)之【登金陵雨花台】之句:
??
??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 气势宏大,规模壮阔,如此精神,足当雄浑之例。又如老杜【登楼】句:
??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 宋叶梦得之【石林诗话】云:「七言难于气象雄浑,句中有力,而纡徐不失言外之意,自老杜『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等句之后,尝恨无复继者。韩退之笔力最为杰出,然每苦意与语俱尽。【和裴晋公破蔡州回】诗,所谓「将军旧压三司贵,相国新兼五等崇」非不壮也,然意亦尽于此矣。不若刘禹锡贺晋公语远而体大也。(刘禹锡【贺晋公留守东都】云:「天子旌旗分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以上皆皆雄浑阔大之例,读者宜细参之。
??
?? 五:酝藉──酝藉者,为用隐喻之笔法,表达心中之所干求。与含蓄不同者在于含蓄乃是有所讽谏,而借诗道出。而酝藉乃是心有所求,不便直述而借诗寓意也。欧阳修【六一诗话】引梅圣俞语云:「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工,斯之谓也。如朱庆余之【近试上张水部】云:
??
??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 此篇乃是朱庆余于应进士考试前,呈水部员外郎张籍之诗。以新妇之口吻,询问自己之文章风格,是否合乎时下潮流。按【辞海】引【雪麓漫钞】云:「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陆游【秋雨书感】诗有「门外久无温卷客」之句。又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云:「国初袭唐风,举子见先达,投剌启事谓之温卷」。(按:当非指主考官,苟如此,则与通关节何异!)张籍亦以诗答之云:
??
??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 齐纨未足人间贵,一曲菱歌抵万金。
?? 张亦借诗寓意,隐隐赞扬朱庆余之诗。而一时传为文坛佳话。盖一语双关之诗词,更能增加其情趣也。
?? 相传苏东坡有一珍藏「仇池石」,王晋卿以诗借观,意在于夺。东坡不敢不借,旋以诗寄之,有句云:
?? 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
?? 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
?? 用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故,委婉表达出作者之心意,何等酝藉。另如张籍之【秋思】:
??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 未曾直叙乡思,只写出剎那间之一个动作,「行人临发又开封」,而乡思之重,于平淡自然中表露无遗,亦极其酝藉之能事也。
?? 六:淡雅──淡雅者,平淡渊雅之谓也。梅圣俞云;「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当自组丽中落其纷华,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渊明之【饮酒诗】:
??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语虽平淡,然其情真也,句句如从肺腑中流出,故佳。元好问之「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即此之谓也。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盖平淡而至于天然,则臻于至真至美之境界矣。
??
?? 雅俗之辨,如同为咏别业之诗,祖咏云:「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立意便合。李峤句云:「别业临青甸,鸣鸾降紫宸」,虽暄赫未能免俗。潘彦辅【养一斋诗话】云:「夫所谓雅者,非第词之雅驯而已,其作诗之由,必脱其势利,而后谓之雅也。今种种斗靡骋妍之诗,皆趋势弋利之所流露也,词纵雅而心不雅,心不雅则词亦不能掩矣」。
??
?? 此外,严羽于【沧浪诗话】云:「凡为诗文,入门须正,立志须高。行有未至,可加功力,路头一差,愈紧愈远,由入门之不正也」。方东树【昭昧詹言】亦云:「大凡胸襟高,立志高,见地高,则命意自高。讲论精,功力深,则自能崇格。读书多,取材富,则能隶事。闻见广,阅历深,则能缔情。要之由贵于立诚,立诚则语真,自无客气浮情,肤词长语,寡情不归之病」。清人张啸亭云:「盛唐诗或高、或古、或深、或厚、或雄浑、或悲壮、或凄婉、或飘逸,皆可师法,当就笔性近者学之,方易于见长」。
??
