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客栈

 找回密码
 加入客栈
楼主: 碧云天

《楹联丛话》 *清 梁章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对句:风叩镇海寺,疑闻鼓响(云飞鹰游)
出句:云飞连云港,不见鹰游(方圆)
云云:连云港,位于江苏北,陇海铁路的东端,被誉为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
     镇海寺,为连云港东西连岛上的一座寺庙。   

2、
对句:镇海寺中锡镇海(云飞鹰游)
出句:连云港外水连云(方圆)
云云:联中用了重言的修辞手法。

3、
出句:一水横亘东西,先生江南江北?(云飞鹰游)   
对句:两山矗立左右,愚公坡后坡前。(方圆)
云云:一水指长江。上下联一问一答,方圆自称愚公说,他的家乡在无锡的惠山与江阴的黄山之间。      

4、
出句:蜀道难,惨无人道(无界)
对句:江南好,一派风光(云飞鹰游)
云云:蜀道难,集句于李白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江南好,集句于白居易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人道——风光”皆双关。

5、
出句:佛山修大道(歪嘴念经)
对句:玉溪出香烟(云飞鹰游)
云云:佛山——玉溪,大道——香烟,双关。佛山修道生妙悟,玉溪出烟散幽香。

6、
出句:淡水湖水淡(柳怨风)
对句:春城山城春(云飞鹰游)
云云:回文。

7、
对句:独山令上独山岭(云飞鹰游)
出句:三水弯成三水湾(啜酒寻色)
云云:析字“岭——湾”、“独山——三水”重言。独山,在广西。山水,在广东。

8、
出句:江流海潮汇沙洲(竹君子)   
对句:崇山峻岭崛崆峒(云飞鹰游)
云云:析字,上联字全带三点水旁,下联字全带山字。

9、
出句:三狮六湾弯来弯去弯出莲花九朵(六一)
对句:群猴一洞同进同出同享花果千山(云飞鹰游)

10、
对句:图兰多君子(绿腰)
对句:克林顿阁下(云飞鹰游)
出句:以色列花魁(云飞鹰游)
云云:歧义。图兰/多君子,图兰多/君子。

11、
对句:慕名慕尼黑(云飞鹰游)
出句:爱上爱尔兰(铁汉柔情)

12、
出句:慕名而往慕尼黑(云飞鹰游)
对句:比肩同赴比利时(叶落汀洲)
云云:重言。

13、
对句:巧舌匈牙利口难挡(诗邪)
出句:灰头土耳其貌不扬(云飞鹰游) )
云云:嵌国家名土耳其、匈牙利。

14、
对句:夫承父,蒙古(云飞鹰游)
出句:狐玩虎,挪威(黑鹰)
云云:“蒙——挪”词性转类成动词。

15、
出句:雾锁灵山云隐寺(飘萍浪子)
对句:僧居鹿苑虎跑泉(云飞鹰游)
云云:出句嵌灵隐寺、云隐寺。对句嵌鹿跑泉(济南、张家港、六合皆有),虎跑泉(杭州)。

16、
自出:密云不雨风声鹤唳
自对:怀柔有道山色春光
云云:密云,双关意,一指云层密集,一指北京密云县。密云不雨,阴云密布但就是不下雨,后比喻事情酝酿成熟,但尚未发作。嵌地名密云、怀柔。

17、
对句:影里秦淮,七八桨声来建业(云飞鹰游)
出句:梦中瓯越,两三星火是余杭(李沉舟!)
云云:建业,即南京。

18、
出句:时来南京解奥旨(欢乐)   
对句:运转北海探龙宫(云飞鹰游)
云云:嵌名北京奥运,碎锦格。

19、
对句:禅深静安寺(云飞鹰游)
出句:月满圆明园(QQ老大)
云云:将“静安——圆明”作词用之后又作词组用,属于拆词的组句手法。

20、
对句:钱塘江涌,可观涨潮掀巨浪(跳舞的金光)
出句:天门洞开,且看飞天舞长空(云飞鹰游)

21、
对句:芙蓉镇开芙蓉嶂,芙蓉镇中放,芙蓉嶂间居,嶂间嶂外名赫赫(云飞鹰游)
出句:鸳鸯江架鸳鸯桥,鸳鸯江里游,鸳鸯桥上走,桥上桥下乐悠悠(乐在山水中)

出句说明:
   广西省梧州有一江,名曰:鸳鸯江。由浔江和桂江(漓江下游)相交汇成;江边青山如黛,风光秀丽。宋,苏东坡曾留涟于此,并赋诗赞叹:“我爱清流常击楫,鸳鸯秀水世无双”。今,鸳鸯江架设鸳鸯大桥,“鸳江春泛”锦上添花。春夏时节,鸳鸯江里鸳鸯对对把水戏,鸳鸯桥上情侣双双将情传。此景此情,羡煞不少游人。有感于此而得对子。
  
对句说明:
   芙蓉镇,位于广州市花都区,内有广东省级旅游区----芙蓉嶂旅游度假村。芙蓉仙子的传说使度假区蒙上了神秘的面纱。据说,有一年,久旱无雨,灾情严重,禾苗都快干死,而在芙蓉嶂白沙田这个地方住着几户农民,有一位漂亮的农家女芙蓉姑娘不辞艰辛,独自前往南海龙宫求雨,她的诚心感动了龙王而天降大雨,缓解了旱情,农作物获大丰收。芙蓉姑娘后来成仙,成了传说中的芙蓉仙子。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1. 獵人将以前对过的联做个整理, 请各位多指教:
2. 獵人几乎都是对句, 在此就不多注明出/对句, 獵人所作的或对句就不重複注明獵人之名)
【描景写意联】
香流花欲醉(听草楹联天地擂台赛出联试作)
云掩月含羞

梅开疑是雪(素问)
虹現戏说桥
  
寒雾笼千趣(流羽)
春花孕万情

游丝轻醉软(出句:梨花雨)
片玉冷瑩滑

湛露凝珠滋翠盖( 摘自清莲社 )
银波捲袖舞蓝台( 獵人初学试对 )

袖惹兰香墨韵清( 傅粉檀郎 )
裙拖菊意詩风雅

欲向花溪寻晚月( 冷雪 )
奈何柳径漫秋霜

举杯饮尽千江月(飘萍浪子)
拔劍劈開一線天

不須夕阳扣竹锁
留待明月关柴门(月萧瑟, 求上)

夜雪积窗疑月色(翩然落梅)
晨风扫叶误泉音

珠垂碧瓦千滴韵(秋风传说)
弦动金台一宿歌

一品天堂龙井水(秋风传说)
三朝阆苑凤池花

风雨知音同信步(雅居第二次擂台)
刀山換帖共豪歌

梅邀素月千寻雪(无刃歪刀---蟬联相续)
竹指玄天万奌星

烟蔼入堂悬妙墨(拣尽寒枝)
芝兰盈室沁清香

远山近水人浴碧(璧)
纵木橫桥榭融春
【 图自: http://www.qzxy.org/dispbbs.asp?BoardID=24&ID=6965&replyID=39775&skin=1 】

梨花落湖常离渡
莲叶浮渠不系舟(fpe95)

日抹山云开晓色(空山听枫红)
霞縈枫叶落昏天

霜桥得月溪流雪(空山听枫红)
雾榭凌空湖染烟

墨竹一丛园趣老(三少爷的微笑)
红梅两树舍风悠

松亭得意云山首(三少爷的微笑)
杏阁淒零雨雾中

荷塘沐日常擎伞(清风一梦)
梅谷敷云不卸妝

无涯土地风云赋
不尽春秋花月歌

怡然屋白云深处;
愛煞枫红日落天。
【 獵人题杜牧之愛晚亭,  獵人依杜牧的个性, 直述杜牧愛晚的心情                】
【 原詩为: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袖里云山詩曼妙;
花边风月戏曲折。(今韵)

天风逐海韵,浩荡来 (云笛横夕)
山嶽揷虹光,巍峨定  

珠墜, 奌, 描三圈鏡 (獵人出对, 滴水)
月升,缺,钓千丈潭   (红尘一梦)

为月留窗 盗几分姿色(青竹赛, 水清浅出句)
以云遮面 藏一缕情思

衣带趋缓,一水相隔同望月(雅居第二次擂台)
金石益堅,双人互对共摘星

花未发,柳未芽,暮烟织就、一派苍茫气象;(fpe95)
燕初啼,莺初囀,曙色铺开、千条闪烁光芒

千岩竞秀,绣出莲花万朵悟妙谛,若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焚琴生)
一水恆柔,揉來晓月兩勾传真情,如伯虎弄月,秋香暗羞。

夕雾, 空山, 垂露
昏窗, 止影, 落針
【此是许久以前獵人仿天淨沙的写法所作, 只想表现一个 "靜"字.  此联有修改过 】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
  【世事/哲理/寓志/寓意联】
心空万物无  ( 出句, 抱歉, 忘记作者)
法显千佛具

双泯红尘自在;
二執宇宙轮迴。

大道由人不问梦(秋风传说)
微言律己莫评天

家雀不知云雁路(秋风传说)
井蛙难覓海龙踪

一腔豪气空对月(夏江南)
八斗饱学不如沙

人到中年知己少(方圓)
狗无老运逆ㄦ多

一片真情生雅韵(一天见)
三分劲节有馨香  
【 谢牛布衣之建议改成"劲节" 】

行腳高山偿壯志
放舟瀚海任雄风 (秋风传说)

汤馨粵地年年赞
席满东坡日日香
【 题金牙之友商店(卖豬血汤) 的联 】

苦辣酸甜,容尽人生百味(凌二公子出句)
文哲史社,道出世态一章
【 社,指社会学, 前段也可以说"詩词曲戏" 】

好景无诗,空携囊中锦字(一点梅心出句)
柔言有物,胜献掌上明珠

上联: (茶)暖三壺入醉
下联: (馆)馨一脈扬清
橫联: 茶馆
【  此联为题 "联友茶馆" 的, 括弧上的字是刻意隠去, 搬到橫联上

联可怡情, 茶暖三壺入醉
友能励志, 馆馨一脈扬清
【 獵人深知联友茶馆之所以订立认证会員制度,fpe95总版主頗有"蔣舍三径"之志 】
【 兴趣相投者才方可入其舍, 獵人赞叹总版主宏愿, 特以此联相勉            】

柳眉杏目桃面樱唇云衣水袖山裙,花草柔姿妆天地 ( 出句人已忘 )
甜豆鹹魚苦瓜辣肉木碗鋼匙竹筷, 菜食可口慰肚腸.
【 兴趣相投者才方可入其舍, 獵人赞叹总版主宏愿, 特以此联相勉 】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贴子最后由城市獵人在 2003/04/01 06:45pm 第 1 次编辑]

【 有情联 】  
云归何处休问我(好泥巴)出
花落别家要怨谁(无名的泡沫建议)

双月常逢双栖日(栖: 借音七, 题西洋情人节 2 / 14)
独人莫有独怨时

一帘幽梦隔星河(乖乖隆的冬)
两地巧缘飞海峽

新春燕语催人醒(掬泪)
初夜莺啼弄月羞

两片絮云,晓月抿唇嗤浪子
一帘疏雨,梨花含泪恨檀郎 ( 黒貓 )

一笑凝眸顾雨亭, 笑值几许 (城市獵人出句)
多情执手凌云阁,情定三生 (顾雨亭)

有诚堪抱蓝桥柱 (乖乖隆的冬)
无意莫留紫玉钗

[ 兰桥柱 ]
   原帖主说: 蓝桥的典故有2个,一是尾生抱柱,另一个是裴航与云英,诗云:蓝桥何处觅云
   英。两个都是爱情典, 獵人其它帖曾言, 用戏剧曲目"蓝桥会" 的愛情典故, 厳格來说是
   有些暇疵的, 特於此处做澄清
[ 紫玉釵 ]
   戏曲剧目。改編自唐代蔣防所着霍小玉传及明代湯显祖所着紫釵记。
   霍小玉, 唐蒋防霍小玉传中的人物。為大暦年间的名妓,通詩书,晓音律,後與詩人李益相
   恋,豈料李益始乱終棄,小玉終积思成疾,憤激而死。

兰馨罔顾痴小径
柳弱何堪待长亭

不疑子守蓝桥誓
岂忍奴歌白发吟
【 上面两联中, 第一联本自青竹兰亭的潇湘妃子出题目, 限定兰首亭末, 獵人作出此联.  
  第二联是再补上去的, 这两联是站在卓文君的立场写的,  小径为幽会之地, 长亭是送別之地,
  也可引申思念於长亭上. 】
*******************************************************************************


【 无情联 】

黃山谷( 天下第一蚕 )
黑森林

故国途遙
冤家路窄

来人是莽汉 (夏江南 )
赱狗不乱回
【 "汉" 族 对 "回" 族 】

云中君不见 (三坛征联)
海南人常委
野上女同学
【 野上, 日本姓氏, 城市獵人中有一角色就叫野上犽子 】

梨花竞月千枝雪 (雪风)
柿(士)子终年两袖风   

一角竟能斗御史
十分爭气兩圣人

年关难过,当掉金牙求果腹 (御賜金牙)
日进苦功,莫汲铁骨換羊头
*******************************************************************************


【 机巧, 双关, 重字 】

书虫多尚书  (忘记作者)
酒鬼常祭酒
【 祭酒, 古官名, 相当於校長, 或最高研究机关的主管 】

细柳摇风非作秀 (清风一梦)
柔花吐气也出清
【 登台表演也叫作秀, 把剩馀的東西卖掉也叫出清. 皆双关  】

欲往青竹访斑竹。(浪擊飞舟, 於青竹兰舟出句)
何妨兰舟作飞舟。

问盖茨,天下富翁谁能比尔? (gdclj)
赞秋瑾,一介弱女居然竟雄.

孟母择邻 孙母倚井 岳母刺字 教子有方三良母也(雨公子)
曹公篡位  晉公问鼎   唐公揭竿  欺君无德七罪公乎
【 曹操父子, 司马懿三代, 李淵父子都是身为人臣, 后來卻取而代之者 】

平面画圆关曲直,总要用规(一天见)
球形量径比大小,不能无度

以下两联乃祝贺中国古典文化论坛坛庆, 取嵌“古、典”鹤顶联格式。
獵人将 "中国古典文化论坛"  嵌入, 代雅居表诚心祝贺. ]

古风化育兴中土
典教文深正国魂
【 文深: 缜密周到。史記˙卷一○三˙万石传:"庆文深审谨,然无他大略,为百姓言。 】

古淳化境融中论
典雅文风漫国坛
【 中论, 中庸之论. 国坛, 在此权充为国家论坛或国学论坛. 虽然有奌造词, 但是还是说的
  过去 】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 玻璃对 】
人中爽爽容華显( 爽爽:  英明俊邁,超越尋常的樣子)
士里堂堂貴品呈

三羊开泰吉言来(蝶不恋花)
元月交春宜景显(獵人)

双燕雨中来,带三春美景(乖乖隆的冬)
一兰山里坐. 余百日熏香
*******************************************************************************


【 趣联//歪联 】

顾问空手道(笑明ㄦ)
透視无相观

裙拖六幅湘江水 (唐詩)
裤帶三块台湾钱  
[ 无情歪联 ]

易织难解香鷥结(花似雪)
偏縫好硬臭鴨环

新年开支节度使(笑明ㄦ)
产品管制検查官

道士搖鈴收玉魄
猎人引箭射金烏

聊佳句笑覌巨谷
戏美联游纫薄紗

掰开糞土清高处
扯到棺材感动時

朝梅登基,昂扬三致意
夕柳下台,漂亮一鞠躬

【 与 "就想胡说" 趣对, 他是上联, 我是下联  】
==========================================
一二三四  翩翩起舞(五)   
四三二一  默默凋零(零)

蜻蜓淘气  沾花惹草        
河马好吃  信口开河

狡兔三窟  果然有点门道   
騰龙四海  不过些微絕招

阿朱易容  给你一个面子   
段誉张嘴  呼我三声王爷
===========================================

大虾菜鸟高级动物(就想胡说)
小鬼毒虫次等公民

是真佛何惧无香火(秋风传说)
非善类最怕有鬼魂

日月凌空,可是上层建筑(月转梧桐)
河川汇海,谁说下流行为

Windows打补丁, 漏洞百出 (就想胡说出句)
Yahoo呼口号,    欢声四起

网虫织网络网罗天下(就想胡说)
砖棍造砖头砖打混球
【 舞棍:就是很会跳舞的人, 砖棍就是善於敲砖的人 】

取直角画斜弦初识勾股(老马)出
量等腰围立体再探圓心(城市獵人)  
横披:  春宵几何

读二十四部史,颂四十二章经,观书不徒为章句。(出句, 忘记原作者)
偸三奌一斤米,賠一奌三万元,作贼终究进牢笼。
【 立意: 嘲讽那些饱读詩书, 满口仁义道德的狗官, 贪小利失人格, 得不偿失  】

峯飞葫翘, 垂涎似雨, 闲夫色卒云何事?
手摆眼勾, 露肌如霜, 春城艳市猎美人!
【  趣联 "飞雨闲云" 与 "城市獵人" 两人网名  】
这是云飞鹰游版主的帖:
===================================================================
日月凌空,可是上层建筑(月转梧桐)
河川汇海,谁说下流行为

好句!
总体印象:有一些对联没有做到上下联意思的关联,存在为对联而拼词造句的现象。
继续加油:
赏月观花趣味正浓处
迎来送往水平长进时
==========================================================================

袖惹兰香墨韵清( 傅粉檀郎 )
裙拖菊意詩风雅
“裙拖菊意”感觉不好,与“詩风雅”的关系也不大。

欲向花溪寻晚月( 冷雪 )
奈何柳径漫秋霜
“柳径漫秋霜”应该不影响“花溪寻晚月”,为何“奈何”?

