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客栈

 找回密码
 加入客栈
查看: 11291|回复: 9

浅谈藏传佛教(转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09:4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台式银转经筒
  
  TABLE SILVER PRAYER WHEEL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1644-1911)
  
  高19直径12。5厘米HEIGHT19CM DIAMETER12。5CM
  
  收藏单位:布达拉宫管理处POTALA PALACE COLLECTION
  
  转经筒是藏传佛教信徒祈祷常用的法器。形如小桶,中贯以轴,其内装经文,外面绘有各种图案。转经筒以手摇式的最为常见,这件转经筒则系台式,使用时摆放在桌子上,人们只要按顺时针方向轻轻地转动轮上的转轴,即可快速转动转经筒,转动一次等于念诵一遍经文。这件台式转经筒的器身上到处錾刻了忍冬、卷草等精致的花纹,既是一件法器,又是一件别致的艺术品。
  
  
  
  白海螺
  
  WHITE RITUAL CONCH TRUMPET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DYNASTY(1644-1911)
  
  长35宽21厘米LENGTH 35CM WIDTH 21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藏传佛教常用法器之一,也称法螺。法螺是法会时吹奏的乐器之一。佛经上讲释迦牟尼说法时声音洪亮,犹如大海螺的声音响彻四方,所以用它来代表法音。听到法螺的声音,众生可以消除罪障,进入极乐世界。法螺洁白上嵌葫芦形银嘴,银包翅,翅上刻浮雕八卦和祥云,部分图案鎏金。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09: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象牙鼗鼓
  
  IVORY SKULL DRUM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 (1644-1911)
  
  高9、直径12.5厘米HEIGHT 9CM DIAMETER 12。5CM
  
  收藏单位:布达拉宫管理处POTALA PALACE COLLECTION
  
  这件鼗鼓由两块象牙粘合而成。腰部装饰有镀金的腰带,腰带上面镶嵌绿松石。腰带的两个圆环上系有用来击鼓的绒线小球,鼓的一面系有彩带。藏鼓种类繁多,大小不一。早在藏族原始宗教“笨”盛行之时,鼓便为该教的法器。相传古时藏区鬼作崇、人心不安,有一种名叫什尕黑的人号召所有猎人出兽皮,木匠出木头,铁匠出铁器,做了一个很大的鼓,鼓声一响,妖魔鬼怪便闻声匿迹。从此,人心稳定,生活安宁。于是鼓这种法器,便在藏区流行起来。
  
  
  五佛冠
  
  FIVE-DHYANI BUDDHA CROWN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 (1644-1911)
  
  高21、宽57厘米HEIGHT 21CM WIDTH57CM
  
  原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五佛冠为高僧、活佛在修行密宗时所戴,它象征着五智如来的宝冠。五佛即不动佛、宝生佛、无量光佛和毗卢佛。“五佛五智”的义理出自金刚乘教义,是密宗的主要义理之一,认为只有拥有法界体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就智等五智方能达到“菩提”。这件五佛冠形状如五莲瓣,每瓣上镶有宝剑、莲花、金刚杵、宝轮、火焰等装饰图案,下缀长缨。
  
  
  玉铃、杵
  
  JADE BELL AND VAJRA
  
  清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年)QIANLONG REIGN OF THE DYNASTY(1736-1795)
  
  铃高16直径9杵高10厘米BELL:HEIGHT 6CM DIAMETER9CM VAJRA :HEIGHT 10CM
  
  收藏单位:布达拉宫管理处POTALA PALACE COLLECTION
  
  这组铃、杵、选用上等碧玉制作,铃的杵形把手上雕刻了五股金刚杵、佛头,铃身上刻有覆莲、六字真言、金刚杵和兽首衔璎珞等装饰图案:金刚杵的圆形把手两边各有五股。五股金刚代表了“五佛五智义,亦表十波罗密能摧十种烦恼”,所以金刚杵的各种形象在藏传佛教寺庙中随处可见。此组铃、杵配有原装髹漆子母木盒。
  
  
  
  鎏金铜铃、杵
  
  GILDED COPPER BELL AND VAJRA
  
  明宣德时期(公元1426-1435年)XUANDE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426-1435)
  
