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客栈

 找回密码
 加入客栈
楼主: 绝学无忧

[原创] 儒家儒学的中国道德文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5-24 06: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易、道、儒天人合一的文化视野

天地造化,大化流行。生命造化,大德川流。天地此一是一太极,生命彼一是一太极。人以天地此一太极容入生命彼一之太极而圆融自然。人的圆融把宇宙自然容入人的自然本性。大化自然天成,生命大德敦化。以彼一之天道容入此一之人道是为天人合一。
儒家知天立命,把生命贯注于人的本心本性。显诸仁,人的本心是德。藏诸用,人的本性是道。德性善仁,道性善诚。仁、诚是仁智的双彰。本心行德之善,本性识道之大。识道行德乃道德合一、知行合一的圣人德行和德识。道识法器,德识神器。人以天下为公,仁性方能威德化成天下。

老子道法自然。把自然容入人性。其方法论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道、自然之形气神、精气神、心气神的自然三态式,其形气、精气、心气构筑人心体的“精一”和性体的“神一”的气质基础。神无方,易无体。心体的神一是本心和本性。性体的神一是道一和道用。方以智,圆而神。神一把自然的时间和空间容入人性的智慧。用中国当今科学发展观的话语表示,哲学是智慧,科学是知识。金刚经所言之善知识和善护念是人的自然本性。

儒学人格与人性终极关怀于天人合德、道德合一、心性合一、体用合一、知性合一的思维法度。大德流行,儒者融会易、道,贯通天人于生命、自然、宇宙一体的道。孟子关注本心本性于仁、义、礼、智根于心的生命向度,其本心直指圣心和本性的天人、道德二元的思维逻辑。天人合一可说是儒家立命哲学的最高范畴。孟子心性之学可说是朱熹、阳明之心体性体和本心本性的学术之源头。

圣人、大人、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大道蕴涵易学之不易、变易、简易的哲学范畴。人性道及中庸、中和、冲和的天道、天性和人性,而成就君子理义和仁义的本心本性。君子知易、知天、知道、知命、知性,其心性的神明、神通、神识直达天道、天性、人性之源。神者人之心体的本心和本性。神者亦是释家的唯识心体。

易、道玄通一于太极、乾坤、阴阳之道、之气、之性、之命的自然本性。众妙玄机之门,道之一、性之一、命之一、气之一的哲学范畴。绝学纯素之道,唯道是从,唯神是守。道、性、命合之于心体的精一和性体的神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儒学探索天地人的道、性、命的本心和本性。中国人的天赋和天性所呈现的道、德、善、仁、诚、理、义、礼、法、仪的人性的社会规范,既是自然的禀性,也是人的禀性。

儒家致知明德而知天,知性,知命。格物识道、识物而知道,知理。其到道性命、道物理、心性理、心物理是心体的本心本性。人性心即理,性即理。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学而止于至道、至德、至善、至诚的本心本性。君子本份乃崇本息末,正本溯源而达天人合一之道德、心性、体用、知行合一的至善境界。自然圆融知化而存其神、存其心、存其性。其心性神、真善美、诚圣神的范畴是中国哲学的一元二维、二元四维,两一的哲学逻辑。

孟子的人文精神概括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孟子的文化观展现真、善、美、诚、圣、神的自由人格。其真善美是外在物质于心神的显现。真善美的心灵是人性自由的体现。诚圣神是心神内在的人格所在、人类社会内在的人性本质。真、善、美、诚、圣、神是人之为人、为物的心灵和心神的人性的体现。西方文化显现的是人性自身的本体。人性自身的本体和人性社会的主体,显现于儒学文化是人性和人格的内外双修,不是西方文化之人、神的二元分化。

老庄和易经思想不能分割。儒、道和易、道思想更不能分割。其道一是易道儒大中的哲学观。荀子明于天人之分而合一的造诣后学只人不察,于是从庄子开始,天下学术就此分裂。如今中国天人两一的哲学涵盖科学与人文的文化视野。五四科学发展欲成就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不是四方所认知之科学与宗教的合一的社会视野。西方社会、宗教的视野汇通于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的视野,开展体用不二的哲学观是中国科学发展观的两一哲学精神。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8-5-28 09: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质与本性是自然之性的道一

要素和物质是本质,不是本性。本性是道。道不是本质。本质和本性是自然之道。老子曰道法自然。西方的思维和文化模式是本质的道。东方思维和文化模式是本性的道。本质的道和本性的道,其自然的性是一。故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生生曰性。中国哲学讲性,西方哲学讲质,异途同归。



人的本性只有一个,那就是生命。生命不单是人的本性,也是万物的本性。易曰生生之谓也。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此生命之本性也。简单的说人的本性是精一和神一。精一是种性,神一是生命的本性。何谓“神一”,生生之性也。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8-6-1 08:4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谴乎?人祸乎?