烟蔼入堂悬妙墨(拣尽寒枝)
芝兰盈室沁清香
“芝兰”对“烟蔼”不工。

梨花落湖常离渡
莲叶浮渠不系舟(fpe95)
“梨花落湖”,二、四字同平,出律。

霜桥得月溪流雪(空山听枫红)
雾榭凌空湖染烟
湖溪皆水,且地点不同,染也欠佳,改“陌笼烟”如何?

怡然屋白云深处;
愛煞枫红日落天。
上联断句应该是“怡然屋/白云深处”;下联?

心空万物无  ( 出句, 抱歉, 忘记作者)
法显千佛具
出句“空”扣“无”,对句“显具”欠理想。

大道由人不问梦(秋风传说)
微言律己莫评天
感觉“微言”为对而对。

一腔豪气空对月(夏江南)
八斗饱学不如沙
对句有典故吗?看不明白。

苦辣酸甜,容尽人生百味(凌二公子出句)
文哲史社,道出世态一章
“文哲史社”应该不止一章吧!

黃山谷( 天下第一蚕 )
黑森林
出句双关,人名和地方形态又或地名。对句也双关地名和地方形态。不算无情。

其他没评的皆不错,尤其是技巧,典故类,实在令我佩服。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今人有结集的风俗,95自然不会错过跟风的机会,也贴一贴,加一两句说明以助理解,理解了好拍砖。这些都是有所感而发,有些是个人感叹,有些是代人说教,其实自己昏昏,欲使人昭昭,无疑缘木求鱼,故名木鱼集。
拟赠北国镇铎贺乔迁二则
门对千行杨柳;
家徒四壁诗书。
(此联实不宜为乔迁联,但镇铎有大量,故收之)

此地无银三百两;
斯楼有月九分圆。
(此联也带戏谑,幸镇铎不见怪)
多谢镇铎与陆君云两兄不弃,循循善诱,始能有所进益。

拟赠笑骂由人联友
体苍天之道修身,法无上法,莫让得失误我;
怀赤子之心作事,行所当行,何妨笑骂由人。

拟赠手工艺店:
说甚麽净土天台,人心自是修罗场;
看几件布什玩意,巧手曾出大文章。
净土艺坊,取意净土一方,在国子监斜对面,经营民间手工艺品。匆匆一过,随手一联。

拟赠
可勒石青埂?可粉壁沈园?念此间双鬓已杂霜雪,曾记水岸山光,山中岁月,堪追前世;
莫偶遇无情!莫再见恨晚!叹如是泪眼更显迷离,只为湖边柳色,柳外行人,不似旧时。
有些像词,词写这些子可能要比联好多了。

拟题中秋
孰能解语?任一夜衣单。虽瘦马走江湖,布衣老村落,更宜咏雪赏花,寻幽访胜,踏峰峦而啸沧海,此心朗朗如月朗朗;
天欲无情,又几楼月满?愿平生少恨事,尘世多友人,与共吟诗作画,联句品茗,临山水而调素琴,其乐溶溶若意溶溶。
有点啰嗦,有点附庸风雅,吟诗作画,联句品茗半虚半实,最后一句看到有很多人类似。

拟题钓鱼台国宾馆
钓鱼台,名钩利饵,看多少无用书生、有志豪士为之气短;
寒江雪,斗笠蓑衣,塑一个山林隐者、水岸渔翁令我神驰。
过钓鱼台国宾馆,惯见车水马龙,忽然想到另一个钓鱼台,有感。

拟题侠客二则
其一
红尘谁与对,任大漠苍凉小楼凄楚,狭路相逢,一剑轻生死;
雪域我独行,伴白莲寂寞翠羽逍遥,空山长啸,余音遏风云。
其二
一轮明月落霜剑,尝肝胆血寒,肺腑血热,囊中兀自头颅硬;
九曲长河供此觞,听马蹄声碎,洞箫声咽,醉里犹能意气雄。
此两联是看到负棺人题侠客联后所作,当时有争雄之心,现在想来可取一笑。

拟自题二则
我亦才及醒也!说什么三国五代、唐宗宋祖,皆入邯郸一枕黄粱梦;
汝等尚未悟乎?看那些红粉领袖、才子都头,无非苦海几张臭皮囊。
不知道者说道,以其昏昏欲使人昭昭,亦是可笑。

千百年来又一书生 能醉能醒能吟能呼 再写下几行文字;
三千世界多些缘分 也痴也狂也笑也骂 偏生出这样心肠。
也是一时心情。

拟题戊戌变法(《北京法源寺》观后)
俱往矣,剩断壁残垣,参差碑柱,千年不改容颜旧;
曾记否?当苍天碧血,聚散鸱枭,万马齐喑尸骨寒。
欲振国力,须民心所向,而民智犹须启发。余于戊戌变法,不悲逝者,但哀睡狮。

拟题长城
百二重关谁是主?烽烟虽寂,城墙兀自惊羯鼓;
千年往事更回头。白骨犹存,沧海依然卷浪花。
无此才力,虽有心难成佳句。

拟题北京立交桥。
一桥飞架天南北;
其人宛在水中央。
取一意象,类似白描手法。上下比用一律。

拟题香山
窈窕红叶凭霜瘦;
寂寞山风对影凉。
窈窕犯韵。

拟题长江截流
十里江流悲己滞;
一声欸乃少人听?
(上联似乎此先在哪里见过类似的意思,不能算自己出的)

拟题忏悔
莫道此间能了断;
需从今世细思量。

拟题财神:
老朽何其老也,容我先喘息片刻;
贪心能不贪乎?有时再棒喝一声。

拟题楹联新纪元
汇九流,兼三教,万象包容,联虽小道承天道;
起五代,溯千年,一元复始,我祈今人胜古人。

拟题北京百望山远望楼
云岚归百望,登斯楼也,有一带青山半湖绿水凭栏看;
烟雨入京畿,是雄关矣!教万般意气千种风情惊梦来。
百望山,传说宋杨六郎出征,佘太君盼儿归,登此山百望。故名。实无此事。烟雨,喻战事。

拟题雨雪后
向晚风急,乱卷白屋衰草;
晓来雨过,一浇天下浮尘。
前日京城雨夹雪,正值两会期间,颇有感慨。

拟题联亭
蝶舞翩跹,莺啼婉转,柳外燕归来,看杏白纷纭,桃红烂漫,春色人间谁做主?
竹滴青翠,茶吐芬芳,亭中琴响起,共蝉联谐趣,曲水流觞,讴歌心意我为先!

拟题春天三联
迎春
  无语看花,借寒星朗月,留此粉蕊多一刻;
  谁人扶柳,问飞絮飘萍,知是春风第几重?
叹春
  别是青山芳草绿;
  奈何长夜月光寒。
惜春  
  春来也,倏忽去也;
  心欣然,更是惘然。

拟题清明遥寄
祭祖父
修身维道,于接待处见宽厚,而今无处更聆庭训;
继世以德,虽起居间唯严谨,此后儿孙常记箴言。

祭吴宓等前辈
盛世清明,以新诗陈酒致祭;
高风浩荡,止朗月劲竹比肩。
盛世清明颇有人以德行诟病,此处与195*-197*年的国情对比而言。

----------------------------------------------
随缘放旷,任性逍遥。
欢迎到联友茶馆小憩。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2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发 花
  虾对蟹,绮对纱。晚景对朝霞。荒芜对杂乱,苦菜对甜瓜。稀落落,密麻麻。翠鸟对乌鸦。崖畔急收马,汛头速放闸。良邻善士休奸诈,益友亲朋勿狡猾。野草重生,积虑处胸心思怨;东山再起,深谋远略浪淘沙。
  耙对镐,铲对叉。致富对发家。莺歌对燕舞,美酒对浓茶。风飒飒,鹊喳喳。异草对奇葩。莺唱勤劳第,树荫和睦家。笔写春秋新日月,情滋爱恋话桑麻。绿地怀春,万里飔弹开放曲;黄葵向日,千秋业盛革新花。

二、梭 坡
  愁对乐,雁对鸽。别墅对轿车。偏长对超短,半裸对全遮。禾瑟瑟,柳娜娜。呼啸对吟哦。心闲亲笔墨,室雅会姮娥。仁慈处世仇敌少,和善持家孝子多。风流人物,寰清鸟语歌环保;浪漫乾坤,宇净花香赖禹德。

  拖对拽,逮对捉。逃走对摆脱。藏拙对弄巧,菽粟对布帛。功赫赫,业焯焯。生动对活泼。施淫思项羽,悔过效廉颇。总比金颗经冶炼,常如玉器耐琢磨。举世欢声,体态轻盈歌缭绕;全民健美,身心舒坦舞婆娑。

  虚对幻,魇对魔。窈窕对婀娜。清纯对高远,深壑对浅辙。心叵恻,意难度。厚厚对薄薄。虫雕非小技,微刻是绝活。烦事总因忙里错,好人多自苦中磨。玉宇腾龙,破雾云天骇野雀;银桐宿凤,植根沃土惊泽蛰。

三、乜 斜
  灯对路,巷对街。幽默对诙谐。蛰龙对落日,瑞雪对嘉节。清楚楚,隐约约。挥泪对话别。人间兴特色,世上有奇绝。倾钦业绩常为范,敬慕德行总唾奢。海晏河清,注目留心勤在政;花明景秀,看书读报乐于学。

  噎对哽,闷对憋。三顾对一瞥。无心对有意,反问对盘诘。光烨烨,影叠叠。短叹对长嗟。求人休诌媚,待客不乜斜。扶掖后人为重任,继承前者效高洁。难表心迹,穿蕙丽人邀月饮;直抒胸臆,引蝶纨扇与君携。

四、一 七
  荷对藻,水对鱼。鹤唳对鹂啼。追求对奋斗,满座对虚席。烟袅袅,柳依依。美态对柔姿。闻鸡宜苦练,请教善勤思。得意缘于奋斗日,过失多在忘形时。万缕情丝,吊影自怜千里梦;百结愁肠,论情只许两心知。

  食对饮,画对棋。土舍对茅茨。医生对护士,莽汉对贤妻。惆缕缕,乐滋滋。弊举对鞭笞。任重防虫蛀,权倾拒腐蚀。树有妍媸花点缀,根分长短叶蕃滋。云遮日暗,风吹草动曲无限;雾散光明,雪压梅低直有时。

五、姑 苏
  图对画,果对蔬。郁李对香蒲。良禽对秀木,渊薮对江湖。蜓款款,影疏疏。颖慧对糊涂。开心常问月,增趣总翻书。只盼窗含雪岭月,惟思院长梅兰竹。无论尊卑,此日良辰游共橹;不分贵贱,昔时挚友饮同壶。

  禽对兽,鹳对狐。杨柳对鹧鸪。碧梧对苍柏,戴笠对荷锄。途寂寂,旅仆仆。乱岗对平芜。坦途宜彳亍,歧路莫踯躅。泼墨丹青思士雅,弄潮贾海羡商儒。酾酒话别,异域经营离故里;赏花诗咽,他乡入梦会妻孥。

六、怀 来
  遮对盖,射对猜。粉颈对香腮。襟怀对肺腑,茂树对枯荄。云霭霭,雪皑皑。骏马对驽骀。攀援总有路,跋涉不遗才。山川簇锦用心绘,果木幽芳着意栽。枝头鹊噪,崇山劈路穿龙过;陌上梅发,华苑筑巢引凤来。

  摇对摆,闭对开。妙策对奇才。刀戈对铠甲,喜乐对悲哀。心窄窄,意呆呆。奇矣对怪哉。鹤发多仙骨,童颜少鬼胎。但愿民生无顾虑,唯求物价不哄抬。高低欲试,繁荣社稷事常议;短久皆知,痛苦身心疾莫来。

七、灰 堆
  霖对霰,酒对杯。浪涌对云飞。银珠对玉蕊,月皎对漆黑。言娓娓,笑微微。旧酿对新醅。迎春喜信至,向日彩云归。梅绽田园脱俗气,柳垂山水含清辉。霞生画栋,绮思妙境由心造;树掩门扉,好事佳音在汝为。

  眉对眼,赤对黑。体壮对膘肥。发霉对腐烂,海盗对民贼。风点点,雨霏霏。冷寂对喧豗。人间生绚烂,圃苑斗芳菲。梦断鸡啼晨序曲,情钟鹭啭暮斜晖。花团锦簇,乾坤浩浩无奸宄;鸟语香合,意气勃勃有矩规。

八、遥 条
  抛对套,跳对摇。美好对娇娆。香蕉对涩果,骤雨对狂飙。天邈邈,路迢迢。野艾对蓬蒿。八方集雅韵,四处品佳肴。盘中至品精心选,火上功夫用意瞧。同匡事业,含烟杨柳迷歌舞;共爱神州,带雨杏花颂舜尧。

  窑对洞,路对桥。燕颔对蜂腰。野荞对田麦,秾李对夭桃。烟淼淼,岭峣峣。荡漾对萦缭。山重多水复,柳暗有花调。枝头抱绿春风暖,楹上贴红楼宇姣。为人不易,伪真善辨宜明确;处世维艰,浊净须分勿混淆。

九、油 求
  勾对引,网对兜。碧海对白鸥。娇容对美景,舴艋对扁舟。衣楚楚,曲悠悠。春种对秋收。有志天不负,无才面永羞。白皂须分清腐事,是非明辩解民忧。春满家园,政许三通还玉璧;月莹故里,国施两制固金瓯。

  绸对缎,韧对柔。海市对蜃楼。窗棂对户牗,琴瑟对笙篌。莺呖呖,鹿呦呦。俊逸对风流。层岚生淡雅,列岫觅清幽。纤云弄墨出灵秀,巧雁吟笺蕴智谋。壮志难酬,伏处甘为槽枥马;雄心不已,躬耕乐做垄辙牛。

十、言 前
  脏对乱,腐对廉。善恶对忠奸。刚强对柔顺,苦辣对酸甜。邪顺正,爽清烦。政稳对枢贤。是非宜补漏,功过好观瞻。吉祥日照康庄路,如意风拂大有年。顽强进取,人犹少壮长催马;努力拼搏,木正茂葱宜作辕。

  欢对乐,暖对寒。顺月对安年。民丰对物阜,苦涩对甘甜。呈喜报,拓财源。民主对人权。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诗文漫卷书生乐,风雨同舟夫子贤。仁义得人,严守法章臻大治;和平处世,恪遵规矩成方圆。

  男对女,柏对兰。宝贝对心肝。娇柔对委婉,戈壁对港湾。情切切,意绵绵。素手对轻言。一心同缱绻,千里共婵娟。蜓栖菡萏平蝉翼,柳映池塘满渡船。绿叶田田,旖旎风光皆入梦;红花点点,娇妍景色竟游仙。