  铃高20、直径10、杵高15、直径4厘米BELL:HEIGHT20CM DIAMETER 10CM VAJRA HEIGHT 14CM DIAMETER 4CM
  
  收藏单位:布达拉宫管理处POTALA PALACE COLLECTION
  
  铃是藏传佛教中常用的法器之一,金刚铃代表着智慧,具有摧破、坚固的作用,以表明佛智的坚固,能够摧破烦恼。在修法时摇动金刚铃,可以惊觉诸尊,警悟有情。这件铃的内壁镌有“大明永乐年施”款,制作工艺精湛,铃音清脆悦耳,是明代宫廷制造后赐给西藏某位高僧的。杵原为古印度的一种兵器,后来被密宗吸收为法器。金刚杵表示坚利之智,可以断烦恼、伏恶魔。金刚杵的造型大同小异,中间有把手,两端有独股、三股、五股、九股之分,以五股的金杵最为常见。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0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永乐时期(公元1403-1424年)YONGLE REIHN OF THE MING DYNASTY (1403-1424)
  
  高27、宽12厘米HEIGHT 27CM WIDTH12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菩逝八佛塔之一,是为纪念释迦牟尼涅般而制作的,藏语名叫“娘德曲丹”。此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为束腰须弥座,上下枭分别装饰了仰覆莲瓣,束腰部分由束莲柱分为三间,中间各有一只造型生动的狮子。塔身覆钵状,塔身上的亚字形刹座边沿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款。
  
  
  金沐浴瓶
  
  GOLD VESSEL FOR BATHING
  
  清(公元1644-1911)QING DYNASTY (1644-1911)
  
  高22·5、口径9、底径9·5厘米HEIGHT 22·5CM DIAMETER OF MOUTH 9CM DIAMETER OF BASE 9·5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沐浴瓶是在宗教活动中为神像或信徒进行沐浴时所用的器物。这种瓶多用于盛圣水(既用清水泡以藏红花),洒圣水或给信徒倒少许,作为加持水。其质地有金、银、铜、瓷等多种。这件金质沐浴瓶短颈、鼓腹、圈足、前有龙首形流,盖子上装饰八宝和瑞草纹,部分图案上镶嵌珊瑚和绿松石。
  
  
  
  金长寿瓶
  
  GOLD BOTTLE OF LONGEVITY
  
  清(公元1644-1911)QING DYNSATY (1644-1911)
  
  高29、宽14厘米HEIGHT 29CM WIDTH 14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长寿瓶是藏传佛教举行隆重的灌顶仪式时必备的法器之一,也是无量寿佛手中所捧之瓶,是无量寿佛的标志。这件金长寿瓶由托盘、瓶身和瓶盖三部分组成,瓶盖样式复杂。长寿瓶的各部分均装饰有莲瓣和卷草纹饰,并镶嵌珍珠、绿松石和红宝石,瓶盖正面錾刻无量寿佛。此瓶雍容华丽,做工精湛,气势不凡
  
  
  
  鎏金银法轮
  
  GILDED SILVER WHEEL OF DHARMA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 (1644-1911)
  
  高47·5厘米HEIGHT 47·5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法轮是藏传佛教中最常见的法器之一。佛教中把法轮比喻为佛法如转圣王的“轮宝”一样转动不息。供奉法轮意在祈祷佛法住世,法轮常转。常见的法轮分为八辐轮和千辐法轮。法轮通体錾刻花纹,并镶嵌珠宝,中间十三个同心圆上鎏金。轮座上雕饰双覆莲,并刻藏文发愿文题记。
  


金酥油灯

  GOLD BUTTER LAMP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MASTY (1644-1911)

  高33口径30底径25厘米HEIGHT 33CM DIAMETER OF MOUTH 30CM DIAMETER OF FOOT 25CM

  收藏单位:布达拉宫管理处POTALA PALACE COLLECTION

  在藏传佛教的寺院中和信徒的家中的佛龛前,一年四季都供奉着爱莫能助和酥油做燃料的长明灯,称之为酥油灯。酥油灯一般为金、银、铜、陶瓷等铸制而成,品类繁多,常见的有格桑式和土登式。所谓的格桑式就是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时期限流行的式样,土登式则是十三世达赖嘛土登嘉措时期流行的式样。这件酥油灯用纯金打造,雍容华贵,璀璨夺目。



