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客栈

 找回密码
 加入客栈
查看: 119552|回复: 106

[原创] 儒家儒学的中国道德文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6-9 00: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心体”和“性体”的诠释

王阳明“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的四句教是对人性之“心体”的认识。对于性体的认知,王阳明说: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阳明认为人所认识“物象”和“意象”之本体便是知(智),“智慧”是心体之“良知”的本体。

心`意`知之主体`本体和客体的认识,王阳明主张格其心之物,格其意之物,格其知之物。根据王阳明对物之理解:“物者事也,凡意之所发必有其事。意所在之事谓之物。后学之者,贯穿王阳明之心体和性体的认知,以孟子之仁`义`礼`智根于心的四体说,王阳明之学仍然是继承孔孟儒学之仁的大体的学问。
王阳明之心体的四句教和朱熹之性体的四句教:“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合而为一是中国儒学之心体和性体的心性合一。心性之道与德的道德合一,体与用的合一,成就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的哲学逻辑。

心与性之体用无间,张载谓之“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大其心而体天下之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耳”,体用合一和道德合一是中国儒学之天人合一的方法论。故张载曰:“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见则两之用息”。

从儒学的学术来说,王阳明的心学和朱熹的理学是儒学不能分割的学问。荀子之明天人之分的意义也在于此。可惜天人合一的学问在汉之后,儒家应了庄子之学术为天下裂的预言而不振而至今日。因此放眼天下,放眼世界,中国文化之振兴和儒学的复兴,不得不为中国儒学之天人合一的学问正名。

人性的自然之美在于自然的真与善。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真`善`美`诚`圣`神是中华文化之精神的深化而达致至善的人性境界。孟子曰: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浩然之气所长存于天地间的气魄,不是西方生命哲学之信仰者和宗教信仰者所能企及。

道存在于天地间和浩然之正气是天人相依存在,相交胜的自然境界。任何人都不能超出此天人合一的自然态势,任何宗教神也不能超出时间之自然态势。 天地不测之谓神。所存者神。不测之神和所存之神是存在和存在者的“心体”和“性体”,“道一” 和“道心”的“实有”和“存有”至善的人性境界。人性创化和自化能否抵得上自然的自化。道法自然是天人合一的自然章法,人要在天地间长存,似乎离不开道与德的人文视野,体用合一和道德合一的哲学视野。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6-29 19: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和儒学的历史评价:中国伟大历史和孔子伟大人格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体现的不是秦的霸权文化,而是夏商周的<诗经>和<尚书>的华夏文化精神。

孔孟之道是一个悲天悯人的人文意识。范仲俺所持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圣人忧患意识是中国历史的成德文化精神,道德意识。孔子所虑的“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的忧患意识,其所表现是承前周朝开国的文化精神,致力于对启发诸侯国继承和发挥成德的精神意识。于是致使孔子在知命之年,凄凄惶惶周游列国,厄于蔡,困于匡,危于宋,聚众弟子奔波而无有所偿。

孔子道德精神的伟大是担当中国之成德历史意识的历史责任。孔子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政治意识,在于今日纷争的国际形势,具有肯定的历史借鉴。我们读<论语>不能只是评价孔子而不评价历史。评价历史,必须了解周朝成德的文化意识和孔子崇尚成德的精神意识。在精神上孔子对西周之成德历史意识的身体力行,孜孜不倦的诲人精神。所表现的就是畏天命,畏大人之言,畏圣人之言,明知不可为而为的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俱的大无畏精神。

中国伟大历史和孔子伟大人格的人文意识和人文精神体现的不是秦的霸权文化,而是夏商周的<诗经>和<尚书>的华夏文化精神。华夏精神在春秋时代,礼崩乐坏。华夏精神确实是失落了。孔子一生努力就是要找回这失落的华夏精神。战国时代,华夏精神名存实亡。秦国灭亡六国之后,华夏的成德精神倘然无存。