  褒对贬,苦对甜。地覆对天翻。探囊对取物,附势对趋炎。食热栗,噤寒蝉。外壮对中干。盲人骑烈马,捷径隐终南。起死回生添寿考,豪夺巧取少忠贤。见缝插针,说情邪风今始盛;植情遣恋,舔犊博爱古难全。

十一、人辰
  馨对馥,晚对晨。璀璨对缤纷。白晳对红润,蜜意对芳唇。林妆绿,野饰金。老练对单纯。相待敬君子,善交远小人。心中有众时时乐,眼里无偏日日春。不重金银,居富济贫行善举;无关宠辱,集萤照雪见精神。

  纤对嫩,苦对辛。露渍对苔痕。铁砧对铜棒,海味对山珍。凄惨惨,笑吟吟。蓊树对芳荪。花发春簇锦,雪润地生金。广栽桃李三春秀,精育梧桐万众钦。披星戴月,从师授业承先志;沥血呕心,入室传知益后人。

十二、江阳
  原对草,马对羊。四野对八荒。杨花对柳絮,坚果对老姜。天渺渺,野茫茫。靖世对安良。学广天不负,志宏路更长。盈山翠色千秋乐,满目霞光五谷芳。水绕山青,绿叶比娇兴宝地;林环碧野,红花斗艳护康庄。

  豺对豹,寿对康。棘刺对麦芒。皮衣对羽氅,陋巷对华堂。林莽莽,水长长。茂盛对丰穰。香枫开画栋,旭日印雕梁。休学绿草趋风动,宜效黄葵向日芳。有限空间,花沁琼芽茶是宝;无穷风味,叶浮玉盏水生香。

十三、中东
  聪对昧,贯对通。啸谷对鸣钟。岚清对雨霁,舞凤对游龙。烟袅袅,水淙淙。深绿对浅红。云间萦瑞气,堂上享和风。八面玲珑成事业,四时锦绣乐宾朋。花好月圆,富日帮贫财气壮;桂芳兰馥,穷时济友院门兴。

  崩对裂,挡对撑。月桂对宫灯。冰封对雾锁,撰写对传誊。风冷冷,水泠泠。悸鸟对惊虫。柳颂清溪月,松播远古风。描摹旷野独观赏,放牧平原任纵横。甘愿人梯,左右逢源桃李盛;乐为墙础,东西饮誉烛光莹。

  庭对院,榭对亭。重创对轻刑。游吟对遣兴,蠕动对萌生。花粲粲,露莹莹。酩酊对惺忪。丽水胸中驻,芳林腕底生。朋来共论杏花雨,友去留言杨柳风。禹甸重光,日月两轮天地眼;国民蕴运,炎黄一脉古今龙。

  严对谨,细对精。碧野对芳丛。徬徨对呐喊,业盛对邦兴。成大器,见真功。无限对有恒。民欢风浪静,国庆海天宁。把酒常怀祖逖志,吟诗永葆少陵情。士心萌志,凯歌达运催佳梦;日月呈明,喜雨凝祥献赤诚。


--------------------------------------------------------------------------------
 (编著:郁犁 录校制作:恶人谷珠楼 转贴请注明)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机关联要点(转)
机关(暗格)联,以下简称机关联,是古对联里一种独特的,极富趣味性和知识性的一种(注:在对联种类中,其实并无“机关联”之说法,而为了使大家能更明了,故而引用大家都熟悉的“机关”一词),它集古今中外之历史典故,人物名称和事迹,动植物和药材名称,天文地理专有名词,时事政治,成语,俗语,文字游戏等等与一体。其内容涵盖面之深度和广度非一般对联所能比及,比之一般律联,对格律及平仄的要求少了几分苛刻,而在趣味性和知识面上又多了一些特点。比以往的对联来说,机关联更讲究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博采众家,以及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因为在一般初学对联者看来,机关联对起来很难,其实相对于意境联,机关联所依循的不过是一些联中已有的特别文字的对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关,只要这些要点能清楚掌握,机关联其实并非绝对,而对联的高层境界实是意境,这里就不做特别说明了;现在我就将我个人对于机关联的理解和应对之心得作如下讲解,望大家指正。
首先我们从机关联的种类说起,每对于一种机关,将做对应的例联解说。(除一些古联外,我一般拿自创联做讲解,联中格律和平仄未有多依循和讲究,各位对联好友请见谅)
一,历史典故联
这种联在机关联里出的比较常见,通常是在一联中,典故与联自成一体,而又可于联本身分开来看,对应于这样的联,应首先从典故着手,然后从典故与联的关系入手,到了这一步后,也就差不多应能对上了。
例联:(上)白登围高祖,白马歃血誓---此联与典故的关系在于并列式排比,前后两句对照排比,既可独立又能相连,最主要的是两个典故同是说的一个人,联的结构是“名词-动词-名词”,这样就首先确立了下联的对应结构,其次此联重点是在两个“白”字上,也就是联眼,即机关所在,此典故是说的汉高祖刘邦的两个事迹,一是被匈奴困于白登,二是杀白马立血盟(只立刘氏子弟为王)要对这样的联,一应从一人两典入手,二从“白”字着手,对应“白”字,颜色有很多,但又要对应于典故,则有一点不易,我所对的一联主选“青”字,“青竹聚贤才,青眼异常人”,这里也是一人两典,人物指阮籍,他是晋时竹林七贤之一,七人常在竹林饮酒作赋,吟风弄月,正合下联前句一典,阮籍被人称为作青白眼,凡他所鄙视之人,他必翻白眼对之,反之则青眼有加,也正合了下联后句之典。所以对此“白”字联,当一从色入手,二从人物入手,以人物联想其典故事迹,以色字再联想其人特点,如水到渠成,自然而就。(当然也不一定非要以颜色字相对,只要词性相同,也可作对,是为宽对也)
(白登围高祖,白马歃血盟---青竹聚贤才,青眼异常人)
二,人名嵌字联
这种联出现的也十分多,在一联中,人名相嵌其句中,有时起的作用的承前启后,有时是双关,有时则是作全联的特别指出引人注意,还有的隐藏的比较深,表面上看去一时也许未能看出,更有一些,是取与名字同音的谐音字组成联中,可谓是“防不胜防”呵呵。
例联1:(下) --孔子以文举立身,此联一眼看去,似只有“孔子”一人名,而细看,才发觉“文举”也是人名,是孔子的孙辈,东汉末年的北海太守,名叫孔融,字文举,此联之意应为孔子一向提倡以文而举称世,并以此立身,即修身。在于“文举”一词,相对应于原联,又隐含了孔融的字,又在联句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形成联词双关,要对此联,应先从“文举”二字入手,既要求名,又要求词意相符,文举一词应是名+动,为被动结构(使文举世。。。)对应出此词后,还要与上联前面的“孔子”与“文举”对应关系考虑,孔是姓,文举是字,要找出相应的字和姓来,最后立身一词就好对多了。自对一上联如“司马凭德操处世”,司马指西汉司马迁,德操是三国时期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字。联原意可为司马迁历来是凭坚持操持德行而行处尘世,联中“德操”一词,相对于原联,一面也隐含了司马徽的字,一面也起了在联句中承前启后的作用,形成联词双关。德操一词也可作被动结构理解。意为“使德操持守。。”,与所出下联相对应。
在对例如这样一些人名嵌字联时,首先当特别注意人名在联中起的作用和是否双关,其次是人名与联的联系是否自然贴切,再观察人名在联句中的结构,针对于这些特点,找出相适应的人名,顺着所出之联的思路来,就比较容易对了。
(司马凭德操处世---孔子以文举立身)
例联2:(上)曹公失策斩张蔡 操之过急--- 此联是一个前后对应人名双关联。全联典故贯始终,联意讲叙苦肉计曹操杀水军都督蔡张二人,评点曹操此举太过鲁莽和急躁;后句以一成语对照前句,并以一“操”字形成双关,也即联眼之所在。后句相对于前句,是对前句的叙述做一个总结和评述,要对此联,当先从典故入手,后取人物,再取其名,主要应对之联要能前后句衔接连贯,前后对应完整恰当,后句所取成语要与前句所叙之典故有所连接。如自对一联如“刘主有心收马庞,备而不用”,讲叙的是刘备最初收马谡和庞统时,却未重用他们,前后句相关联的是收和用,与上联的斩和急相对应,“备”与“操”用法一样,也是作人名词双关解,评点刘备(收下马庞)的举动是准备下来却不重用。备字与操字一样,既对应前句人名,又起一个承前句接后句的作用。
对这样的人名联,首先要注意双关字,再看清全联的结构大意是否是由此双关字作联接,最后明了典故和人物名字及全联之间的关系,而后对应如上特点,逆着以上看联的方法来,先取典,后成结构起句,最后选择双关字词。并略加修辞就可对出。
(曹公失策斩张蔡 操之过急---刘主有心收马庞,备而不用)
例联3:(上)雪拥蓝关寒(韩)愈盛---此联人名嵌于联中,还取谐音以配合联意,更间加了人名(韩愈)的诗句在其中,形成诗句人名互相关联,雪拥住了(落满)蓝关后,寒气就越来越盛了,在此要注意一个“愈”字,既是人名,又是一个形容词,承接于句前的雪拥蓝关,后启发句尾之盛!对此联当首先从“愈”字入手,找出相对应的形容词,组成人名,而后拟选其人所作文章中词句,联系起来,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意思能连接,也就是说人名要和所作的词句之间接合要自然,使全联意思能清楚表达。自作一联如“玉砌雕阑琉(柳)永新”,以一“永”字对应“愈”。同为形容词,且柳永也是人名,前四字是他所作“凤栖梧”中的一句,整句意为玉砌成的雕阑阁,其上面的琉璃装饰是会永远维持如新的,(注:此联格律和平仄未作多的讲究),永字在此联中的作用和上联是相对应的。
如对这样的人名嵌字联,首先要注意联中人名是否双关,再看全句连接后其意,最后对人名双关字词的词性要理解明白,而后对应以上特点,先取人名遴选双关字词,再取典故或词句,最后要完整联句之意,这样就差不多了。
(雪拥蓝关寒(韩)愈盛---玉砌雕阑琉(柳)永新)
三,文字暗格联

A 拆字联
拆字联在机关联中可说是最普遍的一种,在古今对联中随处可见,要对好拆字联,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熟悉字的结构和组成,另外对于文字的读音也要比较熟练的掌握才行。
例联:古联(上)此木为柴山山出--- 此联拆的字是“柴”和“出”。先看柴字,柴是上此下木,与联中前两字相合,而前四字“此木为柴”既是一种词句的说明,又是一个拆字的说明,一方面从词句的角度点出了“此木”是“柴”,另一方面从字的角度看,指明了“此”+“木”为“柴”字,后面的“山山出”则是对应前一种说明,对柴的出处加以指明,柴是从山里出的,山山叠在一起是个出字,从这联结构和内容看,既有拆字联的很明显的特点,又是一副比较普通的说明联,巧就巧在,全联字字有所指。全联七字有六个字与拆字有关,可说是很纯粹的拆字。古联应对有下“因火生烟夕夕多”,句中拆的字是“烟”和“多”,前四字“因火生烟”与上联前四字一样,也有两种说明,后三字“夕夕多”说明了烟为什么多,并形成叠字,承接前面四字。从上下联结构来看,“此木”和“因火”都是偏主结构的,要对出偏主结构的字,首先要从(主)入手,由(主)到(偏),因为出的联的“落点”是在(主)上,例如上联由“木”(主)开始。再联想到“此”(偏)则构成了柴,这里有一点说明:个人看来,出联的作者应该是先有“柴”字而后分成“此,木”,先有“出”而后分“山山”,即出联的思路是从整字联想到拆分字,后由整字和拆分字的关系组成一联。所以如果我们要想对好拆字联,就要依着出联的思路来,对字是先整后分,先主后偏,然后要看拆分字是否合理,能否与联的意思相衔接上。对于拆分字是叠字的情况,应先识别拆分字的词性,根据词性,再找出对应的分字组成整字,但要注意叠字组成的词并非个人胡搬乱造才行。
例联:(上)观明霞又见日月更始--- 此联拆的字是“观”和“明”两个字,在此联中,这两字主要是为后面联的展开作铺盖,“观”拆成了“又见”,“明”拆成了“日月”,把整字和拆分字联系起来,此联意思就是“观看明霞的时侯,又可以看见日月交相更替起落”,结构上是先整字后拆分字结合。以此自对一联如下“放鸿羽方文江鸟复生”(文:文言文中的说,道之意),感觉上下联比上联差一些,论工整的话,实不算对的好,但此联拆分后组联之意也算通顺,暂且就算是宽对吧。在这副对联里,拆分字的结构与前一例联有一些不同,前一字“观”和“放”的结构与前联中的“柴”和“烟”一样,都是偏主结构,但“明”字却是两个主字的结构--“日”和“月”,这样一来,如果想找出相对应的字就比较难,我想了几个都不好,不得以只有用“鸿”字了,显而易见,要对好拆字联,对字形和字体的理解掌握很重要,对字的结构组成要清楚明了,这样才能做到应对时轻松自如,驾轻就熟。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观明霞又见日月更始---放鸿羽方文江鸟复生)

B 谐音字联
谐音字联在机关联中也比较常见,主要是在一联中几个关键字上取谐音,从而使原联变得妙趣横生,对此类联和拆字联一样,主要也是在关键字上做文章。

例联:古联(上) 因何(荷)而得偶(藕)--- (下) 有幸(杏)不须媒(梅) 这是一副尽人皆知的好联,好就好在关键字的谐音取的天衣无缝,而联的意思因这几个谐音而变的趣味横生。“荷”本是名词,但取了谐音后却成了虚词“何”,接合下文使此联成了一副问句联,多了几分谐趣,后面的尾字“藕”取了谐音“偶”后,使联意完全变了,原本按荷,藕字解此联意为因为有了荷才得到了藕,而取了谐音后,联的意思整个变了,变成:(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获得了(你的)配偶呢?这样一来,一副联就同时有了两种解释,使人不禁拍案叫好!而下联对的也是极巧妙,将原字“杏”取了谐音字“幸”,“梅”字取了谐音字“媒”,使下联的联意一下也有了两种,与上联是珠连璧合,巧妙之处在于上下联恰好是一副流水对,属问答形式,上联问“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获得了(你的)配偶呢?”,下联就顺其自然答道“有幸有天作的缘分是不需要媒人的啊”。在这样一副联里,上下联都在关键字上下了功夫,从而使一副普通的联因为谐音而变得完美。所以谐音联首先要从谐音上找出思路来,最主要是要使谐音字能融入联中,使联的意思完整通顺或巧妙连贯。
例联:(上) 九两酒量,岂可妄称无敌?--- 七分气氛,也能融洽一团 这样子的谐音联也很常见,主要表现是一联中几个字甚至于全联所有字读音都相同,但意思又完全不同,又要使对联保持连贯和完整。在这副联里,有八个字分别是两两谐音。“九,酒”,“两,量”,“七,气”,“分,氛”,联的落点处在“量”和“氛”字上,如上联,前三字“九两酒”实际上都是“量”字的定语。是用来形容“量”字的,所以对的下联也一样,“七分气”也是用来形容“氛”字的,针对上联数字“九”,下联也应从数字中选取字,然后取谐音,“两”字是量词,所以下联也从量词中入手,选“分”字,这样,头两个字“七分”就出来了,然后对七分的谐音字思考,“气氛”两字就出来了,所以对这样的谐音联。不单是要考虑谐音,还要考虑字的词性,根据词性选取字,对应的联才更完整,相对于上联才更相合。
(因何(荷)而得偶(藕)---有幸(杏)不须媒(梅))
(九两酒量,岂可妄称无敌?--- 七分气氛,也能融洽一团 )