鎏金银佛龛

  GILDED SILVER GA`U(AMULET)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1644-1911)

  高26、宽24厘米HEIGHT 26CM WIDTH 24CM

  收藏单位:布达拉宫管理处POTALA PALACE COLLECTION

  藏语称为“嘎乌”,即护身符。一般用银或者铜制作,也有用金质或木质者。佛龛是藏人出门在外时携带,佛龛内放置着袖珍佛像或其它圣物,以便能够获得福运,禳灾驱邪,从中可以看出藏传佛教的修习方式影响到藏语人民的日常生活。这件银质佛龛正面錾刻出重檐宫殿,下层翼角伸出两个龙头,殿门辟为壶门形,门两旁各有一条遒劲的升龙。龛面遍刻卷草纹,并在其间布置了八宝图案,主要纹样鎏金。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09:5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镶金银唢呐
  
  GOLD MOUNT SILVER AUONA HORN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 (1644-1911)
  
  高59、底径15厘米HEIGHT 59CM DIAMETER OF BASE 15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这种藏式唢呐,藏语称作“甲林”,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经常使用的管乐器,一般在宗教节日、活佛坐床、开光仪式等重大佛事活动中吹奏。甲林最初从内地传到西藏,它的基本形状近似于汉地唢呐,经过不断的改造逐渐演变成藏式唢呐。这对银质唢呐,管身正面有七孔。喇叭口上及管口外缘多处镶铜,声音悦耳动听。
  
  
  珊瑚曼达
  
  GORAL MANDALA
  
  清(公元1644-1911)QING DYNASTY (1644-1911)
  
  高21·5底径16·5厘米HEIGHT 21。5CM DIAMETER 16·5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曼达(曼札)多用金属制作,此曼达则主要使用了红珊瑚。基座和上层法轮为银质,银基座上錾刻了精致的花纹图案。其他四层均以红珊瑚串制而成。举行法会时,法师一面念经,一面往底层上面撒五谷杂粮、各色石子、珍珠、玛瑙等杂宝,撒满一层以后再加一层。象征着赞叹须弥山,祈愿幸福吉祥。
  
  
  
  白海螺
  
  WHITE RITUAL CONCH TRUMPET
  
  清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年)QIANLONG REIGN OF THE DYNASTY (1736-1795)
  
  高18.5 宽10.5厘米HEIGHT 18.5CM WIDTH 10.5CM
  
  收藏单位:布达拉宫管理处POTALA PALACE COLLECTION
  
  这件白海螺是乾隆皇帝赠给达喇嘛的珍贵礼品。海螺经过了精心加工口沿镶金,金口的装饰纹样间镶嵌珠宝,与洁白的海螺相配,相得益彰。海螺内刻乾隆题赞:“洪海之螺,梵天之器。以鸣呗唱,满字半字。释迦拈花,迦叶鼓琴。十方三际,异音同音。置则寂然,奏则亮尔。以演大乘,溥归佛旨。”海螺的上下部分顺着器身,雕刻莲瓣,莲籽等图案,中间部分雕刻结跏趺坐于莲花座上的七佛,整个器物浑然天成。
  
  
  
  
  鎏金银转经轮
  
  GILDED SILVER HAND PRAYER WHEEL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1644-1911)
  
  长36直径9厘米LENGTH 36CM DIAMETER9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在西藏随处可见右手持转经轮,左手持念珠,口中念诵着佛经的佛教信徒。手摇转经轮的大少不一,质地各异。上方转轮内装有经咒和六字真言。每旋转一周等于将转轮内的经文或六字真言诵读一遍,以此积德。这件手摇转经轮由银质转轮和象牙柄两部分组成,制作精良。转轮上刻有精美图案,部分图案鎏金。轮上还缀有小坠,用以加速转动的惯性。转动时必须按顺时针方向旋转。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10: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五佛冠
  