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一太极,是一太极。万物莫得其偶,谓之道枢。天地此一是一太极,生命彼一是一太极。以天地此一之太极,容入生命彼一之太极,自然而圆融。方以智,圆而神,把自然容入人的本性,以彼一之天道,容入此一之人道而天人合一。呜呼神无方而易无体,何以为参照乎?

呜呼! 子畏天命,畏大人之言,畏圣人之言。大人圣人何言之哉?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曰:道法自然。曰: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曰:民胞物与。曰: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中正、冲和、中庸之道此乃理于义也。世人不察。以此而获自然天灾,天谴乎?人祸乎?小子不视,不畏天命也。

众人察察,唯独悯悯。呜呼!以阅众甫。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8-6-5 08: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学> 依人建极

“无所不用其极”是无所不用三维而建其极。极者在此是道也。天之道曰阴与阳。地之道曰刚与柔。人之道曰仁与义。贵下对王夫之黄学的理解偏离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义。中国学术的思想离开天地人三维的道极,不是中国哲学的大体。

天、地、人三维,人之立其所极也。三维不立何以言依人建极。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之谓道极也。老子又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老子所立之人极也。天极曰道,人极曰德。道、德此二者,天人之极也。立人极之大本也。此乃《道德经》之立义也。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德者名也,道者实也。名实之道此立人极之神也。此所谓立人极之曰神也。


尚书曰:正德、厚生、利用、惟和。惟德以政。得者德也。此皇极之正道也。道极而皇极,此立人极之正也。立人极之大中也。天维人维二极之立,所谓之中正也。大中以正,儒、道之正义也。此之谓政者正也,正者政也。政者系于德,正者系于道。是彼一道一德,道德此之二者,皇极所立极之道极也。此之谓道极而皇极也。

中正、中和、冲和此天、地、人三维之立极的大道也。天地人三维,何以立其极。无极而太极,道极而皇极也。此之谓人无所不用其极也。

(绝学无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5 9:36:1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6-6 08:3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与儒学

人格和人性是中国人文化的烙印。国学的展开若不能在人格与人性上护卫中华民族的人格与人性之仁善与智慧的一面。国学就开展不起来。中国若是以人定胜天而不是以人齐天的思想观念,无视于乾坤造化之变,阴阳变化之机,天人合一之态,人文化成之势,中庸和谐之心,道法自然之智,国就不成于其国学, 儒学不成于其儒学了。

国学和儒学就是中华民族国家之一物的两面。从国家的立场看是国学,从民族的立场看是儒学。国学的建极是中国主流的学术。儒学的建极是中国民间的学术。两者间的互动,中国国学的发展需要民间儒学参与和交通。数学逻辑是西方的思维模式。太极阴阳理型模式的哲学逻辑是中国的思维模式。如果能够进入熊十力“体用不二”的思维逻辑的境界。自然能够圆融贯通国学与儒学。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8-6-8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造山运动和冰河期同步

按绝学无忧对冰河期来临的论述,中国汶川“地震造成四川盆地沉降,重庆地区抬高”。这正是地球自然生态环境招受地球造山运动来临的破坏。冰河期的来临和造山运动的来临同步发生。气候带位移和沙漠带位移和气候异常和造山运动也同时,同步发生。

中国正在招受地震灾难,世界也免不了要招受其自然灾难。人类世界正进入地球生态环境极度恶劣而不适宜居住的历史时刻。世人必须时刻警惕反省对地球资源的过度掠夺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保全生命和减低自然灾害为害生命的力度。

地球大周天太阳在天体绕其中心点运行的准确时间是25,800年。太阳在绕中心太一运行的椭圆轨迹,有一个近中心点和一个远中心点。地球的冰河期和造山运动同步发生是发生在太阳处在近中心点的位置上。

如果追溯中国夏商周的信史到公元前4,200年,中国的历史和造山运动还是没有碰个正着。根据冰河期的考古与中国历史的推断,公元前4,200年之前的4,200年,才是地球的冰河期。这次地球冰河发生在西半球。东半球冰河发生还比它早,4,200年。地球西半球的太阳近中心点和东半球的太阳近中心点时间相隔8,400年。东半球太阳近中心点在前,西半球太阳近中心点在后。