机关(暗格)联,以下简称机关联,是古对联里一种独特的,极富趣味性和知识性的一种(注:在对联种类中,其实并无“机关联”之说法,而为了使大家能更明了,故而引用大家都熟悉的“机关”一词),它集古今中外之历史典故,人物名称和事迹,动植物和药材名称,天文地理专有名词,时事政治,成语,俗语,文字游戏等等与一体。其内容涵盖面之深度和广度非一般对联所能比及,比之一般律联,对格律及平仄的要求少了几分苛刻,而在趣味性和知识面上又多了一些特点。比以往的对联来说,机关联更讲究的是知识的积累和博采众家,以及对汉字的理解和掌握,因为在一般初学对联者看来,机关联对起来很难,其实相对于意境联,机关联所依循的不过是一些联中已有的特别文字的对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关,只要这些要点能清楚掌握,机关联其实并非绝对,而对联的高层境界实是意境,这里就不做特别说明了;现在我就将我个人对于机关联的理解和应对之心得作如下讲解,望大家指正。
首先我们从机关联的种类说起,每对于一种机关,将做对应的例联解说。(除一些古联外,我一般拿自创联做讲解,联中格律和平仄未有多依循和讲究,各位对联好友请见谅)
一,历史典故联
这种联在机关联里出的比较常见,通常是在一联中,典故与联自成一体,而又可于联本身分开来看,对应于这样的联,应首先从典故着手,然后从典故与联的关系入手,到了这一步后,也就差不多应能对上了。
例联:(上)白登围高祖,白马歃血誓---此联与典故的关系在于并列式排比,前后两句对照排比,既可独立又能相连,最主要的是两个典故同是说的一个人,联的结构是“名词-动词-名词”,这样就首先确立了下联的对应结构,其次此联重点是在两个“白”字上,也就是联眼,即机关所在,此典故是说的汉高祖刘邦的两个事迹,一是被匈奴困于白登,二是杀白马立血盟(只立刘氏子弟为王)要对这样的联,一应从一人两典入手,二从“白”字着手,对应“白”字,颜色有很多,但又要对应于典故,则有一点不易,我所对的一联主选“青”字,“青竹聚贤才,青眼异常人”,这里也是一人两典,人物指阮籍,他是晋时竹林七贤之一,七人常在竹林饮酒作赋,吟风弄月,正合下联前句一典,阮籍被人称为作青白眼,凡他所鄙视之人,他必翻白眼对之,反之则青眼有加,也正合了下联后句之典。所以对此“白”字联,当一从色入手,二从人物入手,以人物联想其典故事迹,以色字再联想其人特点,如水到渠成,自然而就。(当然也不一定非要以颜色字相对,只要词性相同,也可作对,是为宽对也)
(白登围高祖,白马歃血盟---青竹聚贤才,青眼异常人)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30: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人名嵌字联
这种联出现的也十分多,在一联中,人名相嵌其句中,有时起的作用的承前启后,有时是双关,有时则是作全联的特别指出引人注意,还有的隐藏的比较深,表面上看去一时也许未能看出,更有一些,是取与名字同音的谐音字组成联中,可谓是“防不胜防”呵呵。
例联1:(下) --孔子以文举立身,此联一眼看去,似只有“孔子”一人名,而细看,才发觉“文举”也是人名,是孔子的孙辈,东汉末年的北海太守,名叫孔融,字文举,此联之意应为孔子一向提倡以文而举称世,并以此立身,即修身。在于“文举”一词,相对应于原联,又隐含了孔融的字,又在联句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形成联词双关,要对此联,应先从“文举”二字入手,既要求名,又要求词意相符,文举一词应是名+动,为被动结构(使文举世。。。)对应出此词后,还要与上联前面的“孔子”与“文举”对应关系考虑,孔是姓,文举是字,要找出相应的字和姓来,最后立身一词就好对多了。自对一上联如“司马凭德操处世”,司马指西汉司马迁,德操是三国时期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字。联原意可为司马迁历来是凭坚持操持德行而行处尘世,联中“德操”一词,相对于原联,一面也隐含了司马徽的字,一面也起了在联句中承前启后的作用,形成联词双关。德操一词也可作被动结构理解。意为“使德操持守。。”,与所出下联相对应。
在对例如这样一些人名嵌字联时,首先当特别注意人名在联中起的作用和是否双关,其次是人名与联的联系是否自然贴切,再观察人名在联句中的结构,针对于这些特点,找出相适应的人名,顺着所出之联的思路来,就比较容易对了。
(司马凭德操处世---孔子以文举立身)
例联2:(上)曹公失策斩张蔡 操之过急--- 此联是一个前后对应人名双关联。全联典故贯始终,联意讲叙苦肉计曹操杀水军都督蔡张二人,评点曹操此举太过鲁莽和急躁;后句以一成语对照前句,并以一“操”字形成双关,也即联眼之所在。后句相对于前句,是对前句的叙述做一个总结和评述,要对此联,当先从典故入手,后取人物,再取其名,主要应对之联要能前后句衔接连贯,前后对应完整恰当,后句所取成语要与前句所叙之典故有所连接。如自对一联如“刘主有心收马庞,备而不用”,讲叙的是刘备最初收马谡和庞统时,却未重用他们,前后句相关联的是收和用,与上联的斩和急相对应,“备”与“操”用法一样,也是作人名词双关解,评点刘备(收下马庞)的举动是准备下来却不重用。备字与操字一样,既对应前句人名,又起一个承前句接后句的作用。
对这样的人名联,首先要注意双关字,再看清全联的结构大意是否是由此双关字作联接,最后明了典故和人物名字及全联之间的关系,而后对应如上特点,逆着以上看联的方法来,先取典,后成结构起句,最后选择双关字词。并略加修辞就可对出。
(曹公失策斩张蔡 操之过急---刘主有心收马庞,备而不用)
例联3:(上)雪拥蓝关寒(韩)愈盛---此联人名嵌于联中,还取谐音以配合联意,更间加了人名(韩愈)的诗句在其中,形成诗句人名互相关联,雪拥住了(落满)蓝关后,寒气就越来越盛了,在此要注意一个“愈”字,既是人名,又是一个形容词,承接于句前的雪拥蓝关,后启发句尾之盛!对此联当首先从“愈”字入手,找出相对应的形容词,组成人名,而后拟选其人所作文章中词句,联系起来,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意思能连接,也就是说人名要和所作的词句之间接合要自然,使全联意思能清楚表达。自作一联如“玉砌雕阑琉(柳)永新”,以一“永”字对应“愈”。同为形容词,且柳永也是人名,前四字是他所作“凤栖梧”中的一句,整句意为玉砌成的雕阑阁,其上面的琉璃装饰是会永远维持如新的,(注:此联格律和平仄未作多的讲究),永字在此联中的作用和上联是相对应的。
如对这样的人名嵌字联,首先要注意联中人名是否双关,再看全句连接后其意,最后对人名双关字词的词性要理解明白,而后对应以上特点,先取人名遴选双关字词,再取典故或词句,最后要完整联句之意,这样就差不多了。
(雪拥蓝关寒(韩)愈盛---玉砌雕阑琉(柳)永新)

三,文字暗格联

A 拆字联
拆字联在机关联中可说是最普遍的一种,在古今对联中随处可见,要对好拆字联,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熟悉字的结构和组成,另外对于文字的读音也要比较熟练的掌握才行。
例联:古联(上)此木为柴山山出--- 此联拆的字是“柴”和“出”。先看柴字,柴是上此下木,与联中前两字相合,而前四字“此木为柴”既是一种词句的说明,又是一个拆字的说明,一方面从词句的角度点出了“此木”是“柴”,另一方面从字的角度看,指明了“此”+“木”为“柴”字,后面的“山山出”则是对应前一种说明,对柴的出处加以指明,柴是从山里出的,山山叠在一起是个出字,从这联结构和内容看,既有拆字联的很明显的特点,又是一副比较普通的说明联,巧就巧在,全联字字有所指。全联七字有六个字与拆字有关,可说是很纯粹的拆字。古联应对有下“因火生烟夕夕多”,句中拆的字是“烟”和“多”,前四字“因火生烟”与上联前四字一样,也有两种说明,后三字“夕夕多”说明了烟为什么多,并形成叠字,承接前面四字。从上下联结构来看,“此木”和“因火”都是偏主结构的,要对出偏主结构的字,首先要从(主)入手,由(主)到(偏),因为出的联的“落点”是在(主)上,例如上联由“木”(主)开始。再联想到“此”(偏)则构成了柴,这里有一点说明:个人看来,出联的作者应该是先有“柴”字而后分成“此,木”,先有“出”而后分“山山”,即出联的思路是从整字联想到拆分字,后由整字和拆分字的关系组成一联。所以如果我们要想对好拆字联,就要依着出联的思路来,对字是先整后分,先主后偏,然后要看拆分字是否合理,能否与联的意思相衔接上。对于拆分字是叠字的情况,应先识别拆分字的词性,根据词性,再找出对应的分字组成整字,但要注意叠字组成的词并非个人胡搬乱造才行。
例联:(上)观明霞又见日月更始--- 此联拆的字是“观”和“明”两个字,在此联中,这两字主要是为后面联的展开作铺盖,“观”拆成了“又见”,“明”拆成了“日月”,把整字和拆分字联系起来,此联意思就是“观看明霞的时侯,又可以看见日月交相更替起落”,结构上是先整字后拆分字结合。以此自对一联如下“放鸿羽方文江鸟复生”(文:文言文中的说,道之意),感觉上下联比上联差一些,论工整的话,实不算对的好,但此联拆分后组联之意也算通顺,暂且就算是宽对吧。在这副对联里,拆分字的结构与前一例联有一些不同,前一字“观”和“放”的结构与前联中的“柴”和“烟”一样,都是偏主结构,但“明”字却是两个主字的结构--“日”和“月”,这样一来,如果想找出相对应的字就比较难,我想了几个都不好,不得以只有用“鸿”字了,显而易见,要对好拆字联,对字形和字体的理解掌握很重要,对字的结构组成要清楚明了,这样才能做到应对时轻松自如,驾轻就熟。
(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成烟夕夕多)
(观明霞又见日月更始---放鸿羽方文江鸟复生)

B 谐音字联
谐音字联在机关联中也比较常见,主要是在一联中几个关键字上取谐音,从而使原联变得妙趣横生,对此类联和拆字联一样,主要也是在关键字上做文章。

例联:古联(上) 因何(荷)而得偶(藕)--- (下) 有幸(杏)不须媒(梅) 这是一副尽人皆知的好联,好就好在关键字的谐音取的天衣无缝,而联的意思因这几个谐音而变的趣味横生。“荷”本是名词,但取了谐音后却成了虚词“何”,接合下文使此联成了一副问句联,多了几分谐趣,后面的尾字“藕”取了谐音“偶”后,使联意完全变了,原本按荷,藕字解此联意为因为有了荷才得到了藕,而取了谐音后,联的意思整个变了,变成:(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获得了(你的)配偶呢?这样一来,一副联就同时有了两种解释,使人不禁拍案叫好!而下联对的也是极巧妙,将原字“杏”取了谐音字“幸”,“梅”字取了谐音字“媒”,使下联的联意一下也有了两种,与上联是珠连璧合,巧妙之处在于上下联恰好是一副流水对,属问答形式,上联问“你)是因为什么(原因)而获得了(你的)配偶呢?”,下联就顺其自然答道“有幸有天作的缘分是不需要媒人的啊”。在这样一副联里,上下联都在关键字上下了功夫,从而使一副普通的联因为谐音而变得完美。所以谐音联首先要从谐音上找出思路来,最主要是要使谐音字能融入联中,使联的意思完整通顺或巧妙连贯。
例联:(上) 九两酒量,岂可妄称无敌?--- 七分气氛,也能融洽一团 这样子的谐音联也很常见,主要表现是一联中几个字甚至于全联所有字读音都相同,但意思又完全不同,又要使对联保持连贯和完整。在这副联里,有八个字分别是两两谐音。“九,酒”,“两,量”,“七,气”,“分,氛”,联的落点处在“量”和“氛”字上,如上联,前三字“九两酒”实际上都是“量”字的定语。是用来形容“量”字的,所以对的下联也一样,“七分气”也是用来形容“氛”字的,针对上联数字“九”,下联也应从数字中选取字,然后取谐音,“两”字是量词,所以下联也从量词中入手,选“分”字,这样,头两个字“七分”就出来了,然后对七分的谐音字思考,“气氛”两字就出来了,所以对这样的谐音联。不单是要考虑谐音,还要考虑字的词性,根据词性选取字,对应的联才更完整,相对于上联才更相合。
(因何(荷)而得偶(藕)---有幸(杏)不须媒(梅))
(九两酒量,岂可妄称无敌?--- 七分气氛,也能融洽一团 )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方舟子

……
【孤平和三平调】

前面讲到“一三五不论”并不完全正确,在某些情形下一三五必须论。

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的第三个字是可以不论的,用平声也可以。但是第一字如果改用仄声,就成了:

仄平仄仄平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中极少见到。前引杜诗“臂悬两角弓”即是犯了孤平,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
作拗句。老杜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

如果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怎么办呢?可以同时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

仄平平仄平

这样就避免了孤平。这种作法,叫作拗救,意思就是避免了拗句。例如《复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戎马, 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 早已战场多。

第二句本该是“平平仄仄平”,现第一字用了仄声“故”,第三字就必须改用平声“今”了。

七言诗与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仄声,如果用了仄声,必须把第五字改成平声,才能避免孤平。例如《绝句漫兴
九首》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 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 便教莺语太丁宁。

第一句本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三字用了仄声“客”,第五字就改用平声“愁”来补救(注意“醒”是平声)。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例如把“仄仄平平仄”
改成“仄仄仄平仄”,这不算犯孤平,是可以用的。还有一种情况,是五言的仄起平收句:

仄仄仄平平

在这种句型中,第一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第三字不能用平声字,如果用了平声字,成了:

仄仄平平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而且无法补救。

同样,七言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一和第三字都可平可仄,但是第五字不能用平声,否则也成了三平调。

只要能够避免孤平和三平调,“一三五不论”就是完全正确的。


【拗救】

如果仔细看一下前面所举的近体诗的几种基本格式,会发现一个规律:在一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
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
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

前面谈到的对孤平的补救属于在本句自救。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对句补救。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第三字改用了仄声,往往就在对句的第三
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例如《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三句“鸿雁几时到”第三字该平而仄,第四句“江湖秋水多”就把第三字改成了平声。七言的与此相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
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甚至是第一字,诗人也喜欢救一下。比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 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用了仄声“晓”,第八句的第一字就改用平声“花”补救。

又如《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 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 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 人事依依漫寂寥。

第三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五”),第四句第一字就改仄为平(“三”);
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仄(“卧”),第八句第一字就改用平声(“人”)。

有时候,是本句自救和对句补救混用。比如《解闷十二首》之一:

草阁柴扉星散居, 浪翻江黑雨飞初。
山禽引子哺红果, 溪女得钱留白鱼。


严格的格律应该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而此诗的平仄为: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平

这里有本句自救(以“江”救“翻”,以“得”就“溪”),也有对句补救(以“留”救“哺”),但也有拗而未救的(“星”)。实际上,在“一三五”
位置上拗而未救的也是很常见的。象《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二句的“沙”救了“渚”,“渚”又救了第一句的“风”,但是第一句的“猿”就未救。

象这样拗而未救,破坏了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但是这些都发生在“一三五”的位置上,只要不出现孤平或三平调,就是可以容忍的,确切地说不能算
拗。另外还有一种拗,出现在“二四六”的位置上,那才是真正的拗,在这里不讨论。但是有一种拗句,在唐诗中用得相当多,不能不提一下。请看《天末怀李
白》:

凉风起天末, 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 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 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本该是“平平平仄仄”,却写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平声,违反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逢双必反的规律。在七言中,就是把“仄仄平
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比如《咏怀古迹五首》,几乎每一首都用到这种特殊句型。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 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 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 词客衰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 暮年诗赋动江关。


第七句是这种句型。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第七句“泯”可平可仄,如果读为平,就成了这种句型。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分明怨恨曲中论。

第七句还是这种句型。其四:

蜀主窥吴幸三峡, 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 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 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 一体君臣祭祀同。

第一句是这种句型。其五: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 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终难复, 志决身歼军务劳。

第五句又是这种句型。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经常用在第七句),几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我们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诗
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这种特殊句型,可能是因为常规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有三个平声,虽然不在句尾不算三平调,读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
以干脆变一变。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这种句型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不能不论。


帖主按:联句的拗救基本上可以借鉴以上律诗中的拗救法。看的头晕~~~~~麻烦死了,我到现在还没弄懂,因为没那么大耐心。。。
建议大家对联时要么严格遵守马蹄韵,不要出律,要么,就是好得不行的句子,大家都基本上认可这句子可以不守律,再或者就是机关和变格等特殊联句了。最好不要用拗救,呵呵,反正像花似雪这样的懒家伙就是这么想的。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3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仗原则上是按现代汉语划分的词类相对,但是有更严格的要求,又有较宽松的地方。如名词还分若干小类,传统习惯要按小类相对。