?? 而薛雪于【一瓢诗话】云:「汉魏之诗,辞理意兴,无迹可求。唐人尚意兴而理在其中,宋人纯以理用事,故去本渐远」。袁子才【随园诗话】引高青丘语云:「古人作诗,今人描诗」。描诗者像生花之类,所谓优孟衣冠,诗中之乡愿也。譬如学杜而竟如杜,学韩而竟如韩,人何不观真杜、真韩之诗,而观伪杜伪韩之诗?孔子学周公,不若王莽之似也;孟子学孔子,不若王通之似也。唐义山、香山、牧之、昌黎同学杜者,今观其诗集,都是别树一旗。杜所服膺者庾鲍两家,而其集中亦绝不相似」。可见各人须有各人之面目与精神,方为好诗。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9: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顾随:驼庵诗话1

??(根据叶嘉莹四十年代听课笔记整理校订,胡僧录入)
??总论之部
??
??(一)
??文学是人生的反映,吾人乃为人生而艺术。若仅为文学而文学,则力量薄弱。
??
??凡艺术作品中皆有作者之生命与精神,否则不能成功。古人创作时将生命精神注入,盖作品及作者之表现。
??
??中国后世少伟大作品便因小我色彩过重,只知有己,不知有人。一个诗人,特别是一个伟大天才的诗人,应有圣佛不渡众生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之精神。出发点是小我、小己,而发展到最高便是替各民族全人类说话了。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所说:“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
??
??固然人无自己不能成为生活,但不能只知自己,至少要为大众、为人类,甚至只为一个人也好。
??人在恋爱的时候最诗味,从“三百篇”、《离骚》以及西洋圣经雅歌、希腊的古诗直到现在,对恋爱还在赞美、实行。何以恋爱在古今中外的诗中占此大部分?便因恋爱是不自私的,自私的人没有恋爱,有的只是兽性的冲动。何以说恋爱不自私?便因在恋爱时都有为对方牺牲自己的准备。自私的人无论谁死都行,只要我不死。唐明皇在政治上、文学上是天才,但在恋爱上绝非天才,否则不能牺牲贵妃而独生。《长恨歌》、《传》写唐明皇至紧要时期却牺牲了爱人,保全了自己,这是不对的。恋爱是牺牲自己为了保全别人。故恋爱是给予而非取得,是义务不是权利。
??恋爱如此,整个人生亦然。要准备为别人牺牲自己,这才是伟大的诗人。
??
??诗根本不是教训人的,只是在感动人,是“推”是“化”。《花间集》有句: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
??实则“换他心为我心”,“换天下心为我心”始可。人我之间常人只知有我不知有人,物我之间只知有物忘记有我,皆不能“推”。孔子所谓“仁”,即素所谓“推”,道理意思不足以征服人。
??
??一切文学创作皆是“心的探讨”。吾国多只注意事情的演进而不注意办事之人心的探讨,故没有心的表演。其次,中国文学中缺少“生的色彩”。“生”可分为生命和生活二者。吾国文学缺少活的表现、力的表现。
??如何始能有心的探讨、生的色彩?此则需要有“物”的认识。既曰心的探讨,岂非自心?既曰力的表现,岂非自力?既为自心自力,如何是物?此处最好利用佛家语“即心即物”。自己分析自己探讨自己的心时,则“心”遍成为“物”,即今所谓对象。天下没有不知道自己怎样活着而能知道别人怎样活着的人,不知自心何以能知人心?能认识自己,才能认识人生。老杜的诗是有我,然不是小我,不专指自己,自我扩大,故谓之大我。
??
??诗之好,在于有力。有力,然,一、不可勉强,勉强便成叫嚣,不勉强即非外来的;二、不计较。不勉强不是没力,不计较不是糊涂。一般人享权利唯恐其不多,尽义务唯恐其不少。所谓不计较不是胡来,只是不计算权利义务。栽树的人不是乘凉的人,但栽树的人不计较这些,是“傻”,但是伟大。有力而不勉强不计较,这样不但是自我扩大,而且是自我消灭。
??文人是自我中心,由自我中心至自我扩大至自我消灭,这就是美,这就是事。否则,但写风花雪月美丽字眼,仍不是诗。
??
??凡诗可以代表一诗人整个人格者,始可称之为代表作。诗所表现是整个人格的活动。
??