在中国在历史上从尧、舜、禹到夏启后的夏商周直到今日的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太和时代,故未有见到造山运动所发现的天灾。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8-6-13 10:2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儒原道的宗旨

仁义与礼义才是孔子儒学的中心思想。人性与人格的塑造是孔孟荀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的四德是人性的根本。故孟子曰四德乃人心之根本。仁、礼、忠、诚、信是人格的根本。人而无礼,无可立。君而无信,无可立。人而无诚,无可信。人而无忠,无可诚。人而无仁,无可礼。此五者无可立,人格何所在。

仁义和礼义之本,人性和人格之本,一内一外,前者外王之道,后着内圣之德。此黄老之学,德、道之道也。道与德原儒原道之宗旨的大道也。

(绝学无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4 9:46:05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6-14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中国哲学分析与语言分析

应然、实然、自然三个层次者,悟之法也。法者逻辑也。思之法逻辑也。逻辑者思维也。

逻辑也者。数学一逻辑,语言一逻辑,科学一逻辑。哲学一逻辑。数学逻辑、语言逻辑、科学逻辑、哲学逻辑,逻辑之理法、思维之理法也。西方曰:逻辑,中国曰:思维。

中国思维之理法,“理”也,义”也。“道”也,“义”也。应然是义。实然是理。自然是道。道、理、义思维之“两一的哲学逻辑也。一元二维,二元四维,太极之法也。太极之法,中国哲学逻辑者也。

成物是自然,成己是道然。成己和成物之学在于道,在于义,在于理,在于义。道、理、义三者,是孟子的思诚之道,人所以成己、成物之道。

道、器是中国哲学道用、体用两一的中国的思维模式。道、德是中国文化心性两一的文化模式。思维模式是抽象的道,文化模式是具体的道。两者的名实是中国哲学之一元二维的思想模式。道、器与道、德二者的名、实是中国哲学的全豹。


(绝学无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6-16 20:23:2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6-17 20:0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 中国哲学分析与语言分析

应然、实然、自然三个层次者,悟之法也。法者逻辑也。思之法逻辑也。逻辑者思维也。

逻辑也者。数学一逻辑,语言一逻辑,科学一逻辑。哲学一逻辑。数学逻辑、语言逻辑、科学逻辑、哲学逻辑,逻辑之理法、思维之理法也。西方曰:逻辑,中国曰:思维。

中国思维之理法,“理”也,义”也。“道”也,“义”也。应然是义。实然是理。自然是道。道、理、义思维之“两一的哲学逻辑也。一元二维,二元四维,太极之法也。太极之法,中国哲学逻辑者也。

成物是自然,成己是道然。成己和成物之学在于道,在于义,在于理,在于义。道、理、义三者,是孟子的思诚之道,人所以成己、成物之道。

道、器是中国哲学道用、体用两一的中国的思维模式。道、德是中国文化心性两一的文化模式。思维模式是抽象的道,文化模式是具体的道。两者的名实是中国哲学之一元二维的思想模式。道、器与道、德二者的名、实是中国哲学的全豹。

易、道、儒的“大中”精神。

中国哲学的大中精神从儒家切入,即是中庸。中庸的正义是中正,“大中以正”。易、道、儒大中精神的排列:中和、冲和、中正。

周易的中和观,“中”是“大中”。所谓“大中”既是“降中于民”(降衷于民)的周民人文思想。“和”是“保合太和”的周朝以前中国先民的自然思想。《中庸》所谓致中和,既是夏商周中国的思维模式和文化模式。致力于“降中于民”的“治人”之道,和致力于“保合太和”的“事天”之道。“治人”与“事天”是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的观念。道与德的概念范畴,其道德合一的精神,既是天人合一的具体内容。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8-7-15 09:31:00 | 显示全部楼层
研发发明一个太阳能工厂

谁能利用太阳能发电,谁就能建造一个太阳能发电工厂,以取代核能发电厂。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太阳能发电厂。正德、厚生、利用惟和。利用大自然的法则是中国哲学道法自然的生存法则。人要在大自然中存活,只能是利用自然,顺应自然。