   王力《汉语诗律学》大致依照传统的说法,略加分并,作了详细明白的表述。这个材料,对于学习对仗和撰写对联很有用处。

第 一 类

  (甲)天文门
  例字: 天 空 日 月 风 雨 霜 雪 霰 雷 电 虹 霓 霄 云 霞 霭 气 烟 星 斗 岚 阳 阴 照 晖 曛 雾 露 烽 火 飙

  (乙)时令门
  例字: 年 岁 月 日 时 刻 世 节 春 夏 秋 冬 晨 夕 朝 晚 午 宵 昼 夜 伏 腊 寒 暑 晴 晦 朔 昏 晓 闰


第 二 类

  (甲)地理门
  例字: 地 土 山 水 江 河 川 湖 海 波 浪 涛 潮 冰 池 洲 沼 林 潭 泽 渠 桥 乡 村 关 塞 戍 城 市 道 路 径 衙 园 圃 苑 墓 坟 岩 崖 峰 岭 石 疆 堤 陇 禁 掖 京 国 郭 郊 州 县 邑 郡 镇 墟 壤 泥 畦 岸 峡 田 谷 岛 屿 浦 溪 涧 渡 沙 尘 塘 原 驿 家 境 泉 冈 矶

  (乙)宫室门
  例字: 房 宅 庐 舍 楼 台 堂 馆 榭 斋 宫 室 阁 门 闾 塔 巷 街 墙 垣 壁 窗 牗 户 槛 梁 柱 檐 廊 阶 砌 庭 院 仓 库 坛 篱 扉 井 栏 阙 殿 署 楹 寺 观 庙 店 堞 壕 垒 屯 瓦 甍


第 三 类

  (甲)器物门
  例字: 舟 船 舫 舰 车 辇 钟 磬 砧 床 榻 枕 簟 席 茵 旌 旗 鼓 角 干 戈 刀 剑 弓 箭 枪 槊 戟 弩 灯 檠 镜 案 座 幌 帘 箔 帏 屏 帷 幄 香 烛 炉 棹 桅 篷 樯 帆 桨 桡 壶 杯 觞 樽 觥 珂 铃 辔 鞍 鞭 策 绳 甑 釜 箱 筐 尺 盘 碗 盆 缸 箪 瓢 杓 瓮 瓶 钱 钥

  (乙)衣饰门
  例字: 衣 裳 襟 袂 裙 裾 巾 冠 帽 环 钗 珮 珰 带 绂 绶 簪 缨 杖 履 屐 靴 袍 衫 裘 襦 毡 扇 冕 旒 盔 甲

  (丙)饮食门
  例字: 酒 茶 茗 糕 饼 饧 齑 鲙 丹 餐 酿 酷 酎 醪 醢 醯 盐 酱 浆 饭 肴 馔 蔬 笋 菜 粥 饘 羹 汤 胙 脯 蜜


第 四 类

  (甲)文具门(包括文人用品)
  例字: 笔 墨 砚 纸 笺 印 钤 筒 筹 签 书 剑 琴 瑟 弦 箫 笛 棋 卷 轴 幅 幛 简 策 册 翰 毫

  (乙)文学门
  例字: 诗 书 赋 檄 疏 章 句 经 论 集 策 约 文 字 信 缄 诏 令 符 篆 旨 敕 篇 编 碑 碣 词 辞 咏 歌 谣 制 诰 典 籍 礼 图 画


第 五 类

   (甲)草木花果门
  例字: 树 木 花 草 萝 藤 柳 杨 蕉 菊 桂 枝 条 叶 桃 杏 李 梅 梨 榴 橙 橘 柑 柚 竹 篁 兰 蕙 芝 葛 椒 松 柏 榆 杉 椿 萱 楸 樗 根 茎 梗 絮 麦 禾 萼 蕊 芜 苔 藓 芦 荻 蔬 莲 荷 菱 芡 菰 蕖 苇 蒲

  (乙)鸟兽虫鱼门
  例字: 马 牛 犬 狗 驹 骏 骢 骊 犀 象 鹿 虎 豹 狼 狐 猿 貂 麝 狶 豸 兔 鼠 猫 兽 禽 鸟 鸿 雀 鹊 鹤 鸥 雉 凤 鸾 莺 燕 雕 雁 鸦 鸠 鹘 乌 鹃 鹄 鹏 隼 鹓 鸳 鹭 鹳 鸭 鹅 凫 蛇 龙 蛟 螭 鱼 虾 虫 蝉 蚌 龟 鳖 蟹 蟾 蛛 蚕 蛾 蚁 蚊 蝇


第 六 类

  (甲)形体门
  例字: 身 心 肌 肤 骨 肉 头 首 眼 目 眉 鼻 额 颜 面 脸 颊 须 髯 耳 睛 瞳 手 足 肩 腰 腹 脐 膝 胫 胸 背 影 魂 声 色 音 容 迹 羽 翼 翅 翎 蹄 角 牙 齿 口 嘴 唇 毛 爪 翮

  (乙)人事门
  例字: 功 名 恩 怨 愁 闲 才 情 歌 舞 妆 吟 笑 谈 宴 游 羞 妒 言 论 志 道 思 感 荣 宠 爱 憎 语 辞 力 势 醉 梦 气 怀 意 事 心 性 灵 德 品 行


第 七 类

  (甲)人伦门
  例字: 兄 弟 父 母 君 臣 夫 妻 师 友 翁 姑 子 妇 儿 女 婿 叔 伯 伴 侣 圣 贤 仙 佛 鬼 将 相 侯 王 军 兵 士 农 渔 樵 叟 僧 尼 伎(妓)

  (乙)代名对
  例字: 吾 我 余 予 汝 尔 君 子 他 谁 何 孰 或 自 己 相 者 人


第 八 类

  (甲)方位对
  例字: 东 南 西 北 中 外 里 边 前 后 左 右 上 下

  (乙)数目对
  例字: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百 千 万 亿 两 双 孤 独 数 几 半 再 群 诸 众

  (丙)颜色对
  例字: 红 黄 白 黑 青 绿 赤 紫 翠 苍 蓝 碧 朱 丹 绯 赭 金(黄) 玉(白) 银(白) 粉(白) 皓 素 彩 玄 黔 缁

  (丁)干支对
  例字: 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第 九 类

  (甲)副词
  例字: 忽 渐 才 乍 已 将 欲 拟 即 皆 俱 怎 岂 空 徒 枉 频 屡 每 亦 却 休 莫 不 未 只 但 惟 尚 又 复 曾 尝 须 应 宜 合 犹 还 虽 且 更 可 能 殊 甚 颇 稍 最 堪 竟 顿 浑 漫 转 翻

  (乙)连介词
  例字: 与 和 共 同 并 且 还 于 而 则 因 为 之

  (丙)助词(包括叹词)
  例字: 也 矣 焉 哉 欤 乎 耶 尔 耳 兮 然 止 之
  

  以上所分各类,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例如“霜”归天文,“冰”归地理,这种区分不一定有科学根据。
   由于词的多义性,有时同一个字分属两个门类,如“月”,既属天文,又属时令。
   不同门类的字,有的还经常并称,如“天”与“地”、“风”与“浪”、“诗”与“酒”,且可以相对,而成为工对。
  上列门类的次序不是随意排列的。凡不同门而同类的字,性质最近。
   既不同门,又不同类,但是邻近的,也往往用作对仗。


【二十四节气】
  
  立春 雨水 惊蛰 春分 清明 谷雨
  立夏 小满 芒种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处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玻璃字】
  
  品人非本非人品,王大山岡山大王。
  益甲申只甲申益,昌凸凹業凹凸昌。
  韭丰曲干曲丰韭,羊全草實草全羊。
  美言善众善言美,黃天半黑半天黃。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诗联选 王子承辑  明·万历庚申(1620)刻本
对类 佚名 刻本
对制谈经 杜泾纂  刻本
斋谯对联
(以上为明人著述) 袁炜、夏言撰  晚清抄本
联庄 张潮  康熙三十四年(1695)新安张氏霞举堂刻本
对类便读 程锡炎  康熙四十六年(1707)书种堂藏版
评释古今巧对 汪升  康熙五十一年(1712)刊本
望庐集句 钱芳标  康熙五十五年(1716)湘瑟词附
分类字锦 张廷玉  康熙六十一年(1722)刊本
类联集古 刘庆观  乾隆七年(1742)留云书屋刊本
春贴子 王鸣盛  乾隆三十一年(1766)刊
小窗幽记 陈继儒  乾隆三十五年(1770)问心斋刻本
类联集锦 张宗寿  乾隆三十八年(1773)刊本
联经 李学礼  乾隆五十五年(1790)补过堂刊本
弱水对联 屈复  乾隆甲子(1744)
集唐对联 周世锦  乾隆本
集宋楹联 朱钦山  乾隆刻本
对联宝鉴 丁应鼎  嘉庆六年(1801)聚锦堂刻本
峰抱楼楹贴 沈悭  嘉庆七年(1802)华贤画院刻本
韵对便蒙 戴淑元撰 武于田重订  嘉庆十年(1805)德聚堂刻本
对语 章庆  嘉庆二十一年(1816)茶坨主人刻本
春联大观 佚名  嘉庆二十一年(1816)京都文德堂石刻本
韵对屑玉笺注 欧达卿  嘉庆二十二年(1817)刊本
马慧裕集联 马慧裕  嘉庆年间贻谷堂刊本
楹贴采腴 罗昌荃  道光五年(1825)刊本
书经摘联 胡贞干  道光六年(1826)刊本
干支类联 福申  道光六年(1826)刊本
新镌类联雅品祭文合刻 佚名 道光八年(1828)聚文堂刻本
精选古今巧联汇钞 张竹泉 道光十三年(1833)炳蔚堂刻本
知足斋集禊序楹帖 云麓 道光十四年(1834)刻本
声律发蒙 刘牧谦 道光十七年(1837)刻本
楹联丛话 梁章钜 道光二十年(1840)桂林署斋刻本
楹联续话 梁章钜 道光二十三年(1843)南浦寓斋刻本
楹联三话 梁章钜 道光二十七年(1847)刊本
梅麓联存 齐彦槐 道光九年(1829)刻本
韵海鸳鸯 寻乐居士 道光二十四年(1844)文锦堂刻本
对联大观 曾济堂 道光桂阳曾氏家刻本
巧对录 梁章钜 道光二十九年(1849)瓯城文华堂刻本
诗经篇名对 何国镇 道光三十年(1850)刊本
榕园楹帖 李彦章 道光思恩刊本
春秋左传类联 陆桂森 道光刊本
楹联集锦 李载熙、胡凤舟 咸丰五年(1855)刻本
对联汇海 邱日虹 咸丰五年(1855)敬业堂初刊
集禊帖 马慧裕 咸丰六年(1856)贻谷堂刊本
诗经类句对 何国镇 咸丰八年(1858)刊本
楹帖偶存 陈钟祥 咸丰十年(1860)刊本
花间楹帖 抱玉生 咸丰十一年(1861)上海击钵庵刊本
笠翁对韵 李渔 同治元年(1862)书斋草堂刊本
联语录存 柯璜 同治元年(1862)抄本
楹联集帖 何绍基 同治二年(1863)归安吴氏刻本
花月偶联 李敷荣 同治四年(1865)聚古斋刊本
楹联集锦 胡凤舟 同治六年(1867)刻本
曾文正公楹联 曾国藩 同治十二年(1873)长沙陶甓勤斋刊本
类对集材 胡云焕 同治十三年(1874)博文堂刊本
联语古今新集 易光越 光绪二年(1876)醉吟草堂刻本
楹联随笔 陈蝀 同治光绪年间宁乡道林崔氏刻本
新刻黄鹤楼铭楹联 毕沅等 光绪二年(1876)未了居刻本
京师地名对 杏芬 光绪二年(1876)刻本
新增声律启蒙对联大全 车万育 光绪三年(1877)宣经堂补刻本
藤香馆小品 薛时雨 光绪三年(1877)巾箱本《扫叶山房丛抄》
红楼梦对语 拜石主人 光绪四年(1878)巾箱本
古今集联 双鱼罂斋辑 光绪四年(1878)刊本
四书联璧 徐寿基 光绪四年(1878)刊本
楹联双锦 佚名 光绪五年(1879)刊本
莫愁湖楹联便览 释寿安 光绪五年(1879)石印本
板联集锦 佚名 光绪五年(1879)刊本
楹联述录 林庆铨 光绪七年(1881)刊本
新增分类雅联 王寅 光绪七年(1881)刊本
桐花斋楹联警世录 彭启裔 光绪八年(1882)刊本
云卧山庄别集 郭嵩焘 光绪十年(1884)郭氏岵赡堂刊本
楹联集腋 杨昌祁 光绪十年(1884)许稚麟刻本
春在堂楹联录存 俞樾 光绪十年(1884)志古堂刻本
野学堂联存 江式 光绪十年(1884)刻本
东游诗联 李凤翎 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
自怡轩对联缀语 王堃 光绪十二年(1886)同文书局
对课便读 佚名 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
坦园四书对联 杨恩寿、杨逢辰 光绪十三年(1887)刊本
俗语集对 张文虎 光绪十三年(1887)刊本
名联杂集 汪启琮 光绪十三年(1887)石印本
楹联新句 袁枚 光绪十四年(1888)古越奎照楼本
集古三百联 王仲珊 光绪十四年(1888)栖云山馆本
西湖楹联 周庆祺 光绪十五年(1889)知己轩刻本
雕玉双联 童叶庚 光绪十六年(1890)武林任有容斋刻本
联语 左宗棠 光绪十六年(1890)《左文襄公全集》收
四川名胜楹联 云水散人 光绪十八年(1892)北京琉璃厂石印本
天下名胜楹联 云水散人 光绪十八年(1892)北京琉璃厂石印本
江南赵氏楹联丛话 赵曾望 光绪十八年(1892)石印本
十三经集句类联 佚名 光绪十八年(1892)上海蜚英书局
汉碑集联 张清藻 光绪十八年(1892)钱塘张氏刻本
撰联偶记 天目山樵 光绪十九年(1893)刊本
朱一新挽联文 李滋然等 光绪二十年(1894)刻本
楹联录存 俞樾 光绪二十年(1894)上海扫叶山房
楹联偶录 杨绍和 光绪二十年(1894)聊城海源阁刊本
冠海堂楹语 杨浚 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
求志居楹联集录 高德铭 光绪二十二年(1896)刊本
集摘联 邹同珩 光绪二十三年(1897)经世山房刊本
嘉荫堂集联 冯誉骏 光绪二十三年(1897)刻本
春秋人地名对 俞樾 光绪二十五年(1899)《春在堂全书》收
诗星阁对联 孟继埙 光绪二十五年(1899)錞于室刊本
骈语学对新编 慈荫庐居士 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本
蝶史楹联 延清 光绪二十五年(1899)刊本
集浯溪碑字联语 於益 光绪年间《息柯居士全集》本
友竹草楹楹联 蒋庆第 光绪年间谦受益斋合刻本
诗经集句类联 罗萝村 光绪年间上游同文书局刊本
楹联新话 朱应镐 光绪年间刻本
荔隐居楹联偶存 涂庆澜 光绪年间莆阳涂氏刻本
鹤鸣集联存稿 陈艺、陈任阳 光绪年间刻本
味经山馆俗联便录 戴钧衡 光绪年间刊本
易安室集陶 洪羲尊 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楹联集古 杨调元 光绪二十六年(1900)无锡双锡山房本
古今楹联汇刻 吴隐 光绪二十六年(1900)西泠印社刻本
碧梧红杏山房楹帖 陆费燮 光绪二十六年(1900)刊本
介庵楹句集抄 赵藩 光绪二十九年(1903)江阴排印本
新镌古今集联 张世淮 光绪二十九年(1903)刻本
增补古今集联 莫友芝 光绪二十九年(1903)宏道堂刊本
桐城吴先生联语 吴汝纶 光绪三十年(1904)《桐城吴先生诗集》本
楹联汇编 王荣商 光绪三十年(1904)上海书局石印本
摩兜坚斋汲古集联 白遇道 光绪三十年(1904)刻本
古今楹联汇刻小传 吴隐 光绪三十二年(1906)刻本
铁楼楹联 延清 光绪三十三年(1907)《蝶仙小史汇编》本
伴秋室主联语汇钞 刘韫良 光绪三十三年(1907)抄本
楹联新谱 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1907)刻本
祈园联语 张广楠 光绪三十四年(1908)《祈园诗集》收
集石鼓文楹联 杨调元 光绪三十四年(1908)
国朝名人楹联汇编 张文运 宣统元年(1909)石印本
绮霞江馆联语偶存再续存 吴熙 宣统二年(1910)湘乡彭闿异辑刻本
改良楹联维新 俞樾 宣统三年(1911)开明书局
楹联佳话 李宝嘉 宣统三年(1911)上海六艺书局刊本
滑稽联话 李宝嘉 宣统三年(1911)上海六艺书局刊本
蜗巢联语 顾鸣凤 宣统三年(1911)《讷庵丛稿》刊本
南亭联话 李宝嘉 宣统三年(1911)上海六艺书局刊本
联语录存 袁保龄 宣统三年(1911)清芬阁《项城袁氏家集》
蠡园对联大备 范启璋 宣统年间金陵范氏《蠡园全集》刊本
绮云楼楹联 窦士镛 宣统年间《绮云楼诗草》附
联语丛录 张之洞 《张文襄公全集》刊本
悔余庵集句楹联 何栻 《悔余庵集》卷二
敲空对偶遗响 释为乾 清刊本
古今巧对汇钞 张逢源、刘凤枝  
对联 得得斋编 刻本
注释启蒙对偶 佚名 清刊本
芥子园杂联 李渔  
四书对语 吴梅村  
集陶楹联 周肇祥 清抄本
冷圃联语 槭庵  
挽联合编 管窥居士 清刻本
楹联集韵 常麟 清刻本
集宋七言联 莫友芝 清刊本
集古轩汇选大成类联 段正俊 抄本
集禊楹联 佚名 清刊本
新编对联集珍 邹观澜 清刊本
 
