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客栈

 找回密码
 加入客栈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回复
楼主: 绝学无忧

[原创]儒学是人文科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3-16 19:5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的发展观和科学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是社会主义的发展观.社会主义的发展观遇到了发展的瓶颈.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提出经济改革的发展大潮.经济发展的大潮过后,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朝向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三个先进代表的发展目标.同时又提出科学的发展观和社会和谐的发展观.

到底社会和谐的发展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如何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三个先进代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如何从主观的唯物辩证法和客观的唯物辩证法去达致中国完善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观和科学的发展观?似乎没有人能够提出明确的大方向来指导经济的发展路向和政治体制和制度的改革路向.

中国的社会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出在那里?难道中国社会的社会主义实质问题只能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胜负是哲学问题来考量吗?

天下的科学和天下的哲学不是由你吹捧而能发挥社会发展和科学的发展的.马克思的经济理论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世界殿堂,犹如刘姥姥进入大观园内一样,不知甚麽是知识型经济?不知甚麽是知识型经济的教育的改造工程?只知在马克思主义的物质理论内胡诌.日本有先进的汽车和电子工业的科技.欧美有先进的飞机工业.美国有把军事工业转移到民事工业的本能.世界的科学技术正在转移零点能源和水的零点能源的开发,朝向生命科学和生命医学的发展路向.

就算小小的新加坡也不甘落后于科学与科技和经济与政府的管理技能.明眼的人都知道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发展,须要的是国家政治体制和制度的管理技能和经济生产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金融管理技术.连香港一个企业家李嘉诚,都知道把一亿新元资助新加坡国立大学换取政府管理的大学课程能够配额于大陆的学生读取的机会.可知知识型教育的改革工程对一个国家之社会发展和科学发展是如何的重要.

哲学的智慧本来就内置于一个国家的文化之内.中国一个标榜五前年文化的大国不乏其哲学的资源.只可惜一头栽在马克思主义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还在头脑不清醒的说甚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胜负是哲学的问题而自欺欺人,这不是很弱智吗?

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观本来就是经济的发展观和科学的发展的问题.何来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胜负是哲学的问题?

(绝学无忧)

2007年03月16日 20:39:25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09: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命时空的运转老子谓之之为道.道在易学则是阴阳易维,乾坤易位的时空变易.时空的变易而生否泰之象.否泰之象对于人来说既是吉凶之兆.

如何趋吉避凶?易说: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易学关注宇宙天地之交的自然时节.四季是地与乾之交的自然态势.冰河期之冰层的消融和间冰河期之冰层的冻结是乾与坤之交接的自然态势.生命的时空在进入冰河期,生命面对的是人类的凶兆.

二十一世纪是人类面对自然凶兆的冰河期.人类何去何从?中国何去何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何去何从?这不是马克思主义之意识形态本身所能解决.中国当是何去何从?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5-22 13: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化复兴和创新的文化悖论

自然本质的造化和生命本质的造化造就了人文本质的造化。人文的造化造就了社会的本质,不是社会本质造就人文的造化。

物质是第一性,意识是第二性是自然的规律。意识第一性,社会第二性是社会的规律。中国社会之文化与文明的发展经历了道`德`善`仁`诚`理`义`礼`法`义的文化进程.此文化进程是中华文化的文化的模式和思维的模式.

一切社会的本质都是从文化的模式和思维的模式创发而来,因此说社会的规律是意识第一性,社会第二性。

中国人是要赋膺于中华文化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模式,还是赋膺于马克思的文化模式和马克思哲学的思维模式?(有人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其中包括了从阶级性哲学向人类哲学的发展。因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地解放无产阶级自己”),这是中国崛起之文化的悖论。中国人必须重新检讨和验证此文化的悖论,然后才能完成中华文化的复兴和创新的工作。

国家霸权主义不是国际社会的本质,更不是国际社会之外交的本质。同样的文化霸权主义不是国际社会的本质。文化模式和思维模式是历史文化的自然的人文造化。人文的造化是一个民族国家的社会本质。遗弃一个民族的文化模式和思维模式就是遗弃那个民族国家社会的本质。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社会本质被遗失了,这个民族国家社会还有其社会的本质吗?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12: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道与霸道之争
  “商鞅变法”是大家都知道的。商鞅从魏国到秦国,最初到秦孝公面前去推销自己的时候,他是贩卖“王道”的,可是秦孝公不感兴趣。于是又贩卖“霸道”。结果是君臣同心,于西元前361年开始变法,开创了天下一统的基业。这里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第一、“王道”“霸道”之争在两千多年之前就已经有了定论,而且经过了实践的检验。第二、是秦孝公选择了“霸道”,知识分子对时局的认识未必就是“清醒”的。

  秦统一以来的两千年,政策是“愚民政策”,思想是“愚民思想”。所以“五四”以来的反传统,实际是对“伪传统”的反叛,是有历史贡献的。今天,我们回归传统,要从古代文明中寻找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近年的传统文化回归热,思路是正确的,是历史的必然。但是,现在有一些不好的趋势,有一些“传统文化痴迷者”,对传统文化中的流毒不能够批判,对世界局势没有清醒的认识,着做“王道”的美梦。不言兵、不言霸、排斥民主思想、主张封建的“等级制度”、把科学变“宗教”。。。不一而足。这些想法,都只能让中国继续蒙昧,不可不察。

    正确的思路应该是百家思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民主的体制下,为国家的强大而群策群力,先争霸,缓称王。若如此,天下一统就不仅是梦想了!


