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客栈

 找回密码
 加入客栈
查看: 7918|回复: 37

古陶瓷及标本,图文并发,不断添新~[转帖][推荐]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2:1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沙窑
  
  在长沙窑的考证中,目前发现的龙窑有几十条,据分析,长沙窑以作坊形式而生产,生产水平也有高低,即在唐中期就已经完整的、准确的烧制出铜红釉里红,开创了彩瓷的一个新纪元。
  长沙窑从胎质上看,早期比较疏松,瓷土处理水平较差,中唐以后,特别是大量的销往国外的瓷器中,做工较为精美,瓷土处理也较细腻,在此时长沙窑生产了比较多的水平较高的瓷器。
    长沙窑胎有白胎、灰胎、红胎,这几种胎分为早、中、晚三期,到了中晚期,基本上是以灰、白胎为主,瓷化程度约1300度左右,胎质比较细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3 12:16:3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围棋子
  
  宋代,是我国围棋极为风盛的一个历史时期,当时不仅文人士大夫钟爱围棋,而且在社会下层也出现了众多的爱好者。据宋人笔记小说所云,其时棋盘、棋子是都市杂货铺中常见的商品。棋具生产正是为了适应市场需要,所以既出现了名贵的玉、水晶棋子,同时也大量生产了成本较低的陶瓷、琉璃棋子。
  照片中所出示的古代棋子(见下图),其中大部分是宋代所产。琉璃棋子大的直径2.1厘米,小的不足1.6厘米,有几枚棋子粗看颜色十分相似,但在较强灯光照射下,透出的光彩却是各异,白棋显现出蛋青色或淡黄色,黑棋有的透出酱油色,有的则为鸦青色,有的几乎不透光。中间的几枚陶瓷棋子,有的正反两面都很平整,有的两面都有明显模压花纹,状若飞禽。棋子这般造型或许与围棋别名———乌鹭有关。南北朝梁萧衍曾把枰上游弋的黑白棋比作鹤与燕,宋人诗词中即屡见以乌鹭戏称。王之道《蝶恋花》词:“玉子纹楸频较路。胜负等闲,休冶黄金注。黑白斑斑乌间鹭……”洪炎《弈棋绝句》有“鹭落寒江鸦点汀,晴窗飞雹击棋声。”
  由此想及,宋代棋子的某些特征,也许正是当时围棋文化发展的一种体现。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3 12:19:2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2: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浙江古窑考三悟
  
  我对越窑、南宋官窑心仪已久。这次南京古陶瓷研究会组织的浙江古窑遗址实地考察,使我多年来的梦想得以实现,一些疑问释然。细想感悟有三:
  
  一悟:越窑瓷胎质釉色之变化
  越窑始于东汉,窑址主要在今浙江慈溪上虞、余姚、绍兴等地。两晋和南北朝的越窑产品基本上胎呈灰色、浅灰色,釉色有的偏青,有的偏绿,薄釉贴骨。一般为支烧,器底留有火石红和支痕。唐代越窑瓷釉为青绿色、湖绿色、青黄色,胎与釉面呈色相关,青绿、湖绿色釉的胎为灰、浅灰、浅紫色,而青黄釉的胎为土黄色。五代越窑瓷胎釉色除继承唐代风格外,出现艾青色、烟岚色釉,胎为褐黑色。唐五代越窑瓷器外底部或器内均为有泥条支钉叠烧痕,内外施满釉的瓷器。为防烧制时粘连,底部有刮釉痕,呈褐色。北宋越窑瓷胎质仍为灰、浅灰色,釉青绿接近草绿色。
  原认为越窑官监停废在北宋端拱元年左右的观点已被推翻,南宋越窑继续烧制官窑器,当地已发现“御厨”刻划的标本,据说窑址已找到,在上林湖区。我们原来归入龙泉窑、耀州窑产品的有些标本,实际上是南宋越窑产品。从五代后期至宋,越窑采用垫圈烧制,器物底部有支痕,展馆中我们见到宋代越窑碗底有“官”、“官样”(疑为“禄”字)细线刻划标本。五代北宋越窑盛行莲花、鹦鹉、蜂蝶纹饰,细线刻划,与宋代耀州窑、龙泉窑划花有明显区别。法门寺地宫出土的14件越窑秘色瓷,除两件漆平脱瓷碗为青黄色外,其余均为青绿色和湖绿色。
  我们在慈溪上林湖越窑遗址观察到大量唐玉壁底碗残件,纯正的湖绿色标本最少,青绿色釉相对多一些。另外还有青黄色釉的,一粉盒盖残片,青黄釉面布满纹片。青绿、湖绿色证实了陆龟蒙“千峰翠色”的诗句。如果将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秘色瓷釉色作为标准件判断,从五代开始出现的越窑艾青色、烟岚色釉瓷器应剔除秘色范畴。秘色瓷特指唐五代宫廷专用精品。将两晋南北朝越窑瓷器归入秘色瓷,随便一件唐五代越窑瓷器称为秘色瓷,显然欠妥。秘色瓷的关键是窑口(非越窑莫属)、色泽(青绿釉、湖绿釉或青黄釉)、工艺(胎质优良,精工制作),器物的口、腹、底各部位做工一丝不苟。我们在上林湖越窑遗址发现一有趣现象:唐代曾采用简形匣钵叠烧的玉壁底碗,每只碗之间均用扁圆形泥珠支烧,一匣钵里只有第一只碗里外满釉,碗内没有泥珠支痕,而其他碗均外施釉不及底,碗内均留有支痕的泥珠。钱氏进贡朝廷的秘色瓷碗均为匣钵烧制中的第一只,要烧制出纯正一色、工艺精美的秘色瓷真是千里挑一都不为过。
  