??文人、特别是诗人,“自我中心”。人说话总是三句话不离本行。诗人写诗也有个范围,只是并非别人给他划出。试将其全集所用名词都记下来,夕阳、残阳、斜阳、晚日……,可见其不说什么,爱说什么,范围之大小,其中皆不离我。黄山谷不好说女性,工部、退之、山谷,一系统;义山、韩偓便不然。义山、韩偓,唐代唯美派诗人,不但写女性写得好,即其诗的精神也近女性。杜、韩、黄便适得其反,是男性的。美的花黄山谷也不以美女比,而比美男子。由此归纳可考察其生活范围,他只在范围中活动,还有一个CENTER,自我中心。
??自我中心的路径有:一、吸纳的,二、放射的。吸纳——静;放射——动。一个人的诗也有时是吸纳,有时是放射。王摩诘五律《秋夜独坐》是吸纳的: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诗是向内的,老杜没这种感觉。王维的《观猎》像老杜,是向外的,好。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岂止不弱,壮极了。天日晴和打猎没劲,看花游山倒好。鹰马弓箭,有风才好。此诗“横”得像老杜,但老杜的音节不能像摩诘这么调和,老杜有时生硬。老杜写得了这么“横”,没这么调和;别人能写得调和,写不了这么“横”。老杜诗偏于放射,义山学杜最有功夫,但绝不相同者,杜的自我中心是放射的,动的,壮美;义山的自我中心是吸纳的,静的,优美。
??
??(二)
??三W:WHAT、WHY、HOW(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诗人只有前两个W,故诗人多是懦弱无能的,后一个W,如何办,是哲人的责任。第三个W,非说理不可,此最破坏诗之美。
??人生如归云,空行杂徐疾。薄暮俱到山,各不见踪迹。
??此在宋诗可为代表,而已不似诗矣。此近于哲人之说理。现在生活中所要的不是WHAT、WHY,而是HOW,不必说食为民天,要的是食。
??我们读《离骚》不要只看其伤感,要看其愤懑。此即因没有办法,找不到出路——HOW,故强者感到愤懑,弱者感到颓丧。如此不得不说老杜的伟大,其表现有中国传统诗人以外的东西。
??……浮云连阵没,秋草遍山长。闻说真龙种,仍啸老骕骦。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之一)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步出夏门行》)
??老杜盖曾受曹孟德影响,无论有意无意。“老骥伏枥”不过壮心未已,至于“哀鸣思战斗”,简直站不住了,真是发皇。而古人诗多含蓄。
??诗人不能想办法。杜诗“思战斗”、“哀鸣”也只是“迥立向苍苍”而已。曹孟德是有办法,如其诗中所表现的: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陶渊明是有办法的。渊明是平凡的伟大,其《闲情赋》所写是陶之愤懑。其文表面似颓丧,实非颓丧,连表面也不颓丧。“种豆南山下”一首(《归田园居五首》其三),学做人便当是此办法,有一分心,专一分心,有一分力,近一分力。
??故:曹,英雄中诗人;
??杜,诗人中英雄;
??陶,诗人中哲人。
??英雄的办法是特殊的,不可学。哲人不然,哲人所想办法皆人人可行的办法,其中无特殊,谁都会,而不易办到。
??将办法写入诗而还成为诗,即如“种豆南山下”。此因渊明天才过人,学力亦不可及。老杜学不甚深,精神可佩服,有力。
 楼主| 发表于 2004-8-20 19:0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顾随:驼庵诗话2

??诗中真实才是真正真实。花之实物若不入诗不能成为真正真实。真实有二义:一为世俗之真实,一为诗之真实。且平常所谓真实多为由见而来,见亦由肉眼,所见非真正真实,是浮浅的见,如黑板上字,一擦即去。只有诗人所见是真正真实。如“月黑杀人地,风高放火天”。在诗法上、文学上是真的真实,转“无常”为“不灭”。
??世上都是无常,都是灭,而诗是不灭,能与天地造化争一日之短长。万物皆有坏,而诗是不坏。俗曰“真花暂落,画树常春”。然画亦有坏,诗写出来不坏。太白已死,其诗亦非手写,集亦非唐本,而诗仍在,即是不灭,是常。纵无文字而其诗意仍在人心。
??佛所谓“常”是不灭,人无思想等于不存在。诗骚、曹陶、李杜,其作品今日仍存在,其作品不灭,作品(篇章)、作风(情;风,精神之表现于外者)不断。后世作伪诗之诗匠其作品不能“常”。精神不能不断。
??