水和阳光是工厂的原料,电能是产品。这是地球零点能源的中国哲学构思。哲学构思需用科学构思的跟进。中国科学的发展观以此哲学思维为进取。人类有能力在零点能源的物理科学领域,利用中国哲学跨越科学的领域,研发发明一个太阳能工厂。因为阳光和水的原料随手可得。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8-8-1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两一的哲学逻辑:“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易经>哲学的本质是元和气。中国哲学的思维是一元二维,二元而四维的思维逻辑。自然宇宙的本质,其本然是二元的体系。易经把之称为乾坤的二元。气有阴和阳的二性,也有阴和阳的二象。乾坤两仪,阴阳二气合而为一。圣人以一为天下式。本质和思想是一致同一的同一律。什么是<老子>道与德的概念与范畴?人面对宇宙的时空,同心同德同道的看待一件事,他的依据是什么?中国人想的是正和直。西方人想的是什么?阿波罗太阳神的十字是希腊人之先祖的想法。正直的文字意义本就是中华文化的十字。大中以正既是中国华夏民族先祖面对宇宙时空的认识。宇宙时空本是一体之物象。中国哲学的两个认识点,一个是大中以正,一个是己正物正. “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讲得就是哲学的两个认识点。老子有无的世界观是有的世界和无的世界的两个认识点。有的世界是生命的世界.无的世界是自然的宇宙。人文世界面对的就是生命世界和自然宇宙。

中国哲学把生命世界看成德的世界,宇宙世界是道的世界。德的世界是善的世界,道的世界是真的世界。人性的善和仁是所谓的性理。人性的善和真是所谓的理性。道的世界是科学的理性。善的世界是文化理性和社会理性。善的文化理性和社会理性秉持的是科学的理性。正与直正是生活认识的两个经纬线,格物的认知就在其经纬的交接之点。

“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的两一的哲学命题是宋朝张载所提出的。两一哲学的理论在现有的中国思想史中不曾有过论述, 两一的中国哲学逻辑不是西方二元哲学的矛盾对立,而是两相统合的天人合一。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居于体用合一,心性合一,道德合一,知行合一和天人合一的关系来论述的。体和用、心和性、道与德、知与行、天与人的两一哲学逻辑不是对立的两个相反面。

中国哲学之大中以正是客观的立场,己正物正是主观的立场。主客观立场能够做到一致内在心性的同一和外在自然理一,既是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在中国哲学概念和范畴中,“物”的概念和范畴有客观的物和主观的物。人是客观的物.灵魂是主观的物。客观物是客观存在的,主观物是客观不存在的。牟宗三根据康德哲学把客观存在称之谓“实有”,主观的物称之谓“存有”。中国哲学的客观立场是实体,主观的立场是实理。人是客观的物,心性是主观的物。心依附于形。形神具生命仍然存在。神形分离生命便不存在。中国哲学对“人”这个客观存在物理解有精、气、神三个语言概念的认识层次。灵魂是一个人的精神所在,形神分离后,灵魂是不存在的。

“诚明者,性与天道不见乎大小之别也。义命合一存乎理。动静合一存乎神。阴阳合一存乎道。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正蒙诚明篇》,张载建构体用合一之价值理性和知识理性之“两一”哲学逻辑的开启,是中国哲学开创的先河。“大其心而体天下之物”《正蒙大心篇》,张载建构一心之主体的心的能量和文化的能量。其思维模式的“知”是“以象存心”,其文化模式的“识”是“以心识物”。张载把知归类为闻见之知,把识归类为德性之知。闻见和德性的两一的概念和范畴,其所识别的道与德,仁与诚,命与仁,义与利,心与性,理与欲,道与器,理与气,内与外,形上与形下的思维模式由文字体现在语言逻辑的结构中。从“思与行”到“知与识”的哲学思维的转化,知是思之哲学逻辑的意象和意向,识是行之意象和意向的依据。主体和本体的智思物的意象是思维逻辑的同一。主体对客体物象的客观反映是思维物象的理一。“人之有受,由内外之合也”《正蒙太心篇》,张载对主客感知与心识的内外识别的哲学逻辑,创构其“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 《正蒙参两篇》的两一哲学。

用现代哲学的概念和范畴审视张载之闻见和德性之两一哲学。闻见之知是现象理念。其概念和范畴的思维逻辑的层次是“物”映入维而成“象”。物象由分殊的同一而归类是为归纳法。由理一而分殊而为殊象是为演绎的分析法。德性之知是理性理念。它的思维逻辑之实有范畴和存有范畴的概念层次是“维”射于意之象。在经过参照物映入维的真实无妄,“心有其理,取象而证之,无不同矣”《张子正蒙篇》意象合乎于客观物象的现实,是为辨证法。“入维”是客体之所与的物象和反映客观与主体之范畴的思维层次。“射物”是主体所思于客体的意象。入维的知是思由外及于内。射物是识由内达于外,两者内外之知和识合于一心。语言逻辑和思维逻辑和形上与形下的思维逻辑构成两一的哲学逻辑。