松崖对联 吴镇 清刻本
里居楹语录 江峰青 清刊本
寿诗挽联底稿 严修 稿本(天津图书馆)
楹联续录 林庆铨  
魏塘楹帖录存 江峰青 清刊本
师竹庐联话 窦镇 清刊本
联瑜 石成金  
应制楹联 阿桂 清刊本
海门联语 丁应鼎 清刻本
广春秋人地名对 黄朝桂  
集篆隶屏联稿 朱为弼  
集千字文楹帖 许正绶 清排印本
苏句集联 陈延益 石印本
对联不俗 胡为应 清刻本
愚园楹联 胡光国 清刻本
诗联藻镜 谢梅林、邹可彪 清刻本
介庵楹句续编 赵藩 民国刊本
楹联四话 梁恭辰 民国上海会文堂石印
花间楹帖 凤凰啸隐  
楹联游戏楹联聚宝 汤蠹仙  
楹书集 朱涛 民国金陵刊本
梁山舟楹帖 梁同书  
滇黔浙闽四省名胜楹联 云山散人 石印本
四川全省试院楹帖 蔡振武 民国刊本
文章游戏·杭州俗语对 缪艮 民国本
精选楹联新编 俞樾 1913年上海美华书庄
集汉碑楹联三种 巢云 1913年巢云簃抄本
曲园楹联录 俞樾 1914年尚古山房石印本
(以上为清人著述)   
悔晦堂对联 吴恭亨 1914年悔晦堂丛刊本
通俗对联新编 佚名 1914年
新楹联类编  1914年上海会文堂书局编印
楹联(第一集)  1915年上海有正书局
对联杂录 北岳山房主人 1915年抄本
追悼黄蔡两先生挽联录 宁乡追悼会 1916年宁乡普盖图书馆石印本
楹联采新  1916年上海会文堂编辑所
颐和园联语 古直愚人 1916年
新对联汇海 佚名 1916年上海广益书局
蜷学庐联话 王锡韩 1916年
青玉堂集苏联语 佚名 1916年
西湖楹联  1916年杭州德让书局编印
读史集联 清·吕调元 1916年上海有正书局
校官碑集字联 清·俞樾 1917年上海扫叶山房本
绎山碑集字联 清·俞樾 同上
曹全碑集字联 清·俞樾 同上
樊敏碑集字联 清·俞樾 同上
集唐对联 蒋琦龄 同上
名联丛话 梁纪佩 1917年石印本
争坐位帖集字联 清·何绍基 1917年上海扫叶山房本
纪泰山铭集字联 清·俞樾 同上
鲁峻碑集字联 清·俞樾 同上
新增绘图西湖楹联  1917年西湖鑫记书局编印
醴泉铭集字联 佚名 1917年上海扫叶山房本
俗语对 佚名 同上
乐府雅联 清·寥园主人 同上
石鼓文集字联 清·吴受福 同上
金刚经集字联 清·俞樾 同上
易林集联 佚名 同上
圣教序集字联 佚名 同上
四书对 佚名 同上
诗品集联 佚名 同上
兰亭序帖集字联 佚名 同上
龙山楹联汇稿 鲍鸿 1917年石印本
楹联名迹  1917年中华书局
吴天发神谶文库联拓本 秦絧孙 1917年上海艺苑真赏社石印本
周毛公鼎铭集联拓本  同上
周散氏盘铭集联拓本  同上
周齐罍铭集联拓本  1918年上海艺苑真赏社石印本
周孟鼎铭集联拓本  同上
联拓大观汉乙瑛碑 秦文锦 同上
联拓大观汉褒斜石刻  同上
联拓大观周齐垒铭  同上
联拓大观汉唐半截碑  同上
联拓大观汉砖塔铭  同上
联拓大观魏论经书诗  同上
汉孔庵碑集联拓本  同上
汉西门颂集联拓本  同上
汉华山庙碑集联拓本  同上
汉张迁碑集联拓本  同上
汉校官碑集联拓本  同上
汉曹全碑集联拓本  同上
麻姑仙坛记集联拓本  同上
秦绎山刻石集联拓本  同上
晋爨宝子碑集联拓本  同上
詹峿台铭集联拓本  同上
魏郑羲碑集联拓本  同上
唐三坟记集联拓本  同上
唐怀仁圣教序集联拓本  同上
集联汇选初集、二集 胡君复 1918年商务印书馆
新篡对联集锦 佚名 1918年天津善文魁印
古今联语汇选初集 胡君复 1918年商务印书馆
古今联语汇选二集 胡君复 同上
联拓大观汉祀三公山碑 秦文锦 1919年上海艺苑真赏社石印本
联拓大观汉封龙山碑  同上
联拓大观汉郙阁颂  同上
联拓大观汉景郡铭  同上
联拓大观周颂敦铭  同上
绵桐馆集联汇刻 清·杨调元 1919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古今楹联大观 王楚香 1919年上海文明书局
闲可轩集联 陈泽翔 1919年铅印本
柏岩联话偶存 清·赵炳麟 1919年
小绿天庵楹联 窦镇 1919年
桔园联偶 曾国才 1919年刊本
古今联语汇选三集 胡君复 1920年商务印书馆
古今联语汇选四集 胡君复 同上
张猛龙碑集联 玉双 1920年石印本
劬庵联话 罗正钧 1020年罗氏养正斋刊本
楹联(第二集)  1920年上海有正书局
分类新式对联大观 郁秋庵 1920年
史氏诗联草 史龙云 1920年石印本
小槐簃联存 清·丁立诚 1920年钱塘丁氏嘉惠堂排印本
琴隐联话 严文黼 1921年
对联话 吴恭亨 1921年悔晦堂丛书本
联对大全 王文儒 1921年上海中华书局
古今楹联分类新镌 黄涵秋 1921年上海广益书局
巧对续录 清·梁恭辰 1921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对联大观 邹汝忠 1921年上海广益书局
楹联新话 陈方镛 1921年上海中华书局
古今滑稽联话大观 丁楚孙 1921年上海文明书局
古今楹联名作选萃 黄涵秋 1921年上海广益书局
楹联精华 吴金山 1921年上海广雅书局
集殷墟文楹帖 罗振玉 1921年上海罗氏贻安堂
古今联语汇选补集 胡君复 1922年商务印书馆
甓湖草堂楹联汇存 左祯 1922年
篸社第一度征联选本 佚名 1922年北京
大千居士撰句 秦文锦 1922年上海艺苑真赏社
谐联漫录 周宗麟 1923年《荻存斋集》
挽联指南 徐枕亚 1923年清华书局
六碑龛贵山联语 向义 1923年
古今楹联汇选  1923年大通书局编印
讨论作对联方法浅说 李天根 1923年念劬堂刻本
春联大观  1923年上海进化书局编印
石鼓文集联 清·王同 1923年源邺书店影印
篆文联语集四种 清·吴受福 1923年上海鸿文斋石印本
分类春联大观  1923年上海进化书局编印
分类楹联大成 周莲第 1924年上海启新书局铅印本
新编绝妙滑稽联话 董坚志 1924年上海东亚书局
新编楹联 佚名 1924年西湖鑫记书局
楹联观海 江荫香 1924年
古今楹联类纂 云后 1924年上海会文笔书局
最新分类楹联大成 王大绪 1924年
庄谐联话 清·李宝嘉 1925年上海大东书局
湘绮楼联语 王闿运 1925年成都志古堂重校刊本
格言楹联全书 李龙公 1925年上海会文堂
介庵楹句正续合钞 清·赵藩撰 1925年上海陈迪光等辑本
楹帖偶存 唐氏 1925年
名人楹联真迹大全 刘再苏 1925年上海世界书局
佛桑馆挽联存录稿 荣孟枚 1926年铅印
格言联璧 清·金缨 1926年上海鸿宝斋书局
樨园楹联录 章煜 1926年
正草隶篆名人楹联大观 佚名 1926年上海扫叶山房石印本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选新增对联备要 赵顺翔 民国北京文成书庄
联语 佚名 民国《小百科全书》本
新编挽联合璧 佚名 民国本
定庵楹联 由云龙 民国铅印本
联存 田桐 民国本
楹联拾存 余重耀 民国《遁庐丛著》本
对联杂录 佚名 民国抄本(藏甘肃省图书馆)
白话对联大观 陈辑全 民国本
对联新集 邓炳震 民国本《乡党应酬》收
日常应酬对联大全 吴匀 民国本
古今楹联大全  世界书局编印 民国本
古今巧对大观 陈宗圣 民国大通图书社
分类楹联大集成 王儒林 民国本
对联集成 佚名 天津善文魁刊本
新时代楹联 佚名 民国本
校正对联大全 袁蔚山 民国本
顾伯潜先生挽联 黄明友、顾乐林 民国本
愿春迟斋杜诗集联 王文琦 民国刊本
精选国民新对联 佚名 民国本
春觉斋联句 林纾 民国稿本
最新对联大全 郑重 民国成都科学书店
绝妙联语 卓沙 民国本
衡山廖公湘南挽联录 佚名 民国本
澹堪联语 成多禄 民国稿本
绝妙滑稽联话 张越公 民国本
名山联语 钱振锽 民国《名山全集》收
戴氏先德联选 戴炳聪 民国抄本
最新分类楹联合璧 佚名 民国长沙广益书局
分类楹联新编 佚名 民国刊本
鸿胪楹联 邓铁香 民国本
涵香轩联语 李葆光 民国《涵象轩集》收
草堂联话录存 庄某 民国本
新编革命对联大全  民国刻本
续编锦囊诗对故事集 佚名 民国刻本
婚丧喜庆对联汇编 陈宗圣 民国上海大达图书社
偶语百联 金钺 民国刊本
睫巢楹句 赵式铭 民国稿本
分种楹联大全 李小川 民国本
新辑古今名人楹联汇编 唐志田 民国上海校经山房本
楹联丛编 台湾广文编辑所 广文书局影印
新春联 通俗小文库编委会 1950年上海新华出版社
对联大全 陈永钧 1950年河北人民出版社
新春联 陈友林 1951年广州华南人民出版社
新春联  1951年中华全国文艺协会上海分会
新春联 佚名 济南新华书店
时事春联 倪海曙 1951年上海版
新春联  1953年汉口中南人民出版社编印
新春联 佚名 1955年北京宝文堂书店
新春联 孙颖川等 1956年河北保定人民出版社
新春联  1956年北京出版社
春联集 张文涛 1958年甘肃人民出版社
怎样编写春联 徐元 1958年浙江人民出版社
一九五九年新春联  1958年山东人民出版社编印
新春联  1958年湖北人民出版社编印
新春联 黄冈大学中文系 1958年黄冈人民出版社
新春联  1958年河北人民出版社编印
新春联 佚名 1958年盘石人民出版社
新春联 段笑天 1958年西安长安书店
新春联 江都文联、文化馆 1959年江都人民出版社
新春联  1959年福建人民出版社编印
对联集锦  1959年贵州人民出版社编印
新春联  1959年春风文艺出版社编印
新对联  1959年西安长安书店编印
对偶句 袁仲麟 195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新春联  196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编印
新春联选 《解放日报》编 1964年上海文化出版社
农村新春联  1964年江苏人民出版社编
龙眼联话 刘隆民 1975年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龙眼联话续编 刘隆民 1978年台北台湾学生书局
对联  1979年成都群众艺术馆编印
青城山楹联集  1979年四川青城山文管处编印
大观楼长联及作者孙髯 余嘉华 1980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农村常用对联 黄金发 1980年湖南教育出版社
太平岩楹联集 方友义 1980年厦门市委宣传部
望江楼楹联选辑 彭芸荪 1980年四川人民出版社《望江楼志》收
古今名人楹联汇编 谢华 1980年山东临清枣花村书画社印
新春联  1981年玉林县图书馆编印
红楼梦诗词联语评注 于舟、牛武 198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武侯祠匾额对联注释  1981年成都武侯祠文管处编印
学点对句 李西平 1981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对联选 张少成、李泽一 1981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对联集锦  1981年山西人民出版社编印
名联欣赏 陈家铨 1981年江西人民出版社
明清楹联 佚名 1981年上海汇画社影印
对联趣话 彭友元等 1981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宝光寺楹联集  1981年四川新都宝光寺文管处编印
楹联缀珠  1981年四川宜宾《新戎》编辑部编印
联林摘艳 佚名 1981年香港集古斋
古今对联荟萃 林芳胜等 1981年广西人民出版社
巧联妙对正续集合订本 郑嘉善 1981年台湾星光出版社《双子星丛书》
古今对偶句选 李顺忠、黄焱 1981年广西人民出版社
古今对联集锦 周满忠 1981年福建人民出版社
太原市园林名胜楹联初稿 赵云峰 1981年内部发行
新楹联汇编 佚名 1981年香港集古斋
岳飞墓庙楹联 骆寄平 1981年杭州岳飞墓文管所
新春联 尚文化 1981年辽宁人民出版社
古今对联集锦 李国桢 1982年安徽人民出版社
对联欣赏 顾平旦、曾保泉 1982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漫话对联 林随喜 1982年陕西人民出版社
古今楹联拾趣 黄荣章 1982年花城出版社
实用对联 汪根年、章锦珩 1982年贵州人民出版社
对联精选  1982年安徽人民出版社编印
当代楹联选  1982年连云港教师进修学院等编
今古对联选  1982年福建永春县文化馆编印
古今对联荟萃 胡正山 1982年湖南冷水江市文化馆印
古今对联故事选 张过 1982年陕西咸阳群众艺术馆印
古今春联选 刘新志 1982年新华出版社
古今联话 苏文洋 1982年重庆出版社
中国当代书家楹联选  1982年连云港教师进修学院编印
古诗佳句名胜对联集锦 张一瑶 1982年《合江文艺》印
当代楹联墨迹选  1982年湖南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印
对联丛话 张其中 1983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新编对联集成 黄曾甫等 1983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实用对联 张过 1983年陕西人民出版社
实用对联 彭作雨等 1983年江西人民出版社
古今联语趣话 夏友兰等 1983年青海人民出版社
对联评注 陈家铨 1983年江西人民出版社
峨眉山楹联选集 峨眉山文管会 1983年西泠印社
对联漫话 韩明安、马相林 1983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古今对联 陈可文 1983年中州书画社
明清楹联墨迹选 佚名辑 1983年长春古籍书店影印
对联艺术 任喜民 1983年宁夏人民出版社
春联选 群众文化编委会 1983年新华出版社
迎春征联集萃 中央电视台 1983年新华出版社
农村实用春联选 马篮、祝平 1983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桂湖古今楹联选  1983年四川新都文管所编印
春联  1983年天津杨柳青画社编印
奇联妙对故事 余德泉等 1983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今古对联集锦 唐意诚等 1983年湖南省群众艺术馆
古今名胜对联选注 萧望卿等 1983年北京出版社
郭沫若楹联辑注 杨芝明、曲树程 1983年山东教育出版社
等持阁联话 任稼青 1983年台湾商务印书馆
中国名胜古迹对联选注 王存信、王仁清 1984年吉林人民出版社
桃花源楹联浅释 刘祖荣 1984年桃花源文物管理所
古今对联大观  1984年河南人民出版社编印
古今对联丛谈 孙保龙 1984年江苏古籍出版社
名胜古迹楹联选 樊明芳等 1984年岳麓书社
对联格律及撰法 孙天赦 1984年贵州人民出版社
春联选 斯华 1984年新华出版社
神童巧对 寒庄 1984年台湾明华出版公司
迎春征联集萃(第二集) 中央电视台 1984年
古今对联故事选 尚文化 198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
古今对联选注 阎万春 1984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陕西分会等
黄鹤楼诗词文联选集 张诚杰 1984年华中工学院出版社
对联荟萃 萧炳枢 1984年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
对联集锦  1984年中国工商银行西安支行编印
对联集  1984年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编印
古今楹联录 施卫国 1984年油印本
名联楷书 李华锦书 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长城征联集萃 中央电视台等 1985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妙联趣谈 李杏林 1985年安徽人民出版社
管理联语 侯堂柱 1985年台湾台北业强出版社
古今名人对联故事 梅嘉陵等 1985年湖南人民出版社
古今楹联选集 白雉山 1985年湖北教育出版社
名胜古迹楹联趣闻录 黄太茂 1985年广东旅游出版社
古今名联巧对楹帖佳话 杨晓光 1985年时代文艺出版社
武侯祠匾联与塑像 贺游等 1985年武侯祠博物馆印
对联纵横谈 余德泉 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 钧成、成钢 1985年北京日报出版社
安顺古楹联选  1985年贵州安顺地区博物馆
农村实用对联新编 吴永考 1985年山东人民出版社
历代楹联选注 赵浩如 1985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关陵匾额楹联注释 鲍传华 1985年当阳县文化馆印
谐联集锦 陈家铨 1985年江西人民出版社
西湖楹联选  1985年浙江人民出版社编印
对联选集  1985年四川射洪县政协文史组编印
台湾名胜楹联 常江、苏民生 1985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一九八六年对联台历 常江 1985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成都名胜古迹楹联 陈家铨、阚宗仁 1985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北京名胜楹联 顾平旦等 1985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昆明风景名胜楹联征稿选  1985年昆明市园林局公园科编印
中国历代对联故事选 李佐贤、靳道任 1985年工人出版社
湖南名胜古迹楹联选注 江伯怡 1985年湖南美术出版社
对联新编  1985年新华出版社编印
楹联墨迹选集  1985年荣宝斋编印
扬州园林名胜楹联  1985年扬州市文联编印
对联故事选 无官等 1985年北京出版社
楹联故事选 张过等 1985年陕西人民出版社
三苏祠楹联 刘少泉、胡惠芬 1985年重庆出版社
迎春征联集萃  1985年河北人民广播电台农村部编印
李白故里楹联集  1985年四川江油李白纪念馆编印
新民联 夏民安 1985年《汉川文艺》印
古今楹联大观 佚名 1985年中华公司玉林地区分公司印
古今长联集注 周渊龙、赵梦昭 1986年湖南大学出版社
古今巧联妙对趣话(一) 朱恪超 1986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神童妙对 申华、荣威 1986年希望出版社
西湖楹联欣赏 王荣初 1986年浙江文艺出版社
先驱者诗联选 梅嘉陵 198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古今名联谈趣 梁羽生 1986年作家出版社
中华名胜楹联集 张过、刘新志 1986年新华出版社
都江堰青城山名胜楹联选 陈家铨、阚宗仁 1986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等持阁联选续集 任稼青 198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
集句对联字贴 王翼奇 1986年浙江古籍出版社
袖珍对联钢笔字帖 曲舒书写 1986年《对联》杂志社印
黄河游览区楹联 林从龙 1986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对联之研究与学习 张治 1986年台湾商务印书馆
一九八七年对联台历 常江 1986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中国名胜楹联大观 谷向阳、何惠琴 1986年黄山书社
中国长联三百三 余德泉 1986年云南人民出版社
花树对联集锦 陈仰民、张东继 1986年华夏出版社
中国店堂对联集成 谷向阳、何惠琴 1986年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游踪联语 钟仁、章樾 1986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古今名联趣话 梁石 1986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实用对联六千副 阎万春 1986年未来出版社
怎样写春联 李宁 1986年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
中国名胜楹联大观 周渊龙 1986年光明日报出版社
新春联 随州市楹联学会 1986年随州市神农书社
望江楼楹联 勾承益、冯元 1987年四川大学出版社
千年对联佳话 马书田 1987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古今联语选萃 常江等 1987年青海人民出版社
河南名胜楹联 林从龙等 1987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楹联漫话 邓叙萍 1987年广西人民出版社
新编实用对联 王志华 1987年群艺堂
实用对联大全 张过 1987年陕西人民出版社
避暑山庄楹联 白鹤龄、罗星明 1987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楹联集翰 中国楹联学会等 1987年农业出版社
慰问前线勉怀英烈征联 中国楹联学会 1987年华夏出版社
古今对联故事 李政民 1987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中国对联谭概 常江 1987年华夏出版社
隆中对联注释  襄樊市编印
趣联集锦  《山海经》编辑部编印
莫愁湖楹联集  南京莫愁湖管理处编印
都江堰文存楹联  四川灌县文管所编印
成都名胜楹联浅释 夏顺均、李思桢 成都群众艺术馆
西山名胜题联  昆明西山龙门管理处编印
峨眉山楹联选集 田家乐 1987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千家联 张保明、张少鹏 1987年山东出版总社荷泽分社
联海珍奇 全旭日 1987年湖南大学出版社
中国名胜楹联大观 程裕桢、解波 1987年中国旅游出版社
对联作法 曾伯藩 198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
古今楹联集 白雉山 1988年辽宁大学出版社
古今作家名联选 张志春 1988年三秦出版社
当代百家楹联集萃 尚文化、宫宝安 1988年辽宁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今实用对联大全 梁石等 1988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北京名胜楹联辑注 唐棣华 1988年北京出版社
湖北名胜楹联 刘作忠 1988年湖北人民出版社
名联鉴赏辞典 顾平旦等 1988年黄山书社
佳联趣话 陈振桂 1988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今对联集锦 俞雪海 1988年浙江大学出版社
古今巧联妙对趣话(二) 朱恪超 1988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实用对联大全  1989年中国物资出版社
近现代名人对联辑注 景常春 1989年南京大学出版社
荟文斋——楹联书法 李华锦书写 展望出版社
弘一大师书华严集联 李叔同集书 198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学生联语津梁 钟一尚等 1989年学苑出版社
古今名联赏析 梁羽生 1989年湖南文艺出版社
古今商业对联精选 白启寰 1989年贵州人民出版社
农村常用对联 张过、一晖 1989年华岳文艺出版社
得句庐联存 朱惠民 1989年北京宝文堂书店
中国对联谭概 常江 1989年华夏出版社
中华对联鉴赏 余章瑞、余东东 1989年人民日报出版社
中国书院楹联六百副 陈海波等 1989年广州文化出版社
古今滕王阁楹联集锦 王巧林、萧朝晶 198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
百家名联墨迹 顾平旦、曾保泉 1989年文化艺术出版社
已巳年春联创作选  1989年都江堰市楹联协会编印
戚继光纪念馆楹联选  1989年浙江戚继光纪念馆编印
郁南古今趣联 叶旭明 1989年
古今巧联妙对趣话(三) 朱恪超 1989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板桥对联 任祖镛 1989年山西人民出版社
中国楹联鉴赏辞典 汪少林主编 1990年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幽默对联 雪屏 1991年天津人民出版社
名人趣联故事 王一鸣、罗晋辉 1992年同济大学出版社
佳联趣谈170则 荣斌 1993年金盾出版社
古今民间实用对联集锦 张雷元、解双喜 1993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 梁石、梁栋 1993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中国古今实用对联大全 梁石 同上
对联常识 任志扬 1993年福建人民出版社
实用对联三千副  1995年金盾出版社
行业对联三千副 赵金光 同上
巧妙对联三千副 常江、王玉彩 同上
风景对联三千副  1996年金盾出版社
喜庆对联三千副 赵金光等 同上
中国名联辞典 荣斌主编 1996年山东大学出版社
民间楹联 杨景亮、陈在东 1996年石油大学出版社
诗词对联入门 胡遂 1996年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
中国名胜对联 钟仁编 章樾注 1997年山西教育出版社
妙联巧对故事 陈德来 1997年浙江文艺出版社
古今绝妙对联汇赏 余德泉、孟成英 1998年广东人民出版社
中国古今奇联鉴赏 李文郑、朱恪超 1998年中州古籍出版社
中国古今名联鉴赏 柳景瑞、廖福招 同上
名联三百副评注 白雉山 1998年南方出版社
楹联大全 李岫春 2000年中国社会出版社
幽默的对联故事 侯笑天 2000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
(一)  (二)  (三)  (四) (五)  整理制作:恶人谷珠楼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如何对联之一
对联的基本句式是从骈文和律诗移植过来的,因此一开始就 有优美的声律结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经过取舍、融合和优化,对联已经有了不同于诗词曲赋骈文的句式 和结构,形成了独立的文体。本文用二元序列表示对联结构,“0”为平,“1”为仄,用“,”断句,用“/”区分上下联。