汉后中国伟大历史和孔子伟大人格的人文意识和精神意识成为中国历史王朝的神圣信仰。神圣的信仰禁锢在王朝的家天下。从此中国在长城防御之界线下,鬼方和中原,匈奴和汉人成了华夏和夷狄的分别。然而在长城之内生活的华夏夷狄戎蛮在历史的长河中融合成中华民族。经历了秦汉的大一统,中华民族还有华夏和夷狄之分别吗?中国有的只是中国华夏文化和中国的历史意识和文化意识。

中华民族国家所向往的是中国伟大的西周成德的文化意识,历史意识和孔子伟大的精神意识和人文精神。中国崛起,中国文化崛起欠缺的就是从西周成德文化意识,所建立起来的中国儒家儒学的道德文化的精神。中国崛起复兴儒学,振兴文化就是要找回中国的历史意识和孔子寻找历史意识的文化意识和精神意识。中国文化是一种人文精神,不是西方文化的宗教意识。

中国有中国的史学,是否有中国的史家。就看中国史家,如何以孔子春秋笔法和太史公之史记笔法,来批判中国二十四史和后近代与现代的中国历史了。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7-23 14:4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弘道有兩層意義。一層意義是向世界與世人弘道。一層意義是把道弘寬,弘深,弘廣,弘精,弘致,而使其義理精湛,使其道義深邃。


人要弘道必須掌握語言的精義,掌握語言的義理,掌握語言的道義,掌握語言名實的概念和範疇。掌握語言的思維模式,掌握語言所創造的文化模式。以上縂縂的名教是中國道地的哲學義涵。


不能把握中國哲學的義理,個人的學識和學問就不能弘深,弘精,弘湛。沒有學識和學問的個人要想改變個人的生活,個人的身份地位是妄想。


對於個人來説弘道是提升個人的學識和學問與個人人格的道德修養。在這層意義上就是儒學的修身之道,儒學的大學之道,儒學的中庸之道。也既是人能弘道的意義和意識。

(絕學無憂)
 楼主| 发表于 2007-7-29 0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化的良心是良知和良能

文化的良心是良知和良能两相具备。学术的价值是提升良知和良能的天赋。文化功能是提升良知与良能的天赋。天命既是天赋。天赋既是人的天性。人性既是性和性善也即是良知与良能。率性之谓道,道是天性禀赋所显现的良知与良能,道亦是天性禀赋所认知的天地人之道。

人之天性禀赋所显现的良知和良能是人的性之德。天性禀赋所认知的天地之道是天道。天性禀赋所认知的中庸之德是文化的良知。所谓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文化模式是也。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8-9 08:0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命的自然的禀赋和人的禀性

天命既是天赋。天赋是自然的禀赋和人的禀性。人性既是性和性善也即是良知与良能。率性之谓道,人道是天性禀赋所显现的良知与良能,天道是天性禀赋所认知的天地人之道。

人之天性禀赋所显现的良知和良能是人的性之德。天性禀赋所认知的天地之道是天道。天性禀赋所认知的中庸之德是传统文化所谓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文化模式。天命不单是人的禀性,天命亦是自然的禀性。人的禀性和自然的禀性才是儒学名符其实的天命。孟子说:人之天性禀赋所显现的良知和良能是人的性之德。

天的自然禀赋是道,人的自然禀赋是性。一个人若能做到道和性的自然合一既是孔子所谓的“知天命”。故中庸首章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自然的禀性是乾坤和阴阳的天地之性。天命所禀赋的自然禀性和人的禀性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是道和德的性之德和性之理。人的良知和良能的自然禀赋能够探知天地自然禀性的乾坤和阴阳之性。人的自然禀性是中庸之德。天地的自然禀性是中庸之道。

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探索的是天地人的中庸之德和中庸之道。人天赋和天性所呈现的道`德`善`仁`诚`理`义`礼`法`仪的人性规范,既是自然的禀性和人的禀性。故中庸首章曰:“天命之谓性”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8-11 00:3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文化的道统