“至诚天性也。不息天命也。人能致诚则性尽而神可穷矣。不息则命行而化可知矣。未至知化,非真得也”《正蒙乾称篇》,了解两一的语言逻辑和思维逻辑的关系,掌握形上和形下的哲学逻辑,可以揭开古人用字遣辞的文字古义和其思想的原意。这是训诂的方法,也是哲学诠释学的方法论。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老子>这一章,不正是讲天人关系的同一之天理和人德吗?以德报怨,以直报怨是中华文化的思维模式。<老子>道与德的名实耦合是中国哲学的概念,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第一命题,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

“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的道德合一和体用合一的天人合一的经典原始意义是<易传>所谓之:“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孟子所谓之“尽其心,知其性。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修己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知天而立命是天人合一的原始意涵。王夫之诠释之为:人性原于天而顺于道。习之于故而心喻之形神物而知觉。以知知性,交涵于聚而虚中统于一心”。

王廷相曰:元气者天地万物之宗统。有元气即有生。有生有生则道显。故气也者,道之体也,气之具也”。气之上无物。有元气即有元神。有元神即能运行而为阴阳,则天地知行备矣!无其外以主宰之也”。此其天地人之精气神合于一的一体之道。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天人合一的经典原始的意义是<易传>所谓之:“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的意蕴。中庸曰:“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朱熹曰:人心私欲危而不安,道心天理微而难得,执其大中而体天下之道。中者极至之谓也”。此其“心性合一”和“天人合德” 之道性命合于一体的一心之德。

一体之道和一心之德的道德合一是儒学人文的精神所在。人性的自然之美在于自然的真与善。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真`善`美`诚`圣`神是中华文化之精神的深化而达致至善的境界。孟子曰: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孟子浩然之气所长存于天地间的气魄,不是西方生命哲学之信仰者和宗教信仰者所能企及。

道存在于天地间和浩然之正气是天人相依存在,相交胜的自然境界。任何人都不能超出此天人合一的自然态势,任何宗教神也不能超出其时态之自然的态势。 天地不测之谓神。所存者神。不测之神和所存之神是存在和存在者在哲学超越和超验两者的分野。人的创化和自化能否抵得上自然的自然化。道法自然是天人合一的自然章法,人要在天地间长存,似乎离不开老子之道与德的中国文化的人文视野。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8-8-6 05: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哲学之太极的道

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是天地人的三个层次的世界。天地人是一个一体的世界。宇宙的自然世界是乾坤世界,生命的自然世界是阴阳世界,人类的人文世界是道德世界,仁义世界。乾坤与阴阳都是自然之性;道德与仁义是人之性。天地人一体的世界,老子谓之道的世界。道世界的层次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道,二是宇宙的自然世界,三是生命的自然世界。

中国哲学最高的方法论是太极阴阳理型的理论:易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推演64卦卦象。老子道世界的方法论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张载根据易老的哲学方法论提出中国儒学的两一哲学逻辑的方法论: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易道儒的哲学方法论是以易道儒大中的哲学观为中国哲学思想的依据。中国哲学逻辑的最高范畴是天人合一和心性合一与体用合一。心性合一是道德合一和知行合一。

在中国哲学的概念与范畴中,物质、生命、精神、意识是人之精、气、神的两一哲学逻辑。中国哲学讲道与德。道是物质性也是意识性。德是意识性,也是精神性。两一哲学逻辑是一元二维,二元四维的整体思维逻辑,系统性思维和全息性思维逻辑。精神与物质是西方哲学思维的两分。物质是科学性和客观性的,唯物性的。精神是宗教性的,主观性的,唯心性的。中国两一思维和西方两分思维逻辑基本上是不同的。

气是生命的物质基质。神是生命形气、精气、心气的活动能量基质。中国哲学的层次是形气神、精气神、心气神的两一的哲学逻辑层次。道性命、道理义、心理义和心性理、心物理、心识理的两一哲学的逻辑层次。形神、精神、心神三个层次之间,形神聚于气,精神聚于气,心神聚于气。气聚则生,气散则死。生死之间,中医问诊以心气为要。心脉绝则死,心脉旺则生,心脉乱则病。心脉急则病实,心脉弱则病虚。这就是中国哲学向科学跨越的思维逻辑。