??诗人感情要热烈,感觉要锐敏,此乃余前数年之思想,因情不热、感不敏则成常人矣。近日则觉得除此之外,诗人尚应有“诗心”。“诗心”二字含义甚宽,如科学家之谓宇宙,佛家之谓道。有诗心亦有二条件,一要恬静(恬静与热烈非二事,尽管热烈,同时也尽管恬静),一要宽裕。这样写出作品才能活泼泼地。感觉敏锐故能使诗心活泼泼地,而又必须恬静才能“心”转“物”成诗。
??老杜诗好而有的燥,即因感觉太锐敏(不让蚊子踢一脚)。陶渊明则不然。二人皆写贫病,杜写的热烈敏锐,陶则恬静中热烈,如其《拟古九首》其三: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固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如何?
??欢喜与凄凉并成一个,在此心境中写出的诗。陶写诗总不失其平衡,恬静中极热烈。末二句“我心固匪石,君情定如何?”与燕子谈心,凄凉已极而不失其恬静者,即因音节关系,音节与诗之情绪甚相关。陶诗音节和平中正,老杜绝不成。至于“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倦夜》)二句,乃杜诗中最好的,不多见,虽不能说老杜诗之神品,而亦为极精致者。若心燥不但不能神,连“精”都做不到。
??心若慌乱决不能成诗,即作亦决不深厚,决不动人。宽裕然后能“容”,诗心能容则境界自广,材料自富,内容自然充实,并非仅风雅而已。恬静然后能“会”。流水不能照影,必静水始可,亦可说恬静然后能观。一方面说活泼泼地,一方面说恬静,而二者非二事。若但为恬静宽裕而不活泼,则成为死人,麻木不仁。必须二者打成一片。
??老杜身经天宝之乱,非静,而乱后写出的诗仍是静。如“万事干戈里,空愁清夜徂”(《倦夜》),虽在乱中写,而前有“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二句,其静乃动中之静。老杜之生活在乱中能保持静,在静中又能生动而成诗。动中之静乃是诗的功夫,静中有动是诗的成因。在“万事”二句的境遇里不能写出诗来。“暗飞”二句真好,眼之所见即耳之所闻,好像天地间只有萤和鸟,但一切痛苦皆在其中。
??
??元遗山《论诗绝句》之一云:“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不论派别、时代、体裁,只要其诗尚成一诗,其诗心必为寂寞心。最会说笑话的人是最不爱笑的人,如鲁迅先生最会说笑话,而说时脸上可刮下霜来。抱有一颗寂寞心的人,并不是事事冷淡,并不是不能写富有热情的作品。
??德歌德的《浮士德》,意但丁的《神曲》,真是“上穷碧落下黄泉”,然此二诗乃两位大诗人晚年作品,其心已是寂寞心了。比如此然后可写出伟大热闹的作品来。我国《水浒传》也是作家晚年的作品;《红楼梦》亦然,乃曹雪芹晚年极穷时写,岂不有寂寞心?必须热闹过去到冷淡,热烈过去到冷静,才能写出热闹热烈的作品。
??若认为一个大诗人报有寂寞心只能写枯寂的作品,乃大错。只能写枯寂作品必非大诗人。如孟东野,虽有寂寞心,然非大诗人。宋陈后山亦抱有寂寞心,诗虽不似东野之枯寂,然亦不发煌,以其非大诗人。
??寂寞心盖生于对现实之不满,然而对现实之不满并不就是牢骚。改良自己的生活,常欲向上向前发展,是对现实的不满。然而叹老悲穷的牢骚不可取,就是说牢骚不可生于嫉妒心。纯洁的牢骚是诗人的牢骚,可发。
??
??诗人是寂寞的,哲人也是寂寞的;诗人情真,哲人理真。二者皆出于寂寞,结果是真。诗人是欣赏寂寞,哲人是处理寂寞;诗人无法,哲人有法;诗人放纵,哲人约束。故在中国,诗人与哲人势同水火。但大哲人也是诗人,大诗人也是哲人,此乃指其极致言之,普通是格格不入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客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一个人客栈

GMT+8, 2024-5-4 03: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