  GOLD FIVE-DHYANI BUDDHA CROWN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1644-1911)
  
  高18.5宽53厘米HEIGHT 18.5CM WIDTH 53CM
  
  收藏单位:布达拉宫管理处POTALA PALACE COLLECTION
  
  这件五佛冠的每一叶冠中间,都有一个莲瓣形的佛龛,佛龛中间各有一个代表五佛之一的梵文字母,上下镶嵌珍珠、珊瑚、绿松石、蓝宝石等物,下缀长缨。五佛冠之一般用皮、纸、木,或者镂空的铜皮、银皮等制作,分为五叶连缀在一起,每叶上装饰五方佛,梵文字母或者法轮、金刚杵、莲花、宝剑、火焰等图案。  
  
  
  鎏金铜铃、杵
  
  GILDED COPPER BELL AND VAJRA
  
  明宣德时期(公元1426-1435年)XUANDE REIGN OF THE MING DYNASTY (1426-1435)
  
  铃高22、直径11、杵高17厘米BELL:HEIGHT 22CM DIAMETER 11CM VAJRA :HEIGHT 17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金刚铃的造型大同小异,但柄端装饰常有所不同,分别装饰有佛头、观音、五股金刚杵等。代表方便的金刚杵和代表智慧的金刚铃经常用,使用时左手持铃,右手执杵。铃杵合用,有阴阳和合的意思,其中金刚铃代表阴性,金刚杵代表阳性。这组铃杵多处镶有绿松石、珊瑚、蓝宝石,装饰华贵,制作精美,代表了明代皇家工艺的技术水平。
  
  
  
  
  
  头颅骨鼗鼓 明 宗教法器 鼓长14·2厘米、高8·1厘米 鼗鼓藏语称“扎玛如”,与金刚杵、金刚铃一样,均为修密法者的随身法器。使用时,手握中间凹处,摇摆出声。鼓架多用头颅骨、木料、象牙做成,鼓面蒙皮。这件鼗鼓制作得十分讲究,鼓体鼓皮彩绘蛟龙,凹处还镶有各类宝石。
  
  
  
  铜质金刚橛
  
  BRASS VAJRA DAGGER
  
  约公元12-13世纪 12TH-13TH CENTURY
  
  高24宽10厘米 HEIGHT 24CM WIDTH 10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 TIBET MUSEUM
  
  此金刚橛的把柄上装饰了一身护法神,只表现了腹部以下的形象。护法神束发如日轮,胸前璎珞简单,腹部圆突,左手执金刚杵。护法神身下为仰莲座,莲瓣饱满。莲座下的橛身上部装饰了三个兽头,口衔三棱利刃。金刚橛插入台座上,台座分为两层,下层为三角形基座,上层为圆形仰莲座,仰莲座上仰卧着一个外道神,金刚橛正插入外道神的腹部。
  
  
  
  水晶镶嵌鎏金铜佛塔
  
  GILDED COPPER STUPA INLAID WITH CRYSTALS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 (1644-1911)
  
  高33.5、宽14厘米HEIGHT 33.5CM WIDTH 14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这件佛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基底层为方形,四周边沿上刻有藏文字款,四面各置一个金刚杵。其上为圆形的塔座,底层周遭装饰藏式佛塔,每一座佛塔都由一个珠宝隔开,塔座的其余部分也分别有绿松石等装饰。塔身由晶莹的水晶制成。塔身上置亚字形刹座,刹座上为相轮、华盖和仰月、日轮组成的华盖。整座佛塔装饰繁缛,造型优美,其造型受到尼泊尔同类佛塔的影响。
  
  
  鎏金铁天杖 清 法器 长77·3厘米天杖是一种密宗法器,顶部饰有十字金刚、骷髅头、人头以及金刚橛等,象征战胜贪、瞋、痴三摩。西藏的天杖,据说最早是莲花生于公元8世纪从古印度传入的。
  
  
  