  ————————————————————————————————————————
  
  二悟:流通成品与窑址次品之区别
  参观南宋官窑博物馆,里面陈设的完整器全是郊坛官窑址挖掘出的残件修复的,有的修补重新上釉,已失去原来官窑的神韵。与我们平时看到专业书籍中出示的传世南宋官窑器相距甚远。其实,这些残件,严格地说不能称这为官窑器,因为它们当时烧造后就因残次不合格,现场打碎而不准流入民间。当地瓷友出示的一纸箱修内司官窑瓷片,几百片中竟没有一片能打动我们的“陶瓷心”(“陶瓷心”借用王德安先生之语)。釉色均失神不到位,制作亦不精美。如果南宋官窑瓷片都比不上南宋龙泉窑瓷片,又怎能攀上“官窑”宫廷的殿堂?当地瓷友展示本地南宋龙泉窑瓷片,还没有镇江出土的精美,令人心动。大部分釉面发色不纯正,绝少正宗的梅子青和粉青龙泉窑器神韵。
  这里涉及到的一个问题是,窑址出土的大部分是残次品,而远离窑址各地出土的则是经过挑选的成品(发放各地官府衙门、飘洋过海、流通市场),其中品位高低显见。如单凭这些窑址出土的残次瓷片,容易出现认识上的偏差。当地瓷友介绍,龙泉窑瓷纯正一色的梅子青和粉青很少,往往是同一器物大部分呈色梅子青,小部分则呈色粉青,或者相反;真龙泉窑莲瓣碗有一道阳线(碗沿)和一道阴线(在莲瓣中),现在作伪很难仿造。
  我特地拿出所藏标本细辨,恰恰是同一瓷器为纯正一色的梅子青和粉青,精美的龙泉窑莲瓣碗没有阴线(此阴线实则是窑工在制作时,由竹刀不注意留下的旋划痕,严格地讲属次品),有的有阳线(有凸出的碗沿边),有的无阳线(与莲瓣对应呈凸小三角)。同样上林湖越窑遗址的玉璧底碗,底部大部分制作随意粗糙,而我们在镇江古运河工地捡到的唐越窑玉璧底碗,其底部满釉,刮去釉的一圈比较工整,呈赫褐色火红石,碗内也无泥珠支痕。因为前者是窑址的残次品,而后者则是流通的成品,故从这种意义上说,窑址出土的瓷片标本,远不及非窑址出土的精美。     收集瓷片,不是为了捣腾显示,也不是为了摆设好玩,只有精研细究,才能悟出其中的奥秘。不研究,拥有再多的瓷片也枉然。
  