精是生命同一的基质。精神气三物一体是生命的本质。西洋哲学把心物论证为一元论,“物”的一元论。中国的西洋哲学把中国哲学归类为“气”的一元论。 其实形气神、精气神、心气神之形、精、心三者是物之实者。气是此三物的精华。中国哲学是“物”、“气”、“体”二元论的两一哲学。不是“物一元论”或“气一元论”的一元哲学。 严谨的说中国哲学是一体论。不是一元论。天是一个体,地是一个体,人是一个体。此天地人三个个体,在中国哲学是统一成一体。天地人一体的系统,就是中国哲学的“一体论”。“一体论”在中国语言的概念中,就是“太极”,就是“道”。

中国哲学建构的方法论

老子“道的哲学”论断其方法论的标准是“道法自然”。中国哲学道法自然的论证基础是“太极的道”。“道法自然”和“太极的道”是中国哲学建构的基础理论。它的公理是“理一的同一”和“同一的理一“(“精一神一的理一”)的两个标准基础。太极的道是一个存在事实的系统理论的模式。中国哲学的太极思维有着特定概念和范畴所界定的两一哲学逻辑。太极思维所衍生的一元二维,二元四维的逻辑是黑格尔正反合辩证法的原创。中国的哲学逻辑须要向西方的科学逻辑跨越。罗素的数学逻辑需要跨越科学逻辑才能向哲学逻辑超越。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语言分析在中国语言逻辑的结构中是理一的同一。黑格尔的小逻辑学在中国语言逻辑的结构中也是理一的同一。西方的科学逻辑亦须要向中国的哲学逻辑超越。东西方哲学都须要逆向的思考。体用不二是中国学人所必须认识的方向。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天地人的问题。天是宇宙的自然世界,地是生命的自然世界,人类是人文世界。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8-8-26 03:2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五千年历史儒学文化

孔子一生的学问,集中在仁和礼两个层面。仁是孔子独创的政治理念。礼是孔子继承周礼、周官、周书、周典的文化和文明的传统。儒家和儒学的学问可说是继承周朝文明的文化创新。周朝礼乐文化体现在孔子身上是仁、礼、忠、诚、信的生命气质。体现在一个民族国家的管理上,包含了现代的政治、经济、科学、宗教、哲学、文化等范畴。

周朝的礼乐文明是继承了夏、商文明和文化所开展的夏商周的三种不同民族文化的民族融合体。三代夏文化是连山易。商文化是归臧易。周文化是周易。易经三易是夏商周的古文化。商周的新文化是诗经、书经。中国夏商周六经的古典文化到了周朝成立,易经、诗经、书经已具文化典籍的规模。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夏商周二千五百年历史的文化结晶。礼和乐是周朝九百年周民族统治国家的文化结晶。春秋则是周朝的历史典籍。到了春秋战国之际,孔子传承夏商周2,500年的六经经典文化而开创孔子儒门后中国2,500年的儒学文化。

中国从夏商周到新中国的历史,中国绵延五千年文化的传承。中国五千年历史和文化的继承和创新是中华民族大融合的文化结晶。新中国历史不是五四以来百年中国的历史而是五千年绵延的中国历史。

新中国新旧交替的矛盾心态

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这是中国传统五千年文化的思想精髓,中国易经古典文化的智慧。十七大刚落幕,社会和谐观和科学发展观响彻神州大地。然而部分网友所持不和谐的声浪仍然在咆哮如雷,真不知如何说好。

中国古典文化思想和现代西方文化有无交流,新中国文化和西方历史和文化有无雷同。要知道文化与文化间是融会贯通,不是在搞对抗和矛盾。二十世纪新中国搞马*列思想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对抗和矛盾,是把西方文化和中国古文化对比。新中国搞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抗和矛盾,是把新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对比。请问是那方的文化和思想没有资格来比划?