  鎏金铁金刚钩、金刚锤 清 法器金刚钩长49·3厘米,金刚锤长39·3厘米金刚钩与金刚锤是佛教法师在修习密宗时使用的法器。双身修持密宗本尊也持这些法器。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10: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殊菩萨鎏金铜像
  
  GILDED COPPER STATUE OF BODHISATTVA MANJUSRI
  
  明(公元1368-1644年)MING DYNASTY (1368-1644)
  
  高39厘米HEIGHT 39CM
  
  收藏单位:布达拉宫管理处POTALA PALACE COLLECTION
  
  文殊菩萨是“文殊师利”的简称,意为“妙德”和妙吉祥”,是大乘佛教智慧的化身。文殊菩萨神通广大,济世无穷,位居各大菩萨之首,素有“大智文殊”之尊号。在西藏密宗中,文殊形象有多种,既有寂静相的文殊,也有忿怒相的文殊。文殊骑狮是其中最为常见的形象,狮子表示智慧的力量。这尊文殊舒相坐于狮背上的莲花座上,右手作与愿印,左手支在莲花座上,神态安详。身体左侧出两只莲枝,其中一枝置利剑。
  
  
  
  绿度母鎏金铜像
  
  GILDED COPPER STATUE OF GREEN TARA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 (1644-1911)
  
  高40厘米HEIGHT 40CM
  
  收藏单位:布达拉宫管理处POTALA PALACE COLLECTION
  
  密宗中的菩萨像种类繁多,观音菩萨还可以化为二十一位度母。这些度母是由观音的眼泪变化而来的,颜色都不一样,其中最流行的是白度母和绿度母。绿度母身为绿色,据说供奉绿度母能够解除狮难、象难、大难、蛇难、牢狱难、贼难、非人难等八种苦难,因此俗称“救八难度母”。这尊绿度母舒相座,左手牵一枝莲花。旁边有一个无量寿佛,禅定印,手中捧宝瓶,跏趺坐于盛开莲花宝座上。
  
  
  胜乐金刚鎏金铜像
  GILDED COPPER STATUE OF SAMVARA
  
  清(公元1644-1911)QING DYNASTY(1644-1911)
  
  高94。5厘米 HEIGHT 94。5CM
  
  收藏单位:罗布林卡NORBUGLINDHA COLLECTION
  
  胜乐金刚为格鲁派修无上瑜伽密母续的本尊之首。四头,每一个头都有三只眼,十二臂,两足,弓步。主尊头戴五叶冠,上面两手持象皮,主臂两手分别持金刚杵和金刚铃,拥抱明妃金刚亥母。其余各手分别持不同的法器。脖子上挂人首做成的项链,双足奋力踩踏两个魔鬼,威力无比。金刚亥母双腿盘在胜乐金刚腰间,右手挥舞着铖刀,左手拿着金刚铃。
  
  
  
  
  
  强巴佛鎏金铜像
  清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年) QIAN LONG REIGN OF THE QING DYNASTY (1736-1795)
  
  通高354,佛高178厘米 TOTAL HEIGHT 354CM HEIGHT OF THE BUDDHA 178CM
  
  收藏单位:布达拉宫管理处POTALA PALACE COLLECTION
  
  强巴佛即弥勒佛,因为将来继释迦牟尼而成佛,故现在示现的是菩萨形。头戴的五叶冠上镶嵌绿松石和珠宝,身披天衣,胸前饰华丽的璎珞。双手呈转法轮印,两只手中各向两旁引出一枝莲枝,莲枝上分别置宝瓶和法轮。善跏跌坐于束腰须弥座上,脚踩莲台,座上有双狮等图案。造像有装饰繁缛的桃形头光和舟形身光,身光顶端浮雕金翅鸟。整个造像气度雍容华贵,雕饰精美的绝伦,充分表现了弥勒佛所具有的慈悲,大度、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特征,体现了藏民族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造像艺术的高超技艺及独特的风格,是18世纪中叶拉萨“雪堆白”作坊制作的佛教造像中的杰出代表。
  
  
  
  释迦牟尼玉雕像
  
  JADE CARVING OF SAKYAMUNI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 (1644-1911)
  
