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客栈

 找回密码
 加入客栈
查看: 7344|回复: 14

[原创]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二)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1: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铲齿象化石
  

在距今1000多万年前后中新世时代,地球上出现了一种十分特化的象类。它的下颌极度拉长,其前端并排长着一对扁平的下门齿,形状恰似一个大铲子,故得名铲齿象。铲齿象生活在河湖边,用铲齿切断并铲起浅水中的植物,再靠长鼻子帮助把食物推入嘴中。
  在亚洲、北美洲、欧洲和非洲都发现了铲齿象类的化石。根据它们的形态的差异,科学家又把它们分成板齿象、铲齿象和锯铲齿象三大类。板齿象的铲板较短而宽,上门齿比铲板短,而铲齿象的铲板长而窄,上门齿长于下门齿。在中国宁夏的同心县发现了世界第一具完整的板齿象骨架化石。

  剑齿虎化石
  
   在距今3500万年前的渐新世出现了古剑齿虎,后来的剑齿虎一直生活到距今100万年前的更新世。是大型猫科动物进化中的一个旁支, 生活在距今300 万~1.5 万年前的更新世——全新世时期, 与进化中的人类祖先共同渡过了近300 万年的时间。剑齿虎的体形大约与现代虎差不多,但是它的上犬齿却比起现代虎的犬齿大得多,甚至比野猪雄兽的獠牙还要大,如同两柄倒插的短剑一般。食肉类动物的犬齿作为捕食猎物的一种杀伤武器,正常的情况应该是上下犬齿平均发展,在攻击时能够上下相合,就可以咬死猎物。但是剑齿虎的上犬齿演化得如此巨大,而下犬齿又相对退化,根本不成比例,所以可能是专门用来对付象类等大型的厚皮食草类动物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8 13:54:38编辑过]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1: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距今5000年—4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年—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们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马家窑文化和马家窑类型均由该遗址而得名。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1: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地区,以陇西黄土高原为中心,东起渭河上游,西到河西走廊和青海省东北部,北达宁夏自治区南部,南抵四川省北部。分布区内主要河流为黄河及其支流洮—河、大夏河、湟水等。马家窑类型主要分布在甘肃中南部和青海东北部、宁夏南部地区的泾、渭水上游,以及白龙江、湟水、洮河、庄浪河和清水河流域。半山类型分布范围基本与马家窑类型相同,但已逐渐西移。马厂类型的分布则更为向西。
    
    马家窑文化的墓葬,经发掘的有2000多座,墓地一般和住地相邻,流行公共墓地,墓葬排列不太规则,多数为东或东南方向。盛行土坑墓,有长方形、方形和圆形等。葬式因时期和地区不同而有变化,一般有仰身直肢、侧身屈肢和二次葬。墓葬内一般都有随葬品,主要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等,少数随葬粮食和猪、狗、羊等家畜。有的墓地的随葬品,男性多石斧、石锛和石凿等工具,女性多纺轮和曰用陶器,反映出男女间的分工。随葬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着差别,而且越到晚期差别越大,有的随葬品达90多件,而有的一无所有。这种贫富差别的增大,标志着原始社会逐步走向解体和中国文明曙光的来临。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1: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铜器
  
   主要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秦汉时期,随着瓷器和漆器进入日常生活,铜制容器品种减少,装饰简单,多为素面,胎体也更为轻薄。中国古代铜器,是我们的祖先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巨大贡献,虽然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我国铜器的出现,晚于世界上其他一些地方,但是就铜器的使用规模、铸造工艺、造型艺术及品种而言,世界上没有一个地方的铜器可以与中国古代铜器相比拟。这也是中国古代铜器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并引起普遍重视的原因之一。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1: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气势磅礴的青铜车马方阵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1: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铜马辔头
  俗名马嚼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1: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木驴 或是 木牛流马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唐三彩 凤首壶
  
   唐三彩以用色丰富、气势恢弘而闻名于世,通常世人用唐三彩等艺术品来象征唐朝文化艺术的鼎盛与辉煌。此壶器型夸张,造型生动,为唐三彩的经典之作。头部刻工粗犷,眼珠突出,饱满有力,嘴中衔珠,欲咽欲吐。颈部线条柔软光素,色彩富有变化,极具美感。腹部工艺复杂,与光素的颈部形成呼应。腹部为开窗贴花工艺,上下左右为相同的贴花如意纹,中间贴兽首纹,图案中间空白处布满了点点珍珠状纹饰,这是唐朝盛行的工艺,金银器上也常见这种纹饰。唐三彩在当时算不上高档艺术品,却能有这等精细的工艺,可见唐朝文化的全面发展。壶身还布满了极细小的鱼子纹开片。颈部、足部铅银现象明显.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元代军符
  巴思巴文字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1: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育王塔
  国宝
  
  该塔所以叫阿育王塔,与2300年前古印度的一位国王阿育王密切相关。此人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曾大肆征伐屠戮,残害生灵,后皈依佛门,转而弘扬佛法。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使佛教不仅传遍印度各地,还传到亚洲、非洲,成为世界性的宗教,故在佛教史上,他被推崇为“转轮圣王”和“法王”。为了宣扬佛教,阿育王下令在他所统领的84000个小邦国中都要建立佛塔,以便拜佛,人们称这些塔为阿育王塔。



 楼主| 发表于 2008-9-18 11: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浮雕舍利石棺
    
    释迦牟尼侧卧于灵床,周围是佛母、弟子、侍者及飞天等,他们都悲恸欲绝,痛苦万分;棺右侧浮雕上界迎佛图,释迦牟尼结趺坐于祥云之上,众迎者舞姿轻盈,仙乐悠扬,一派欢快热烈的气氛;棺下为两层仰覆莲花带装饰的基座,稳实而又庄重。
    
    全棺雕饰人物、神兽、花卉繁多而有序,形态各异,绝无雷同。构图和谐,造型逼真,刀法细腻。





一箫一剑平生意 狂歌载酒江湖行
来时雨扬应挥剑 去似清风尽付箫
欢迎光临我的摄影博客:
http://shengfeng.tianyablog.com/
发表于 2008-9-19 15:50:0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大多对这段历史和文明了解很少,是需要补补课了
发表于 2008-9-20 2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棒了,感谢风兄~~
发表于 2008-9-27 17: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资料翔实,拍摄精彩!
发表于 2008-10-2 07:2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引用钉子在2008-9-20 23:54:00的发言:
太棒了,感谢风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客栈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一个人客栈

GMT+8, 2024-4-19 19: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