  ————————————————————————————————————————
  三悟:汝官钧窑瓷器之承继
  按古人记载,宋官窑品格,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开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新发现的南宋修内司官窑遗址是否确切,现学术界还有争议。从目前该窑址出土的瓷片标本看,釉色有天蓝(习惯称蓝宝石)、天青(又称雨过天晴)、粉青、蜡黄、蜜黄等,胎有青灰胎、“夹心饼干”胎、灰白胎、粉红胎。有厚釉薄胎、薄釉厚胎、薄釉薄胎等品种;有支钉支烧,器底留有芝麻钉痕的;有垫圈垫烧(主要用于大器、较重器),器底有一圈褐色火石红的;有也匣钵烧,器底留有褐黑色较宽的铁足。其共同点是釉面亚光,开片,有似鱼鳞纹,有像麻花,有如哥窑金钱铁线;胎疏松,如胎致密坚致的黑胎,是龙泉窑等其他窑口仿官。夹心饼干实则是生烧(没烧透),这是由于瓷器烧造时窑内放置位置不同、温度各异、火焰是还原焰还是氧化焰的不同造成的。
  当地瓷友出示几片视为珍品的天蓝色釉修内司官窑瓷片标本,盘内发纯正的蓝宝石色,盘外发色略逊,釉面开梅花墨线。观察其胎颇有趣,有的地方是香灰胎,像芝麻糖切片,在20倍放大镜下看又像芝麻屑松糕;盘有的地方像夹心饼干,胎与釉两面结合处呈橘红色,中间夹心为淡黄,过渡自然;有的地方又胎色灰白,接近龙泉窑灰白胎。但它们胎质的共同特点是疏松,香灰胎似为正色。夹心饼干胎是在窑中烧造时自然形成的,而新仿南宋官窑的夹心饼干胎是刻意做出来的,不自然,也不疏松。只有见过真品标本,才能辨出其中的殊异,找到感觉。学术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修内司官窑就是南宋哥窑。我们看到传世的鳝血红色和梅花墨线(习惯称金丝铁线),是经过用紫金土和红土涂抹釉面处理过的。故窑址出土的瓷片很少有金丝铁线的,因它们当时就没合格而被敲碎,没有进入后面的这道工序。
  通过对宋代名窑瓷片的观摩,同时具有香灰胎特征的有汝窑瓷、宋钧瓷、哥窑瓷,只是南宋官窑香胎疏松一点,汝窑瓷胎偏白一点,宋钧瓷偏黑一点。其官、汝、钧、哥的发色也有共同之处,都模仿青铜器、玉石的效果,如天蓝(蓝宝石色)、天青(青玉色)、月白(白玉色)、炒米黄(青铜器色)。除宋钧瓷外,官、哥、汝釉面都是亚光的,都有裂纹、缩釉、气泡等现象,说明它们之间有明显的承继关系和当时共同的审美理念。按现代一般人的审美观来看,宋官窑瓷器还不及南宋龙泉窑梅子青和粉青釉瓷器精美,但宋官窑器端正高雅,敦实稳重,线条挺拔简练,都是现在仿制者所难以企及的。
  (原文刊《中国收藏》5/2001)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2: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苏省镇江市上党宋墓出土精品影青瓷器
  
  2004年2月18日,镇江市丹徒区上党镇莱村砖瓦场在取土时,发现一古墓。经考古人员发掘,此墓为宋代夫妻双室合葬墓,墓葬保存较为完好。墓内随葬器物有青白瓷壶、青瓷四系罐、青白瓷盏、盏托及银锭、银首饰等。
  古代镇江曾经是宋瓷的集散地,出土的宋瓷精品,常给人以惊喜,在文博界也有名气。这次上党宋墓出土的执壶,又称注子、注壶,是隋代出现的酒器之一。习惯上对宋代的注子称为执壶,其壶式有10余种,器形秀美,腹部多作瓜棱形,流(嘴)细长微曲,执把内可容纳3-4指,一般均有盖。尤其是壶盖上的兽形钮,栩栩如生,令人赞叹。注子多有注碗相配,注碗稍大于注腹,因内盛热水用以温酒,又称“温碗”。从图片中可见这“温碗”是莲瓣形的,做得很精美,这也是宋瓷碗常见的器形。故这套宋瓷精品应为注子和注碗,或者称执壶和温碗,是酒器。其它青白瓷盏和盏托是茶具,为北宋(景德镇)湖田窑烧制。
  太平洋2003年秋季艺术品拍卖会829号拍品“北宋青白釉温酒狗头壶”,高25cm,标价为55000元,还没有出土的这套北宋瓷执壶温碗精美,且温碗是圆口的,不是莲瓣的。可以说,上党宋墓出土的这些宋瓷精品,将成为该市博物馆可供展览的不错的馆藏品。北宋中晚期的注子注碗各个博物馆加起来只有4-8套。
  