  高26厘米HEIGHT 26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释迦牟尼面相方圆,眼睑低垂,俯视众生。双足跏跌坐于束腰莲花座中央。螺髻,着双领下垂式袈裟,衣纹刻画细腻。双手持火焰宝珠,宝珠中间开龛造像。身后有碧玉的舟形背光,背光左右各浮雕一条龙。背后的顶部浮雕一只葫芦,上面刻有“大吉”两字。整尊佛像雕工精细,是清代内地玉雕工艺的佳作之一。  
  
  
  
  清(公元1644-1911)QING DYNASTY(1644-1911)
  
  高29厘米HEIGHT 29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释迦牟尼是佛教创始人。这尊释迦牟尼像整体用洁白的象牙雕成,工艺精湛,是清代内地象牙雕刻工艺的上乘之作。释迦牟尼结跏趺于;莲花座上,着袒右式袈裟,左手于脐前施说法印,右手结降魔印。高螺髻,螺髻上置法螺。火焰形头光雕刻细腻,头光中央雕有菱形孔格。整尊造像姿态优美,面相慈善,神态安祥。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10: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臂观音木像
  
  WOODEN STATUE OF FOUR-ARMED AVALOKITESVARA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 (1644-1911)
  
  高50.5厘米 HEIGHT 50.5CM
  
  收藏单位:布达拉宫管理处POTALA PALACE COLLECTION
  
  观音有多种化身,四臂观音是藏传佛教观音变相中最为常见的一种。一般造型为一面四臂,一双手在胸前合掌,上方右手持念珠,左手持莲花,结跏趺仰覆莲花座上。身体上髹红漆。五叶冠上嵌满了珠宝。在四臂观音的手腕、臂部和腰部,同样有嵌满珠宝的装饰物。观音的面相方圆,神态慈祥,具有明显的内地造像风格。
  
  象牙雕佛本生故事
  
  IVERY CARVING DEPICTING THE LIFE OF BUDDHA
  
  清(公元1644-1911年)QING DYNASTY (1644-1911)
  
  高24厘米HEIGHT24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YBET MUSEUM
  
  这件雕刻以释迦牟尼生平作为线索,生动地刻画出释迦牟尼诞生,出游四门。逾城出家降魔、说法、直至涅般的边续情景。突出了释迦牟尼降服妖魔而成佛的场景。降魔变中的释迦牟尼结跏跌坐,着右袒式袈裟,左手脐前托钵,右手作降魔印 。神态安详,端坐于菩提树下,将魔王派来的美女变成了丑陋的妇人。每一个场景都是这样有选择地表现了故事情节,因此能够在一块不大的象牙上,将释迦牟尼一生的主要事件表现出来。
  
  
  
  玉雕佛像
  
  JADE BUDDHA CARVING
  
  清乾隆时期(公元1736-1795年)QIAN LONG OF THE QING DYNASTY (1736-1795)
  
  高29厘米HEIGHT29CM
  
  收藏单位:西藏博物馆TIBET MUSEUM
  
  这件玉雕表现的是山中苦修的释迦牟尼。雕刻分为两部分。上方左半部刻有“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复如电,当作如是观”的偈文。右半部刻造像原由。下方模仿杭州黄龙石佛,巧妙地雕出释迦牟尼在山洞中修行的情景。释迦牟尼头上有肉髻,大耳垂肩,神态安详。这件作品是清乾隆年间由内地雕造的。
  
  
  
  紫檀多闻天像 分治时期 佛教造像札达县托林寺出土 古格的木雕作品一般都加以彩绘,也有保持原色的,这要取决于木料的质地与坚硬程度。紫檀的材质好,这座紫檀多闻天像未着任何颜色。
  
  
  
  禄东赞合金像 吐蕃 人物造像 高21·9厘米 禄东赞又称噶尔东在赞,是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时期的著名大臣。他协助松赞干布治理吐蕃,立下殊功。他奉命赴长安,请得文成公主来吐蕃与松赞干布完婚,为藏汉友好历史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泥塑金刚像 分治时期 佛教造像洛扎县桑嘎古多寺藏 桑嘎古多寺建于公元11世纪,寺内的泥塑像历经近千年,至今基本完好。古时西藏的泥塑像是用胶泥制成的,为了防止日久开裂破碎,先在胶泥中掺和一些纤维质,待半干时再行塑型。这两尊金刚像造型凶猛,面部表情生动。  
  