孔孟是儒,老庄是道.儒道不是凭空而起,凭空而降。孔老是同时代之人。孟庄也是同时代之人。他们的时代离开我们有2,400年到2,500年之久远。中国夏商周历史更久远距离我们的时代约4,200年到4,700年之久。就以周朝文王开朝的历史也有3,100年之久。

早在孔孟老庄之前,儒道之前的中国文化是易经的甲子文化。连山`归藏`周易的易道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华。中国在汉朝以前的文化是易道儒文化,在汉朝以后,西土文化东传中国。中国传统文化演化为儒释道文化。中国五千年文化积累的易道儒文化,两次和外来文化相交流,沟通而融合。一次约在两千年前,西土佛学文化和中国文化相交通。一次在2,000年后西方科学民主文化横扫中国文化。中国易道儒文化被边沿化而被架空。

今天大管家面对的是中国易道儒文化和儒释道文化的复活和重生。生命有种因的遗传因子,文化也有道统的文化遗传因子。种因的遗传因子和道统的文化遗传因子在孔子眼里天命不可违。中国五千年信史的天命在那里?中国人的天命在那里?中国文化和中国历史不是分割的。儒`道在中国历史中没有分割,中国易道儒文化和儒释道文化在中国历史中也没有分割。

中国源远流长文化的故事是民族的融合和文化的融合。中国历史绵恒不绝仰赖的是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的生命种因和文化道统。中华文化仰天俯地在远古`中古`近代`现代无非不是文化融合的道统。百年来大管家遗失中国文化的道统。

我们不尽要问中华文化的道统在那里?中华文化的道统在易道儒文化大中的易学哲学之中。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8-17 19: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立命的德识德行的历史哲学的意涵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孔子知天立命, 罕言利与命与仁。孔子后儒学后学有人曰:乐天知命。

立功`立德`立言是不同层极的立命。孔子立命于德。老子立命于道。孟子立命于言。周公立命于功,所谓功德是也。庄子立命于心斋与天齐,所谓天人合一之谓也。立命于德的诠释,可在<孟子>和<礼记>获得。特别是<大学>和<中庸>与<周易大传>中可寻找。史记汉书和子集中,亦有可寻的文化资源。经史子集是中华文化的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之立功`立德`立言的文献记录,白纸黑字,没有人可以篡改。

<论语>一书是众弟子记载孔子心路历程的一本子集。论语述而篇记载孔子对于德的憧憬:“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知善而不能改是吾忧也”既是孔子立命的基础点。孔子儒家传统的文化意识是德智与德行。

孔子死于西元前479年.距离今天越2,500年。我们只能在儒家系统的文献中了解孔子的心态历程。<大学>是一本孔子后儒家的次经典,足可说明孔子心目中之“德”的德识德行的历史意涵。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2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因为有了文化灵气而超越了宗教的信仰

天地有灵气,万古自常青。生命有灵气,文化自常新。文化有灵气,人性自明觉。见仁和见智是两种不同的文化灵气。仁者须要智者的灵气,智者须要仁者的灵气。智的灵气和仁的灵气两相滋润,文化灵气自然润泽生命的气质,民族国家的气质自然盎然。有盎然的民族气质,其文化气质也昂然。

民族与文化的气质源于天地灵气,生命灵气和文化灵气。三者缺一不可。灵气可说是生命的因子,文化的因子。人类对子孙根性崇拜的信仰,信仰的基础就是天地的灵气。中国中医的信仰是生命的灵气。人类对科学信仰是文化的灵气。天地人的灵气是中国易学的信仰。乾坤阴阳之气构筑了宇宙的气机。乾坤阴阳的气机是天地灵气`生命灵气和文化灵气的基础。文化灵气的见仁见智的气质,能够参透天地人的灵气而大放人气的异彩。

中国人因为有了文化灵气而超越了宗教的信仰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8-25 13:2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儒学主流学问的三部曲