对联的基本句式,四言和六言来自骈文,五言和七言来自律诗。骈文多采用四言和六言,故宋人称为“四六”,但其中也杂用五言或七 言。同样是五言或七 言,骈 文的节奏与律诗不同。这一点常常容易被人们忽视。例如,王勃《滕王阁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七言联,其节奏10-1-01-00/01-1-00-11,相当于骈文的六言句式001100/110011加了一字,“与”和“共”相当于虚字,因此不应该用七言律诗句式0011100/1100011来衡量。王勃名句的节奏与南齐王俭《灵丘竹赋》“翠叶与飞云争采/贞柯与层冰竞鲜”(见李调元《赋话》)的节奏11-1-00-11/00-1-00-10相同而青出于蓝。将两者对照分析,骈文句式的特点一目了然。

纪晓岚所说的最古春联,蜀孟昶“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梁章钜《楹联丛话》),上联平仄是00101,在律诗中,“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 句”(见王力《诗 词格律》),因此不是对联句式。实际上,孟昶用的是骈文句式,其节奏00-1-01/01-1-00,相当于四言句式0011/1100加了一字,“纳 ”和“号”相当于虚字。“昶为太子时曾自题策勋府桃符‘天垂余庆/地接长春’”(见《中国对联大辞 典》),说明该联是从四言句式变化而来的,作为骈文句式,对仗工丽。如果不了解早期对联的这种情况,用五言律诗句式00011/11100来衡量,认为“余”字违律,显然是极大的误解。

《楹联丛话》中摘录《朱子全集》所载联语,有些句式明显来源于四六。例如,松溪县明伦堂联“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德在生民,如雨露之为泽,而雷霆之为威”,其中允许相同虚字相对。这是对联移植骈文句式的明证。不过,相同虚字相对现象已被淘汰。

唐代律诗的声律和对仗已达到尽善 尽 美的程度。因此,五言联和七言联普遍采用律诗句式而不用骈文句式 。在长联中,五言、七言骈文句式并未完全消失,但正在被律诗句式取代,或改用一字领或三字领加四言句式。

五言律诗句式有A型11001/00110和B型00011/11100两种,七言也有A型0011001/1100110和B型1100011/0011100两种。把它们统统拿来做对联,在短联情况下,矛盾并不明显。但是,进一步考察就会发现,在律诗中不可或缺的这两种句型,在长联结构中只需要一种,而且有充分理由证明,只有B型才有资格作为对联句式。因为:

1。A型同B型有质 的区别。在对联句式体系中,既然四言和六言只有A型0011/1100和110011/001100,五言和七言理应采用B型为佳。这样可以避免单调,增加变化(见《对联》1998年第2号拙文《对联句型的生成》)。

2。B型句式的平仄变换比A型简单。如果把句式中平变仄或仄变平的次数称为变换数,那么,五言B型00011/11100与四言0011/1100的变换数相同(都是1),而五言A型11001/00110的变换数是2;七言B型1100011/0011100与六言110011/001100的变换数相同(都是2),而七言A型0011001/1100110的变换数是3。因此,在不同句式 组合时,可以把五言B型视为 四言,把 七言B型视 为六言,而A型则无此特性。

3。B型句式在结构上接近骈文句式,易于互相转化。前面举的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五言和七言采用B型,可以将律诗句式和骈文句式统一起来,形成对联句式。

近代联家偏爱用五言、七言B型撰联,极大地促进了对联句式 的优化和简化,从而形成了完整的对联句式 体系结构。即:一言 1/0,二言11/00,三言A型001/110或B型011/100,四言0011/1100,五言00011/11100,六言 110011/001100,七言1100011/0011100。

我们并不否定五言、七言A型句式在短联中存在的价值;只是证明,它们在本质上是律诗句式,而不是对联句式。同样,五言、七言骈文句式也不能当成对联句式。 长期以来,对 联 未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固然与文人学士视对联为“雕虫小技”有关;平心而论,不加选择地用骈文或律诗的句式撰联,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在早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对联没有自己的句式 体系结构,就不能形成独立的文体,只能成为骈文或律诗 的附庸。

明确对联句式同骈文、律诗句式的联系和区别,是选择对联最佳结构的基础 。余下的问题是:对联的句式组合有没有最佳结构?