  
  阿底峡合金像 明代 佛教造像 高20厘米 阿底峡(公元982年-1054年),古印度佛学大师,藏传佛教后弘期第一传人,噶当派祖师。“阿底峡”为梵文音译,意为殊胜,是古格王室尊奉给他的称号。他出生于东印度萨霍尔国(今孟加拉国境内),自幼出家学佛,29岁受比丘戒。当时古格王益西沃、绛曲沃正致力复兴佛教,派那措译师去印度迎请阿底峡。公元1042年,阿底峡随那措译师到托林寺与绛曲沃等人会见,随即与仁钦桑布、那措译师等人在托林寺翻译经典。公元1045年仲敦巴从前藏来古格会见阿底峡,并请他去前藏的塘波且、桑耶、聂塘等地讲经说法,为新建的寺院、佛像开光。阿底峡把一切显密教法教授给仲敦巴后,于公元1054年9月圆寂于聂塘,享年72岁。他著有《密宗道次第解说》、《菩提道灯论》等著作二十多部。
  
  
  仲敦巴木雕像 明 人物造像 高14厘米 仲敦巴(公元1005年-1064年),藏传佛教噶当派祖师,阿底峡大师晚年的入门弟子和法统传承人。仲敦巴出生于拉萨河谷堆龙地方,青年时从赛尊学习佛法。公元1045年,仲敦巴恭请阿底峡赴前藏地区弘扬佛法,一直随侍左右,得益得多,成为其教诫法要的第一传承人。公元1054年阿底峡在聂塘寺圆寂,仲敦巴持悼念活动,建占玛神殿于聂塘寺侧,以供奉阿底峡的本尊度母像。公元1057年,他应邀赴热振地方传法,创建热振寺,以此为根本道场,弘传阿底峡所传教诫,形成噶当派。仲敦巴一生未曾出家,为一虔诚佛教居士,因其奉法唯谨,法嗣广衍,是藏传佛教后弘期颇有影响的人物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10:37:00 | 显示全部楼层
  
  
  班丹拉姆鎏金铜像 明 佛教造像 通高21厘米、底宽17·2厘米 “班丹拉姆”是藏语的音译,意译为吉祥天母。班丹拉姆是密宗妙音天母的忿怒像,是一尊女护法神。护法神是由释迦牟尼佛或其他高僧大德所收服的,立誓顺从佛法、护卫佛法的神灵。不仅要护法,还要护卫修习奉行佛法的人,使其免受内外而来的灾害。护法神分为两类:世间护法神或称业力护法神;出世间护法神或称智慧护法神。班丹拉姆原属印度神,在佛教传入西藏过程中替代了另一位神,成为藏传佛教著名的护法神和世界欲望之主。在藏密中,班丹拉姆颇受崇奉,影响深远。据说,公元7世纪修建大昭寺时,请其做大昭寺的护法神。因护法有功,拉萨地区还形成了专门纪念这位护法神的节日。这就是每年藏历十月十五日的白拉日珠节。
  
  
  
  
  喜金刚鎏金铜像 明 佛教造像 高18·7厘米 喜金钢是佛教密宗无上部的一个本尊。双身是方便与智慧结合的象征,女体代表智慧,男体表示方便。
  
  
  胜乐金刚合金像 清 佛教造像 通高28厘米、底宽15·8厘米 此像形象十分复杂,周身都具有象征意义。站立姿势,足下是莲花座,表示出离尘世。莲花上有太阳,象征光明普照,遍知一切。四张面孔颜色各异,表示四种事业和功德。每面三只眼,表示能观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世。头戴五人头骨冠,表示无常和勇武。头的上方有半月,代表人的幸福。头顶有十字金刚,表示方法与智慧双成。腰围虎皮,象征无畏和勇猛。项挂五十个颅骨念珠,代表佛教全部经典。其十二只手臂分持各种法器,象征克服十二种缘起的方法。主臂拥抱明妃金刚亥母,脚踏一男一女,象征降服了恼怒和色欲。此像造型别致,做工精细,表情似怒悲怒,十分生动。
  