学与问`学与教和学与思的学问三部曲是孔子治学的中国文化传统。学科的讨论和探索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分成两部份,一部分是事天,一部份是事人。孔子儒家的学问是属于事人的学问。中国易学学问属于事天的学问。学问与学问之间是有系统性的。系统和系统之间是有连贯性和连续性,而统一在一个共同共有的大系统之中。老子道学的学问所探索的就是天地人之大系统的学问。道系统的大学问的中心点是系统的一。孔子儒家,易学和老子道学的三家学问,绝学无忧把之综合观之。并给予一个综合之名,称之为易道儒大中的哲学观,统盖之为中国的儒学。

在网络中遇到口中忽悠忽悠的网友,真是啼笑皆非。这是千年传统与中国百年以来中国现代之间的隔膜和断层。恢复和复兴中国传统儒学包括中医在内的目的,是打破此二层面做学问的方法。大陆中国人总以为中国儒家儒学的学问比不上马列学问,对中国儒家儒学的学问总是不肖一顾。问题的症结在那里呢?马列信徒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哲学逻辑的思维。总以为马列的逻辑思维是为一的学问之道。逻辑是用来思考的,不是用来质疑文化和学问方法之新与旧,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真与伪。马列学者武断认为为中医是伪科学的,中国儒家儒学是伪哲学的。中国学问讲的是哲学智慧,西方学问讲的是科学知识。两者之间是有共通和共同之处的。因为一切的学问都在系统的一之中。中国做学问的方法,不是没有逻辑,没有哲学。而是比逻辑更哲学,比哲学更科学的太极思维。逻辑思维与太极思维之间的分别在于一与多的分殊。中国“一”的儒学和西方“多”的科学两者都是人类的学问与学问的方法。抛弃中国的“一”,汲取西方的“多”或者固守中国的“一”,不肖西方的“多”的做学问方法,都是偏激的做法。

现代社会讲究的是政治的合法性,政治的合理性。不讲究学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中医在讲究政治合法性和科学合理性现代社会,一切都以西方的标准为标准。这之间存在康德纯粹理性的批判和实践理性的批判两者之间的异同。西医纯粹是纯粹理性的实践,中医纯粹是实践理性的经验。西医和中医两者之间的揉和与参合才是未来世界医学的主流。中国学问的方法和西方学问的方法之间的揉和与参合才是世界文化的主流。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8-26 01: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文化之维度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

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和范畴离不开生命的属性.时间是生命的时间,空间是生命的空间.生命的时间和空间是宇宙.生命的空间是世界.生命的时间是历史.宇宙的时空是甚麽?宇宙的时空是地球的空间,太阳的空间.地球的历史,太阳的历史.

世界的时间是甚麽?世界的时间是人类的历史,生物的历史,地球的历史.人的时间是甚麽?人的时间是人生.宇宙`世界`历史`人生是时空的概念和范畴.

生命的时间和生命的空间限定在地球这个生命场.生命场的空间是人类与万物生活和活动的空间.生命场的活动空间是地球的生态环境.地球的生态环境受到宇宙场的时空的运动周期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宇宙场之质量能转换的影响.其间影响的实在是宇宙的结构和物质的结构的本质和现象.

宇宙场`生命场`生物场与社会场是人类活动的空间与时间.中国的语言逻辑把之概括为宇宙和世界.宇宙是宇宙场的概念.世界是生命场的概念.

概括的说时间和空间就是宇宙和世界.中国人之宇宙的概念是天圆地方.圆是时间的象数,方是空间的象度.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君子本色

大道不易、变易、简易。道及中庸不改君子本色。君子知易,易玄易简,玄而不玄。人的双脑一左一右。左脑致知,右脑格物。致知明德知性。格物识道、识物、识理。君子左手持<大学>一本仁义,右手持<中庸>一本道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心即理,性即理。诚心正义,学而止于至道、至诚、至德、至善。

君子本分乃正本清源,达天人合一至境。君子崇本息末。道德合一。心性合一。体用合一。知行合一。圆融知化而存神存心。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 19:46: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孔子君子本色

孔子君子本色表现在其忧患意识。<论语>述而篇有这样的记载:“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知善而不能改是吾忧也。”