长联结构无非是不同句式(包括领、衬字) 的组合,或同一句式 的重复,或以上两者的组合。但是,这种组合不是随意的。关键在句脚的平仄安排。

对联句式来源于 诗词曲赋骈文,而句脚安排主要借鉴于骈文。因为诗词曲和律赋的句脚都要受用韵的限制,惟独骈文讲求对仗和平仄,不需押韵,与对联非常接近。例如,纪晓岚《绛云别志序》开头一段是:“生生世界,转若飚轮;种种因缘,幻如泡影。莺飞草长,人间多早谢之花;桂老蝉寒,天上无常圆之月。伤心黄土,几玉碎而珠沉;埋骨青山,终金销而石泐。去来一瞬,瞿昙借譬于芭蕉;梦觉两忘,庄叟委心于蝴蝶。良有以也;岂不然乎。”(见《纪晓岚诗文集》),这18句分为5组,每组4句或2句,其平仄序列结构是0011,1100;1100,0011。0011,00-0-1100;1100,11-0-0011。0011,0-11-0-00;1100,0-00-0-11。0011,0011-0-00;1100,1100-0-11。0011;1100。如果把虚字去掉,就成为:0011,1100;1100,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1100;1100,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1100。这种以四言为基础,成组互相对仗形成的句脚安排,正是对联所需要的。

上面讲过,在句式组合中可以把五言B型视为四言, 七言B型视为六言,只要句脚平仄相同,组合规律就相同。 实际上任何句式 组合都根源于四言基本组合模式(简称四言模式),即: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在于:序列周期最长(16),声调变化丰富,而且 便于自对。而简单的句脚平仄交替1100,0011,1100,0011/0011,1100,0011,1100虽然可形成两组自对,但序列周期较短(8),而且重复单调。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陆云亦称四言转句以四句为佳 "。刘勰的原义虽指改韵,亦适用于句式组合。简言之 ,四言基本组合模式是最佳对联结构,任何对联句式组合都可以由此生成。

.就句脚安排而言,可以把每边一句的对联,例如 七言联: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杭州西湖藕香居茶室联)的结构 1100011/0011100,看作0011/1100,即四言模式末句;把每边两句的对联 ,例如九言联: 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顺时调吕律,玉节金和 (北京颐和园排云殿门联)的结构 11100,0011/00011,1100 ,看作1100,0011/0011,1100,即四言模式的末两句;把每边三句的对联,例如 十七言联: 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李振钧安徽安庆大观亭联)的结构11100,11100,1100011 / 00011,00011,0011100,看作1100,1100,0011/0011,0011,1100,即四言模式的末三句,又如十五言联: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峰到春归无寻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周纵策)的结构0011100,0011,0011/ 1100011,1100,110看作1100,0011,0011/0011,1100,1100,即四言模式的前三句;把每边四句的对联,例如十九言联:饮建业水,食武昌鱼,千里驰驱,到处聚观香案吏/对紫薇花,撤金莲炬,九霄瞻仰,何年却向帝城飞(见《楹联丛话》)的结构0011,1100,1100,1100011/1100,0011,0011,0011100,看作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即四言模式本身。

每边四句以上的对联,句脚平仄安排是否按四言模式循环反复,要视情况而定。因为骈文句式简单,对联句式复杂;骈文无句式重复,对联有句式重复;骈文对仗限于四句之内,对联同边自对形式花样繁多。对联同骈文的这些区别,要求在句脚安排上比骈文有较大的灵活性。例如,孙髯昆明大观楼联,可谓千古绝唱,在句脚安排上完全符合四言模式,但并非始终循环反复,一层不变。因篇幅有限,不在这里展开细述。

总而言之,对联的最佳结构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的。由于历代(包括当代)联家的不断努力,对联不仅有了比骈文和律诗更加完美多样的句式体系,而且有了更加灵活多变的声律结构。对联是诗词曲赋骈文的精华,洵非虚语。


附录:最佳对联结构举例

每边一句:

四言联 0011/ 1100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 ( 袁岘冈张中阶长沙岳麓书院门联)

五言联 00011/1110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杭州灵寺观海亭联集宋之问句) 七 七 言联 1100011/0011100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杭州西湖藕香居茶室联肌颉集苏东坡句)

每边两句:

四四 1100,0011/0011,1100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北京旧门联) 四 四五 1100,00011/0011,11100 螺黛一痕,平铺明月镜/虹光百尺,横映水晶帘(北京颐和园 玉带桥联)

五四 11100,0011/00011,1100 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顺时调吕律,玉节金和 (北京颐和园排云殿门联)

四六 1100,110011/0011,001100 林木翳然,便有濠濮间想/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袁翔甫《随园琐记》,见〈楹联新话〉)

六四 001100,0011/110011,1100 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李少池187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中国馆联,见〈楹联新话〉)

四七 1100,1100011/0011,0011100 鸟识元机,衔得春来花上弄/鱼穿地脉,挹将月向水边吞(朱熹,见〈楹联丛话〉)

七 四 0011100,0011/1100011,1100五千里秦树蜀山,我原过客/一万顷荷花秋水,中有诗人(曾国藩四川新都桂湖联)

五六 11100,110011/00011,001100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十万家烟火,尽归此处楼台(徐文长杭州吴山江湖汇观楼联)

六五 001100,00011/110011,11100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是前身注定事,莫错过姻缘(杭州吴山月老殿 联)

五七 11100,1100011/00011,0011100 哥了了无言,潦倒文章拼命酒/子归归不得,落花风雨葬魂诗(太仓吴养涵挽胡粹士联)

七五 0011100,00011/1100011,11100

由上可知,每 边2 句的对联,同一句式组合或已 知先后顺序的不同句式组合,结构唯一确定。

每边三句:

1。 三句相同 正反组合

三三三 0011,1100,0011

1100,0011,1100

2。两句 相同与一句不同句式组合

三三七 110,110,1100011 出有车,入有鱼,当代孟尝能客 我

001,001,0011100 金未尽,衣未敝,今年季子不归家 ( 王君实先生提供)

四四七0011,1100,1100011 亲不负楚,疏不负秦,爱国忠心真气节

1100,0011,0011100 骚可为经,策可为史,经天纬地大文章 (长沙屈贾祠)

七 四四 0011100,0011,0011 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1100011,1100,1100 峰到春归无寻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周纵策)

五五七11100,11100,1100011 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乐

00011,00011,0011100 大讲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

3。三句不同句式组合

五四七 11100,1100,1100011 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还,惟有几篇新乐府

00011,0011,0011100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曲,尚留三亩旧祠堂
 楼主| 发表于 2004-8-21 15: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谈谈如何对联之二
1. 楹联简述 (A Brief Summary)
1.1 楹联举例 (Some Examples)
学士青莲尚书红杏
中郎绿绮太史黄庭

这是旧北京的一副门联(冰心《春节忆春联》,1985年2月22日《北京晚报》),以青、红、绿、黄四种色彩代表古代四位名人。“学士青莲”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号青莲居士,翰林院学士。“尚书红杏”是宋朝尚书宋祁,因写了“红杏枝头春意闹”词句而闻名。“中郎绿绮”是汉朝官拜中书郎的蔡邕,精音律、善鼓琴,绿绮,古琴名。“太史黄庭”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会嵇内史,曾写过《黄庭外景经》。此联对仗工丽,寓意典雅,精妙绝伦,过目不忘。

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这是清彭玉麟游泰山集句联(梁羽生《名联谈趣》565条)。上联用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句,下联用唐玄宗《经鲁祭孔子而叹之》和杜甫《登楼》句。彭是湖南人,湘军水师统帅之一。当时太平军已失败,但内忧外患依然如故,故有此种复杂心情。此联对仗工整,古为今用,天衣无缝,是集句联的大手笔。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这是郭沫若题李清照纪念堂联(顾平旦、常江、曾保泉《名联鉴赏词典》第71页)。上联描述李清照故居的优美环境,下联突出李清照和她丈夫赵明诚的传世之作以及李清照的文学风格。此联文字流畅,意义深长,寥寥数语,表达了对一代女词家的怀念与崇敬之心。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良辰美景奈何天芳草地我醉欲眠楝子风尔且慢行
碧澥倾春黄金买夜寒食清明都过了杜鹃道不如归去流莺说少住为佳

这是上海嘉定花神庙联(《名联鉴赏词典》第104页)。此联采用词和曲的语言撰写,与花神的主题情景交融,曼语丽辞,令人心驰神往。

顺便说一下,古文是不加标点的,实际生活中的楹联也不加标点。因此,学楹联,就要习惯看不加标点的楹联。楹联不仅上下联互相对仗,而且有同边自对的字、句,规律很明县,反复读几遍,不难断句。

1.2 对联定义 (Definition)

楹联是对联的雅称,用以强调其文学性质。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可以包括文字游戏。在一般情况下两者可以通用。

对联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也就是说,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联文是有意义的,或可以理解的;平仄要合律,对仗要工整;对联是独立存在的文本,不是其他文本的一部分。凡符合这些条件的就是对联,否则就不是对联。

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只有在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我们没有把上下联在意义上互相依存的要求(这是一般对联都应满足的要求)写入定义,只是为了承认“无情对”也是对联。例如: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这副对联平仄合律,逐字相对,绝对工整,上下联分别成文,但是上下联在意义上毫不相干。上联是一种酒名,即三星牌白兰地酒。下联是江南五月阴雨连绵的天气,也是梅子熟了的季节。据说是为了给“三星白兰地”做广告,故意出下联征对。其效果之大,可想而知。

我们也没有把现代句法概念写入定义,因为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句”(pause)的概念,与白话文或英语中“句子”(sentence)的概念不同。有些对联很难说是意义完整的句子。例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隐字讽刺谜联,上联不成句子,下联不成句子,合起来也不成句子,但是上联有含义,下联有含义,合起来意义更明显(忘八 / 无耻)。因此,我们只需要知道这副对联是七言句式,能理解字面和隐藏的含义就行,没有必要进行深入的语法分析。楹联,与诗、词、曲、赋、骈文一样,属于古典文学范畴。楹联的基本句式来自骈文和律诗。用现代语法来分析楹联结构,是当前楹联教学的一大误区。因为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是一致的。楹联语法(或文法)与一般语法(或文法)并无多大差别,无庸多说。下面谈到的“句”,是指诗词的“句式”,或古文的“句读”,不是现代语法中的“句子”。

2. 楹联创作 (Writing Couplets)

楹联创作的基本要求是:平仄合律,对仗工整,文意切题。三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平仄合律是基础,不合律的对联就是不合格的对联。对仗工整是关键,对仗不工整,即使平仄合律,也只能滥竽充数。文意切题是目的,平仄合律、对仗工整而文意不切题,就是无的放矢,甚至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2.1 平仄合律 (Level Tone vs. Oblique Tone)

诗有格律,词有谱,曲有调名。古人虽未制定联律,但律在联中。由于对联长短不限,结构复杂,人们对联律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是常见的楹联大都在二三十字以内,并非越长越好。因此,这里主要谈楹联的基本句式和最佳楹联结构,把我们的理解公诸同好,以求达到共识。

楹联与其他文体的区别在于结构。楹联结构是声律结构,不是语法结构,亦即句内和句间的平仄序列关系。因为楹联基本句式来自律诗和骈文,先了解律诗和骈文的句式结构是有益的。

2.1.1 律诗句式(Patterns of Regulated Verse)

七言律诗有以下四种结构,用“0”为平,“1”为仄表示,就是:

0011100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1100110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 1100011 / 0011100 / 0011001 / 1100110

七言律诗要求第三和第四句,第五和第六句分别构成七言联,因此只有句脚上仄下平的情况,例如李商隐七律《无题》一诗中的对仗句:

0011001 / 1100110 身无彩凤双飞翼 / 心有灵犀一点通

1100011 / 0011100 隔座送钩春酒暖 / 分曹射覆蜡灯红

五言律诗也有四种结构,只要把上面每个七言句去掉前两位就行:

11100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11100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00110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11100 / 11001 / 00110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 00011 / 11100 / 11001 / 00110

五言律诗要求第三和第四句,第五和第六句分别构成五言联,如杜甫五律《春望》一诗中的对仗句:

00011 / 11100 感时花溅泪 / 恨别鸟惊心

11001 / 00110 烽火连三月 / 家书抵万金

律诗平仄具体要求,请参考王力《诗词格律》,不再多说。

2.1.2 骈文句式(Patterns of Parallel Prose)

骈文不像律诗那样有固定的言数和句数,而且不需要押韵;但有固定的句式,主要是四言句和六言句,也有增加一字成五言句或七言句的。其对仗限于两句之内,在非节奏点上平仄不拘。骈文句脚既有上仄下平,也有上平下仄。为了方便,只举王勃《滕王阁序》一文为例:

1100 / 0011 胜地不常 / 盛筵难再

0011 / 1100 虹消雨霁 / 彩澈云衢

00-1100 / 11-0011 落霞(与)孤鹜齐飞 / 秋水(共)长天一色

0011,1100 / 1100,0011 十旬休暇,胜友如云 /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1100,0011 / 0011,1100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 今晨捧魅。喜托龙门

0011,00-1100 / 1100,11-0011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虚

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1100-11,1100 / 0011-00,0011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2.1.3 楹联句式(Patterns of Couplet)

我们所说的楹联句式是规范化的句式,在实际使用时非节奏点的平仄不拘。

楹联的四言句式和六言句式来自骈文,可以构成四言联和六言联:

四言: 0011 / 1100 (正格) 以文会友 / 与古为徒(丁上左)

1100 / 0011 (变格) 唯楚有材 / 于斯为盛(岳麓书院联)

六言: 110011 / 001100 (正格)泉自几时冷起 / 峰从何处飞来 (董其昌)

001100 / 110011 (变格)革命尚未成功 /同志仍须努力 (孙中山)

楹联的五言和七言句式来自律诗,可以构成两种类型的五言联和七言联:

五言A型:11001 / 00110 室雅何须大 / 花香不在多 (郑板桥)

五言B型:00011 / 11100 若问梅消息 / 须待鹤归来

七言A型;0011001 / 1100110 春风阆苑三千客 / 明月扬州第一楼(赵子昂)

七言B型:1100011 / 0011100 东汉文章留片玉 / 西泠翰墨著千秋(朱景彝)

A、B两型在律诗中缺一不可,但在楹联中有一足矣。由于B型句式接近骈文句式,结构简单,便于组合,在组合时以选用B型撰联为佳。

楹联还从诗词曲赋骈文,引进一言、二言、三言句式(通常用作领、衬字),从而形成包括一言至七言的最佳对联句式体系(三言有两种类型):

1 / 0, 11 / 00, 001 / 110, 011 / 100, 0011 / 1100, 00011 / 11100,

110011/ 001100, 1100011 / 0011100

有了这些句式,就可以根据需要,组成一定长度的楹联。

2. 1。4 最佳楹联结构(The Optimum Structure of Couplets)

每边一句者,分别用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句式自身;每边两句者,用四言句式分别与自身以及五言、六言、七言句式,按句脚上仄下平要求,两两组合,就可以得到如下最佳结构。按照最佳结构撰联,就像做诗填祠一样,随心所欲,不逾规矩。因为在非节奏点上,可平可仄,实际上仍有很大灵活性。在熟练运用之后,就可以按四言模式的句脚安排,增加句数,增加领、衬字,平仄自然合律。

下面是最佳楹联结构的举例:

四言联0011 / 1100 望洋兴叹 / 与鬼为邻(徐桐)

五言联00011 / 11100 楼观沧海日 / 门对浙江潮(摘宋之问诗句)

六言联110011 / 001100 此是山阴道上 / 如来西子湖边(绍兴东湖联)

七言联1100011 / 0011100 莫放春秋佳日过 / 最难风雨故人来(孙星衍)

八言联1100,0011 / 0011,1100

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 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郭沫若杜甫草堂联)

九言联1100,00011 / 0011,11100

花雨能仁,祝嵩龄亿载 / 昙枝普茂,巩海甸三乘(《万寿圣典》)

11100,0011 / 00011,1100

天地自成文,湖山有美 / 国家期得士,桃李无言(彭元瑞)

十言联1100,110011 / 0011,001100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泰山南天门)

001100,0011 / 110011,1100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 仰流风于遗像,万古清高(武侯祠联)

十一言联1100,1100011 / 0011,00111000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屈原祠联)

11100,110011 / 00011,001100

八百里湖山,知是何年图画 / 十万家灯火,尽归此处楼台(徐文长)

十二言联11100,1100011 / 00011,0011100

我去太匆匆,骑鹤仙人还送客 / 兹游良眷眷,落梅时节且登楼(钱楷)

2.1.5 长联句脚安排(Arrangement of Pause-tones in Long Couplet)

按传统观点,每边11字以上就称长联(曹雪芹),“最多也不过二三十余字而止”(梁章钜),这是有道理的。因为楹联的优势在于言简意赅,赏心悦目,适合悬挂,不宜太长。七言(1100011/ 0011100)是律诗句式,八言(1100,0011 / 0011,1100)是骈文句式。骈文和律诗句式的结合以十一言(1100,1100011 / 0011,0011100)为典型,标志着楹联有了不同律诗和骈文的结构,故以此分界,称为长联,是合理的。至于胜地壮观,高楼大厦,二三十余字的长联也足够了。因此,不妨把更长的对联称为“超长联”。

长联结构比较复杂,但可以将句脚安排简化为四言模式(0011,1100,1100,0011 / 1100,0011,0011,1100)的句脚安排。例如:

由两个句式组成的对联,句脚安排为: ——0,——1 / ——1,——0

由三个句式组成的对联,句脚安排为: ——0,——0,——1 / ——1,——1,——0或 ——0,——1,——1 / ——1,——0,——0

由四个句式组成的对联,句脚安排为:——1,——0,——0,——1 / ——0,——1,——1,——0

以此类推。当然每句不一定是四言,还可以加领、衬字。可以灵活应用。但大体上是这样一种模式。这样的句脚安排,主要出于长联同边自对的需要。

2.2 对仗工整 (Parallelism)

对仗是楹联的基本特征,没有对仗就没有对联。楹联创作必须在对仗上下功夫。律诗对仗限于两句之间,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出句的字和对句的字不允许重复。骈文对仗扩大到前两句和后两句之间,允许同位虚字相重。楹联对仗的严格要求不亚于律诗,而且将长联同边自对的形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客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一个人客栈

GMT+8, 2024-5-4 01: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