  图65北宋影青执壶温碗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2: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曾执此壶
  云 阳
  
  宋人喜欢酒,苏东坡在京口(今江苏省镇江)有诗云:“我醉都不知,但觉红绿眩。”司马光吟唱:“时与乡人醉,高歌散百金。”米芾在京口也好酒:“坐中客翻愁,酒醒歌阑。”陆游则叹:“一欢休惜,与君同醉浮玉。”京口“三山”之一的焦山,有江中浮玉之称。看来当时的文人骚客、商贾百姓都喜欢对酒当歌,一醉方休。巨大的酒市场,也刺激了酒具制造的陶瓷业发展,梅瓶、玉壶春瓶、执壶、碗盏等酒器应运而生。当时酒肆大多以特制的陶瓷壶来盛酒出售。
  宋吉州窑黑釉执壶(见图),就是当时的酒具,而非今人所想像的茶具。洗口双系曲流(洗口已残缺一小块),执把仅容一手指。壶体八棱形,洗口内及壶外均施黑釉。釉色漆黑、酱红深浅不一。釉不及底,壶底无釉。其容量约为1斤16两制的4两(宋代每斤单位量值567克至650克之间)。该壶造型古朴,流、执、系、棱,手工按捏,随意率真。其八棱形,有别于常见的宋吉州窑其他黑釉执壶。现代仿宋吉州窑执壶纯黑,而真品则有深浅。
  此壶出自江苏镇江地下,为瓷友在大东滩填埋(建筑土方汇集)现场挖掘觅得。它不像官窑青花瓷那么值钱,但却是镇江宋代时酒文化的物证。从江西吉安市永和镇窑址到江苏镇江的酒肆,小小执壶,有多少宋人过手,恐怕用最先进的科学仪器,也无法探知。要说苏轼、米芾、陆游在京口曾用它斟酒畅饮,那自然是说故事了,但也不是绝对没有这种可能性。
  
  《中国商报(收藏拍卖导报)》2003年10月9日
  
  
  图68 宋吉州窑黑釉执壶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2: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晋代蛙型水盂标本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2: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吉州窑窑变罐标本
  
  吉州窑的东东,常见的黑釉盏碗最多,其它品种实物大于图谱。
  图76这只吉州窑窑变罐标本美不美呵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2:3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图78南朝青瓷虎子标本,看看其反面可知,不是两片合模的,手制筒身,再接头部,图中可见接痕。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4: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五代越窑青黄釉刻划凤纹碗
  
  
  艺术是相通的,又是相互借鉴的,究竟是越窑学长沙窑?还是长沙窑学越窑?我倾向于其它窑学越窑。同为刻划,越窑细若游丝,长沙窑刻划古拙粗犷。越窑的这种细刻是否受当时的金银丝相嵌工艺的启发?
  
  
  
  
  

从此标本观测,器型有棱,不像是壶,因为器内也划花。应是带棱的碗类。釉色虽青黄,但制作精细,薄胎,划化如游丝白描,如是完整器,也是件国宝,可称秘色瓷了。从釉面玻化看,窑温很高。上图为器外,下图为器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3 14:09:5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4: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晋飞鸟洗标本。
  这是晋飞鸟洗中的飞鸟,我得到后,请玉工切了一刀,不错的标本。如装在晋洗子中,还能蒙人。这类东东仿品不少,关键是仿品只有其形,鸟是死的,而真品鸟活灵活现。真品见过了,上过手了,体会深了,自然可识别假东东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4: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龙泉窑粉青琮式瓶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4: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龙泉窑琮式瓶标本。
注意此东东釉面上沁色,看起来有点像是酸腐蚀的,但与当今人工作伪不同,要仔细体会呵.
此种潮湿水坑沁,南多北少。高古青瓷必修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3 14:19:1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4: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代--北宋越窑盏托

看器型像是盏托,但看反面好像又没有与盘的接痕。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4:2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宋龙泉窑粉青琮式瓶标本





 楼主| 发表于 2005-8-23 14: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紫定标本
  
  这些宋代紫定器标本中有盘、碗、盏、梅瓶、罐盖 ,有的釉面亚光、有的油亮。共同特征是薄胎、胎质洁白。再观器底及器内,有利于识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3 14:32:32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客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一个人客栈

GMT+8, 2024-5-5 07: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