“德”在于孔子来说明明是后天的修持。所以孔子才关心学问不能开讲。忧患圣王明德政绩的三事正德、厚生、利用未能给予学生讲述。因为“中庸之德”已经没有多少人提及。因此孔子对性相近,习相远后天学习的修持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与思的学问方法。

<大学>三纲八目所提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尊德性和道问学的仁智双彰的学问。<大学>心性仁智的后天教育和<中庸>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性命双修的后天教育,构成儒学真、善、美、诚、圣、神的人格与人性教养育成的系统学问。


孟子君子本色

“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君子本色所呈现的是生命气质的大化流行。

“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所呈现的是君子生命气质的智慧流露,浩然正气的流行。生命气质在孟子君子本色的眼里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英雄气慨。

大化流行在孟子君子本色眼里是思诚之道的<大学>之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的圣德教化。在<孟子>万章下篇有这样的论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明德”是尧舜、文武、周公的圣德功业。以圣德功业的“降中于民”的大中精神来治理国家。使之克明竣德,允执厥中的亲民爱民的大功德。在德行上使为君者止于仁;为臣者止于敬;为人父子者,止于慈,止于孝。仁、敬、孝慈是孔孟原始儒学伦理的三纲。<大学>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是心体的本心。

“诚者天之道”是<中庸>穷理尽性之“性体”的本心。在<孟子>尽心篇有这样的论述:“尽其心者,知其性。知其性者,则知天。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知天立命是孔孟儒学,也是孔孟后儒之<大学>和<中庸>之君子生命气质的智慧流露,大化的流行。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12-6 21: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无涯

学而止于至道、至诚、至德、至善。此乃君子本色。大中以正。天地人三才,“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其使“民受天地之中以生”,赋太极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是以“知道而赅物,知物而致道”。是故中正、中庸、冲和乃中华民智开窍之法度。皇极、道极、太极、无极乃中华彰显认知之哲理。“中华文化早熟,思想早启”。这不是对秦汉大一统之儒家道德形上学的推崇而是对先秦哲学三慧之易道儒大中哲学观之中华道统的赞扬。

学而能达大中以正的至善境界,绝学自然无忧。何来堪忧?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7-12-7 09: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儒学的文化哲学

儒家政治哲学在于其文化哲学。正德、厚生、利用。惟和是其三事。金、木、水、火、土、谷,惟修是其五行五德。惟和是<大学>之本旨.惟修是<中庸>之本旨。而治人与事天是儒家文化哲学的正统。治人是道统而事天则是学统。

从经典的角度来分析,孔子之后的儒家学问,<大学>是道统,亦是政统。<中庸>是学统,<论语><孟子>是儒家的正统。孔子之前的儒学学问,<尚书>是道统和政统,<诗经><乐经><易经>是学统,<礼记><周礼><春秋>是政统。

儒家政治哲学的特点是道、学、政的三事,仁、义、礼、智、信和仁、义、礼、智、圣的五常。金、木、水、火、土的五岳与五德。

(绝学无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13 4:47:33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4 16: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唯道是从,唯神是守:



庄子在齐物论篇中说到:天地一指也,万物一马也。道行之而成,物谓之而然。道是自然,自然是道。道是道心,自然是道一。



域中四大:天大,地大,道大,人亦大。“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天大地大和道大都是自然的道一。天德,天道和人性都是自然之道。



人之性的大在于神与明。神天德化天道而明其“德之体”,明其“道之用”的道心和天德与天道的自然道一的合一既是心性合一,道德合一,体用合一,知行合一而统贯于天人合一的道心与道一。



传统文化是“德”的文化,西方文化是“直”的文化。在“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的选择中,从儒家立场“君子”之“大”者选择“直”,君子之“圣”者选择“德”。



从道家的立场,直与德之间的选择是唯“道”是从,唯神是守。唯神聚虚而忘物。庄子之吾丧我的“坐忘”是忘我而存神。“存神”和孟子的“存心”是一致的。

圆融知化而存神存心,庄子的心斋是唯神是守。



(绝学无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客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一个人客栈

GMT+8, 2024-3-29 00:3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