科学的发展观是向西方先进看齐,社会和谐观是向中国古典文化先进看齐。这之间何来矛盾,何来对抗的意味?中国易道儒和儒释道文化圆融贯通,道通天地人之一义。不识儒家真面目和身墮解脱坑与置身基督天堂的信仰,都是一个样,不了解“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的中国传统五千年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中国易经古典文化的智慧。不通天地人之一义,故就对他者文化有所不了解,自然也就不能圆融而贯通。圣人以一为天下式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精意。中国的问题、世界的问题,中国文革的历史不能重演。不重演文革历史,必须正视文革历史。人的自然化与人的社会化,面对自然环境破坏,面对自然资源枯竭的命运。科学发展观如何处理环境破坏,资源枯竭是人的问题。

环境破坏是世界共命慧的问题。资源枯竭是国家独命慧的问题。科学不是万能。自然不是科学所能了事。唯物主义科学的发展和无穷尽的经济消耗是人类社会的坟墓。抵御西方科学主义所能经事的文化是中国儒学思想和儒学精神。放下权力,放下统治世界的权力。运用儒学智、仁、勇三达德以显儒、道、佛的大智慧,才是世界的希望。

中国十七大是中国自五四和新中国以来,第一次以中华文化定位中国历史的新时代。新时代如何以中华文化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和中国的社会和谐观?和谐社会面对民主社会的挑战。科学发展观面对地球生态环境恶劣的自然挑战。中国同时也面对政党政治的意识形态挑战。政党专 制和政党民主之间,如何以中华文化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和社会和谐观,有待于中国新旧与东西文化的融合。中国传统儒学文化的复兴和中华文化的振兴是其关键所在。

宪法的本体精神

宪法精神和原则是积极性的,不是消极性的。宪法是要鼓吹什么,推动什么,展现什么,实施什么,发展什么。反对什么在宪法中列陈是消极性的。宪法内容是本体性的,不是主体性的。本体性的宪法内容,不是主体性的宪法内容。科学发展观与社会和谐观的17大的主体精神属于本体性范畴。如何展现各人大,各政委,各审、纪委,各部委,各省市,各乡县,各民族,各政党,各法院,各科院,各党校,各院校等主体性的科学发展关和和谐观的主体性,中国需要民主机制,管理机制,系统机制和统筹机制。

民主和统筹是宪法的真精神和内容。管理和系统机制是行政律法的精神和内容。反对大汉族主义的教育政策,不是宪法而是律法内容。宪法精神是一个民族国家的本体性,不是主体性。本体性宪法精神,需要积极性,不是消极性。所谓天行健,地势坤,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道理是一样的。所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从经典角度,古典文化角度全新诠释儒学经典

思想解放,解放思想是中国十七大的其中一个正面论调。中国如何从五四运动的思想改造中,在科学与民主的社会改造中,从旧社会思想的礼教中解放出来,回归中国先秦易道儒和汉后的儒释道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这是中国崛起复兴传统中华文化和振兴中华文化的思想解放,解放思想的工作。中国传统文化积淀在文化的经典之中。

文化工作,思想解放工作在中国文化复兴和振兴文化的工作中,重新解读经典,从新诠释经典是工作重中之重。于丹论语解读是一个重新解读经典的社会尝试,李零另类论语解读也只是社会尝试。复兴论坛中论语各种解读,也是一种重新解读经典的尝试。重新解读经典的尝试要达到复兴传统中华文化的目的,在解读经典的工作之外,尚须从中国经典角度,中国古典文化的角度,全新诠释中国经典的工作。科学是知识,哲学是智慧。孔子知之不知的口中语,不是智慧。哲学才是智慧。"不知"怎会是智慧呢?阙如是思想缺乏知识。思想缺乏知识,科学的发展观如何能够建立?

生是人事,死是鬼事。孔子生前关注于生命的德行和德识,关注于生活的忠恕礼仪的行为举止。对于宗教的鬼神信仰是不附和的。孔子祭神如神在的敬畏之心,只是向往圣人的德识和徳行。古代儒学的德识和德行,在现代社会是中华文化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识。遗失中华文化的时代精神和社会意识,既是遗失了中国哲学的智慧。遗失中国哲学智慧,中国如何展开社会的和谐观?

儒学仁、礼、忠、诚、信是人主体思维的范畴,社会和谐与科学发展观要获得政治目标的进展,马克思的经济政治理论非得借道于中国儒学思想不可。不明乎善,不诚其身。明乎“天行健,地势坤”的自然诚善,君子才能自强不息。始能明其德而道其行。人性的诚善与天地的诚善相合一,是之为善。善者诚之道。诚善之道,孟子曰:诚者天之道,思诚者人之道。

对于传统文化,不把“天行健,地势坤”这天地的诚善,了解清楚,说个明白。那才叫着误己误人呢?就是那句话:不明乎善,不诚其身。闲邪存其诚。明乎其善,诚正其心。此诚意正心之儒学师教也。仁、礼、忠、诚、信是儒学修身养性的善门心法。不明乎善,不诚其身。诚善乃仁义礼智根于心之君子的大本也。