【 霸 业 与 王 者 的 王 道 与 霸 道】



〖 管 仲 变 法〗和〖商 鞅 变 法〗 与〖 王 安 石 变 法〗的 历 史 借 鉴



中 国 先 秦 的 历 史,中 国 大 一 统 是 历 史 的 大 趋 势。秦 始 皇 之 秦 国 的 大 一 统 是 李 斯 之“术” 和 韩 非 之“法” 成 就 了 秦 始 皇 的 功 业。



然 而 秦 国 统 一 的 大 业 的 历 史 短 暂,成 败 都 在 法 术 势 的 意 识 形 态 之 上。秦 孝 公 商 鞅 变 法 的 焚 书 和 秦 始 皇 李 斯 的 焚 书 坑 儒 使 秦 国 的 霸 业 终 究 败 下 阵 来。秦 始 皇 一 统 中 国 的 伟 大 的 〖大 一 统〗的 历 史 功 业 败 在 历 史 的 自 然 法 则。历 史 的 自 然 法 则 是 德 也 者 得 也。 得 也 者 德 也。得 也 者 得 民 心,得 民 心 则 得 天 下。



中 国 文 化 的 道 性 命 和 道 义 理 的 形 上 哲 学 远 远 超 越 于 法 术 势 的 意 识 形 态。〖管 仲 变 法〗在 齐 国 留 下 稷 下 学 宫 的 文 化 传 统 使 得 齐 楚 文 化 能 够 得 以 交 流 和 传 承。〖王 安 石 变 法〗之 司 马 光 和 王 安 石 的 内 斗 是 王 朝 内 部 聚 弱 的 所 在。

中 国 之 王 霸 历 史 终 究 不 能 成 就 王 道 的 事 业,因 为 中 国 在 历 史 上 都 有 着 强 大 的 外 患。霸 者 的 强 在 于 军 事,不 在 于 文 事。中 国 历 史 上 汉 武 帝 是 霸 者,唐 太 宗 是 王 者。王 者 的 贞 观 之 治 是 文 事 的 鼎 盛。文 事 鼎 盛 是 国 与 国 之 商 业 的 往 来 和 文 化 的 交 流 和 融 合。商 业 的 往 来 和 文 化 的 交 流 和 融 合 是 社 会 和 谐 和 世 界 和 谐 的 基 础。

今 日 中 国 和 美 国 的 历 史 不 是 霸 业 的 历 史。中 国 的 崛 起 若 走 向 商 鞅 之 法 术 势 的 西 方 式 的 马 克 思 的 霸 业,不 是 中 国 历 史 之 福。

今 日 中 国 崛 起 中 国 文 化 崛 起 之 福 在 于 王 道 之 道 性 命 和 道 义 理 的 文 化 功 业 与 王 者 之 文 事 鼎 盛 之 社 会 和 谐 与 世 界 和 谐 的 功 德。

(绝 学 无 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5-27 0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圣道二途

孔孟之学有“君子之圣”者和“君子之大”者.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此乃君子之大者。克明竣德之正德`厚生`利用惟和,此乃“君子之圣”者.

君子之“圣德”是中庸之德,君子之“圣道”是中庸之道。在中国的文化中孔子代表中庸之德,老子代表中庸之道。孔子一生凄凄惶惶,厄于蔡,困于匡,危于宋是五十岁之前的游说诸侯国的经历,心中所追求的是“圣德”之事。老年返鲁学易授徒,心中追求的是“圣道”之事。

孔子圣道和圣德二途之学,只见于德,未见于道不足于言“儒学”也。<大学>与<中庸>孔子后学之“二途”也.

(绝学无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8 15:20:00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15: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儒的圣道和圣德之学


君子之大者和君子之圣者的儒学之圣道和圣德的为道和为学的君子儒的士途.孔子自己不称圣因为他自己曾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之言,畏圣人之言.同时也在教学中告诫诸学生要做君子儒而不要做小人儒.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与之比.义之比,比些甚麽?义之比当然是比道和比德和比义.道德义是先秦儒学的三法印.<礼记>的<礼运篇>和<中庸篇>与<大学篇>是孔子后学之儒家所把持孔子之学的要义.宋朝朱熹更把中庸`大学`论语`孟子拼合为四书做为儒学的经典学说而成就儒家一家之言的仁义学说.

孔子的学问成就与人格精神,孔家弟子把之汇集在<论语>一书中.<论语>一书是孔子的学问与人格彰显的真实记载.<论语>一书记载的是孔子在讲学授徒与周游列国游说诸侯的亲身经历.在孔家弟子的眼里孔子是伟大的.孔子的“仁义”与“礼义”的忠恕之道成为<论语>的精神意识。汉武董仲舒独尊儒术,之后孔子的<论语>之学成为中国历代王朝之士人的经典之学.

然而孔子的经典之学是六经而不是四书.六经是先秦儒家的经典,四书是独尊儒术之后的理学经典.因此在历史上儒学和儒家是有分别的.在先秦经典中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的六经中,墨子的学问是原礼中的一部份,这也是何以儒墨二家在战国时期是显儒.秦始皇李斯焚书坑儒,所焚的书和所坑的儒,墨家首当其冲.而后墨家一家绝后,儒墨二家的显儒,只有儒家传与后。

易是六经之首,易经经典的学问涵概天地人“三道”之“阴阳”,“乾坤”和“仁义”之学。而后在老子之道德经之后成为先秦诸子儒学的道`德`义的三法印.而后开展中国儒学之道`德`善`仁`诚`理`义`礼`法`仪的社会文化的进程.

孔子所讲的君子儒是六经的学问.今天弘扬中国儒学,继承发扬儒学,仅仅弘扬宋明理学和心学的儒家学问是不够的.今天振兴中国文化,复兴儒学必须回到六经的君子儒之“君子之大”者和“君子之圣”者的道德学问。

(绝学无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客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一个人客栈

GMT+8, 2024-5-5 15: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