  
  
  五世达赖喇嘛银像 清 人物造像 高50·5厘米 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公元1617年—1682年)是公元17世纪西藏地方最著名的佛教领袖、政治家和学者,格鲁派甘丹颇章地方政权的建立者之一。他一生勤奋好学,对梵文、诗学、历算、医药、佛学等学答都造诣很深,著述很多,其文集达30函之多。他酷爱艺术,主持许多寺院塑造佛像、绘制壁画等事宜,并亲自撰文记述。他还出资组织名医配制藏药,著名的珍珠七十丸、常觉等藏药的大规模配制,即开始于此时。他所著的《相性新释》、《西藏王臣记》、《三世达赖喇嘛传》、《四世达赖喇嘛传》、《五世达赖喇嘛自传》,《菩提道次第论讲义》、《声明论注疏》等流传甚广。他在明末清初与固始汗联合,为格鲁派掌权及确立西藏地方与清朝中央政府的关系,保持西藏数十年安定,促进西藏社会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西藏僧俗大众一直十分尊敬和怀念他,尊他为“伟大的五世”。这尊银像为五世达赖喇嘛于公元1652年到北京觐见皇帝时,赠送给顺治帝的礼品。  
  
  
  拥妃无量寿佛银像 清 佛教造像通高19厘米、底宽12·5厘米 无量寿佛拥妃像是密宗本尊之一。无量寿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现在佛。此佛舍国之王位而出家,名法藏法丘,在佛前发愿,成就极乐净土,接引愿往净土的众生往生。后经无数劫修行,满其诸愿而成佛,至今已历十劫,有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对光佛、焰光王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断光佛、难思光佛、无称光佛、超日月光佛等十三名号。拥妃无量寿佛是密宗五智如来的本尊形像,是天冠天衣披发的报身相,双手定印怀抱妃子,并捧长寿宝瓶。
  
  
  鎏金铜护法金刚像 元 佛教造像 萨迦寺藏 元代的西藏佛教造像独具特色,人物形象由分治时期的修长型变为敦厚型,特别是各种护法神和金刚的体态,由健美型改为单纯的力量型,这与元朝尚武有关。这尊护法金刚酷似久经征战的武士。
  
  
  
  萨班·贡噶坚赞铜像 元 人物造像萨班·贡噶坚赞(公元1182年——1251年),萨迦五祖之第四代祖师、政治家、著名学者。他自幼学习显密教法,遍学大、小五明等诸多学问,成为西藏获得“班智达”(大博士)称号的第一人。公元1247年,携侄八思巴及恰纳多吉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拜见蒙古皇太子阔端,并致书西藏僧俗首领表明归顺蒙古,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统一祖国疆土作出了重大贡献。著有《正理藏论》、《智者入门》、《萨迦格言》、《音乐理论》、《三律议论》等多种著作。
  
  
  观世音菩萨鎏金铜像 元 佛教造像 通高29厘米、底宽22·6厘米 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字面意思是“觉有情”,菩萨是指已获得觉悟,但为普渡众生面尚未进入佛地的圣者。大乘佛教最重视也一直在宣传和倡扬菩萨精神。大乘佛教中的菩萨有千千万万个,但在藏传佛教信徒中,知名度最大的不过几位,如文殊、观世音、金刚手、普贤等。
  
  
  观世音鎏金铜像 元 佛教造像 通高29厘米、底宽21·5厘米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座前的上首菩萨,又译为“观自在”,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而著称。在大乘佛教的传播地区,观世音菩萨家喻户晓,并有多种造像,如二臂、四臂、十一面、千手千眼等等。藏传佛教称雪域高原是观世音菩萨的教化之地,称观世音雪域的救主。
  
发表于 2006-1-8 15: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月又要研究佛学了?
发表于 2006-8-27 20: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謝謝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客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一个人客栈

GMT+8, 2024-5-4 17: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