(绝学无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8-26 3:30:14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9-2 16:5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矛盾与和谐的悖论

矛盾只是一种意识,不是一种知识;它也不是一种哲学,更不是一种科学。意识形态和哲学与科学形态不在一个真理的层面。

矛盾意识是一种斗争的思想武器,一种政治斗争的思想武器。敌强我弱,毛泽东选择游击战,避免和敌人正面交锋。在矛盾论的基础上,敌少我多。毛泽东放弃城市武装斗争的形式,把斗争根据地建立在广大人民的基础上。在战略上提出人民持久的保卫战。矛盾论在于毛泽东是一种军事用兵的思想武器。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毛泽东军事矛盾论是利用敌人之间的矛盾,一一次第击破敌人。

矛盾论不求真理,只求能够打击敌人获取胜利。在矛盾论的意识形态治下,政治是一种斗争,权力的斗争。因此持矛盾论的人宣扬阶级斗争,把政治权力斗争的矛盾看着是人民内部的矛盾。这就是意识形态的矛盾论。矛盾论与和谐论之间所考虑的是权力,不考虑人民安定的生活。

矛盾定律是主观思维,不是客观发展的规律。主观和客观之间是有矛盾不一致性的。客观世界的发展是因果现象、因果种因关系、系统类属关系、、结构层次关系、一与多现象。多元类属的自然、宇宙、世界、生命的物质与意识,一个矛盾定律不是哲学的真理,也不是科学的真理。矛盾的意识形态是斗争的工具,不是思想真理的工具。

矛盾本身就具备斗争性。矛盾能够升华为和谐吗?只有扬弃矛盾才有和谐。只有扬弃矛盾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意识形态,人的心态才会存有和谐意识。矛盾斗争只有妥协没有升华。矛盾斗争一旦升华,战争形式便会由常规武器斗争升华为导弹、核武、化物武器战争。游击战形式转变为恐怖主义战,从斗争到恐怖主义战斗,矛盾的升华,何来社会和谐?何来国际社会的和谐关系?

(绝学无忧)
 楼主| 发表于 2008-9-3 16: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易学的科学逻辑与科学哲学

易数的科学哲学

1,2,3,4,5,6,7,8,9,0是自然数。1,3,5,7,9 是自然的天数,又称为奇数。2,4,6,8,10是偶数。自然数不是自然规律。奇数相加永远是偶数。偶数加偶数永远是偶数。奇数加偶数永远是奇数。1,3,5,7,9相加=25。2,4,6,8,10相加=30。1,2,3,4,5,6,7,8,9相加=45。1,2,3,4,5,6,7,8,9,10相加=55。

自然数可以算术也可以设定为空间和时间的方向标和时间数。自然数不是自然规律。但自然数设定在时间和空间的方向标和时间数显现的是圆的规律。圆的规律才是自然规律。自然数不是自然规律。

物理现象可以用自然数加上质量能的物理等概念来表示其现象。但自然数不是物理现象。一切自然数的数学开始于圆与方的数理。圆、方的数理源于象。中国易学的科学哲学是象数理的自然逻辑。象数理自然逻辑的运用产生中国数学的勾股弦数理。勾股弦数理形成自然公理,它是天体自然的定律。但自然数不是自然定律。勾股弦公理是中国数学的科学逻辑。

勾股弦象数理的易道哲学理论

中国学者把中国易道哲学的精一、神一、道一两一哲学以西方哲学的本体伦来裁剪,来依傍。那是西方思维占据东方思维主体的文化变异。

中国易道思维的道、一哲学是中国勾、股、弦象数理所建立的宇宙双子结构论的中国哲学。您把中国古典哲学归类为非线性哲学是错误的比较。“一”是中国易道象数理之勾、股、弦的科学哲学理论。勾股弦象数理的道,其数的自然数是3、4、5。宇宙自然的道就显现在其中。

在地球生命场所生成的水,其量变是不会引起质变的。水量能变化其气、液、固体态也不会改变其质能。“量变引起质变”的马克思唯物论哲学已经是落伍的哲学了。本体论物理学开发粒子结构光量子粒子物理学。

粒子结构的核聚变本体论物理学已经超物质论物理学的领域。

(绝学无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客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一个人客栈

GMT+8, 2024-4-26 15: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